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小君请了两位要好的朋友到家中小坐,几人猜拳行令,好不痛快,谈及三兄弟友谊,更是情深意笃。小君掏出好烟,一一给两人点上,然后又点上自己的。谁知当他熄灭火柴扭头准备劝酒时,却见两位朋友吊着脸。小君一寻思:坏了!三个人不能同时用一根火柴点烟,因一根火柴点三次火的谐音是“散伙”。
面对这尴尬的场面,小君一笑说:“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意思就是三个人用一根火柴点烟是三个人不分你我,仨人一伙。哥们儿,你们说对不对呀!”小君面对尴尬的局面,遇事不慌,巧妙地用谐音解释了词义,反贬为褒,不仅使误会消除了,而且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有时候出错是不好掩盖的,因为欲盖弥彰。这时候需要的是打破那种不快的气氛,让大家都能够释怀。用谐音把话说圆,就是让大家释怀的一种好方式。
在利用谐音时,如果能够给对方制造出一些悬念引起对方的好奇心,谐音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好。这里也有一些技巧可用。比如,在要制造悬念时,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言行,有多种可能的含义,然后,诱导对方的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即为对方设下陷阱,使对方产生错觉,最后突然向另一种含义上转去,情境的对转,使对方突然产生期待的失落,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主人也没有留客用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我只听过鸡有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坚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两德是什么?”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主人大笑,于是杀鸡待客,推杯换盏、宾主尽欢。
这个客人的全部聪明就集中在把自己想吃鸡的意愿,通过谐音制造圈套,让主人对悬念产生好奇心,最后通过答案愉快地发现自己上当。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运用制造悬念这一方法呢?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悬念要具有新奇性;二是悬念和劝说的主题要具有关联性。紧紧把握住这两点,你便能巧妙地说服对方,影响对方心理。
另外,对于自以为是的人,也可以先巧妙地制造悬念,通过卖关子来吊对方的胃口,使对方的坚持情绪松弛下来,把他的好奇心诱发出来,在解释悬念的过程中,可用简单的事理或推论证明对方的错误性,从而让其改变观点。
淡化感情色彩,委婉表达。
在公众活动中,经常可能遇到让人尴尬而不满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好生硬地表达不满的,而应该淡化感情色彩。
爱因斯坦风趣幽默,一次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孩子刚看到爱因斯坦一眼就号啕大哭起来,弄得这对夫妇很尴尬,爱因斯坦脸上也有尴尬,但幽默的爱因斯坦却摸着孩子的头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肯当面说出对我的印象的人。”这句妙答给了这对夫妇一个情面,活跃了气氛,融洽了关系,当然也含蓄地表达了爱因斯坦的不满。
在这里爱因斯坦向我们显示了他在交际中的机智。面对孩子大哭给自己和年轻夫妇带来的尴尬,他干脆采用了自嘲的方式来帮助对方化解尴尬并表现自己的不满。然后放低姿态,凭借“慈祥”的语气表示自己对此态度的认同,淡化了感情色彩。
1988年8月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出访澳大利亚时遭到爱尔兰共和军支持者围攻。在示威者的一片谩骂声中,撒切尔夫人在澳大利亚警方的保护下仓促离去。即便对一个老资格的政治家来说,这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而对东道主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大丢脸面的。在当晚的宴会上,撒切尔夫人在宾客好奇的期待和主人难免的困窘尴尬中,轻松地评论说:“墨尔本是一个美丽而吵闹的城市。”哄然大笑之后,听众热烈鼓掌,大家为撒切尔夫人巧妙淡化、摆脱尴尬的技巧所叹服。她把一场激烈的政治性示威淡化为城市由于人口高度密集而难免的喧嚣吵闹,使自己的不满在双方的笑声中表现了出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他执政的最后一年,出席一个政府举办的仪式。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有几个绅士窃窃私语:“你看,那不是丘吉尔吗”“人家说他现在已经开始老朽了”“还有人说他就要下台了,要把他的位子让给精力更充沛更有能力的人了。”当这个仪式结束的时候,丘吉尔转过头来,对这几个绅士煞有介事地说:“唉,先生们,我还听说他的耳朵近来也不好用了。”
丘吉尔知道,自尊自爱就要以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在这里的幽默一语,既淡化了感情色彩,给自己解了围,表达了不满,又使那些绅士自讨没趣。
社交场合碰到别人的不恭言行,还真不能发作,但憋在心里也不好受。海明威曾说过:“告诉他你不高兴,但在话中别出现‘不高兴’这个词。”把表示不满的语言的感情色彩淡化一下,让对方知道你不高兴,又不至于破坏友好气氛,是个不错的方式。
用模糊语说尖锐的话。
对于一些话题比较尖锐的事情,最好使用模糊语言,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意见,或者多用一些“好像”、“可能”、“看来”、“大概”之类的词语,显得留有余地,语气委婉一些。
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回答不出问题时,作为老师一般不应这样训斥学生:“你怎么搞的?昨天你肯定没复习!”而应当用模糊委婉的语言表达批评的意思:“看来你好像没有认真复习,是不是?还是因为有点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说呢?”而且应当进一步提出希望和要求:“希望你及时复习,抓住问题的要领,争取下次作出圆满的回答,行不行?”这样给了学生面子,也能达到好的效果。
在一些交流场合,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经常可以碰到一些涉及尖锐问题的提问,这些提问不能直接、具体地回答,又不能不回答。这时候,说话者就可以巧妙地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当事双方都不感到太难堪。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明星迪戈·马拉多纳所在的球队在与英格兰队比赛时,他踢进的第一个球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到了他用手拍球的镜头。
当记者问马拉多纳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马拉多纳意识到倘若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对判决简直无异于“恩将仇报”(按照足球运动惯例,裁判的当场判决以后不能更改),而如果不承认,又有失“世界最佳球员”的风度。
马拉多纳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球是手臂打进去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君子风度,又肯定了裁判的权威。
用模糊语言回答尖锐的提问是一种智慧,它一般是用伸缩性大、变通性强、语意不明确的词语,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一个年轻男士陪着他刚刚怀孕的妻子和他的丈母娘在湖上划船。丈母娘有意试探小伙子,就问道:“如果我和你老婆不小心一起落到水里,你打算先救那个呢?”这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两难选择的问题,回答先救那一个都不妥当。年轻男士稍加思索后回答道:“我先救妈妈。”母女俩一听哈哈大笑,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这个词一语双关,使人皆大欢喜。
我们在听政府发言人谈话,或者看一些文件、公报的时候,常常觉得平淡无味。其实这些语言往往蕴涵着非常尖锐的意思,只是用了一些模糊化的词语,让它显得“平淡”了一些而已。比如外交部发言人谈话中提到“宾主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会谈”,这里“坦率”的背后意思就是有很多争议,意见件分歧非常大;再比如“应当促进双方的交流”,意思就是双方的共识太少,彼此之间有比较深的成见。这些模糊化的语言既达到了说明问题的目的,又起到了淡化矛盾的作用。
用他人没有赞美过的词语赞美。
说一句简单的赞美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并留心观察,处处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适时说出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催眠效果,对对方心里产生有利于自己的影响。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0年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女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宴会要花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和布置。”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在以后的岁月中,不论两国之间发生什么事,尼克松夫人始终对戴高乐将军保持着非常好的印象。
别人都没注意到的地方,戴高乐却注意到了,并直截了当地将他的欣赏表达出来,这怎能不让尼克松夫人怦然心动呢?因此,我们在对陌生人加以赞美时,如果能悉心挖掘那种鲜为人赞的地方,对方会非常开心,陌生人很快就会变成挚友。这一点,你完全可以向一位聪明的女人讨教,她就是因为拍了《真善美》而红遍天下的影星茱莉·安德鲁丝,她除了演技好、容貌美、歌声令人陶醉之外,还有一张伶俐的嘴。
有一天,她去聆听鼎鼎大名的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音乐会,在音乐会结束之后,她和一些政要名流一起来到后台,向大指挥家恭贺演出的成功。
大家都夸奖指挥家:“指挥得实在是棒极了!”“抓住了名曲的神韵!”“超水准的演出!”
大指挥家一一答谢,由于疲累,而且这种话实在是听得太多了,所以脸上显出有些敷衍的表情。忽然,他听到一个高雅温柔的声音对他说:“你真帅!”
抬头一看,是茱莉·安德鲁丝。
大指挥家眼睛亮了起来,精神抖擞地向这位美丽的女士道谢。
事后,托斯卡尼尼高兴地到处对人说:“她没说我指挥得好,她说我很帅哩!”恐怕大指挥家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赞美他帅呢!
就这样,大指挥家把茱莉当成了挚友,时时去为她捧场。虽然只是一次见面,大指挥家就时常抱怨与她“相见太晚”。
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短处。人们一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人之常情。跟初谈者交谈时,如果以特有的方式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更能使对方感到高兴,对你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激发。
适当重复对方的话,激发对方兴趣。
在我们与对方进行语言沟通时,适当重复对方的话,特别是重要的和难懂的话,既可以增强自己的理解程度,体现别人对对方的尊重,还可以对问题和结果进行强化,激发对方对谈话的兴趣。
加深对自己朋友之间的交往,必须给人以信任感,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朋友对你产生信任感呢?其实很简单——沟通的过程是最容易获得朋友信任的时候,而沟通过程中能否适当地重复对方的话尤为重要。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总是重复对方的话好像显得自己比较啰唆,容易引发他人的不满,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的确,过多的重复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然而要是重复得恰到好处,适当的重复对方说话的重点,那么对方便认为你很重视这次谈话,能够抓住谈话的重点,那样的话,效果就不一样了。
可以说,大部分的人都对自己的语言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发言,这类发言对于他们自我满足感来说相当重要,这个时候一旦我们对他人的话不以为意或者不加重视,那么很难让他人对我们有什么深刻的好印象,相反地还会把我们纳入一种不能“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的范畴,那样我们就无法和这样的人接触、获得他的好感了。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要以同样的心情了解对方的烦恼与要求,满足一下他们内心满足感或者说虚荣心,很容易收到相反的好效果的。
比如,在与朋友交谈时,当听取了朋友的某种意见时,一面要点头表示自己同意,一面要适当重复对方的话,这样就能让对方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不由自主地将心里话说给你,将你当做好朋友来接待。
记住:在恰当的时候重复对方说话的重点,这是一种加深他人对我们印象的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先退一步,赢得好感后再进两步。
在你和他人沟通产生观点上的差异,两方各不相让时,如果你是对的,你要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接受,但是方法我们可以尝试着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和技巧达到目的。退一步实际上可以让你进两步,这就是以退为进的战术。在说服对方之前先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做到,然而这确实会有助于使对方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