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是最好的老师
3335100000032

第32章 想学得好,习惯就得好(4)

人都有一种追求“强势”的天性,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天生就懂得自尊自爱,在学习上没有几个孩子不想得高分的。孩子入学后,即使家长不说什么,他们都会产生对高分数的追求,对好名次的渴望。面对卷子,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全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绝没有一个孩子明明会做,故意做错,故意让自己拿不好的成绩。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他不对分数斤斤计较,才会最终获得好成绩。

家长们,如果想让孩子拿满分,那就不要总是要求孩子考满分,这个建议听起来不合逻辑,可是在实际中却是最好的方法。

要求的太多太满,孩子必然反感

成人太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是采取破坏性的行为“教育”自认为幼稚的孩子。儿童天生不反感写作业,可是当作业成了一种惩罚的工具,儿童的厌学情绪就开始了。

“不听话就罚写作业”

现实中,我看到很多家长和教师们总是用“写作业”作为惩罚手段,来对付学生的某个错误。许多家长或教师的口头禅就是:“你要再不听话,就罚你写作业”。一位家长说她儿子早晨上学因为忘了带语文作业本,被老师罚写十页的“我忘记带语文作业本是不对的”这句话。老师这样做,已完全不是为了教育,仅仅是报复心理下的滥施淫威。孩子是弱势者没有办法,只能把这句话写够满满十页。可以想象,这会让孩子感到多么厌恶,他以后估计再也没有心情上语文课了。

我们来听听一位老人的“惩罚”:有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着无事时总是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取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不要那样做,可是他们却越踹得越来劲儿。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办法可以让这三个无聊的年轻人不再踢垃圾筒。这一天当三位年轻人又来踹垃圾桶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听垃圾筒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给你们每人一美元作为报酬。三个年轻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地去踹。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给你们每人五十美分了。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再踹时就不那么卖力了。又过几天,老人又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给你们每人十美分了,请你们谅解。“十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十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筒了。

其实,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与其他人的直接劝阻相比,老人的说服工作不着痕迹,却有明显的效果。分析这个老人的方法可以看到,老人先通过“给予”,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这是第一步,目的是降低“乐趣”。任何事情,当它里面包含有交换、被监督、责任等这些因素时,它的有趣性就会大打折扣。然后,老人通过减少支付,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这件事产生逆反心理,这是第二步。最后,老人进一步减少支付,并且给出一个让他们根本不愿意接受的十美分,使他们在心理上对踢垃圾桶这件事产生排斥感。于是,原本令几个年轻人感到有趣的一件事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让他们成为“受害者”。这时再让他们去做,那肯定难了。

这个故事表面上看起来和写作业没有关系,但它里面却包含着很深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可以迁移到儿童的作业管理上。那就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在调动儿童写作业的热情上,适当使用逆向思维,要刺激孩子对写作业的热情,不要刺激起孩子对写作业的厌恶之情。

在某市的一所小学,老师们要求孩子作业本不许有一个错字,如果出现一个错别字,不仅这一个字要写几十遍甚至一百遍,而且连这一页内容都要重写五次。这种“株连法”的惩罚使孩子们在写作业时提心吊胆,生怕写错一个字,他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写作业,他们只是在为“不受惩罚”而写作业。孩子们刚刚开始进入学习的征途,就已经开始迷失学习的方向了。

我听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我说,他的班主任老师,对于班里不听话的学生,这个班主任不打也不骂,就是下课不让这些学生出去玩,而是叫到大办公室写作业。孩子的顽劣倒是治好了,但经她这样治理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几个喜欢写作业,而且都不再爱学习了。

还有更惨痛的事件,某中学一名初二的学生,在英语期末考试时悄悄说了几句话,被老师当场训斥,考试完后老师惩罚学生抄写单词,整本书的单词,每个单词罚抄十遍。而这个孩子就在当晚自杀了。这个可悲的事件希望不要再发生了。

许多家长和教师,一方面要求孩子热爱学习,一方面又把“学习”当做暴力手段运用于对孩子的惩戒上。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这个问题追究到底,至少可以看出这些家长和教师们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在教育孩子中没有细腻体察孩子的心理,不考虑把思想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只是满足于孩子表面的、暂时的服从;

二是孩子内心不热爱学习,潜意识中把学习当做苦差事,就会在生了气寻找“刑具”时想到写作业;三是成人的权威意识在毫无反击之力的儿童面前变得肆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不小心流露出来。

惩罚性作业,第一动因只是成人J隋绪的一种发泄,和教育无关;它对儿童的学习只有毁坏,没有促进。从本质上说,它也是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一种施暴手段。

“剥夺写作业的资格”

教育家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这一至理名言也正好说明了问题所在。反过来我们可以推出这样的理解,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得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

同时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中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这无论在学习还是其他事情上,都是普遍适用的。

有一天,妞妞回来说要写作业,可是没到半个小时就写完了。爸爸刚回来,发现妞妞不写作业,在那看课外书,就随口问了一句,妞妞今天没有作业啊。妞妞头也不抬地说,我早就写完了。爸爸这时看见妞妞把作业本和书都还放在桌子上,还没有收拾,就拿起作业本看了一下,发现妞妞的生字写得很潦草,爸爸很奇怪地又拿起数学作业本,发现妞妞连数字都不好好写了,好像在学大人的“行书”似的。爸爸就问,妞妞作业怎么写得这么潦草啊。妞妞连声也不吭,就只是在看自己的书。爸爸又问了一句。妞妞才说,反正都会了。爸爸听了生气了,一把把妞妞看的书拿走了。妞妞正看得津津有味,生气地说,我作业写完了。爸爸说,你这叫写作业啊,这是应付作业,别看了,重新写一遍。

妞妞大声地嚷嚷,我作业写完了,把书给我!

丽文听到了父女两个的争执,赶快从厨房走过去。问清事情后,也拿起妞妞的作业本看,发现妞妞确实写得极其潦草。丽文平静地对妞妞说:“妞妞,这几天的作业都这么潦草吗?”

妞妞好像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地说:“上课时候,我都记住了。”丽文心里想,是不是妞妞上课的内容都会了,也就不想写作业了,还是作业太多了写烦了。就问妞妞,是不是写得累了?

妞妞想了一下说,我不想写了。丽文问:为什么不想写了?你看你写的字你还认识吗?妞妞反问了一句:怎么不认识了啊,这不都是字嘛。

“既然你不想写了,那就不要写了,从今天起剥夺你写作业的权利。”丽文说着动手把妞妞的作业本和书都收起来,放在书包里。“妞妞第一天上学回来,字写得一笔一画的,那么整齐,现在写得这么潦草。妞妞觉得写作业很麻烦、很累,那就不用写了,也不用学习了。”妞妞在这一瞬间有些迷惑,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又看看爸爸。爸爸也严肃地看着她。

妞妞看见妈妈把作业本收了,可是周一老师还要收作业,就着急得抱住妈妈的胳膊,踮起脚,要把书包抢回来,嘴里喊着:“妈妈,你别收我的作业本和书。”

“这已经不是你的了,你把字写得那么潦草都看不出是个字了,你已经没有写字的资格了。”妞妞一听觉得事情有些严重了,急得想哭,一边要书包,一边恳求:“妈妈,我好好写,给我!”丽文听妞妞这样说,态度也和缓些,让她先不要拿书包,拉起妞妞坐到床上。丽文说:“妈妈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写字?以前你不是写得挺好的吗?上课听的时候都记住了,就把字写得潦草了吗?”

妞妞回答说不是,上课听的时候,有时候就忘了。丽文接着问妞妞:“那你为什么写得这么潦草?写得潦草赶时间看童话书,是吗?”

妞妞点点头。丽文说,妈妈知道你着急想看童话书,可是作业要好好写。

写得这么潦草,老师不批评吗?妞妞说,老师批评了一次。丽文说,你觉得老师不批评了,就可以把字写得潦草些也可以,对吧?

妞妞点点头。丽文说,看童话书是好习惯,你想看童话书,可是先要把字写得认真些,你这样写字,心里也不好受,对吗?妞妞说,自己知道这样写不好,可是着急看童话书,就写得很快,半个小时就写完了。

妞妞的态度很诚恳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丽文就继续说,有很多的童话书,你一时半会看不完,可以慢慢看。急急忙忙把作业写完了,那么多的童话书,你就天天这样潦草地写作业吗?

妞妞真诚地说:“妈妈,我不对,以后不这样了。”丽文说:你现在刚开始写字,只有写得认真了,慢慢就会写得快的,你看妈妈现在写得就比你快啊。可是不能为了着急干别的事情就不认真做这件事了。

妞妞点点头。丽文为了也让妞妞有个台阶下,就说,爸爸今天也做得不对,妞妞写得潦草了,可以好好和妞妞说嘛,不要把妞妞的童话书抢走啊。爸爸赶快给妞妞道歉,说他不该那样做。丽文用赞许和信任的目光看着妞妞说:

“妞妞着急写作业就是为了看童话书,看童话书是很好的事情。既然妞妞明白了,字不能写潦草了,那妞妞就有资格写字了,妈妈把书包给你。”

妞妞自己打开书包,把作业本和书拿出来,重新写作业,写得那么认真,很珍惜可以写作业的这种资格。丽文和先生什么也没有说,让妞妞自己安静地写作业吧。

孩子有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妈妈们,不要让孩子反感写作业,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喜欢上作业,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在乐趣中孩子才能渐渐喜欢上学习。

“教育”而不破坏

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你要敢说不让他写作业了,他还不高兴死了啊,哪里会再去写作业,更别说喜欢作业了。我也见过这样的孩子,但这种行为已

不代表儿童的天性,只是天性被屡屡扭曲的一个后果。它反映的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是该儿童身上这方面的“病症”已进入较严重的阶段。这个“疾病”的起因,多半是孩子在最初面临不想写作业这个问题时,遇到了像妞妞爸爸那样解决问题的家长或老师;尽管具体做法可能不一样,但简单粗暴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以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去写作业。天长日久,既伤害了孩子对写作业的兴趣,也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变得讨厌学习。

有位妈妈要求自己的女儿,每个字都必须整整齐齐地写,写不好就用橡皮擦擦掉重新写,对于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写错字是不可避免的,可是这位妈妈总是要求女儿要追求“完美”,而女儿写了半年多作业后,非常害怕写作业。

这位妈妈错位地以为这样会培养孩子认真的习惯。

有位妈妈告诉我,她培养了孩子写作业的习惯,当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她就说:“儿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我就带你到下面去玩。”“儿子,快写作业,写完我们去滑冰”“儿子,好好写作业,爸爸妈妈带你去影院……”儿子一听,只要好好写作业就可以有这么多好事情等着,每天孩子都在好好写,就为了作业之后的“好事情”。也许这样的交换,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积极地去写作业,可是日久天长,孩子只会把“作业”当做交换的工具。

成人在教育儿童中之所以屡屡采取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行为,有两个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即首先不相信儿童的本能是自爱和上进,担心不及时管教,孩子就会一路下滑;

其次认为自己对孩子说的话都是金玉良言,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