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诗写得真好呀!”
中国的文字在世界上被公认为具有一种内在的艺术美。有学者称赞,中华民族的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而这些集中反映在我国古典诗歌里。诗歌更是浓缩了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占到今散发着始终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有不少学者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学习古文和古诗,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句子,并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们读儿歌,不要背古诗。可是丽文教妞妞读古诗却收获很多。
丽文因为工作需要每天学习电脑打字,当时学习的是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王先生编写的“字根表”像诗歌一样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丽文在家里练习时经常背“字根表”,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停下了,妞妞竟然都能提示丽文,可能是丽文背的时候,妞妞听到了。丽文惊奇地说:“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她随意听来,居然比我记得牢。”
丽文开始正式教妞妞读古诗时,妞妞也就四岁吧。丽文给女儿最早用的读本是一套配有彩色插图的《唐诗经典选》,大约有六十首。妞妞一开始学习的诗歌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丽文经常和女儿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读熟了再一起背。这方面并没有做计划,做得比较随意,有时候在和妞妞做游戏的时候一起背古诗,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妞妞上小学前,这些诗基本上都会背了。
我也认为,丽文的做法是有道理的。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歌并不重在理解,古诗歌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歌。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成人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因此,不少家庭教育学者认为,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经典诗歌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
很多家长觉得古诗对于儿童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句子,这些“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上,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家长在给两三岁前的孩子读诗时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做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比如,丽文在教妞妞背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需简单说明一下个别的字词就可以了。当然,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一些非常优美的句子需要反复朗读和品味,如看到“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不仅要关注它的对仗工整,还要慢慢让孩子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读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可以想象那样一种田园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
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我国的传统启蒙教育中,在学习古诗文和圣贤之作时,老师们的经验教学是让学生大声朗诵许多遍,直到可以合书背诵,而且在朗读过程中注重诗文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领会诗歌和经文的意蕴,同时还能将文字包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童脑中、心中。当然我们不是在宣扬古代私塾先生死板的教学方法,而是汲取其中的一些我们现代人可以借用的方法。
孩子读得多背得多了,不仅是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而且也逐渐学会领略诗歌中方方面面的美。有一次,妞妞和丽文一起读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妞妞沉默片刻,然后就要出去看看下雨没,还对丽文说:“妈妈,我觉得这诗写得非常好!”丽文从未解释过这句诗,但九岁的妞妞读懂了,她有了自己的理解,她被这语言美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深深打动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和孩子一起享受美
儿童之所以能对学习古诗有长久的兴趣,关键在于家长不要把背古诗当做一项单方面的任务强加给他,而是当做共同的爱好,一起来慢慢享受。
孩子在背诵古诗的过程中,这也是我们大人背诵学习的过程,丽文尽量和女儿一起朗读背诵,尤其在妞妞小时候,凡要求她背的诗,丽文也必定会背。丽文常和妞妞一起想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景致;和孩子一起享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妞妞把要背的诗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碰上特别喜欢的好句子也给妈妈写一份,经常在去学校的车上或睡前读一会儿背一会儿,不知不觉中自己所抄录的一本诗歌就背诵完了。每背完一个小本,母女二人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妞妞首先阅读和背诵的是唐诗,小学期间背诵的篇目最多,五年级的时候开始背诵宋词和一些长诗,比如《长恨歌》、《琵琶行》等。妞妞刚开始背长诗时有一些为难,丽文和妞妞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办法,每次背一小节。当时妞妞住校,每周回来往自己的诗歌小本上抄几句,然后拿到学校去背,不断地把新背的和前面背过的连起来,最后,一首长诗就一点点地解决了。在妞妞的眼里,诗歌背诵很轻松。妞妞说开始时背一首诗比较费时间,到后来,一首绝句只需花五六分钟读三四遍,看看注解,合上书就背下来了。即便是背长诗,基于以前背诵的功底,她背诵的时候也比较容易。
妞妞背诵经典的诗歌确实不少,这些对她在学习古典诗词方面显得比其他同学轻松多了,一方面是老师教给的课本上学到的诗词她基本上都已提前背过,另一个方面就是她具有了更好的背诵能力和理解能力。在班里,同学们都埋怨古诗太难记住了,而妞妞却总是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诗歌是一块美味的蛋糕,我们只是为了品尝它的香甜,而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吃过蛋糕,也不是为了可能会饿肚子而储存更多热量。在享受之外没有其他功利心——背诵是为了更好地把那些诗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而不是为了“会背诗”,在诗歌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不少妈妈,在教会孩子背诵一些诗歌后,总是要求孩子给同事、朋友们表演背诗;还有的妈妈总是说自己孩子背了多少首诗歌;也有妈妈直接告诉孩子,多背些诗对写作文好……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孩子背会了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
听不少妈妈说,家里都会买一些让儿童快速背会古诗歌的光盘。我也买了一张来听,发现这不是读诗,更不是享受诗歌的美。光盘确实做得很动感,时尚的动画加上流行歌曲的节奏来“说唱”诗,所有的诗歌都是一个味道。因为光盘上收集的诗歌数量很全面,在市场上很是畅销,不少幼儿园和小学也使用这些光盘。这样的“教学”,孩子们到哪里体昧古典诗歌中意境美、思想美和文字美?它只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背诵数字,带不来阅读美的感受。这样背诵来的东西也不会记忆得深刻,难以在记忆中扎根;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是浪费了孩子宝贵的记忆时间。
妞妞自己还经常写诗呢,初中时,假期回到乡村里,就会“诗兴大发”,看来背诵一些诗歌还赋予了妞妞“创作”的冲动呢。妞妞高二的语文老师很欣赏她这方面的修养,让妞妞在文学欣赏课上给同学们讲古诗赏析。班上有的男同学居然在听完妞妞的“课”后说第一次被诗歌打动,原来诗歌这么美。
丽文说,现在妞妞上大学了,自己总是回想和妞妞一起读诗的乐趣。看来,和孩子一起享受诗歌的美,并不是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回忆,更多的是给了自己一个美丽的记忆!
让自己也多一个美丽的爱好
不少妈妈说,自己的水平不高,教孩子读诗有些难度。其实这并不是个问题。我经常去书店,发现有很多不错的古典诗词选读本,一般都有较完备的注解,读懂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多买几个版本,挑自己喜欢的去读,对照着去理解。有的句子暂时读不懂也没关系,以后读得多了自然会懂。
家长只要能经常和孩子一起去读去背,这方面修养自然会加深。孩子的感悟多半比家长的好,孩子在简单的诵读中,也会有好多收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不仅增进和孩子的交流,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多了一个爱好。
一般孩子学古诗从幼儿两岁时开始较好,有的妈妈对我说,孩子已经上中学了。我要说的是,任何时候的学习都不晚,现在提倡的是终身不断的学习,不存在绝对的“错过时机”。有的妈妈会顾虑孩子的功课太紧张,没时间去读诗。时间是很多的,看你是不是将孩子的时间用在了正事上,读诗比让孩子硬着头皮上补习班强百倍。有的妈妈说,虽然读诗有种种好处,可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是专业技术知识,还是先抓紧时间学课程吧。
这样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一定有道理,须知另有一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从四岁时,母亲开始教他认汉字,他在一年多的时间认识了三干个字。杨振宁在五十岁时回忆说:“现在我所有认得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那个数目的两倍。”杨振宁从小表现出超常的数学天赋,刚上中学一年就把中学所有的数学课程都学完了。有朋友建议他父亲让孩子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父亲不同意。父亲杨武之是一位大学数学教授,他要求杨振宁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先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经典文学对他的熏陶,认为这种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的古诗文修养也令人佩服不已,他在每一次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会信手拈来经典的诗句,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完善的思维方式。
我国古典诗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
即使是对接触的有限篇章,我们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读透了——即便这样,我们其实已受益匪浅。
这里我想说的是,被古诗滋养的孩子,他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他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
妈妈们,让你的孩子多读些诗吧!
中学一年就把中学所有的数学课程都学完了。有朋友建议他父亲让孩子去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他父亲不同意。父亲杨武之是一位大学数学教授,他要求杨振宁花几年的时间去学中国古典文学。后来,杨振宁先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经典文学对他的熏陶,认为这种熏陶对他的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的古诗文修养也令人佩服不已,他在每一次重大的记者招待会中,都会信手拈来经典的诗句,为他清晰、严谨的讲话增添深情而动人的色彩——文化修养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本身,更是完善的思维方式。
我国古典诗歌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每个人所接触的不过沧海一粟。
即使是对接触的有限篇章,我们也不敢说完全读懂了读透了——即便这样,我们其实已受益匪浅。
这里我想说的是,被古诗滋养的孩子,他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他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之外,他更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
妈妈们,让你的孩子多读些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