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既使河道都断流了,都不用害怕。而生态植被全靠天然降水去维持,我们可以把河里、湖里的水更多地往外拿。但是现在不行。在现在的气候状况下,如果把水拿多了,就会引起以上所说的系列生态问题。非地带性生态植被是靠地下的净流维持的,而降水太集中,还没有利用就流走了,即来即走的形式,而不是分次降水。在这种情况下,在净流水资源开发的时候,要留够一份生态水。这就是经常提到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经济发展用水。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就是河里看着有水但不能全用。地域分布不均匀,时空分布不利,农业灌溉用水负担高,生态用水敏感,基本上就是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再谈谈水资源的社会因素,这个问题确实也是难以避免的。从1949年以来,关于水的总的开发利用还是可以的。例如,黄河的一些规律大体上改变了。历史上黄河两干六百年的记载,“百年一改造,三年两决口,十年九旱”。从三年两决口来说,从1911年到1947年,这36年间,黄河发生了万流量的大洪水8次,决口7次,洪水发生的频率是4.1年一次,只要发生,几乎都决口。那么,从1947年以来,黄河上发生的万流量的大洪水12次,一次也没决口,解放后也大约是4.1年发生一次洪水。没决口当然是好事,属建设成就,但另一方面,决口会出好多泥沙。没决口河床就会淤高好多。没决口是好事,但给防洪加大了困难。另外,这几十年来,工业的发展使供水量大大增加,增加速度也是全世界最快的,总起来看,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了一般的国家,对水的需求的增加也是超过一般国家的。农业的生产,依靠着不太有利的大陆季风气候,通过灌溉支持农业。灌溉农业用水、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如果做同步比较,中国做的是比较好的。用水的效率也还可以。
总之,目前发生的水问题是难以避免的。现在有一种看法:中国的水利工程使得一些河流断流,为什么不考虑生态环境呢?可以再倒过来思考,生态环境确实很重要,这样的话,国家一般将河道内水量的25%用于人工水网系统就可解决问题了。但是我国的人口压力大,需要将河道内水的60%用于人工水网,才能够满足对水的需求。而我国没有60%的常年的水。因为在北方降水的70%,甚至是80%,都以洪水的形式流走了,只有20%一30%的水可用。要想发展,甚至要想生存,必须将洪水的相当一部分留住,转化成常年供给的水资源。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必须修水库,即使要损坏生态,这是事实。要发展,要面对这么大的人口压力,有这么大的对水资源的需求,但自然条件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就得通过工程来控制。修工程确实对生态环境有影响,一定是不利的影响多、有利的影响少。有利的是对人有利,而对人以外的生态是不利的。因此,对中国的水问题,中国的生态问题,一方面要呼吁保护生态,另一方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不可避免的一面。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水问题,还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怎样更好地处理好人和水的关系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更好地处理有关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人水关系的处理,更好地发展自然生产力。怎样更好地调整生产关系,使人和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比如说,现在的水问题,现象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的问题,但在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每个区域,环境都是比较脆弱的,资源是比较紧缺的。在这个阶段,又是发展中必经的阶段,百事待兴而资金有限,只能选择做该做的事,做要选择能促进发展的事情,更多地抢占一些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挤占一些生态环境的容量。另一方面,又把节约、保护的资金省下来,用于所选择的资源。如建一些工程取水,而不把钱花在水土保持、生态保护方面。这就是经济发展产生的外部性问题,但在外部性中就体现了生产关系中的问题。如何解决外部性问题?是更加趋于集中性的管理,还是更加分散性的管理?是靠一个部门管,还是多个部门管?是中央多管还是地方多管?是按流域多管,是按城市多管,还是按省级行政区多管?这其中有非常多的问题。如何看待?总之,水问题背后是如何管理的问题。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在管理的背后还有投入机制、价格机制的问题。比方说,用水的效率问题,一方面是说现在我国用水的效率还可以,效率是中等,或者中等稍好一些。
另外,还有很大的提高效率的余地。其中之一是水价不合理,市场经济下强调价格杠杆配置资源。价格体系不合理,这是值得改进的一步。再有,就是开发利用的模式上,开发利用的组织形式、管理形式上,在工程建设布局、工程建设质量上等,都有可改进的地方。也就是说,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都有可改进的方面。这些都是改革所需解决的问题。
总之,就中国的水问题,首先要看到其发展进程中的不可避免性,其次要看到自然禀赋条件的客观陛,第三也要看到还有大量可改进的方面。这些改进的方面,一是通过发展生产力来促进人水关系的调整,二是要调整生产关系,保持人和自然的大关系的和谐。在此过程中,法律、机制、体制、价格、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各种的规划布局问题,还有许多的水问题,包括西部开发中的水问题、黄河的水问题、南水北调的水问题、东部城市的水问题,都需要讨论。
如何看待水问题的未来发展态势
总的看来,水问题是入水关系问题。从主导方面来看,主要是人的影响。基本上看,中国水问题的发展和人口发展、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大趋势完全一致。从水资源的需求讲,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大约是13亿,到人口的高峰期,大约要增加到16亿,如果控制不好的话,可能还有突破。中国人均水资源的需求,解放前是人均187立方米,到了1980年,稳步上升到450立方米。那个时候是中国水资源需求急速上升的时期,中国供水总量急速发展的时期。人均用水量是直线上升,从1949年的187立方米到1980年的450立方米,人口总量在飞速发展,解放时大约四万万五千万,到了1980年的10亿,翻了一番,用水总量急增,从1980年到现在,人均用水相对稳定,人口的增长,从10亿到13亿,用水总量跟着线性增长。
今后总的态势是,经过努力地开源节流,按照可持续发展规律,以提高用水效率为中心,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如果在这一格局下能够坚持,一直到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保持人均用水450立方米,实现各种既定战略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现在,我国从1980年到现在,是保持人均用水450万大体稳定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二十年的城市化进程,这二十年粮食从总产值3500亿公斤涨到5000亿公斤,人均用水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关于水的管理做得还是不错的。
那么保持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不变,保持今后五十年的发展,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
总体来看,2050年是中国的用水高峰期。人口在2050年前达到高峰,用水也大体上应在2050年达到高峰。到了2050年,人口就不会再增长了。人口高峰大约在2040年到达,用水高峰在2050年前达到。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也相对稳定。我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大体是30%,未来的城市化进程,最低预测是60%,最高是65%。目前我国城市化的速率以一年一个百分点在增长(以人口统计中的第二口径计算)。在这样的城市化速率下,城市化大体稳定,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基本稳定,城市的用水设施也很稳定了。各式各样用水稳定了,农村用水也稳定了,不会有什么跳跃。城市用水大约是730亿立方米,农村用水大约是370亿立方米。第二块是工业,预测中国的工业用水增长在21世纪的中叶最低是52万亿立方米,最高是153万亿立方米,最后一般的共识定在100万亿立方米。按这样的预测工业用水量,并且考虑用水定额比今天的日本和美国略先进一步,五十年后中国的用水效率比今天最发达的国家高一点,如果以这个尺度预测中国的工业用水,大约是2000—2300亿立方米。这个预测应是保守的,可能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估计还有些不足。对经济结构没有戏剧性变革下的预测,如果有这样的变化就会更好。农业用水大体保持不变,还是现在的4000亿立方米上下,在这个过程中会突破这个数。Ph~2050年时,中国的人口不变了,对粮食的需求也大体不变了。即使不把生物工程、基因过程这种革命性的蛋白获取、能量获取考虑在内,仍然是在传统方式下,农业用水的总量基本稳定,并在供水总量中的比例不断下降。
未来水资源的需求大体如此。
洪涝灾害在未来二十年仍然是心腹之患,过这二十年之后,就会有大的改观,有几个原因。第一,国家近年来对防洪的投入比较大,防洪堤坊的修筑,每年在200亿元以上。第二,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大开发中,有大的控制性的水利工程要做,做这些事情时,防洪是作为大的因子在考虑的。西部地区防洪设施做得好些,库容大些,对下游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洪水灾害能有一定的消减。在中国的整体发展布局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提高到一个高度,也有一定的投入,洪水的生成环境也改善。同样的降水不会引起同样的洪水,同时对洪泛区的控制也在加大。生产力布局方面,在各个流域普及防洪风险图,还有些强制性措施。总之,洪水在今后二十年会有大的改观,会好转,当然不会全部解决。因为西部的河流还处于原始状态,没有大的调控,就会有洪泛区,那些地方还需要整治。
那么中国未来水的趋势,当务之急,不是洪水,比较长远的、根本性的制约是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能解决, 2050年达到供需平衡,但目前水资源的短缺就比较严重,未来二十年会明显加重,因为未来二十年是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化快速增加的时期,城市化进程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图景是,水资源短缺是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因为2030年之前,不可能有大的缓解,始终是保持紧张状态,始终保持大的缺口。在这个过程中,洪水虽然今天是当务之急,十年以后,它的压力就小了。
第三,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尤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是因为资源的有效性,是质和量的统一,没有质就没有量。水质污染造成了有效水资源的急剧减少。如珠江三角区到处都是水,但是到处都没有水用。水几乎都是有毒的水。淮河流域水也不少,但污染严重。如上海是水乡,是水网地区,一平方公里的地面,河道的长度都有8—10公里,这么高的水分布密度,但不能用。污染使得本来紧缺的水没有了。另外,污染对人的影响很严重。如水污染中的三致物质,致癌、致退变、致畸变。还有雄性激素,化学结构相当稳定,在外环境中不易降减,饮水中负积太多.就会带来身体的多种变化。
如何解决中国水问题
解决中国水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双管齐下。综合治理即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这个过程中,投入更少、见效更快的是调整生产关系,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是法制、机制、体制三方面入手。法制是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管理、规划等以法制的形式规定,使大家有共同遵循的标准。我国不是没有水法,在1987年通过了《水法》,还是其他一些有关水的法律,很多政策条例,但缺《流域法》。《水法》中有些大的规定现在看来是不妥当的,即分级分部门管理,就造成了多头治水的局面。《流域法》是应该建立的。从体制上说,如何管理?靠机制,经济上有哪些机制,行政上有哪些机制,公共参与上有哪些机制,怎么能保证这些机制运行、相互制衡,还有经济杠杆方面等等问题需要解决。
学者对话
中国目前地下水情况到底如何
李强:
我国过去更多的是强调水制,而王浩从水的资源角度入手,从更高的角度,水的经济、水的政治入手,既是宏观的角度,同时又从微观的角度很好地把握了水资源问题。在水的问题上,目前遇到的问题很严重。如果通过一些政策、策略使得人们更多地了解水,这样会逐渐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对水的短缺、水的污染有很大的影响。
我有几个问题:第一,中国目前地下水情况到底如何?
王浩:
就地下水问题,从水资源总量上来讲,是28124亿立方米,河川流量是271 15亿,地下水资源量是8788亿,其中有1800亿是在平原区,这1800亿的平原地下水对发展的意义更大。山区用水可以说微乎其微,由于是在地下,埋藏条件很深,不具备开发条件,或开发出来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对发展又具有意义的平原地下水,能够开采的量是1300亿。我国实际开采的是1030亿,分布的地区主要在北方,南方不到100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