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14

第14章 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微”机制的“宏”力量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洛伦兹把这种现象称作“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蝴蝶效应”在管理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调节,可能导致轰动的效果。

◎“失去铁钉而亡国”

蝴蝶效应最初产生于1979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声名远扬了。“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敏感的依赖性。

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管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微小的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非线性——一切皆有可能

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那么有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在混沌学理论中也常出现,又被称作非线性。先从气象学家洛伦兹的发现谈起,为了预报天气,他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13个方程式,意图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1963年的一次试验中,为了更细致地考察结果,他把一个中间解0.506取出,提高精度到0.506127再送回。而当他到咖啡馆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竟大吃一惊:本来很小的差异,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洛伦兹发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造成了巨大的后果。他于是认定这为:“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即“混沌”,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科学家都不理解,几家科学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会大大远离呢?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就好比说两个眼睛的视敏度是一个眼睛的几倍?很容易想到的是两倍,可实际是6~10倍,这就是所谓的非线性即1+1不等于2。激光的生成就是非线性的,当外加电压较小时,激光器犹如普通电灯,光向四面八方散射;而当外加电压达到某一定值时,会突然出现一种全新现象——受激原子好像听到“向右看齐”的命令,发射出相位和方向都一致的单色光,就是激光。

非线性的特点是横断各个专业,渗透各个领域,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比如天体运动存在混沌;电、光与声波的振荡,会突显混沌;地磁场在400万年间,方向突变16次,也是由于混沌效应。甚至人类自己,原来都是非线性的,与传统的想法相反,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无规则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混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非混沌系统快。由此可见,其实非线性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无论如何是躲不掉的。

世界著名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无不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莱得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也没有明确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心平气和的莱得一直不停地写,竟然完成了2 000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后来连他自己都感到吃惊——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2 000个剧本,就是1 000个,他也未必敢揽这份差事。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行业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也越来越小。如果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产品、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微小的细节差异放大到整个市场上,也许会产生很大的差别。所以,从某种层面上讲,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

◎“微”机制的“宏”效应

每天进步一点。学习进步一点,虚度便少一点,烦恼便少一点;健康多一点,生病便少一点;友情多一点,开心多一点,隔阂便少一点,陌生便少一点;关爱多一点,冷漠便少一点。只要一点一点的积累,有一天便会汇集成一份力量,汇集成一份成功,在这份力量和成功之间,你也会变得自信而勇往直前。这样健康而乐观的生活,正是你需要和追求的。

每天进步一点,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我们从小念到老,然而,实践起来,“天天向上”却是个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很多人在一生中,连这一点的进步都未必做得到。人生的差别也许就在这小小的一点之间,如果你每天都与别人差那么一点点,几年下来,就会相差一大截。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长此以往,那么一个高品质的人生将会呈现在你的面前。每天进步一点便足够,因为多少并不重要,最要紧的是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方向,而你正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前进。

每天进步一点,还体现在一个组织的学习和进步之中。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组织的工作绩效才能一天比一天好。组织的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员的进步,光依靠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坚持每天进步一点是不够的。如果组织内其他成员不能做到,整个组织的学习和进步就会受到影响。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致力于在组织内部营造一个全员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氛围,继而把个人和组织的进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备受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称颂的海尔“OEC管理法”,其精髓就在于“日事日毕,日毕日清,日清日高”,用一句中国古话来说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组织来说,都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的起点到底在什么地方?怎样去做才能获得成功呢?“只要我们把希望的大陆牢牢装在心中,风浪就一定会被我们战胜。”这是哥伦布的一句名言。成功是一个过程,每一天都是起点,没有终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坚信不能荒废光阴,不能虚度整个成功的过程,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的原则,就会在成功的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前进!不用一次大幅度的进步,一点就够了。不要小看这一点,每天一点的改变,如果我们把这个信念运用在学习、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和沟通中,我们每一个人和我们的组织就会拥有与今天大不同的明天!

用一个实验来解释这个理论:在一个10cm左右长的长条形面团上,离其中一端约3cm处嵌入一颗细钢珠。把面团拉长一倍,再一折二叠成原样。反复这样的操作100次后,弹珠就会离开原来的位置,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多次重复这样的实验,你会发现尽管小钢珠的初始位置几乎完全相同,但折叠100次后的结果却大不一样。也就是说只要最初的位置存在一点微小差异,则最终的位置就完全不一样了。由此可见,一个确定的操作过程,最后却得到几乎随机的结果。这样的一个现象规律,就是蝴蝶效应或者说是混沌理论。

也就是说,初始的量发生小小的变化,经过反复叠加以后,就得到了惊人的放大效果,从而彻底改变结果。这就像开始所说的蝴蝶扇一下翅膀就会造成一场龙卷风一样。我们所说的微机制也就是所谓的通过对初始量的控制来达到对事物未来发展的结果的大变化。这对具体操作的细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请记住以下的20个小细节,坚持每天都做到,你的人生有可能改变:

[1]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2]每天向你周围的人问声“早上好”

[3]过去的事不要全让人知道

[4]连续加班后,更要精神饱满

[5]说话时尽量常用“我们”

[6]自己要清楚该问的与不该问的

[7]有人在你面前说别人坏话时,你不要插嘴

[8]人多的场合少说话

[9]与人握手时,可多握一会儿

[10]不是你的功劳,千万不要享有它

[11]尽量不要借朋友的钱

[12]不要轻易承诺

[13]老板错了的时候,你要懂得应对

[14]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陋习

[15]不要比你的老板穿得更好

[16]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

[17]不要把谈论别人的缺点当做乐趣

[18]遇事多考虑3分钟

[19]不想因应酬伤害自己,就要注意分寸

[20]上班时与下班时要想办法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

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等等,正如数学中50%×50%×50%=12.5%,而60%×60%×60%=21.6%,每个乘项只增加了0.1,而结果都几乎是成倍增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明天与昨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

法国的一个童话故事中有一道“脑筋急转弯”式的小智力题:荷塘里有一片落叶,它每天会增长一倍。假使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天,荷塘里有多少荷叶?答案要从后往前推,即有四分之一荷塘的荷叶。这时,假使你站在荷塘的对岸,你会发现荷叶是那样的少,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但是,第29天就会占满一半,第30天就会占满整个荷塘。

正像荷叶占满荷塘的整个过程,荷叶每天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可是前面花了漫长的28天,我们能看到荷叶都只有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即使我们每天都在进步,然而,前面那漫长的“28天”因无法让人“享受”到结果,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人们常常只对“第29天”的希望与“第30天”的结果感兴趣,却因不愿忍受漫长的成功过程而在“第28天”放弃。

每天进步一点点,它具有无穷的威力,只是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力,坚持到“第28天”以后。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做那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

竞争对手常常不是我们打败的,是他们自己忘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者不是比我们聪明,而是他比我们每天多进步一点点。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把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当其中的每个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障碍能阻挡得住它最终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