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17

第17章 华盛顿合作定律(Washington Company Law)——合作的陷阱(1)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就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这多少有点类似于“三个和尚”的故事。因为人不是静止的动物,而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相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传统的管理理论对合作研究得并不多,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目前的大多数管理制度和行业都是致力于减少人力的无谓消耗,而非利用组织提高人的效能。换言之,不妨说管理的主要目的不是让每个人做到最好,而是避免内耗过多。

◎破解“华盛顿合作定律”

华盛顿合作定律延续自“旁观者效应”。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美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识的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附近公寓里的住户中,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刺的情形和反复的呼救声,但无人伸出援手,也没有人及时打电话报警。直至最后才有一名邻居打电话给警察,警察在两分钟内抵达,但该女子已气绝身亡,歹徒也早已驾车逃逸。

事后,美国大小媒体同声谴责纽约人的异化与冷漠。1968年美国纽约两名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经过一系列研究,对这种冷漠的现象有了诠释,他们称它为“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简单地说就是:人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只有自己时,与有其他人在场时,会有很大的不同。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会抑制利他(协助他人)的行为。有研究证明,当有他人需要帮助时,如果受试者认为自己是唯一的旁观者,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会立刻前去帮助对方。

若受试者认为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另一个人也知情,则前去救援的比率就降至百分之六十二。最令人惊讶的是当受试者认为还有其它四名受试者也听到看到时,会伸出援手的比率更降至百分之三十一。

他们认为之所以会有旁观者效应出现,主要是当旁观者出现时,会导致利他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效果。即个体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帮助人的责任被扩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一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

此外也有人解释为:在任何紧急事态中,为了作出反应,就必须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来,去从事某种不寻常的、没有预料到的、超出常规的行为。在单个人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但由于其他人的在场,他会比较冷静,观察一下其他人的反应,以免举止失措而被嘲笑。

◎警惕合作的陷阱

“十羊九牧”出自《隋书·杨尚希传》:“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县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精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一则统计资料说明,一个官吏,汉代管理7 945人,唐代管理3 927人,元代管理2 613人,清代管理911人,而在现代这一数据表现为一个干部管理30人。

管理大师杜拉克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在小学低年级的算术入门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两个人挖一条水沟要用2天时间;如果4个人合作,要用多少天完成?”小学生回答是“1天”。而杜拉克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要“1天完成”,可能要“4天完成”,也可能“永远完不成”。

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巴利与拉塔内对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作出了新的很有价值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为了验证自己的解释和说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研究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了耐人寻味的数据: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介入紧急事态的社会抑制”,或简单通俗地说,就是“旁观者效应”。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当一种紧急情形出现时,由于有其他的目击者在场,才使得一些人没有太强的责任感,从而成为袖手旁观的看客。

如果说巴利与拉塔内的实验结论——“旁观者效应”侧重从定性的角度上揭示人多不负责的现象,那么接下来我们介绍的“拉绳实验”的结论则侧重从定量的角度上阐明人多不负责的现象。

在拉绳实验中,先把被试者分成2人组、3人组和8人组,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然后,要求这些被试者单独用尽全力拉绳。不管是分组拉绳还是单独拉绳,都用灵敏度很高的测力器分别测量各组和每个被试者的拉力,并进行比较。测量和比较的结果是,2人组的拉力只是这两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这3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这8个人单独拉绳时拉力总和的49%。

拉绳实验中出现“1+1小于2”的情况说明:有人偷懒!而且在一起干活的人越多,偷懒的现象越严重!众所周知,人有与生俱来的惰性,单枪匹马地独立干活,干得好或干得差均由自己负责,一般都会竭尽全力。可是当集体一起干活时,由于责任分解到大家身上,每个人的责任相对小了,于是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偷懒现象。当责任分解到越多人身上,每个人的责任相对就越小,偷懒现象就越严重。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这是集体干活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并将其概括为“社会浪费”。

所以,无论是“旁观者效应”还是“拉绳实验”,都说明了一个普遍存在的“责任分散”现象。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减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