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品德修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700000005

第5章 品德修养之诚信篇(1)

怎样理解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一、诚信是支撑社会的道德的支点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就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信是被视为治国平天下的条件和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规范。古代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比如,孔子的“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诚而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诚之极致,不精不诚,就不能感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

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生动显示了诚信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和地位。从古到今,人们这么重视诚信原则,其原因就是诚实和信用都是人与人发生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诚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诚信是支撑社会道德的支点。

二、诚信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诚信原则逐步上升为一种法律原则始自罗马法,后来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继承和发展,比如,法国民法、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总则中的第二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

品德修养之诚信篇诚实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是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在诚实信用成为法律规范的时候,违反它所承受的将是一种法律上的责任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这种法律后果可以是财产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罚。因此,诚实信用又是支撑社会法律的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

三、诚信是治国之计

诚信为政,可以取信于民,从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无信、掩人耳目、弄虚作假,社会就无从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仅是冒犯尊严,而且会误导决策,祸国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说。中国古代有商鞅立木树信的佳话,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烽火戏诸侯。中国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诚信”作为统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征把诚信说成是“国之大纲”,可见“诚信”的重要性。

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也是对我国优秀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落实“以德治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精神品质,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时代的要求。

四、诚信是行业立身之本

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讲信誉、守信用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如果一个从业人员不能诚实守信,那么他所代表的社会团体或是经济实体就得不到人们的信任,无法与社会进行经济交往,或是对社会缺乏号召力和响应力。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公德,也是任何一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其基本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信誉,树立起值得他人信赖的行业形象。它体现了社会承认一个行业在以往职业活动中的价值,从而影响到该行业在未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无信不立”,对一个行业来说,同样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行业品牌、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怎样看待学生中的不诚信行为?

青少年要想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就必须从诚实守信做起,“对人诚实,对事负责”,养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什么是诚实守信?诚实守信就是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待人接物方面的一种重要的行为准则,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做人的美德。所谓诚实就是不讲假话。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在日常生活中,诚实守信是很重要的。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活中的主要事情是与人交往。在部分中小学生里有不诚实、不守信用的现象。少数青少年不诚实行为主要表现在说谎和抄袭作业两个方面。就说谎这种不诚实行为来说,一是在父母面前说谎。谎报学习成绩,涂改成绩报告等;放学贪玩回家晚了编假话骗父母;犯了错误瞒着父母等。二是在老师面前说谎。代替父母签名、写留言、写假条,或找同学代写以欺骗老师。三是在同学面前说谎。吹嘘自己家庭如何有钱有势,吃喝穿戴如何高档。这些说谎行为,说明少数中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诚实守信品德。

一项调查显示,有36%的同学是为了免遭父母责备打骂而说谎。有17%的学生认为,在老师面前说谎,是为了江湖义气,认为不能出卖朋友,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认为讲了真话同学会怨恨自己,报复自己,对自己不利;还有的认为,在老师面前说大话可以赢得老师的好感。在同学面前说谎,是虚荣心在作祟。

抄袭作业是更为严重的欺骗行为。抄袭作业实际上是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是不诚实行为,对学习是十分不利的。而这类行为在中学生中较多,据对学生的问卷统计,约239%的学生有过这种行为。这类学生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请别人代做作业,自己则坐享其成。这类行为大都出现在寒暑假作业及平时作业量大的情况下。有的学生甚至花钱请别人代做。二是抄袭作业,有全部照抄的,也有部分抄袭的。这类行为有多种情况: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确实无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又怕完不成作业被老师批评,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交织在一起,于是选择了又省力又能向老师交差的捷径。二是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怕自己做得不对,而抄袭别人的作业。再有是为了得高分,为了赢得老师的好评而抄作业,这类学生主要是虚荣心作怪和贪图省力,他们想将作业做得好一点,但又不肯下苦功夫。

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不应该贪图享受、蒙骗老师、欺骗父母,而应该发愤图强,成为诚实守信的学生。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为人,这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对中学生来说,踏实做事就是努力学习,形成科学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抄袭作业,既蒙骗了老师和父母,又欺骗了自己。这是一种扭曲的荣辱观。老实为人就是要真实、真诚,说实话,讲诚信。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

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吗?这要看你怎么对待他们,并且要比他们所期待的还要大方,出手越快越好。最新的一项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想法其实就是一场“信任”的游戏。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贝勒大学医学院神经科的雷德·蒙泰戈博士主持的。参加实验的学生共有48对,互不认识,每一对都有一位“投资者”和一位“受托者”。实验以下列方式进行:在20美元以内,“投资者”可以给予“受托者”任何数量的金额,一到“受托者”手中,该金额即视为成长3倍。然后,“受托者”可以决定还给“投资者”金额的数量。他们不可以聊天、握手、签合约或做其他事情。

雷德博士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大脑的活动情况,结果发现,当对方表现得比自己的期望还要大方时,脑部“尾状核”区就会出现惊喜的讯号,研究人员指出,这就是对“慷慨大方”的感应区。实验还发现,当“受托者”退还的金额比“投资者”预测的要多时,“投资者”就会在下一回合给予更多的金额,可见,大方是可以增加信任的。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在人际交往中,想要别人建立对自己的信任,我们不妨利用上面的科学发现,从下面几点进行尝试。

大方是建立人际信任之源。从生物进化角度讲,上述结果是有必然性的。因为在资源匮乏或相对匮乏的社会中,人类个体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才能共享资源,达成“双赢”,这就需要人际信任。信任也就与“利”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中的互惠行为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

大方不局限于金钱、物质。大方体现在待人接物方面就是要不吝啬,除了基本的物质需要以外,人们也期望得到他人的认同、赞美、同情、宽容、尊重、理解等。因此,人际交往中,既不要当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也不要在满足他人心理需求方面当小气鬼。慷慨赞美他人的言行、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等,都是对他人大方的表现。

认准表现“大方”的时机。在交往之初,相互之间不熟悉,也就很难谈得上信任,对对方的大方行为预期也就比较低。如果你在对方存在某种急需的时候满足了他,就会让他感到很意外,其脑部“慷慨大方”感应区就会高度兴奋,有助于建立对你的信任。

尝试着“表现大方”。“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人准则,已经深植于国人的心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交往关系中的互惠行为能够促进双方的信任。如果你在别人眼中是个小气鬼,你不妨尝试着表现大方些;如果不能表现得大方些,也可以尝试装着大方些,这能促进你进入大方、互惠的人际互动循环中。

当然,除此之外,去掉虚假、虚伪、欺骗乃至包装的行为,开诚布公、心胸坦诚与对方的沟通,坚定不移的忠诚,清廉、正直的品格,言必行、行必果的行动,也都是取得别人信任不可或缺的条件。犯了错误或成绩不好怎样告诉父母?

人人都难免犯错误。问题是,犯了错误以后敢不敢承认错误?能不能知错必改?毛主席曾经说过:“认识到错误,就等于对了一半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你知错就改,就是父母的好孩子。父母是我们的养育者、教育者和监护人,因此,当犯了错误以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向父母“交代”?

1应该诚恳地向父母检讨自己,并同父母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并表示改正错误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最容易得到父母的谅解和帮助。这是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应选择父母情绪比较好、时间比较充裕的时候说,还应及时说。

2如果自尊心比较强,明知犯了错误,但自己很想向父母当面承认,不妨采用书面形式。

①日记本。人人都有一点小秘密,这些秘密不易向他人坦露,却能把日记本当做知心朋友,在此中一吐为快,宣泄一番。犯了错误以后,对自己的检讨和反省,对别人的歉疚,以及今后弥补错误后果的措施,都可以在日记中细细写来,如果这些内容让父母看到了,当然是一种很好的“交代”。通过日记本与父母沟通,透露日记内容的方式可在有意无意之间,得知父母看过了日记,不必明说或追问,达到双方的心领神会就是很好的效果。

②留言条。通过留言条承认错误,应该写得简短而诚恳,让父母一看就明白。如果父母看过后,希望当面交谈,进一步了解情况,则不应拒绝。

③有些家庭的家教、家规很严,而父母的脾气又比较急躁,一些同学犯了错误,害怕向父母汇报后,父母一时怒气难忍,会遭打骂。这时,不妨请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或邻居出面,陪自己向父母诉说所犯的错误。父母当着外人的面,都是比较克制和冷静的。

除了犯错误难开口之外,就是成绩不好难以启齿了。所谓“成绩不好”,一般是指平时考试成绩。假如平时某一次考得不好,怎样告诉父、母亲呢?总的原则是:方法要巧,但不能欺骗。

一、营造气氛

回到家后,先不急着报告成绩,用讲故事、说笑话或者报告自己其他方面的成绩、受到的表彰的方法,营造一种欢快轻松的气氛,然后再婉转地说出事实。这样,父母不但不会责怪,还觉得你很机灵,对你充满信心。

二、请教父母

这是最积极的方法。把自己做错了的题,写给父母亲看,请他们帮助解决。即使已经订正了,也可以这样做。如果父母亲不会,可把同学请来讨论,在讨论中说出自己没考好的地方。这样,用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行动婉转地透露出事实,父母亲也会原谅你。

三、请老师帮助

如果父母亲是简单粗暴的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开口骂,抬手打,那就把实情告诉老师,请老师家访,进行解说。老师是不会直接简单地告诉事实的,父母亲也总是会相信老师话。这样,就可以避开父母亲的“雷霆大怒”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哪一种方法都不能常用,最好的方法是将优异的成绩告诉家长。犯了错误很想承认又怕挨骂,怎么办?

犯错误的人往往因为怕受责罚做出一些很极端的行为,那么一旦自己不慎犯错误后,很想承认,但又怕因此而遭到非议和责骂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