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美术精粹
3328100000011

第11章 吉卜赛女郎

弗朗斯·哈尔斯(1580-1666)Haersi F Hals荷兰

一切优秀的肖像画,都可以使人们从中看到“历史如何形成人,人又如何形成了历史”。哈尔斯那些以普通群众、下层人民为对象的肖像作品,正是具有这种力量……美目流盼的吉卜赛姑娘,俊俏里带着一种“野”味儿。哈尔斯笔下的这位美貌泼辣、自由不羁的少女形象,几乎成了300年来文学、戏剧、电影导演们理想的吉卜赛姑娘的典型。

——《西方艺术史话》

17世纪,摆脱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方省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就是荷兰。在这块新获得自由独立的土地上,绘画的领域是一派金黄的丰收景象。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画家。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哈莱姆的哈尔斯、代尔夫特的弗美尔,是当时荷兰众多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被称为荷兰绘画的三驾马车。

这三位画家中,年纪最长的是哈尔斯。他的主要天赋是在肖像画上,并且特别擅长捕捉瞬间即逝的表情。哈尔斯从1630年至1650年这20年创作盛期内,一共完成了100幅以上的单人肖像和6幅群像或家庭肖像。在这些作品中哈尔斯采取了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那样的直接画法,尤其善于使用粗放自如的笔触,明快有力地塑造生动的形象。

这幅《吉卜赛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肖像杰作。画家运用饱含激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性格爽朗、活泼奔放的吉卜赛女子——她披散着一头黑发,敞开着领口,脸向着画外,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把一个无拘无束、什么都不在乎的吉卜赛少女的性格,表现得极其生动、准确。画面色彩明快,笔触流畅奔放,具有被人称为“往画布上扔颜色”的豪放画风,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一致的高度完美。

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哈尔斯平常喜欢接近下层人民,时常出入那些平民的饭店、酒店,对他们的生活相当熟悉。在创作盛期,哈尔斯描绘了一系列来自民间的人物形象。在一幅画上虽只描绘一个人物,但每一个人物都好像来自喧闹的人群,而其周围则能联想到许多别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洋溢着尼德兰人的有点粗鲁的幽默感,但不失生命的活力。哈尔斯着意刻画的笑脸从画面上对着观众,表现出人物性格的直率和坦荡,无怪当时人们称哈尔斯为“笑的画家”。

这幅《吉卜赛女郎》肖像画是哈尔斯的代表作之一。看到这幅《吉卜赛女郎》时,我们都会不禁联想:这个姑娘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她看到了什么?她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在这个姑娘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微妙的笑容是为了什么?哈尔斯在创作这幅画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后人已经无法知道了,但是,越是这种空间广阔的遐想余地,越能体现出这幅画的高深功力和长久魅力。

我们不必在乎画中人姓甚名谁,也没有必要在乎她是否出身卑微,她也许就是某个酒馆里喝酒的吉卜赛女郎,我们从这幅画可以感觉到,她那张脸上带红晕而略显醉意的微笑,表现吉卜赛姑娘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爽朗性格。弗朗斯·哈尔斯运用鲜明强烈的色彩、奔放流畅的笔法,在生动表现人物外貌形象的同时,又以敏锐的观察,准确抓住女郎瞬间的心理状态,加强了肖像画的艺术表现力。

哈尔斯从事肖像画创作时,正是荷兰人为争取独立而与西班牙的反动统治展开紧张斗争的时候,他主动刻画与自己同时代的人,并创作出一批直接来自生活——从官吏、中产阶级到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人物形象,表现出画家的民主思想和对人民形象的浓厚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虽名为《吉卜赛女郎》,但画中人却具有很多荷兰少女的外貌特征。

弗朗斯·哈尔斯的笔触,犹如他的心迹。他是一个直率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神话的虚构,也不作寓言式的暗示,只有坦诚的胸怀和直面生活的感情,这也是荷兰绘画的最大特色。

吉卜赛女郎眉目间传神的魅力

弗朗斯·哈尔斯是个相当出色并富有艺术个性的肖像画家。他具有火一般的热情,他能毫无成见地一眼看到对象脸上的瞬息流露的感情,并以奔放而巧妙的笔触神奇地表现在画布上,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情交流。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主要是肖像画。他的肖像与众不同,他的观察力十分敏锐,极善于捕捉人物脸上一瞬间的情绪,表现手法也豪放。看他的肖像画,总觉得人物神采飞动,栩栩如生。

《吉卜赛女郎》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肖像杰作。吉普赛人是浪迹在欧洲各地的一个流荡民族,原住在印度的西北部,由于无长期固定居点的生活,使他们学会了各种技艺,性格也分外开朗、活泼而且奔放,年轻女子尤擅歌舞。他的《吉卜赛女郎》完全摆脱了豪华奢侈和虚伪造作的旧俗,冲出表现神话和宗教的题材范围,把描写对象推向广阔的现实生活,表现了当时社会中一种类型的人物。在这幅画上,弗朗斯·哈尔斯以跳跃的笔触和轻松的色调使这位热情奔放的吉卜赛女郎的天性展现在画布上。哈尔斯抓住女郎掉头一笑的瞬间,准确地把握了脸部五官的明暗过渡及表情,对她的头发和上身的衣裙却以疏笔方式随着兴致所至,挥洒自如,颇有中国写意画之感。哈尔斯的这幅作品中,既表现了那种新鲜的直接得自生活的印象,又具有准确的性格刻画以及用高度绘画技巧所作的详尽描写。他以略略几笔勾画出人的脸,使之栩栩如生。在这里,哈尔斯有意给这个女郎的脸上增加了一点红晕。看来她是刚喝了几口酒,呈现出一种兴奋的情绪,正在朝一个画外的人物调笑。这正是这幅具有风俗性的肖像画的特点。此外,形象尽管被描绘得很俏皮,但仍能显出她的豪爽性格。她是一个自由的、富有热情的吉卜赛少女的典型。她没有思想的束缚,也不带有宫廷妇女的矫揉造作,相反,姑娘那种民间气质被画家以圆熟的技巧,热烈的色调准确地刻画出来了。评论家认为,哈尔斯的许多肖像作品,与其说是肖像画,不如说是风俗画更恰当些。它简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一幅“快照”或一截片断。但哈尔斯是一位从不轻浮、草率的艺术大师,他的潇洒的技法总是以真实的感受为坚实基础的,不仅突出人物的面部和身姿,而且更着意刻画人物的内心表情。

哈尔斯这幅《吉卜赛女郎》风俗肖像画的突出特色在于两点:其一是丰富的现实阅历给予他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极为善于抓住人物内心以表现人物;其二是用笔粗犷却不失真实,大面积的横向运笔,彰显了人物特有的个性。《吉卜赛女郎》正是上述许多特点的集大成者。著名的《吉卜赛女郎》(据说她就是“叶塞尼娅”的原型)整个画面好像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一种人民大众的豪气感应运而生。哈尔斯是杰出的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命运也决定了他不可能与古典主义有丝毫的关系。除了这幅《吉卜赛女郎》之外的许多肖像创作上,尤其对微笑的捕捉堪称别有心得,他总是摄入瞬间的表情,这是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但人物的下一个表情一定是开怀大笑。从《吉卜赛女郎》低回的眉目间,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种传神的魅力。

(佚名)

哈尔斯生于佛兰德斯的梅赫尔港。其父是来自荷兰的毛纺工人,1590年,他们全家迁回荷兰,在哈莱姆市定居。哈尔斯整个一生的创作,都与这个城市联系在一起。哈尔斯自幼顽皮聪明,在进入卡·范·曼德尔的画室学艺后,不久即显示出超人的绘画天赋。1610年他加入了圣路加行会,开始了一个职业画家的生涯。

成年后的哈尔斯放荡不羁,喜贪杯中之物,常常在城市阴暗的酒馆豪饮,以求慰藉。作为8个子女的父亲,他肩负难以承受的生活重担,脾气恶劣的画家经常和妻子吵架,甚至酒后虐待妻子,因此受到法院的多次传讯。当地的市民对这个才华横溢而又自甘堕落的画家表现出同情和尊重。市长经常在画家入不敷出的时候救济他,上流社会的人也经常邀其参加他们的社会活动,哈莱姆的著名学者、军官、商人都以拥有哈尔斯的肖像为荣。

哈尔斯的画风完全摆脱了以他老师为代表的意大利式的学院派风格,他描绘的主题就是形形色色的荷兰人。画家试图生动地刻画他们的外貌、心情和世界观,在画家的笔下,这些荷兰人有时显得活泼、乐观、求实、刚毅,有时则显得不幸、失望而自甘堕落。

《圣乔治火枪手会的宴会》是哈尔斯得以一举成名的早期代表作。该画是在荷兰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应火枪手会的邀请创作的。该会的勇士们在反对西班牙的战争中英勇战斗,屡建奇勋。哈尔斯的作品为这群荷兰的英雄唱了赞歌,在当时的荷兰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共鸣。

在以后的年代里,哈尔斯创作了一系列同类题材的群像作品,其中较为出色的有《李哀尔上尉和布拉乌尔少尉的火枪手会》、《圣安德里昂火枪手会的宴会》、《圣安德里昂官员的会议》等。这些作品人物关系紧凑,气氛热烈,构图统一,成为17世纪荷兰绘画的经典。

哈尔斯的创作是与他的生活环境相联系的,他出身平民,尽管才气横溢,但至死也未摆脱生活的穷困。在前妻亡故后,他娶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里斯特·雷尼尔斯为妻,不久又成为几个儿女的父亲。养家糊口对画家来说是一件非常艰难,有时甚至是难以承受的负担。这个穷困的画家只能终日泡在小巷酒馆,以逃避现实。他描画的也大多是陌路穷巷里的人物,他们有时乐观豁达,准备抗争命运,迎接挑战;有时则心灰意懒,悲观失望,醉生梦死。画家的笔触,就如他内心的心迹,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酗酒带给哈尔斯的是个人情感的充分放纵,却没有打消他对生活的热情,他追逐着笑的瞬间,并把它们永远地留在了画板上。在他的笔下,除了活泼的来自民间的下层人物,也有高谈阔论的军官们及商人、贵妇等。这位捕捉欢乐的大师饱尝了生活的辛酸,1666年,在伦勃朗去世两年之后,他也在贫病交加中猝然辞世。在死后成就还被埋没达300年之久,直到印象派绘画的兴起,经马奈、莫奈等人的发掘,哈尔斯才得到他在历史上应得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