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什么
胎儿具有惊人的能力,为开发这种能力而施行胎教,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著名的医学专家托马斯的研究结果表明,胎儿在6个月时,大脑细胞的数目已接近成年人,各种感觉器官已趋于完善,对母体内外的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为胎教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胎教,是通过调整孕妇身体的内外环境,消除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为出生后的继续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般认为,胎教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胎教是指对胎儿施行超早期教育。近几年,胎儿镜的发展和应用,发现胎儿在子宫内已有听觉、视觉和触觉,能感知外界环境传入母体子宫内的种种信息,并有一定的记忆力,因而对胎儿能够施行超早期教育。
广义的胎教包括孕妇的心理卫生、内外环境乃至衣食住行,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对胎儿的影响,并创造一切条件使胎儿健康生长。
胎教源于古代,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医学对胎教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以使胎儿的身心发育更加健康、成熟。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智力超常的孩子除了出生后具有优越的家庭环境、学习条件和品德教育外,必须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包括在妊娠后期进行的胎教。所谓胎教就是控制母体的内外环境,通过母体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给胎儿以良性刺激,使胎儿身心得到健康发育。
胎儿在出生前,神经系统和各种感觉器官对母体内外的刺激已有反应。当母亲情绪激动时,胎动增加:母亲心情愉快时,胎动有规律。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时,胎动柔和而有规律,播放刺耳的音乐时,胎儿会躁动不安。因此,孕妇在孕期内应少去闹市,少受外界的干扰,保持心情愉快、乐观,多看美丽孩子的图片,多听悦耳轻快的音乐,避免遇事激动、暴躁焦虑。注意饮食卫生,保证充足的营养,防止偏食和吃辛辣性食物;防止环境污染中毒,不滥用药物,忌烟戒酒,节制房事,才能有利于胎儿身心健康发育。
与此相反,如孕妇经常情绪不安,久而久之胎儿的发育就要受到影响,甚至发生畸变。孩子出生后也往往情绪不稳,易于惊恐不安和性情急躁。因此,胎教是非常重要的。但胎教并非仅是孕妇本身就能完成的,需要丈夫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对孕妇体贴关怀,创造有利于胎教的生活条件与客观环境,共同来实现胎教任务。
挖掘孩子的潜力应该从0岁开始
儿童智力和情商发展,速度最快的是在4岁以前。不少高智商的孩子培养成功的经验表明,胎教是很重要的第一步。
幼儿具有很大的潜能(从胎儿时起),与胎儿脑细胞的发育有关。人脑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绝大部分是在3岁以前形成的。胎儿的脑神经从受孕后2周即开始分化,一直发育到3岁。出生后脑神经细胞急剧地生长出许多触突,互相联系,这时大脑主要的功能已基本完善。人脑细胞存在着很大的潜能,一般人只利用了其中的1/4,还有3/4的潜能未被开发,如果从胎儿期就开始进行超前教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来说,则就是抓住了最为有利的发展时段。
科学地实施胎教
人们在进行胎教时,要科学地实施,必须遵循胎教原则,因为它反映了胎教的客观规律,同时也是干百年来胎教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贯穿于胎教的整个过程之中,对具体的胎教活动起着极重要的指导作用。自觉遵循胎教的基本原则,是胎教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自觉性原则要求孕妇在正确认识胎教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和运用胎教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胎教。
胎教的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因此胎教须尽早进行。否则,错过了胎教的最佳时机,再采取措施就难以弥补。一般来说,胎教的最关键时期是怀孕5~7个月。
以科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优生学等理论为指导,根据胎教过程的基本规律,恰当地选择胎教方法,引导胎儿在母体内更顺利、更健康地成长。
每位孕妇在智力能力、气质性格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胎教的途径和手段也应因人而异。此外,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生活情趣等也会给胎教活动带来一系列影响。遵循个别性原则,能够扬长避短,收到较好的效果。
孕妇是胎教的主角
众所周知,胎儿是由母亲孕育的,母体既是胎儿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又是胎教的主体。一方面,母体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母亲的身体素质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胎儿的体质健康;另一方面,母亲的文化修养、心理卫生情况又不可避免地在胎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孩子生命中第一任重要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在母亲的身上。
一般情况下,从发现自己的腹内已萌发出一个小生命时起,大多数未来的母亲便意识到保护和培养这个幼小生命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开始和小生命的“对话”,进行亲切而又温暖的交流。当然,由于每一位母亲的家庭环境、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对胎教的认识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投注的爱心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胎教的不同结局。因此,每一位即将做母亲的人都应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增强体质,加强修养,很好地进入“主角”的角色,为孩子的超早期教育作出贡献。
或许有些孕妇会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而感到气馁,对胎教缺乏信心。其实,在胎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莫过于母亲的爱心。只要把培养孩子作为生活的中心,付出一切可能的精力和时间,倾注全部的爱心,那么未来的孩子就一定会令人满意。这一点要求算不上苛刻,只要愿意,每一个母亲都是能够做到的。
母体内的安全感
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能听到声音吗7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出生几天后的婴儿在哭闹时,如果母亲将婴儿抱在左胸前,婴儿会很快地安静下来。原来婴儿早在子宫内就已习惯了母亲的心跳声,就会给胎儿一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把婴儿带回昔日宁静安全的环境中。
怀孕7个月,胎儿听觉系统发育已基本完成,胎儿已能听到母体内外的各种声音。近年来,人们对胎儿听觉功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因此,孕期经常和胎儿对话,播放一些轻松、愉快、旋律优美的音乐,给胎儿创造一个安宁、合适的听觉环境,这对胎儿的发育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听觉在胎教上的意义
胎儿接受外界教育的首要条件,是胎儿感官的发育,尤其是听觉器官。因为胎教的内容,就是对胎儿的听觉进行训练。胎儿听觉器官的发育大约在怀孕2个月时.。这时虽然胚胎还非常小,仅有2—3克,但已五脏俱全,是塑造人形的关键时刻,接着发育成胎儿,各个器官日趋完善。
胎儿的听觉器官由发育到成熟,要经过几个时期:在第2个月末,外耳、中耳及内耳已有雏形,已有基本形态结构,但尚无听觉功能:到4个月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从6个月(孕24周)起,胎儿就具备听到声音的条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刺激产生生理性反应,如眨眼、心率加强、打哈欠和头部转向等。第7个月(即28周)听觉器官通过听神经与脑建立联系,把听到的信息传导到脑,并储存起来构成记忆。虽然胎儿的环境与常人不同,是漂浮在宫腔内的羊水中,外界传入到胎儿的声波要穿过腹壁、子宫壁和羊水,经过这些障碍,声波的强度会被减弱,经测试一般减弱20分贝左右,但是声波的频率、声调和韵律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依旧能传送给胎儿。所以凡能透过母体的声音,胎儿都可以感知到,这是因为人体的血液、体液等液体传递声波的能力比空气大得多。这些声音信息不断刺激胎儿听觉器官,并促进它的发育。听觉在胎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忆从胎儿期开始
胎儿具有记忆能力,这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证实。从事幼儿教育的研究者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请播音员录制了一段笑话,让孕妇每天听2次录音,每次3分钟,使子宫内的胎儿反复受到这种声音刺激。
在婴儿出生后2~6天,与对照组(未受到上述声音刺激的婴儿)进行测验,让婴儿听上述笑话、其他笑话和普通说话3种录音,结果发现出生前从未听过此笑话的婴儿,听了3种录音后表现出的反应相同,而出生前反复听上述笑话的婴儿,听到此笑话后反应较稳定,听到其他笑话和普通讲话时,则显示出强烈反应。加拿大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博利顿·布罗特也曾在回答记者问题时说:“在我年轻时,我就发觉自己有异常的天才,初次登台就可以不看乐谱指挥,而且准确无误,大提琴的旋律不断浮现在脑海里。”通过与他的母亲交谈,谜底被揭开了。原来,他初次指挥的那支曲子正是他还在母亲腹内时他母亲经常演奏的曲子。研究发现,自怀孕第7个月,胎儿的脑神经已经发达起来,胎儿已经具备了思维、感觉和记忆功能,这种迅速增大的记忆储存开始引导胎儿行为的发展,而且这种记忆正在无意识地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必须抓住这个时期进行胎教。
胎儿有视觉吗
胎儿在母腹中有着独特的生活环境,胎儿包裹、生活在羊水里。除了羊水、羊膜外,还有绒毛膜,外层加上子宫。如此“深宅大院”,自然是一般光线很难光顾的。
因此,子宫世界充满了黑暗。胎儿在这黑暗的条件下没有看东西的需要,也不可能看见什么东西。
然而,胎儿的眼睛并不是完全看不见东西。在妊娠第2个月时,胎儿的眼睛就已开始发育,到了第4个月时用光线有节奏地照射孕妇的腹部,发现胎儿会睁开双眼,把脸转向光亮的地方,胎儿的心率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而且,胎儿出生后不到10分钟就能发挥视觉作用,不但能看见母亲的脸,并且还具有认识模型和判断图形的能力。有人发现,新生儿的视力只关心30~40厘米以内的东西。这恰好与在子宫内位置的长度相等,说明新生儿还保留着子宫内的生活习惯。当然,胎儿的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要到出生后7岁左右才能全部发育完成。所以说胎儿的视觉功能还是很不完善的。
胎儿的性格
人的性格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然而,“人之初”的心理体验,会为日后的性格形成打下基础。母亲的子宫是胎儿的第一个环境,小生命在这个环境里的感受,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如果这里充满和谐、温暖、慈爱的氛围,那么胎儿幼小的心灵会受到同化,能意识到等待自己的外部世界是美好的,进而逐步形成热爱生活、果断自信、活泼外向等优良性格的基础,倘若夫妻生活不和谐、不美满,甚至充满了敌意和怨恨;或者母亲不欢迎这个孩子,从心理上排斥、厌烦,那么胎儿就能痛苦地体验到周围这种冷漠、仇视的氛围,随之形成孤寂、自卑、多疑、怯弱、内向等性格的基础。显然,这对胎儿的未来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未来的父母要把握这一特点,为孩子一生的幸福着想,从现在起,尽力为腹内的小生命创造一个充满温暖、慈爱、优美的生活环境,使胎儿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精神世界,使其良好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好的开端。
妈妈的修养对胎儿的影响
胎儿在母体内是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举动和言行的。孕妇在怀孕期间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直接影响到胎儿出生以后的性格、习惯、道德水平、智力等各个方面,这不仅可以从母亲输送给胎儿血液中的化学物质的变化中看出来,也可以从孕妇从事体力劳动引起胎动异常的感觉中体会到。
那么,孕妇如何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呢?应在学识、礼仪、审美、情操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好书,是指那些看后使人精神振奋、情绪良好的书,阅读这类书籍对于孕妇及胎儿双方的身心健康都大有裨益。一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与一位精神高尚的人谈话。精辟的见解、分析,丰富的哲理,风趣幽默的谈吐,都会使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伟人的传记,优美的诗歌、儿歌,令人神往的童话和神话,鼓励人向上的世界名著,著名的山水和名胜古迹游记,精美的画册等,这些都能达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相对而言,坏书也就是那些对人的情绪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的书,如黄色书刊、趣味低下的画册、思想格调过于低沉的书等。这类书籍里充满下流、淫秽、打斗、杀戮,会使孕妇长期处在不良的精神刺激中,对胎儿的发育极为不利。
孕妇为胎儿唱歌,并播放音乐,相当于一种“产前免疫”,能为婴儿提供重要的“记忆印痕”。孕妇每天可以哼唱几首自己喜爱的抒情歌曲,或优美而富于节奏感的小调、摇篮曲等。孕妇吟口昌歌曲将会收到十分满意的效果:一方面,母亲在自己的歌声中陶冶性情,获得良好的胎教心境;另一方面,母亲在Ⅱ昌歌时产生的物理振动和谐而又愉快,使胎儿从中得到感情上和感觉上的双重满足。唱歌时心情要轻松愉快,富于感情,好像面对着未来的小宝宝,倾述满腔母爱。同时,孕妇要想象腹中胎儿正在静听着自己的歌声,从而达到与爱子心音的谐振,达到心灵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