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Pieter Brueghel尼德兰
在这些欢乐、然而绝不简单的画中,勃鲁盖尔已经为艺术找到了一个新的王国,在他的身后,尼德兰的各代画家们将对那个艺术王国进行全面的探索。
——《艺术发展史》
16世纪新教徒基督教派为了促进西欧宗教改革,打击罗马天主教会,反对西班牙的异族统治,曾发起了破坏圣像的运动。在这个时期,尼德兰的一位画家站出来,以作品为武器,勇敢地揭露了西班牙军队和宗教法庭对尼德兰人民的残酷迫害,并鼓舞人民进行斗争。他就是有“农民画家”之称的伟大画家勃鲁盖尔。
勃鲁盖尔的这幅《盲人引路》是16世纪欧洲绘画的顶峰作品之一。深刻的哲理寓于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中是勃鲁盖尔的艺术特色。他所创造的无论是自然景色还是人物形象,都具有尼德兰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即使是夸张,也没脱离生活真实这一根本。
勃鲁盖尔对农民生活怀有深切的同情,他的绘画题材中很多都表现了民间习俗场面与农民生活方式,并以此来披露他对农民的感情。后来,勃鲁盖尔的创作转向了具有讽刺性的人物画,这种变化反映了他对尼德兰社会问题的关心。《盲人引路》是他的这种风格画作中堪称顶峰的作品,他的这幅作品完成于1568年,它是艺术家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消极与盲目现象的预见性讽刺。
在《盲人引路》中,画家为我们描绘这样一幅生动的场面:六个瞎子互相扶持着,沿着画面对角线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动,却不知已陷入险境:领头的第一个瞎子已跌入壕沟,紧接着的一个被牵动着失去了平衡,等待其他瞎子的将是同样的命运。画中渗透着画家对尼德兰革命的失望和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思考,具有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画家使用的形象语言十分贴切和深刻。一队富有个性和自以为是的瞎子,毫不怀疑地搭肩而行。背景是一派和平宁静的大自然,耸立的教堂,整齐的绿树掩映的农舍,树下的耕牛在静静地食草,一群快活的飞燕绕着教堂嬉戏追逐。世界如此美好,可是盲人一无所见,还是执著地、盲目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要为首的一个倒下,后面的一群都必将落入坑中。由于他们弄不清究竟是谁之过,也只好互相埋怨了事,这是画家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能由盲人来引路,否则必遭大难。
勃鲁盖尔在这幅画中采取了幻想和写实的形象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从《圣经》故事中选取题材。他重视对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常和友人到农村参加农民的活动,收集创作素材,在描绘农民的生活中找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的最好手段。此时正值尼德兰革命,他的艺术也日臻成熟。他表现的场景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把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描绘融为一体,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也隐喻了这些善良的农民对世事和政治的警惕。
盲人的寓言
在《圣经》故事中,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若使盲人领盲人,二者必皆落入坑中。”尼德兰民间谚语也说:“瞎子牵瞎子,一起倒霉。”
勃鲁盖尔的艺术的重大转折期发生在16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他的思想和艺术都趋于深沉化,尤其从他去世前一年所绘的那两幅画《绞刑架下的舞蹈》与《盲人引路》上可以看出,画家的艺术智慧闪烁着强烈的光芒,他对世事的观察力也更敏锐了。
《盲人引路》一画的情调虽然显得悲凉一些,但思想内容比《绞刑架下的舞蹈》更深刻,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消极或盲目性因素,表现了画家更严重的关切与警惕。
有人认为这幅画是在抨击主教或神父所谓的“人民的引路人”,这种判断缺乏事实的根据。依我们看,它是对人民运动中出现的盲目倾向作整体性的评判,借了《圣经》的语言,说明盲从所带来的恶果,无异于像盲人跟盲人走一样,容易摔进壕沟里去。画上成对角线地画着六个瞎子,彼此手搭肩地前进,从左向右,从一个山冈不平之路往下坡蹒跚着,他们互相依赖,虽集中于听力在寻找一条通达之路,殊不知已进入险地。第一个引路人掉进了沟里,跟在他后面的一个瞎子便失去了平衡(这个人是全画的主要形象),等待他的命运可想而知了。后面的盲人仍一无所知,盲目相信前面的带路人。运动是复杂的,形象也富有变化,磕磕绊绊的节律显示了这些人的生活之路的艰辛。尤其是那个身子歪倒的右起第二个盲人,他的脸十分丑陋,一双被眼皮封着的空洞的眼窝和他那张因身子扭曲而显出可笑的脸庞,正朝着观众展示了一个悲剧人物的典型生活。
背景上有稀疏的几棵树干,远处有乡村教堂,银灰色与柔和的浅紫色构成乡野的宁静色调,充满着荒疏和凋零的情绪。前面六个衣衫褴褛的盲人形象,与这幅惨淡的农村景色,加强了事件的悲剧性,观者从中获得的只能是一种无限的感慨。画家有意在背景上补画远处一座教堂,也为了让观者对耶稣的“遗训”和农民运动中某些盲目性产生联想。总之,这幅画含义深邃,它是勃鲁盖尔极严肃的一幅寓意画。有人说勃鲁盖尔在这幅画上得出一个悲观主义结论,这是他的理想破灭的内心反映。但画家在去世前所毁掉的一些素描稿可以证明,他知道自己在画上的激进性语言,可能会牵连妻儿,他在晚年所显露的悲剧性形象,绝不是一种消沉的叹息,而是现实主义艺术深化的必然结果。
(佚名)
勃鲁盖尔家族是欧洲美术史上一个著名的画家家族,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两个儿子均为画家,家族中其他人从事绘画的也很多。彼得·勃鲁盖尔于1525年生在荷兰北部的拉邦特州的勃鲁盖尔村,他的第一位老师是长于彩色玻璃宗教画的皮特·库克·凡·阿尔斯特,此人的妻子也曾教过他在细亚麻布上画水彩的方法,后来他又向安特卫普的一位重视民间版画的出版商兼画家伊罗尼姆斯·考克学习,并与之长期合作。考克是风景画家,兼营画店,对彼得·勃鲁盖尔的影响最深。
1551年,彼得·勃鲁盖尔成为安特卫普画家公会的会员。此后,他游历意大利、法国等地做修业旅行。他的旅行写生主要为风景画,其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非常细致。他在意大利所作的《风景素描》是最早有年代标记的作品。彼得·勃鲁盖尔于1554年春天踏上旅行的归途,1555年,他在安特卫普为考克的画店印行了大量风景组画。1563年,彼得·勃鲁盖尔和他的老师皮特·库克·凡·阿尔斯特的女儿马莉结婚,后来移居到布鲁塞尔。同年,他便创作了以《圣经》为题寓意深刻的杰作——《巴别塔》。巴别塔是基督教解释世界各民族语言来源的故事,而画家着重于描写建塔后所造成的混乱局面。在布鲁塞尔居住的5年是勃鲁盖尔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勃鲁盖尔的画作洋溢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他往往借用传统题材或民间故事对统治阶级进行辛辣而幽默的嘲讽。作为艺术家,勃鲁盖尔的创作是严肃而深刻的。在他创作的许多以下层群众为主题的作品中,他恪守着艺术的真实性,又不失生活的淳朴活泼。在《农民的婚礼》中,他画了一大批面相粗俗、衣着简陋的农民形象(甚至看不出谁是新郎新娘),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这些人都在不顾一切地大吃大喝。《农民的舞蹈》以逼真的手法为观众呈现了农村喜庆的热烈场面,非常真实可信,从画面上那拙劣可笑的舞蹈动作就可印证这一点。
此外,勃鲁盖尔的绘画中有着大量的北欧象征主义倾向,琐碎怪异的形象以一种光怪陆离的表现方法展现在观者面前。有些画作足以使今天标新立异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为之低首,如《天使的背叛》描写背叛的撒旦,《死亡的预言》是对未来尼德兰命运的深深忧戚。
勃鲁盖尔于1569年5月9日卒于布鲁塞尔,他的许多作品已不能传世,因为在他去世前,为避免给后代带来麻烦,他毁去了大量批判性过于强烈的作品,这不能不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