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求知欲。儿童生来并不为学习而痛苦。当孩子为学习而感到痛苦时,其实是在学习中遇到了不合理的引导。家长的方法改变一下,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而愉快。
为什么孩子学习会感到痛苦
妞妞不是“神童”,可却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认识那么多字,大家都惊奇。而实际上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妞妞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享受读书的孩子
不少妈妈说,孩子怎么就不喜欢书本呢。妞妞却很喜欢。
妞妞上幼儿园后,丽文也从没刻意教过妞妞认字,也没给她刻意买过系统的识字卡。但就在妞妞过六周岁生日时,丽文拿一本新买来的《猫和老鼠》读本让妞妞读给老公听,妞妞真的连猜带蒙地读了下去。丽文和先生都真诚地表扬了女儿,夸她读得好。妞妞给一家人一个很大的惊喜——突然问认识了那么多字!妞妞离上学还有一个暑假呢。
妞妞自那以后,不再缠着要丽文给她读书,而是自己拿本书有模有样地看起来,读得还津津有味。妞妞第一次体会到识字带来的阅读乐趣,独自看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通过阅读,又认识了不少新字,碰上不认识的字,抱着书就问爸爸妈妈,渐渐地,妞妞的识字量陡增。到她上了小学一年级,阅读语文课本对她来说已是小菜一碟了。
丽文还记得妞妞第一天上学校的样子,妞妞放学回来从书包里拿出新课本,抱着书高兴地说让爸爸教她包书皮,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新书一本本摆放到书桌上,满脸兴奋之色。丽文也高兴地帮忙找来旧挂历,妞妞还让爸爸把手洗干干净净的,然后乖乖地坐在爸爸旁边。等爸爸把语文课本包好后,妞妞就兴趣盎然地就开始朗读。听着妞妞朗朗的读书声,丽文很欣慰地知道,小学生要面对的“识字关”,妞妞已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迈过了。
妞妞的老师说,妞妞的识字量能达到一个三年级孩子的水平,妞妞好像有“语言天赋”,还让丽文好好培养,说不定以后是个“作家”呢。但丽文心里非常清楚,女儿妞妞是个极为平常的孩子,她在很短的时间里突然认识那么多字,实际上是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这个现象的发生,最终还是得益于每天在家里的教育。
我对丽文说,这都是你在生活中有意无意间施行的一种正确教育方法收获的成果。丽文非常赞同我的观点。
我在这里把丽文的做法谈一谈,目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像妞妞一样,轻松识字。这不仅对处于小学早期识字阶段的孩子有意义,也可能对他一生的学习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丽文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丽文给妞妞讲第一个故事时,不是“讲”,而是“读”。她从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给妞妞讲,而是完全按书上的文字,一字字给妞妞读。这也就是丽文成功做法的第一步。对于像白纸一样纯洁的孩子来说,任何词汇对她来说都是全新的。大人认为“通俗”的或“不通俗”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都一样。“黄鼠狼悠闲地漫步”和“黄鼠狼慢慢地走着”,在刚学说话的孩子听来,并不觉得理解哪个更难。成人最初灌输给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有的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怕孩子听不懂,把书面语转化成通俗的口语,我认为这其实没必要。
成人从小讲汉语而要面对英语和其他语言时会有所为难,而一个从小听英语或俄语的孩子却从不觉得听这些是件困难的事。所以家长们千万不要担心,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给他“读”或给他“讲”,对他来说同样有吸引力。
妞妞在开始听丽文读童话故事时,也许并不是可以听得懂,但丽文每次给她读书时,她都听得很入迷,明亮的双眸里充满愉悦的光泽。丽文每次读一个故事,妞妞都要她一遍遍地读,而且每次丽文都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妞妞也将小手放在书上指着。到妞妞开始说话时,就跟着咿咿呀呀地“鹦鹉学舌”,越来越能把妈妈讲的故事一句句地背出来,还经常自己拿着书装模作样地读。
有一次,丽文的姐姐来看望她们,妞妞就坐在姨妈身边,一个人很投入地读着《蓝色的小兔子》,妞妞用小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道:“小兔子孤零零的,没有伙伴,无精打采地走着……”妞妞一页页地翻着,“读”得基本上一字不差。姨妈看了后大为惊奇,妞妞不到两岁啊,认识这么多字?丽文笑着说,妞妞在背呢,我们就没有教过她汉字。听了姨妈的夸奖,妞妞“读”
得更有兴致了。
妞妞才一岁多,肯定没有文字的概念,并不知道嘴里的念念有词和手指所指有什么关系,只是在机械地模仿妈妈讲故事时的声音动作。丽文以“读’,的方式给妞妞读故事,还很注意声情并茂。随着妞妞慢慢长大,丽文发现以“读”代“讲”丝毫不影响女儿的理解,还丰富了她的语言词汇。妞妞在和大人说话时总是能找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大家都说,妞妞就是个“小大人”。而很少有小孩子那种想要表达却不知如何说,或者词不达意的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妞妞渐渐地开始识字了。于是,丽文换了一种做法,以前是丽文指着一个个的字读,现在成了妞妞来读。丽文指到哪,妞妞读到哪,有时候不知道了,妈妈提醒一下,妞妞就完全可以读下来。逐渐地,妞妞理解了文字的作用,把故事与文字联系到了一起。妞妞在给丽文“读”故事时,能生动地“读”完故事。当不看书时,妞妞还是可以一句一句地讲完故事。
丽文的另一个经验之谈,就是在生活中教妞妞识字。丽文要是带着妞妞到公共场所时,也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妞妞一些文字看。带妞妞去医院,要是看到“请勿喧哗”时,就读给她,告诉妞妞这是病房,病人们需要休息,不能大声说话;逛百货商场时,先一起看各个楼层的购物导示牌,妞妞也会自己找到想去的地方;到了游乐园,妞妞和丽文一起看指示牌,找自己喜欢玩的地方,妞妞还学会看方向指示牌。天长日久,妞妞养成了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出来。每次丽文带妞妞去公园或者书店时,妞妞都会一路不停地读着马路两旁看到的店铺名和广告牌,看到自己会读的字,很是高兴,不认识的字就问妈妈。丽文也总是兴致勃勃地和妞妞一起读那些招牌,读到一些有趣的店名,母女两个人还会饶有兴趣地一起谈论。
丽文说,她并没统计过妞妞那阶段认识了多少字。妞妞入学前认识的字都是零零散散的,不会自己看书,总是由丽文和老公来给她读。四五岁时,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发现妞妞认识了很多汉字。有时候妞妞要妈妈和她一起读书,而妈妈正好忙,就让妞妞先自己看吧,于是她开始自己看书了。对书中内容的强烈好奇,使她顾不上文字的生疏,囫囵吞枣似的看个大概,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丽文和先生都及时夸奖妞妞识了那么多字,会自己看书,再把她不认识的字给她读一读,这个故事就被她吸收了。于是,妞妞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自此有点一发不可收的势头,书越读越多,字也越认越多。
妞妞小学三年级读完时,阅读能力就相当于中学生的水平了。当班里绝大多数同学还在念生字的时候,她已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小说了。妞妞在读的时候也有读错的字,丽文和先生听到了会提醒她,丽文还告诉妞妞遇到不认识的字最好问爸爸妈妈。到妞妞小学毕业时,她已读了约三四十本童话书;
郑渊洁、杨红樱等儿童文学作家的系列童话故事数本。此外,妞妞还读了外国名著如《鲁宾逊漂流记》、《三个火枪手》及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等,其他零散的儿童文学书籍以及各类报刊则不计其数。
妞妞读的书多了,理解力自然也很好,不仅是语文成绩突出,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很优秀,学习上始终很轻松。尤其是作文写得很好,妞妞的作文经常在班里的作文课上被老师当做范文来读。老师们常说,妞妞在班里岁数最小,但她做事的成熟度及认识问题的水平,却仿佛比她实际年龄大几岁。
房问成了”印刷广”
从妞妞的“识字”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家长把孩子的学习融汇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愉快,家长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
如果让孩子在接受知识中感到愉快轻松,他就绝不会把学习当做是件苦差事,而看作是享受。不论学习什么,只要和孩子的日常活动及兴趣结合起来,那就没有学不会的;凡把学习与孩子的活动及兴趣割裂开的方法,都是不好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提出“有意义学习”,这是一个和机械学习相对立的概念,他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依据他的理论,无意义音节和配对形容词只能机械学习,因为这些无意义的音节和符号不可能与人的认知结构中的任何已有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这样的学习完全是机械学习。
有个家长洋洋得意地对我说,自己家的孩子现在三岁就认识一千多个汉字,还会背汉语字典,而他的“秘诀”就是把汉字写在字条上不仅贴满孩子的房间,还贴满客厅、卫生间。我真是有些担心——一个三岁的小孩,这样学汉字行吗?以后他还会喜欢汉字吗?
无独有偶,我还在报上看到同样的事件,说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能认得四千多个英文单词。原来是孩子的妈妈把字词贴了满屋子,每天逼着孩子认。学外语的人都知道,如果孤立地背单词,忘得很快,但如果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效果就非常好。即使孩子认了再多的英文单词,却不会专注地读一本书的话,那是很不妙的一件事。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孩子的学习中如果再加上父母的炫耀,那是最坏的,恐怕只是在制造一个漂亮的“肥皂泡”吧!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自己的教育读物中认为,人们总是在煞费苦心地寻找教读书写字的最好办法,有些人发明了单字拼读卡和字卡,有些人把一个孩子的房间变成了印刷厂。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家长和孩子都是很可怜的。看来,坏方法就是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低效。而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也是有效的。
所以,我坚信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什么“秘诀”去逼孩子。
“巧克力”好吃,“牛黄丸"难咽
学习是不变的,有的家长把学习做成了孩子喜欢的“巧克力”,而有的家长却把学习做成了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怎么会喜欢?
妞妞的”书店”
有时候在家里,丽文会教妞妞一些小数目的计算,起初买来的苹果、梨、橘子等水果,一个个的来数数,进行十以内简单的加减计算。妞妞开始还挺有兴趣的,时间稍长就表现出厌倦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有趣。丽文就想,数学比较抽象,现在慢慢地让妞妞接触一些数字,以后妞妞就会对数字也很熟悉了,可是能有什么方法让孩子又能学计算,还有兴趣呢。
有一天,丽文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儿童节目,节目中孩子们装扮成医生给“病人”看病,也有个小孩戴个眼镜在“讲课”。她就想,要是妞妞也装扮成自己喜欢的“职业”用到计算的话,也许就会喜欢上计算。她想起带妞妞去书店的时候,发现妞妞很喜欢围着书架转,一本一本地翻看,很是喜爱的样子,回来的路上还告诉妈妈,以后长大了也要开一家书店,说要有了自己的书店,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了。看来,妞妞喜欢阅读,现在都想开一家书店了,妞妞是越来越喜欢书了。那就让妞妞也开一家“书店”吧。
当然,妞妞的“书店”是开在自己家里的。
丽文和先生决定让妞妞在“书店”里快乐地接触数字、愉快地学习计算,可是一本书的后面都有价钱,大多数不是整数,丽文说还是从简单的整数开始。丽文说,让妞妞自己来写数字吧。丽文准备了字条,丽文先生把妞妞的故事书,还有家里的杂志、还有厚一点的书,拿来二十几本,妞妞一本一本地“标价”。妞妞一开始写的价钱都是简单的整数,妞妞当时能数到一百,可是写的时候就有些难度。妞妞把自己的一本童话书,写了“一百”,爸爸随口说,太贵了。妞妞听了后,不知道该写多少了。丽文听了后,觉得不应该给孩子暗示成人的认识,这是个游戏,只是让孩子学会认识数字、计算,而不是让她比较便宜还是昂贵的问题。丽文就赶紧对妞妞说,妞妞你自己定价钱吧,想写多少就多少,你自己的书店啊。妞妞一听很高兴。
等到妞妞“标价”完毕后,妞妞的“书店”就“开张了”啦!
爸爸把书桌搬到客厅里,上面的书也是妞妞来放,她想放多少钱的就放多少,然后,爸爸妈妈开始“买书”。妞妞一开始的“标价”都不高,大部分是二十元以内的,丽文和先生在“买书”的时候,就有意地让妞妞计算,比如,丽文“买”一本“两元”的书,就会给妞妞五元或者十元,让妞妞来找钱;有时候丽文会“买”两三本,让妞妞来计算加法。这样一天下来,妞妞对数字很熟悉了。
等到第二次玩得时候,丽文和先生就引导妞妞把数字写得“复杂”些,比如,一开始妞妞只写“十”、“二十”之类的数字,这下写“十三”、“二十七”等,让妞妞慢慢将加减法“升级”。等到妞妞这些计算过关后,直接让妞妞学习带小数点的数字加减法。这时候就不用纸条“标价”了,而是直接用书上的价钱来计算。加减法过关后,就开始学习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