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初的撒谎来自模仿。虽然没有一个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喜欢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得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是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我国古代墨子用染丝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现说谎的毛病,家长一定要首先进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说谎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压力”,即家长比较严厉,对孩子的每一种过错都不轻易放过,都要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或者是家长太强势,说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体恤孩子的一些愿望。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经常性地紧张和不平衡,他们为了逃避处罚、达成愿望或取得平衡,就会去说假话。一个十岁的男孩,因为成绩考得不理想,对父母撒谎,并偷改考试成绩单。这个孩子的家长肯定每次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而训斥孩子。
一位母亲为她孩子的撒谎问题来向我咨询过。她和先生都是工程师,从这位母亲身上可以看出知识分子的良好修养,我觉得她孩子说谎应该不是从
母那里模仿的。这位母亲说:孩子上了初一后,看到班里的孩子都有听音乐的CD机。那我们也就觉得不能委屈孩子,我花一千四百多元给他买一个,一再嘱咐他不要丢了。因为我这个孩子经常丢东西,他从小就马马虎虎,丢三落四,说过他多少次也改不了,他爸也因为他总丢东西的事情,有一次罚他在客厅里站了一上午,还是记不住教训。他见到这个CD机也非常喜欢,向我们保证说要认真保管,肯定丢不了。
这位母亲接着说:结果CD机听了二十来天就丢了。丢了也不跟我们说。
我发现他CD机不在了,问怎么回事,他说是借给同学了。追问了几天他说要回来了,但转手又借给另一个同学了。我有些怀疑,就告诉他让他周末回来必须把CD机拿回来。周末回来他对我说要回来了,但放在教室里了。我不信,周一亲自跟着他到教室看看,他到这个时候还装得很镇静。直到第二天早晨我真要跟着他去学校时,他才着急说CD机丢了,承认他这些天一直在骗我。
这位母亲说,以前孩子说谎还有些不自在,现在那么多天编谎话骗家长,居然说得像真的,跟没事人似的。她不能理解自己那么用心教育孩子,孩子怎么能学会撒谎。她说她能原谅孩子丢东西,但不能原谅孩子说谎骗人。
我对这位妈妈说:就这件事情中孩子的表现,应该不叫说谎,孩子只是想隐藏一件事。孩子丢了东西,根本不是你以为的没事人似的,他内心其实很痛苦。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寻找父母帮助解决,可你的孩子为什么不去寻求你们的帮助,宁可以拖延和撒谎来应付?这是因为他没有把父母当做不幸的分担者。孩子这样的反应肯定是出于经验,我可以猜测,在你们以前的生活中,一定是孩子一做错了事,总会遭到批评,是这样吗?
这位妈妈想了想,点点头说,他们对孩子要求是挺严的。
我说,你们认为严格对孩子好,但孩子可不觉得好。他知道,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不但CD机不能找回来,还会挨一顿批评,所以他宁可选择隐瞒。这位妈妈有些吃惊地说,这样分析是有些道理,不过我们从来不打不骂孩子,他做错了事,只是批评他几旬,最多罚站一会儿。这有什么呀,哪个孩子不挨父母批评呢?
这位妈妈只看到了孩子丢东西的过失和撒谎的过错,却没有细心体会孩子在那些日子内心所受的煎熬。这位妈妈不知道儿童其实十分好面子,大人以为无所谓的事,儿童往往会看得很严重。我们绝不能以我们的感觉来丈量孩子的压力。大人经常随口批评孩子几旬,就像说平常话一样,可它们给孩子留下的,却是非常消极的情绪体验。尽管孩子也知道纸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几天终会露馅,但为了逃避大人训斥,他就能拖几天算几天,这符合儿童的思维方式。
这位母亲有些为难地问我:孩子犯了错误难道我们装做没看见,就不说吗?那样能行吗?
我点点头说,这并不是说让你假装的问题,关键是你们没有理解孩子。孩子一犯错,你们就批评,哪个孩子愿意听到父母天天地训斥自己?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悦纳孩子的错误,用不着一发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评教育一顿;似乎不说孩子,孩子就不懂得改变,担心不说就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儿童教育中,有时“不说”是最好的“说”,他犯了错误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家长给予理解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
而更有效的方法是家长多帮助孩子想一些预防方案。如果孩子真有一个毛病无法改变,只要问题不是太大,可以随他去。相信孩子会记住教训的!
六人多改变自己一些很多人习惯把儿童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养方式;哪怕你认为孩子的毛病就是来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责任通过改变你自己唤起孩子的改变。不这样思考,你就永远找不到改变孩子的路径。
去年我看到某电视台有一期这样的节目: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儿子,因为儿子经常旷课、逃学而说谎,父母又打又骂都不管用,全家人来节目现场,求助专家帮忙解决。通过他们的叙述可以一眼看出来,问题的核心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法,导致孩子厌学并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所以改变孩子的根本,在于父母教养态度的转变。
在场的一位“教育专家”却把重点放在教育孩子上,对孩子大谈“学业与未来”的辩证,最后只对家长轻描淡写地说一句“你们也有一些过错”,根本没认真提醒家长反思自己。专家的话听起来没什么错,却等于什么也没说出来。
大道理谁都会讲,可小小的孩子,他哪里能每天面对让他烦恼的作业时,通过思考“学业与未来”而获得写作业的动力呢?
节目结束前,在主持人的努力劝说下,男孩当场保证说以后再也不旷课、逃学了,再也不说谎了。看得出,孩子之所以说出那样的“保证”,显然是由于节目现场气氛的胁迫,还有对成人的畏惧以及对自己“变好”的渴望。
我相信孩子下保证的时候他是认真的;但我也能想到,等一家人做完节目回到家中,只要日常包围他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改变,主要是父母的态度不改变的话,这个男孩也就不会改变,很快又会回到原状。事实是,可怜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在节目现场又说了一个大大的“谎言”。孩子在一次说谎后会引起大人的批评,并流露出不满,甚至是鄙视,孩子自己也会因此瞧不上自己。慢慢地孩子就会失去自信,也失去自尊,对他人的要求和自己说过的话越来越满不在乎了。为了逃避处罚,他们就可以随时拿出假话进行抵挡——不但学习没搞好,还发展出说谎的坏毛病,脸皮也越来越厚了。
当一个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后,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说谎。
一位高中生的家长对我说,她的女儿总说谎。自己女儿不知道从哪里学得特别爱穿着化妆,家里给的零花钱不多,但为了在同学面前摆谱或乱消费,就经常编各种谎话来骗爸爸妈妈说学校要交钱或者自己要买书之类,或者是直接从抽屉里偷钱,都买了装饰品或者流行的偶像之类的图片。母亲认为这是孩子天生带来的贪欲,哀叹自己命苦有这么一个女儿。
这位母亲的苦恼我们能理解,但她这是在乱归因,把结果当原因来理解了。女儿之所以把说谎骗人看成平常事,在她前面的成长中,一定有一系列的事件损害了她的道德,而不是“对钱的需求”本身让她这样。
所以,在解决儿童说谎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体察孩子为什么说谎,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看到背后隐藏的症结。从症结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人很多时候不知羞耻是由他不肯履行自己的诺言产生出来的,说谎的次数多了,孩子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个人的道德也随之开始堕落了。
请不要让孩子害怕惩罚而一再说谎!
人无信不立,诚实赢得孩子未来
“诚实有信”虽然极尽朴实,却可以给人带来一生的光彩;虽素颜无痕,却能给人以最好的保护。
为什么不能推荐自己
妞妞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要在各班推荐出两名优秀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少先队学习活动。被推荐的优秀学生在校团委书记和老师的带领下去省里参加。入选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思想品德和成绩优秀就可以。班里的同学都想去,有的班级里老师从班干部里推荐两个,妞妞的班主任也觉得名额太少,班里的学生都想去,要是自己做主让谁去,其他同学都会觉得老师在偏爱哪个学生。班主任老师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由全班同学来推荐两个“代表”去省里参加学习活动,等“代表”回来给同学们讲。这个方法有点类似“人大代表”的意味呢。
是啊,在孩子们眼里,这个小小的“代表”很重要,可不就类似“人大代表”
嘛。在下午的班会上,班主任让同学们开始民主推荐,只要大家觉得班上哪两个同学可以“代表”自己去省里参加学习,就推荐谁。班主任话音刚落,同学们都拍手说,好啊。有的开始议论了。班主任这时说,大家不要讨论,这是自己的权利,如果议论了,别人推荐谁,你也推荐谁,就不能代表你自己了。大家自己想想,你最愿意推荐谁去,就写出他的名字,采取无记名推荐。教室里开始安静了。
等全班都写好后,班主任让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名字、写“正”字,另一个念名字。教室里很安静,大家都在等待着“代表”的出现。二十分钟后,班长和妞妞是全班同学的“代表”。妞妞只是班里的“语文课组长”,但是她的名字下的“正”字比班长还多一个。最后,全班同学都鼓掌。
妞妞回家后,就告诉丽文,被选为“代表”到省里学习了。妞妞很高兴。丽文也为妞妞高兴。妞妞说班里就四个同学没有选她。丽文心想,有四个同学没有选妞妞,是不是妞妞和这四个同学关系不好呢?丽文突然觉得自己想多了,四年级的孩子,他们思想很单纯,同学不选妞妞,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妞妞告诉丽文,她推荐了自己。丽文心想,妞妞做得不错!
第二天,妞妞放学回来,丽文发现她脸上写着“疑惑”,就问,妞妞怎么了?
妞妞问,自己不能推荐自己去参加学习吗?
丽文说,当然可以啊。妞妞说,可是豆豆(妞妞的好朋友)说,不能推荐自己,说要是推荐自己,就是骄傲。
妞妞接着说,我推荐了我自己,我给豆豆说了,她说不要让我给其他同学说了,要不然全班同学都要说你骄傲了。
看着妞妞很难受的样子,丽文觉得应该好好引导一下妞妞。丽文问,推荐到省里学习的条件,你都具备啊,思想品德每年都是“优”,而且成绩不错。为什么不能推荐自己呢?你不想去学习吗?
妞妞说,很想去。
丽文说,既然学校要求的条件,你都具备,而且你也想去,想成为一名积极学习的“代表”,不是很好吗?推荐自己并不是骄傲,说明你自己对自己的情况很了解,也很想向其他同学学习。豆豆也想去,可是豆豆却不推荐自己,说明豆豆缺乏一些勇气。你说呢。
妞妞说,豆豆说她想去,可是她不敢推荐自己,她怕同学们知道了说她骄傲。
丽文说,那你怕吗?
妞妞笑着说,刚才豆豆说的时候,有些害怕。现在不害怕了。
孩子推荐自己并不是一种“骄傲”的表现,而是她觉得自己很想参加这个活动,也觉得自己符合了要求,恰恰是一种诚实的表现。而有的家长总是告诉孩子,“不要出风头”、“做错了,假装自己不知道”等等类似的话语,这些其实就是告诉孩子撒谎、不要诚实。从小让孩子诚实,就是给了她最好的品质。
妞妞上高一时,班里的文艺委员转学了,班会上,要民主选举新的文艺委员。妞妞把票投给了一个平时她不太喜欢的男孩,妞妞说因为那个同学工作能力挺强的,适合担任那个职务。而妞妞能以工作能力来考虑投票给谁,这种明辨是非的精神已非常可贵。
孩子不是炫“面子”的工具
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学业有成,将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希望他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几个一生都能谈得来的知心朋友;希望他能得到一份不错的爱情,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这些希望的实现,不是靠运气,不能由上帝从空中送来,它靠的是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