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左右我们生活的28条潜规则
3319700000036

第36章 150定律(Rule Of 150)——把握人脉的智慧(1)

150定律(Rule Of 150)最初是由英国人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邓巴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一名人类学家,他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后大约就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150定律(邓巴数字)”。现在我们许多人都已经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罗宾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仍然大约都在150名。

◎150定律的求证

尽管网络令社会交往活动变得轻松自如,但实践证明,网络并没有扩大人类社交群体的规模。由于Facebook、Twitter等其他社交网站减少了与其他人联系的大量阻力和成本,因此社交网络将扩大人类社交群体的规模只是一种明显假设。一旦你加入社交网络并聚集在线好友,你可以通过相片、状态更新和其他信息来分享他们的生活,并且如果你允许,他们还可以分享你的生活。你可以自由添加你的好友,所以,为什么不可以说有更多的朋友更快乐呢?

网络社区其实并非是自由添加好友。在这里电脑当然会有所帮助,但想要进行整理,则需要相当多的智力因素。因为你需要分清敌友,或者说是你需要谁,然后再相应采取行动。几年之前,牛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曾表示,大脑认知能力限制了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

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村庄到罗马帝国的小城邦,许多共同体都是围绕着“邓巴数字”来进行组织。但这并不能够证明“邓巴数字”的准确性。诸如拉塞尔·伯纳德(Russell Bernard)和彼德·基尔沃兹等人类学家指出,人类社交网络的上限数字几乎是“邓巴数字”的两倍。此外,社会学家还对人们广泛社交和社交核心进行了区别。美国哈佛大学彼德·巴斯登(Peter Marsden)发现,即便是经常从事社交活动的美国人,他们也只会与少数好友谈论重要事情。

网络社区的兴起,伴随着相关信息的共享,可能会对此加以解释。Facebook内部社会学家卡梅伦·马龙(Cameron Marlow)表示,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而与邓巴理论不谋而合的是,女性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多于男性用户。不同用户好友的人数差距很大,一些Facebook用户拥有的超过500位好友。因此邓巴理论并非因此得到验证。

但在个人好友名单中,人们经常联系的好友却非常少而且相对稳定。好友之间联系的越活跃、越亲密,这个群体的人数就越少、越稳定。

平均拥有120个好友的男性,一般只会与其中7位好友,通过在图片、状态信息或留言板上通过留言进行回应。女性用户则明显更善于交际,她们通常会给10位好友留言。男性用户一般只与4位好友利用电子邮件或聊天来进行交流,而女性用户进行此类交流的好友人数是6位。对于拥有500个好友的Facebook用户来说,这些数字会相对较高,但也并非很多。拥有500个好友的男性用户只会给其中17位好友留言,女性用户会给26位好友留言。男性用户会与10个好友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进行交流,而女性进行此类交流的好友人数是16个。

◎人脉就是生产力

如果你没有富爸爸,也没有娶到有钱老婆,那么,你还有第三个扭转命运的机会——从现在起,累积你的“人脉存折”。斯坦福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再看看以下例子,或许你会发现,人脉竞争力在一个人的成就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位于台北市内湖科学园区的益登科技,曾经因为代理NVIDIA(全球绘图芯片龙头厂商)的产品,从毫无名望的小公司迅速跻身为台湾地区第二大IC渠道商,而其总经理曾禹旖创造了在6年内赤手空拳打拼出一家市值逾80亿新台币公司的奇迹。

一位与曾禹旖相交20多年的老朋友认为,在同行业或同辈中,论聪明和能力,曾禹旖都不能算顶尖,但就是因为他愿意与别人分享利益,幸运之神才会眷顾他。

而台湾地区凌航科技董事长许仁旭,也是靠人脉竞争力来打天下的。他说:“如果不是因为朋友的介绍,凭我中山大学的学历,根本不可能进台积电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如果不是因为我在台积电工作时跟凌阳董事长黄洲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现在也不会成为凌阳集团投资业务的重要顾问。”

另一个将人脉竞争力发挥到极致的个案来自证券投资界的杨耀宇。他曾是统一投顾的副总,在退出职场时,担任了5家电子公司的董事职务。为什么他能够从一名乡下小孩迅速成长为打工皇帝?“有时候,一通电话抵得上10份研究报告,”他说,“我的人脉网络遍及各个领域,成千上万条。”

所以说,无论是科技、证券还是金融业,人脉竞争力都是一个日渐重要的课题。在好莱坞就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卡内基培训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指出,这句话并不是叫人不要培养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场券”。

他举例说,美国老牌影星道格拉斯年轻时十分落魄潦倒,但就因为一次搭火车时与旁边的一位女士攀谈,结果聊出了人生的转折点。因为该女士恰巧是好莱坞的知名制片人。这个故事说明,即使道格拉斯本来就是一匹千里马,也要遇到伯乐才能美梦成真。

专业、人脉,其实一个都不能少。那么,到底什么是“人脉竞争力”呢?我们说,相对于专业知识的竞争力,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人际网络上的优势就是人脉竞争力。一个人脉竞争力强的人,他拥有的人脉资源不仅广而且深。在平时,这个人脉资源可以让他比别人更快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为升迁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人脉资源则可以让他转危为安。

哈佛大学为了解人际能力在一个人的成就中所扮演的角色,曾经针对贝尔实验室的顶尖研究员做过调查。结果发现,被大家认同的杰出人才,专业能力往往不是很强,关键在于“他们会采用不同的人际策略”——当一位表现平平的研究员遇到棘手问题时,会努力去请教专家,之后却往往因苦候回音而白白浪费时间;但顶尖人才却因为在平时就已经建立了丰富的资源网,一旦有事请教便立刻能得到答案。

职场人应该学会主动和别人分享所有东西——不管是信息、金钱利益或工作机会,懂得分享的人,最终往往可以获得更多。“赚钱机会非常多,一个人无法把所有的钱赚走。”曾禹旖常这样对属下说。而敦阳科技总经理梁修宗、友旺科技总经理欧阳自坤都是这类型的人,梁修宗的口头禅是:“只要跟着我,就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