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愿孩子握有神奇的笔
古书上记载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笔”。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看得很晚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这只是一个奇妙的故事而已。但是故事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愿望,也是很多人寻求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能写出好文章。尤其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而言,要是也有这么一只神奇的笔,该有多好啊。
当然,这只是个幻想而已。而要想写出好文章,是有办法的。
妞妞十五岁就参加高考,比一般参加高考的孩子小三岁,可是她的成绩很是“骄人”。语文单科成绩是班里最好的,写作水平经常得到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她的作文也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推荐给同学们欣赏。
丽文笑着说很多妈妈问她要“秘诀”、“技巧”,其实妞妞就是多读了些书而已。在妞妞的眼里,“阅读”就是她的“技巧”。
我观摩过一些教师的“作文课”,总觉得那样的课不过是教师的表演或自娱自乐,对学生的写作没什么作用。因为家长们把写作技巧弄得太复杂了,也看得太“神圣”了,教师们也就总结出了那么多方法;甚至还有一些完全不会写作的教师,竟然也能把“写作技巧”讲得头头是道——这也可以反过来证明这些“写作技巧”对学生是多么地没有用处。
幼儿好像天生就喜欢听故事,都喜欢看书。如果说有的孩子表现出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听故事,一定是由于家长没及时让他接触阅读,把最好的时机错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被其他东西(当下主要是看电视)取代了——很多家长把这件事轻视得如同孩子不小心撒了碗饭一样,事实上这是非常大的损失。
妞妞小时候,就很爱听妈妈给她读故事,而且读一遍还不行,有时候一个故事要读好几遍才“过瘾”,可是丽文从来都没有拒绝妞妞的请求。幼儿也许不知道故事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只要喜欢听,妈妈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妈妈们天天嘴上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妈妈们也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没有问题,可是越跑越落后,越跑越慢。妈妈们失望的时候,更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教育错在了哪里。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们更愿意看到那些立竿见影的效果。人们热衷于把孩子早早就送进幼儿园提前去学数字、拼音、学各种外语,热切期待孩子每次考试都能拿好成绩,热情地让孩子参加许多课外班,培养各种才艺,他们认为这就是在起跑线上领先一步了。
事实上,不重视儿童阅读是早期教育中最糟糕的行为之一,儿童从小的阅读差别才是重要的输赢差别。很少获得阅读熏陶的孩子,即使他们在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只储备了很少智力能源,往往从中学开始,他们就会表现出综合素质越来越平庸,学习上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趋势。这方面的艰难和困惑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他们一般来说不仅从小表现出聪慧,而且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就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来说,他们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阅读是种无形的、逐渐发挥的能量。幼儿早期阅读有没有进行,暂时看不出什么差异。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甚至到中学,课外阅读少的同学由于只针对各种考试学习,常常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这给不少家长带来幻觉,以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甚至认为它会影响学习,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家长的注意。
“简单就是美”,学习和写作也一样,最好的技巧应该是最简单的。而阅读对写作来说,就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巧”;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巧”。有了大技巧,小技巧不请自来;没有大技巧,一切小技巧都没有实现的条件。
用好“阅读”这个六技巧
丽文在妞妞上三年级的时候,发现妞妞的阅读能力已经很高了,比一般的孩子要高得多,妞妞在阅读上已经出现了“饥饿状态”,所以就开始引导妞妞读长篇小说,此后一直未间断阅读。在高三寒假中,妞妞仍然在繁忙的学习间隙读了茅盾的一些作品,妞妞认为,这对她来说不是增加了负担,而是一种放松。丽文粗略地算一下妞妞的阅读量,到高中毕业,妞妞读的书都超过了一百本,有两千多万字。这对爱读书的孩子来说并不算多,许多喜爱阅读的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能几倍于这个量。
我的观点是,让孩子进行阅读越早越好,而且应该让孩子读得要足够多。
国家在相关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文字总量不少于一百四十五万字,初中生不少于二百六十万,高中生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即到高中毕业,一个孩子的正常阅读量应该在五百至六百万字问——我感觉这是基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的一个非常保守的标准——即便是这样,它也远远高于当下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阅读量。
而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有一项调查数据现实,粗略估计目前中小学生平均阅读量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为什么这么低?有些学者批判地说,“这是由于高考造成功课压力太大,阅读动力不足。”而我认为,问题出在兴趣上,而且这是由于孩子从小就形成的问题。中学生不喜欢阅读,这是做小学生的时候形成的问题;小学生不喜欢阅读,是因为上学前和上学后家长和学校都没有用心调动孩子阅读的兴趣。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地存在着的一部分,到高中毕业读几百万字就是件非常自然的事。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哪里有“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美味佳肴的简单和享受,你不想让他读他都不情愿。
如果你去中小学的课堂上听听,你会亲眼发现是什么造成了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越来越不会写作。教师和学生都抱着一本教材,紧紧扣住课文的词语、句子,进行全面的“剖析”,孩子们各个硬着头皮,在教师的“监视”下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等,又在教师的“监视”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将标准答案写在书上。这就是真实的语文教学!
几十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这样的教训,漠视课外阅读,想引导语感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通过学习语法写出结构正确的句子,通过分析别人的词采写出漂亮的句子,这是在绕远路,在隔靴搔痒。可以肯定的是,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语文书教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课也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也有很多教师在作文课上很辛苦地讲着“多元化”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虽然讲得很精彩,可是台下的学生听得只是“一头雾水”。写作是一种开放性的、干变万化的活动,要想写好文章并不像运用数理化的定理那么简单,只有在阅读中形成一种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大量的阅读可以使孩子对语言有种的超常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中小学生的阅读,也就是要培养孩子这种语感。妞妞在大量的阅读中,已千万次地见识过流畅的句子,要是写出的句子不通顺,自己读着也不舒服,这就是她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语感能力,自然在写作中,没有出现过病句。
丽文说,有一次她帮妞妞收拾书,发现妞妞自己“创作”呢。原来妞妞从上高中开始就开始“创作”了。经过妞妞的同意,丽文看了其中的十页,妞妞说她要等“作品”完全写出来才能给她看。丽文说,她没有想到妞妞的文笔那么顺畅,语言精彩而且很成熟。看来,妞妞也是个“小作家”了。这就是大量阅读所赋予孩子的,不仅仅是流畅文字表述,更多的是具有一种“创作”才华和热爱生活的感情。
妈妈们,不要羡慕,也不要着急。如果你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会写作文,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让他阅读吧;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写作文很多年,那就让孩子先回归阅读中吧。写作技巧就在阅读中,读的书多了,写作的技能自然会形成,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让“速成班”远离孩子
有一家作文“速成班”培训公司打出这样的“旗号”:国内唯一一家由国内文学家、博士生导师指导,保证你的高考作文五十以上,八天学费四千九百元。“大腕云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也趋之若鹜,纷纷给这家公司打电话报名。先不说多少钱,八天就可以使得作文成绩平步青云,这难道不是个神话吗?
这类似的广告宣传,我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而且各种宣传广告中的方法很是新颖:“一周学习法”、“六维写作法”、“立体法”等等,即便是再昂贵的学费,也有家长们去给孩子报名。
我在一些作文补习班里,见识过几个所谓的让孩子当场学会写作文的“能老师”,他们采用一些现场调动技巧,引导学生搭起一些思路框架,以常规教学中惯用的强制性的手段推动学生填词造句,看起来效果真是不错,学生在现场也就立即按照模式写出了一篇作文。可接下来呢,没有老师在旁边给搭架子,学生自己就不知所措了,既没词又没句,培训班结束后学生的水平还是依旧。可以对各位妈妈说的是,也有这种“速成班”让我当“专家”给孩子们“速成”作文。但我果断拒绝。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仅仅利用几天的时间,绝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
写作从来不仅仅是文字的事情,它更是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的事情。文字所到之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所到之处。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还在于它能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失去判断力,这也就给那些投机取巧的人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每一部经典的书都可以让孩子从中经历一些东西,学到一些东西。杜威、陶行知等伟大的教育家都特别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参与,阅读实质上就构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孩子们在阅读中经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漫长历史的发展,倾听着众多智者贤人的善言,分享着人类文明成果,他们不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条件。
而那些心灵苍白,思想空洞,没有成熟价值观的人,纵使背会了一肚子精彩文字,他也没能力“创作”出有灵魂的作品来。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批评孩子的作文“没深度”,孰不知文章的“深度”是一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程度,如果孩子从未或很少从书籍中分享前人的社会生活经验、他人的思想成果,以他小小的年纪,有什么能力使得文章有“深度”呢?
古今中外流芳百年的经典作品,不论它的内容是什么,其中一定包含着真善美的东西。这些真善美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当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写作。有一句话这样说,“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同样的道理,“有怎样的思想意识,就会写出怎样的文字”。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现在一提及素质教育,人们总是想到琴棋书画类的“小技”,有人竟然提出学习外国培养“绅士”的目标,要去学习打高尔夫球!为什么没有人想到推广普及阅读呢?教育部以语文课程标准的形式规定了每位中学生必读的三十本中外名著,哪所学校和老师又把这当回事呢?又有多少家长知道这回事呢?
我国目前90%以上中小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名存实亡,所谓的图书馆,也只是成了上级检查时应付的道具而已。孩子们从学校的图书馆里几乎借不到他们想要读的书。孩子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唯一,他的成长不能等待,所以对于孩子的阅读必须由家庭、家长尽快弥补。家长们与其花钱给孩子报“速成班”,不如将那些钱用来给孩子买些好书;与其领着孩子吃麦当劳、肯德基,不如领着他去逛书店;与其用手机、MP3及高科技的工具装备孩子,不如在他书桌上常放几本好书。
妈妈们,在生活中多花些精力引导孩子喜欢阅读吧。阅读的确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孩子的发展,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手中的笔已不知在什么时候发芽,开出了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