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文夫妻的这种“不作为”,只是父母表面上得到了解放,实际上他们所经受的心理考验更为强烈,他们忍受的煎熬更多。相反,凡在孩子的事情上大包大揽,甚至在思想上也不让孩子独立的父母,他们表面上付出了很多辛苦,其实他们首先满足的是自己,并没有认真考虑孩子方方面面能力的成长,更没有真正地为孩子一生的发展而考虑。
有个年轻女士听到我讲到妞妞一个人去幼儿园的事情后,也要模仿。我说,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里限制的因素很多,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的性格、社区的安全以及交通工具的便捷性等等,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不论想让孩子做什么事,一定要综合权衡方方面面的情况,选择那些安全系数高的事情让孩子做。作为监护人,家长必须要首先对孩子的安全负责。
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形式上让孩子一个人出去旅游、一个人乘车等,最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哪怕是和家长一起做家务、一起外出旅行、一起购物,凡能让孩子独自做的家长就不要包办,以便把种种体验的机会留给孩子。孩子的成长必须要独立,独立是一个人生活必备的能力。听妞妞说,大学开学报到的时候,就她没有让爸爸妈妈送,学校门口人山人海,家长比学生还要多。自己寝室的一个女孩,每天起来不会叠被子,衣服脏了堆上一周送到洗衣店。妈妈们,你们的孩子多大才能长大啊!
哲学家弗洛姆有一个观点,他认为,检验一个母亲给孩子的爱是否优质,不是看母亲给孩子多少保护,而主要是看母亲是否把孩子从自己的保护下分离出去,是否更好地推动孩子自主和独立。
爱孩子,就勇敢地放开手,让孩子做个“独行侠”去“潇洒走天下“吧。
在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只学会抵抗
尊重孩子的“坏同学”,而不是去攻击他;爱孩子的话,就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而不是给他制造更多的麻烦。
麻烦的”差学生”
妞妞上学后,每门功课成绩都很不错,丽文觉得妞妞掌握的知识超过了同班同学,就让妞妞跳级升入三年级,学习上没什么困难,很快就和新班级的同学们处熟了,也有了自己最要好的伙伴。不过,过来一个多月,有一件事让妞妞觉得很烦恼,就是时常受到班里一个小男孩的欺负。
丽文打听到,这个男孩是老师和同学们眼里的“差学生”,叫吴郡。妞妞是跳级进入这个班的,座位在吴郡前面。听说以前这个吴郡也欺负班里别的女同学,自从妞妞来了后,主要精力就放在欺负新来的妞妞身上了。
妞妞经常回家向丽文抱怨,每天上课的时候,这个吴郡要么是从后面揪妞妞的小辫,要么就是用直尺捅她的后背要借用小刀,还在妞妞的衣服上用笔乱画;下课后,妞妞和同学玩踢毽子,轮到她踢的时候,吴郡就过去抢毽子然后就跑了,妞妞就去追吴郡,可是等到妞妞追到吴郡时,他就故意把毽子扔到很远的地上。弄得妞妞干脆连毽子也不踢了,每天只能看着同学们玩。每次妞妞都气愤地给丽文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有时老师发现了,会惩罚吴郡站到教室外,可吴郡还是会找她的“麻烦”。
丽文说,她并没有想到要去找到学校,让老师们惩罚那个男孩。她觉得一方面小男孩都难免淘气,不是多大的事,只是告诉妞妞别在意他。二是觉得自己要是找了老师,班主任无非把吴郡批评一顿也就没事了。丽文希望妞妞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她认为,这个小男孩给妞妞带来的只是烦恼,妞妞回家说说也就没事了,构不成对她心理的伤害,所以家长也不着急出面。
可是越到后来,小男孩的恶作剧更多了。轮到妞妞值日,吴郡就故意不回家,妞妞在打扫,他就围着妞妞转,等到妞妞和同学打扫完了,吴郡就故意在地上扔纸屑。吴郡还经常往妞妞家打电话,要是丽文和老公接,他就不说话,要是妞妞接电话,他就大喊“妞妞,我喜欢你”之类的话,妞妞每次气得把听筒扔了,说:“妈,赶紧换电话吧!”
突然有一天,妞妞放学回来就说要转学。然后就急急忙忙要洗澡。丽文说吃完饭再洗。妞妞哼叽了半天,才有些不情愿地告诉妈妈,刚才放学时,她和同学走到校门口时,吴郡就从前面跑过来,一把拽过妞妞,塞给她一张纸条,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亲了她一下。这下全校的同学都知道了,妞妞有些委屈地想哭。妞妞一直在说,要转学。
妞妞的爸爸听了很生气,说立刻去找那个男孩,告诉他的家长,让他的家长管教他一顿。可是丽文认为,这样的孩子,找他的家长也没用,家长骂他一顿或者打一顿,他以后不一定又搞什么恶作剧呢。
丽文决定和这个小男孩谈谈。
直麻烦的家长
等到第二天下午放学的时候,丽文到学校门口等妞妞出来,两个人一起在等吴郡。没过一会儿,一个个子高高的,穿得有些松松侉侉,显得很邋遢的男孩走过来,妞妞说他就是吴郡,妞妞不情愿地把他嘁过来。吴郡听到妞妞叫他,以为是妞妞找他,很高兴地跑过来。
等吴郡过来后,丽文就说,吴郡同学吧,你好。我是妞妞的妈妈,我想找你聊一聊,可以吗?
小男孩可能以为丽文是来找他算账的,眼睛里流露出害怕,还转过去看妞妞,可妞妞根本不看他,吴郡的眼里又流露出无所谓的神情,瞟了一眼丽文,就准备要走。
“吴郡,你不要害怕,阿姨只是来和你随便聊聊,咱俩说说话好吗?”丽文弯下腰和吴郡说。
小男孩愣了一下,有些诧异,但情绪有所缓和。这时旁边有几个同学围过来,丽文觉得不想让孩子们围在旁边,就拉起吴郡和妞妞走到对面的一棵树下,但还是有几个小男孩跟过来了。
丽文和气地问:“吴郡,你坐在妞妞的后面对吧。你觉得妞妞是你的好同学吗?”吴郡有些羞涩回答:“是。”丽文接着问:“那你说说妞妞哪些方面好呢。”吴郡脱口而出:“学习好。”想了一下又说:“唱歌好,还有画画也好。”就沉默了。
丽文接着问:“哦,那还有吗?”小男孩又想想说:“妞妞没有骂过我,也不欺负其他同学,还借过我好多东西。”丽文接着再问:“那你觉得妞妞有没有不好的地方呢?”
小男孩略有不好意思,低低地说:“没。”
丽文笑了笑说:“吴郡,妞妞是你的好同学,可是要是有人欺负她,那你说他们这样做好不好?”小男孩摇摇头。“那你呢?”小男孩迟疑一下,摇摇头。
丽文这时觉得吴郡自己以后不会再对妞妞做恶作剧了,微笑着摸摸他的头,转过去对妞妞说:“妞妞,吴郡也是你的好同学,对吧。”
妞妞看了看吴郡,这时旁边几个小男孩不满了,纷纷说,阿姨你别相信他,他经常欺负妞妞,他都给我们班主任保证过好多次了,保证完了就又犯错误。这些同学的话让吴郡顿时一脸的不满和微微的羞愧,低着头转过去瞪着那几个同学。这时丽文转身对那几个同学说:“吴郡保证以后不了,他也是你们的好同学。”然后充满信任地问吴郡:“是不是啊,吴郡?”吴郡眼睛里一下充满光泽,他点点头。
丽文说,在那一瞬间她看到了这个孩子的善良,隐约地觉得孩子这样,肯定和他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就想找他父母谈谈,希望能彻底解决一下这个孩子的问题。于是随口就问:“你爸爸妈妈在家吗,阿姨想和你妈妈聊会儿。你放心,阿姨保证不是告状。”吴郡一下子显得非常为难,情绪一落千丈。
这时围观的一个孩子在旁边小声对说,阿姨你别问了。这时丽文猜想,吴郡家里肯定有事情让他很难过。丽文赶忙打住,向吴郡表示道歉,“噢,阿姨给你带来一本很好看的书,你肯定喜欢。”她拿出童话书《虎皮猫,你在哪里》说:
“这本书很好看,妞妞就很爱看这个书,你想不想看看啊?”吴郡不说话,只是点点头,眼皮又耷拉下去了。
丽文把书放到吴郡的手中说:“这本书送给你,回家看去吧。妞妞在家里有很多好看的书,你要是想看的话,可以让她带来,借给你看,你看完一本还回去,然后再借一本。好不好?”小男孩双手拿住《虎皮猫,你在哪里》,眼睛里闪现出光泽。
丽文把妞妞喜欢的童话书借给吴郡看,她觉得同龄的孩子有共同的爱好。这一方面算做是件“行贿”品,另一方面想让小男孩读一点书。
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认为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
这时围观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丽文觉得这样可能对小男孩更不好,就说,“今天咱俩就聊到这里,以后来我们家玩吧。”小男孩还是点点头,样子显得很乖。
丽文和妞妞正高兴地回家,这时有个小男孩凑过来,神秘地对丽文说,吴郡没有妈妈了,他爸爸每天都喝酒还打他。丽文顿时觉得这个孩子太可怜了。
觉得这些事情和孩子的家庭很有关系。丽文说,从那次谈话以后,吴郡再没欺负过妞妞。只是听妞妞说,有次吴郡和别的班的孩子打架,老师让吴郡把家长叫过来,吴郡的爸爸来了后就当着老师的面打了吴郡,班里的同学都看见了,同学们都说,吴郡的爸爸很凶恶。
丽文给妞妞说,吴郡的爸爸做得确实不对,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这样的家庭,孩子有什么办法呢!吴郡的错其实不是他的错,是他爸爸的错。你不要歧视他,遇到有别的同学说吴郡是坏孩子时,你也要去制止。不要把他当成坏孩子看,他就是个普通的同学,大家现在对他一视同仁,他长大才能做个正常人。
我和丽文都很惋惜这个男孩,丽文说也不知道那个男孩现在怎么样了。
我心里在祈愿,但愿这个孩子能好些。
好水得有好源头
在中小学校里,孩子之间的小冲突是常有的事情。可不少家长却在教孩子怎样去和同学打架斗殴。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在值目的时候不小心把同学的作业本弄地上了,同学来了后,就凶狠狠地让那个男孩赔一个新的作业本。
两个男孩就因为要不要买个新的作业本发生了口角。“值日男孩”可能觉得心里委屈就向父母撒谎说,那个同学打了他。第二天“值日男孩”的父母就到学校去找那个男孩“算账”。夫妻俩直接到学校的班级里,把小男孩叫到教室外面,什么也不问,就开始暴打,一个拽着,一个打,导致男孩身残。这是多么残暴的行为啊!
在打别人的孩子之前,为什么就不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在打学校的学生之前,怎么就不去问问班主任老师?冲动的家长不仅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也葬送了两个家庭的幸福和两个孩子的一生。伤残的孩子这一生将在痛苦和仇恨中度过,而自己的孩子以后怎样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他的一生又怎样度过?
几乎每个孩子在学校都有可能遇到“坏同学”,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而不是去报复。家长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处理事情的一个底线——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能伤害那个“坏同学”,而是像尊重自己的孩子一样,尊重那个“坏同学”。同时要考虑所采用方式对自己孩子人格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他今后人际关系的影响。
爱孩子,就需要帮他创造一个和谐的局面,不要给他制造麻烦。
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生活是再好不过的课堂生活是美好的,可是生活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危险”。
让孩子经历生活的大课堂,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