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中,要想改变孩子未来的命运,家长先要改变自己。没有好的教育理念,也就没有孩子好的未来。今天的”一念之差”,也就是明天的”千差万别”。
希望孩子是天使,就让他享受童年
儿童的童年应是快乐的,而不是为了“长大”当“企业家”、“画家”而痛苦地活着,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可爱的“天使”,父母不要让“天使”生来失去翅膀。
让孩子牵挂的礼物
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近几年来在我们的城市也开始盛行,而在孩子的眼里,它和宗教无关,只是孩子们的另一个“儿童节”。妞妞从一岁多时,每年在圣诞节早上都会收到一份礼物,每件礼物都用漂亮的包装纸包着,打开后全是她喜欢的。有穿的有玩的也有读的,而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老爷爷在半夜悄悄送来的,这真是让妞妞感到万分神奇,惊喜不已。丽文从妞妞的画册上帮她找到圣诞老人的图片,告诉妞妞,“就是这个老爷爷给你送礼物的,他说你很可爱,还说以后的圣诞节都会给你带来礼物呢。”妞妞很激动,生活里多了一份盼望。妞妞激动得小嘴呱嗒呱嗒地念叨着,也很好奇圣诞老人今年给她什么礼物呢。
四岁的时候,妞妞在听完妈妈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后,就特别想要一个白雪公主娃娃。她这个愿望已说了好多次了,丽文就告诉她说,圣诞老人能猜出每个小朋友的心思,“等明天看看圣诞老人能不能猜中你的想法呢”。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妞妞说她不想睡,要等圣诞老人到来。丽文对妞妞说圣诞老人看哪个小朋友睡着了,才去给他送礼物。于是妞妞乖乖地躺下了,却有些睡不着,孩子开始为一件事有些失眠了。丽文和老公觉得尽量不再刺激妞妞,让她安静下来。到她终于睡着后,赶快拿出几张漂亮的包装纸,把礼物悄悄地包好,还扎上绸带花,然后把礼物轻轻摆到她醒来后一眼能看到的地方。
妞妞早上起来一看到礼物盒,就高兴地喊,爸爸妈妈,快来看啊,圣诞老人给我礼物啦!妞妞小心翼翼地拿起礼物,又不舍得马上撕开包装纸,她摇一摇听一听,猜测里面是什么东西,也让爸爸妈妈猜,然后再小心慢慢地打开,妞妞看着身穿美丽花裙的白雪公主出现时,快乐的无以言表。她小小的心一定在暗叹圣诞老人的神奇,没见过她,却知道她最想要什么。
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都合妞妞的心思,欢喜之余,妞妞总是惊奇不已地问爸爸妈妈:“圣诞老人怎么知道我喜欢这个?”丽文和老公就一再解释说:
“圣诞老人神通广大,他知道你的想法嘛。”
妞妞的圣诞节是她感到最幸福的节日。
在“天使”的世界里
有一天,妞妞从幼儿园回来问妈妈,为什么邻居的小可和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没收到礼物啊?圣诞老人为什么不给他们送礼物呢?丽文说:“爸爸妈妈经常在心里对圣诞老人说,‘妞妞是个非常可爱、非常懂事的孩子,每年您来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给她带礼物啊。”’然后告诉妞妞,“你去告诉别的小朋友,妈妈就这么说的,圣诞老人听到了,让他们的爸爸妈妈也试试吧。”
爸爸妈妈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孩子在童年的生活和世界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儿童生来就是“天使”,只有“天使”的世界里,圣诞老人才干真万确地存在;到孩子长大了,变成了凡人,圣诞老人好像就消失了,再也不来了。
丽文说,其实做法很简单,只要家长平时稍微留心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关注孩子想要什么,平时到商场或什么地方也注意有没有可用来做节日礼物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看到了就随时买下来,但拿回家先不要让孩子看到,先把东两藏起来。有时孩子想买什么东西,也许我们就可以找个借口说没时间逛商店,是不是可以等到元旦放假时再出去买;或是借口某个东西有些贵,要不要再到别处看看,比较了价格再买。结果没等父母去买,圣诞老人就给送来了。
有一天,妞妞在玩耍时说自己的白雪公主没有王子,想给她找个王子。丽文领着她几次到儿童商场寻找,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妞妞自己喜欢的“王子”。
丽文有次逛街,偶然看到有的妈妈给孩子在买芭比娃娃,突然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买了一个面相看起来英俊的女芭比娃娃,回家后把娃娃的金色头发剪成画册上“王子”的模型,还搭配买一把金色的玩具剑,还给“王子”做了一身白色的男装,配一双长筒靴。丽文说这些工作都是在妞妞睡觉以后悄悄做的,为的就是给女儿一个惊喜。当白雪公主的“王子”出现时,妞妞真是高兴坏了。
她没想到自己想买而买不到的东西,圣诞老人却给她送来了。
到妞妞上小学后,可能已经意识到圣诞老人是虚构的,就再也不问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了。即使妞妞已心知肚明,丽文和老公也一直没有正面说过这个事。“圣诞老人”是一家人共同的享受,是一家人共同的梦想,所以它是大家共同要保护的秘密。
一个人的童年是多么短暂啊,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样子,家长们多么想延长孩子的快乐,不愿意让孩子早早失去一个童话世界。
“我的童年要到一百岁”
童年总要消失。圣诞老人虽然和童年一起慢慢远去了,但妞妞一家人仍然愿意延续这份快乐。妞妞上初中了,家里人依旧会在每年的圣诞节送给她一件礼物。开始送一些妞妞学习上有用的。比如,电子词典、MP3等。家里人仍然习惯于把这些称做是“圣诞老人送的礼物”。
“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值得享受的价值。有一年圣诞节的前一周,丽文在外地,妞妞爸爸工作特别忙,没来得及给妞妞买礼物,丽文给妞妞打了个电话说节日快乐,妞妞爸爸给她一些钱,让妞妞自己替圣诞老人给自己买些礼物。妞妞后来说,那是她觉得最没意思的一次圣诞节。虽然花一样的钱,买一样的东西,可方式不一样,带来的快乐就不一样了。
丽文说她没有记录下妞妞成长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挺遗憾的。妞妞小时候经常给她讲自己的梦,妞妞的梦一直都像童话一样,非常美妙。爱做美梦的妞妞,童年是很幸福的。
儿童美丽的梦一方面来源于他们从书上读到的那些天真神奇的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像妞妞的孩子们也可能是圣诞老爷爷带来的吧。正是这位神奇的“圣诞老人”不仅让妞妞的童年过得不一般,也让她更深地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并且教给她如何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惊喜。妞妞的好朋友过生日时,她总会很认真地挑选礼品或者自己制作小礼物。偶尔也制造点浪漫小情调,给爸爸妈妈送上点惊喜。
丽文说,妞妞做了一件让她一辈子都感动的事情。丽文和老公结婚十五周年那天,妞妞早晨上学时说她今天不想骑车了,要坐公交车去,丽文觉得挺纳闷的,妞妞当时就是嫌坐公交车挺费时间才要求买自行车的,干吗要为难自己。结果晚上放学时,妞妞带回一大把丽文喜欢的红玫瑰。原来妞妞的自行车没车筐,她乘公交车是为方便拿那把花。而丽文和老公都没有想到妞妞记得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让他们感动了很久。
我在丽文家里,听了这件感动的事后,笑着问妞妞,都十五岁了上大学了,以后还要不要圣诞礼物了?妞妞开心地说当然要啦。我问,到多大就不要了呢?妞妞笑着说“一百岁”。大家都笑了。到时候,圣诞老人不仅要给小孩子带礼物,还要给这个百岁老人带份礼物了。
爱孩子,又怎能戏弄孩子
一句无意的玩笑却让孩子感到恐惧。成人总以为孩子很幼稚,好玩,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以博得大家的笑声,年幼的孩子在笑声中感到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曾经忽视的玩笑: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大人经常会和小孩子开一些玩笑,可是有时候几句无意的玩笑却让孩子觉得自己失去了爸爸妈妈。
妞妞上幼儿园一般都是丽文接送。有一段时间丽文要去外地学习,接送妞妞就由妞妞爸爸负责。爸爸的公司就在幼儿园附近,幼儿园放学较早,爸爸接上妞妞还不到下班时间,就把妞妞带到公司里再呆一两个小时才回家。
妞妞爸爸公司有几个同事也都三十多岁,和妞妞的爸爸关系相处得很好,也都很随意,经常互相开玩笑。其中就有两个同事见过妞妞,很喜欢逗一逗妞妞,也和妞妞开一些玩笑。在他们休息时,有时候装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强行要来抱孩子,孩子吓得直躲,他们则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或者煞有介事地要妞妞喊他们“伯伯”、“爷爷”之类的,刚刚三岁的孩子并不知道有些称呼是不能乱叫的,不懂事就叫了“伯伯”、“爷爷”,于是同事们都围着妞妞笑起来。丽文气愤地说能够想象,当时妞妞一定从大家的表情中感觉到有什么地方错了,但又不知哪里错了,她一定很惶惑,也很不安。
再后来,他们又让妞妞叫“伯伯”、“爷爷”的时候,妞妞就不叫了,他们就假装生气了,说妞妞不懂礼貌,不是好孩子,弄得妞妞不知道自己该怎么了,妞妞想做个好孩子,可是他们似乎在嘲笑妞妞,听他们的话,就是懂礼貌,就是好孩子,要是不听话,就被说成不是好孩子了。
妞妞的爸爸也不喜欢同事那样对妞妞开玩笑,但也许是觉得这只是逗着孩子玩,也许是因为对同事不好意思,也就没有强行制止过他们。丽文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孩子那么小也没有能力把她的不快讲给妈妈听。
丽文学习一个月回来后,突然发现妞妞和邻居孩子玩的时候很怯懦,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大声了,经常是又想说又拿不准,自己一个人站着不敢与伙伴们玩耍,尤其是让她称呼陌生人的时候,眼神一片犹疑躲闪,一声不吭。
这让丽文有点着急,但一下也找不到症结,就反省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还是对孩子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丽文开始在生活中更留心让妞妞多和别人多说话,培养她的自信。
有一天,妞妞和老公回家后,丽文看出妞妞有哭过的痕迹,便问怎么了。
妞妞说:“王叔叔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说着又想哭。老公解释说,他下班前到董事长那里交报告,怕妞妞乱跑,就让王同事看会妞妞,走的时间稍长些,那个王同事就对妞妞说:你爸爸和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有个小妹妹,妞妞去了当姐姐,走吧,跟我回家吧。说着就做出要拉妞妞走的样子。妞妞被吓坏了,大哭起来。
这时,丽文才知道他们经常戏弄孩子。丽文当时很生气,就责怪先生不懂得保护孩子,气头上说要剥夺他接送孩子的权利。妞妞的爸爸觉得丽文把这件事看得太重了,虽然对同事的做法也有些不满,但他不认为会给妞妞带来什么影响。丽文多次和他谈到这事,和他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最近的表现。
妞妞爸爸从事实中也看到了影响,妞妞好几次半夜哭醒起来,都是说梦到爸爸妈妈不要她了,把她送给别人了。
成人觉得一个“玩笑而已”,却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啊!
请别把“逗”当成了“戏弄”
“逗”孩子和“戏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它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家长们,也要注意一点,就是宁得罪自己的同事或朋友,也绝不“得罪”孩子。
当然,有时候同事、朋友们和孩子开玩笑也不存在恶意,看家长不愿意,以后也就不那样做了,所以也不存在“得罪”的问题。
周末,丽文洗完衣服,看到阳台上有自己刚洗过的窗帘,就想和妞妞一起玩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丽文让妞妞站在窗帘另一边,自己站这一边,抓着窗帘的一角,互相看不见对方的脸,然后由一方开始喊对方,丽文喊“妞妞”,妞妞开始判断妈妈藏在哪一边,俩人同时从窗帘左边或右边探头去看对方。
孩子的目的是每次探头能和妈妈碰面,而妈妈的目的是每次探头都不让孩子看到。这样,妈妈有可能这一次刚刚从左边探了一次头,听见孩子叫声“妈妈”
接下来还是从左边探头;而孩子的判断,妈妈刚才从左边出来,这下该到右边了,就跑到右边,结果扑个空。这样可能来回扑几次空,到终于和妈妈碰上面了,孩子就会乐得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使了小计策,刚从左边出来,又从左边出来,而孩子已学会判断,通过猜测,也两次从同一边出来,连着脸对脸地和妈妈碰上面的时候,孩子会为自己的成就感兴奋不已。经过丽文一段时间的调整,妞妞回到了自己快乐的生活中。
戏弄孩子则是一种捉弄,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只能是逗大人高兴,而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