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3338400000021

第21章 斯金纳的箱子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提出“强化”理论

使行为主义走上顶峰的是提出“强化理论”的斯金纳,他的成功从某利,程度上说得益于他在机械技术方面的超人天分。斯金纳从小喜爱发明创造,富有冒险精神。他15岁时曾与几个小伙伴驾独木舟沿河而下,漂流300英里。他试制过简易滑翔机,还曾经用一台废锅炉改造成蒸汽炮,把土豆和萝卜当炮弹射到邻居的屋顶上。

在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的时候,他受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吸引。他在华生等人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提出了有别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另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并将二者做了区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行为主义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长期致力于研究鸽子和老鼠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提出了“及时强化”的概念以及强化的时间规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斯金纳设计制作了专门用于研究动物学习的装置——“斯金纳箱”,里面有一个杠杆,与食物盒相连。老鼠只要按压杠杆就会掉出食物,和斯金纳箱相连的是斯金纳发明的“累积反应记录仪”,用以记录老鼠按压杠杆的速度、频率和次数等数值。

斯金纳把一只饥饿的老鼠放进箱子,让它在箱子里摸索。在一阵漫无目的地摸索中,老鼠偶然地碰压了箱子里的杠杆,就有食物掉了出来,在这样的几次偶然事件之后,老鼠就会有意识地去按压杠杆来获得食物,操作条件作用也就形成了,斯金纳依靠这一实验装置,总结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行为原理。斯金纳在实验中还发现,连续得到强化容易使已经形成的操作条件反射消失,而不连续的间隔强化则使形成的操作条件反射很难消失。斯金纳曾经利用他的理论使鸽子的行为定型。他在一只斯金纳箱里放置一块彩色塑料圆盘,希望鸽子来啄圆盘。首先,只要鸽子朝盘子的方向稍稍转动身体就给它喂食,这会增加类似行为的频率。然后,只有在它朝盘子移动时才实施奖励以此类推,最后,只在它的头接触到盘子时才给予奖励。

其他心理学家利用斯金纳的技巧创造出奇特得多的行为:有人教会兔子捡起一枚硬币,含在嘴里,再扔进一只存钱罐里;还有人教会一头名叫“普里西拉”的猪打开电视,捡起脏衣服并扔进大篮子里,还学会了使用吸尘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金纳参与了一项研究,训练鸽子为飞弹导航。

然而,尽管鸽子在各次表演中表现都不错,但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没能获得通过,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一个“疯疯癫癫的念头”。

斯金纳还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应用于对人的研究,他认为,人是没有尊严和自由的,人们做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只取决于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行为的后果。人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奖惩来决定自己以何种方式行动,因此,人既没有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也没有任何的尊严,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把“斯金纳箱”的思想运用于他的小女儿。他为小女儿制作了一个机械保姆,名为“空气摇篮”。这是一个隔音的有空调的大箱子,通进箱子里的空气都是加以控制的,因而可以保证箱子里的无菌环境。在里面的孩子不需要毯子或衣物,她们可以从一扇可以自由打开的安全的玻璃小窗观看外面的世界,还可以打开小窗,将婴儿抱出来。斯金纳的这种思想和实践引起了许多人的批评,但斯金纳本人却认为,用简单的机械手段制造出实用的有利条件,正是“未来世界”的精神。

心灵智慧点滴

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做出反应。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就要求对每个学习内容都让学生做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做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对学生]里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人物志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 hus Freder icSkinneI,1904一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发展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他在心理治疗、儿童行为矫正领域卓有贡献,属行为矫正技术的创始人之一。199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毕生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