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中国·全球化生存:世界顶尖学者中国演讲录
3331300000037

第37章 社会资本的理论及研究任务(8)

举个例子说,海河流域50年代内,在河北省界内,十年平均产生的水资源是223亿立方米,到了90年代就降到94亿立方米。分析这几年,水资源是直线下降的,很稳定的从223亿下降到94亿。海河流域内的两个大省,上游山西省和下游河北省,从山西入河北的净流,从太行山到张家口,除去“丰平枯”的影响,十年年平均进入河北省的净流是102亿立方米,到了90年代年平均就剩下了26亿立方米。在此期间,是直线地衰竭。如官厅水库,50年代十年年平均入库水量为20亿立方米,到现在,年平均的入库水量为3.7亿到3.8亿立方米。所以,总的说水资源减少的情况比较明显。

第三类的原因是,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使气温升高,全球的环流发生了变化,降水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地表的蒸发条件也发生了变化,整个水资源的循环转让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肯定地讲,对中国水比较敏感的北方地区来说,基本上是不利的影响,除了西北干旱区稍微是有利的影响。在西北地区,由于温度增加,生物量增加了,这是好事,但土壤的干燥化程度也加大了。由于温度高了,水分蒸发就厉害,土壤干燥化程度加大;另一方面,气温升高以后,大量冰川融化补给净流,出山口的净流量增加了,这对干旱是很宝贵的资源。但由于冰川是固体水资源,其循环是极其缓慢的。像这样的融化程度,几百年没有问题,但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却是令人担忧的。

总体来说,干旱一个是气候的影响,另一个是人类发展的影响。两方面最后一综合,造成了我国缺水问题比较突出。全国668个城市包括县级市,多少感受到缺水的影响的大概是400个城市,比较严重的超过100个城市。有的城市用水十分紧张,如1995年西安,包括现在的西安,都是定时定点去领水。再有,就是大量农业用水被挤占,大的工业项目由于水源问题迟迟论证不下来,导致缺水或水资源比较缺乏的省市,产业的增长少了很多机会。那么,还有就是下面要讲的生态环境这方面的原因。

水脏

第三个问题就是水脏。现在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还远远不够。目前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已十分严重。有专项的关于水污染对人的机能的影响研究,结论十分明显。水环境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而且现在对它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淮河过去是中国一级流域里污染最严重的,过去每年排入淮河流域的COD指标是150万吨。看到这一情况,国务院就下令治理,开始了治淮的零点行动。治理了几年之后,到最近一次的零点行动,排入淮河的COD为90万吨,消减了60万吨。那么,这60万吨是如何消减的呢?是靠关停并转一些中小企业,同时还采取检查行动,也就是靠临时的停产实现的。致污能力还在存活,只是在特定的时间没有生产。总之,综合措施的结果是减少了60万吨,但还有90万吨。淮河流域的自降减能力是36万吨,还要从目前的90万吨做进一步的消减。从90万吨消减到36万吨,就要对一些大的企业采取行动。这些大企业要么是纳税大户,要么就是生产短缺产品、没法停下来的,停的代价极其大。

这方面就需建立集中的污水处理厂。建污水处理厂的成本也很高,一吨的处理能力,平均在1500元人民币左右。如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平均28万平方公里上生活着2亿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00人到900人,这么高密度的人口区域,建立污水处理厂,不用说设备投资,一吨需1500元,光征地费用就很高。从90万吨消减到40万吨,消减50万吨,算一下设备的费用,再算上征地的费用,再算上15%的运营费,这就是将污染处理到自降减能力的代价。问题解决之难就难在这些地方。

水浑

第四个问题是和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即水浑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水土流失,我国整个的水土流失面积,从荒漠化面积来看是367万平方公里,大约一半的面积是水失面积,即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主要是几个大区,最厉害的是黄土高原地区,第二就在西南的土石山区,另外还有长江中下游的红壤地区和黑龙江、内蒙古等西北的黑土冻融地区。水土流失每年损失大量的肥料,也造成表土丧失。如西南水土流失地区,一年剥蚀1公分以上的地区相当多。很多地方的土层也就只有12一13公分,现在还在以每年1公分的速度被侵蚀。这些面积不在少数。

如在黄土高原地区,最厉害地区年均水土流失大约是损失1500吨以上的物质,这是剧烈区。这样的地区,全国大约有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大约占了3.7万到3.8万平公里。年5000吨以上的流失,黄土高原占了三分之一以上。这方面每年的治理投入也很大,但问题是,一边在治理,另一边却在破坏,如砍树、养山羊、开矿等。比如黄土高原一个很大的露天煤矿,那个地方属于强烈侵蚀区,每年一平方公里流失l万吨以上的物质。煤矿投产以后,流失物质就从1万吨上升到1.9万吨。这就是人类活动加大了土壤侵蚀量的结果。那么,这种生产、建设活动,造成了问题的难以治理,有其内在的深刻性,不是依靠几项措施就能实现的。现在只是破坏势头得到扭转,但没有根本扭转。换句话说就是总量没有减少。

另一方面是和水有关的其他生态问题,特别是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植被退化问题,包括目前的沙尘暴问题。这些问题是一个链条,一方面在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为了许多的生产活动,大规模的河道外引水,以及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了下游地区极大范围内的地下水下降。地下水下降,地下水的浅水蒸发量就下降了。地下水有一个饱和的界面,这一界面在不停地往上蒸发。地下水越下降,蒸发量就越小。

而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是不够的,要靠植被的根系来捕捉浅水层蒸发的水汽。

地下水下降,浅水蒸发量随着下降,根系捕捉到的水分就越来越少了,地表上的生物种群就开始演替。过去要600毫米支持的大一些的乔木、灌木,逐渐被小的灌木、草更替,如果再旱下去,湿生的草也不行了,就要被旱生的草,以至于被盐生的草,即极度干旱化程度下能生存的草代替。水分条件越差,地表的生物量就越少;地表的生物量越少,土壤里的有机质就越少;有机质越少,土壤干躁化程度越严重,造成表土沙化;沙化以后更容易水土流失,更容易荒漠化。总之,和水有关的生态问题是一个链条。

目前的水问题,从现象上归类,大体就是这些,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问题。

下面探讨第二个方面。

如何看待中国水问题

首先应明确以下几点:第一,中国目前出现的水问题有它的不可避免性。相对来说,这是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观点。第二,我国的水资源条件确实有不利的因素,而且其不利的因素相对多了些,这是自然条件禀赋上的限制。

第三,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就现在的条件做得更好一些。第四,这些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够解决,并不是克服不了的,尽管水问题极其严重,极其广泛,但是最终能解决,不会成为制约综合国力强大的特别严重的问题。

下面谈一下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不利条件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从总体上说,水不够用,人均水资源量就少,这是最严重的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看,在参与统计的主要的150个国家中,各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如果排队的话,中国有的年份在120位,有的年份排在122位。也就是说,人口、水量虽然有些波动,但总的看,多数时候是在120位之后,就是说人均水资源量少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在水少的情况下,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凡是人口多、经济发达、其他的自然条件相对好的地区,偏偏水就少。在荒无人烟、基本没有生产力的地区,偏偏有的是水。所以,在大平均本来就不宽裕的情况下,地域的分布使问题更为严重。这就是第二个不利条件。中国有十大流域,以长江为界,北方六个,南方四个。东北地区是松花江、辽河两个一级流域;华北地区是黄河、海河、淮河流域;西北地区是内陆河流域,这六大流域组成了北方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中国的南方四大领域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还有就是长江、珠江以西的西南诸河,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东南诸河,如汉江等。南方四片人口和北方六片的人口大体相等,南方火约多了3.5个百分点。南方人口占53.5%,北方略少一些,也就是南北方人口基本一样。而土地面积,南方只占35%,北方占65%;而水,南方占81%,北方占19%。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就这么一个分配情况。而西南国际诸河又没有怎么开发,几乎是白自流走。长江水量是9600亿立方米,珠江是四五千亿立方米。而北方的水是相当少的。黄准海辽四个流域,这些地方的人均水资源,如果大平均的话,都不够500立方米。在国际上是很低的了。如在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比以色列还低,这还是按照很粗浅的评估方法作的比较,如按科学的比较方法,就更低了。现在就大处说,海河流域的人均水资源是320立方米,以色列是386—387立方米。基本情况就是如此。

第三,地区不均匀的情况下,该用的时候没有,不用的时候又来,就是时间不恰当。就如海河流域一带,包括北京。北京一年的水资源是40亿立方米,降水量是100亿立方米,这是按旧的方法计算,按新方法计算已没有40亿了。这是按1949到1956年的水文系列经过当时的水资源评价方法计算出的4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到现在仍以这一计算结果为标准,但实际上远没有这么多。北京大约80%的水基本上在120天内来到。换句话说,一年其余的240天的水量才是20%。本来北京的水资源就很少,人均的水资源量大约是300个立方。在这样的情况下,80%的水来得很集中,实际上还有更集中的,在20天内来全年水量的50%,以上,就是目前所说的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北京市、海河流城、甚至整个华北地区降水净流的规律基本上是这样的,也就是在整个20天里产生的水资源以洪水的形式流走,因为这个阶段水来得很凶,只好防洪,防洪意味着来多少水就让它走多少。在这种个情况下,一年的水资源在20天内就走掉了一半;剩下的100天内又去掉了全年剩下的30%;而在240天内只有20%的水。这是什么样的水资源呢,整个海河流域的人平均水资源量是320立方米,北京是300立方米。

第四,时间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人均量少的情况下,还要背起两个大包袱,就是用水的两个大需求。这不是各国都有的,而是我国特有的。

第一个大包袱是农业用水。因为就气候条件而言,我国属大陆季风气候,雨水来得相当不均匀,即急来急走;同时又是农业立国,是灌溉农业。不灌溉也可以,但农业生产总产值就不稳定,单产也上不去。在我国土地资源很短缺的情况下,要解决粮食问题,还要背起农业用水的包袱。农业用水量是无法减少的,就目前来说,农业用水量是4000亿立方米,而总用水量是560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是最大的方面,大约占70%强。而很多海洋性气候的国家,它们的降水规律,就极端的例子看,如北欧国家,月降水量大体是一条平线,365天的降水也大体是一条平线。进一步地分析,每天的降水又分3—4次,再换句话讲,就它们的植被来说,就像花匠每天定时用喷壶去浇水,大体上的水量一样,比较的稳定。这样的水,我们称为有效降水,全部都是资源性降水。如果所有的水一下子都集中到一个地方,一下子又走了,水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就农业的情况而言,我们是大国,不能学以色列,不能为了节约用水而发展高投入高产值的高效作物,我国必须保证粮食的自给自足,必须保证粮食需求的85%以上,这是没有争议的。目前我国的自给率是95%以上。现在许多人提议多进口粮食,因为进口水和进口粮食是一样的,粮食是最费水的。总之,这就是说,我国是灌溉农业,而其他国家不用灌溉,产量也很高,因为降水量很稳定。

第二大包袱是生态环境用水很敏感。这也是由于大陆气候造成的,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而春天旱又很突出,春天的水奇少。这是大陆季风气候的特点。植被的水分条件比较敏感。当然,如果不用去考虑植被问题,我国的水资源量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