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有趣的101个心理学实验
3338400000078

第78章 与生俱来的气质

亚历山大·托马斯等人发现气质的先天性孪生兄弟的性格特质一般都很相似,但是也有不少例外。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孪生子各自的特征就会越发明显。他们有相同的父母,几乎是同时出生,几乎是在同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为什么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他们在刚出生的时候是否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亚历山大·托马斯(AlexanderThomas)、赫伯特·伯奇(Herhert Birch)和斯特拉-切斯(Stella Ches)对141名刚出生婴儿的各种行为及以后若干年的成长进行了深入的跟踪研究。他们特意来到医院的产房,听护士们介绍哪些新生儿很爱哭,哪些则很安静,哪些冲锋般来到人世,哪些则是姗姗来迟、悄然降临。随后,他们开始观察记录新生婴儿的各种表现。

在产房里,乍一看上去,每一个婴儿都长得差不多,满脸的皱纹,四肢蜷曲在胸前。有些正挥舞着小手小脚,皱紧了眉头用力哭喊几声;有些正躺在妈妈的怀里,咂吧着小嘴吮吸乳汁;有的则闭着眼睛正沉沉地睡着。

在婴儿出院后,他们每三个月去访问一次,与婴儿的母亲详细交谈,以后次数逐渐减少,1岁到5岁每半年一次,5岁后每年一次,一直到孩子10岁。他们记录孩子们的活动水平、睡眠和进食的规律、注意力、适应新事物和与陌生人交往等情况。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出生后几星期内在气质上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似乎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无关,而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几年中仍能见到。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托马斯等人根据这些特征来评定婴儿,认为大部分的婴儿可以归为三种气质类型:

一种是“轻松的”婴儿,占婴儿中的大多数。他们的饮食、睡眠习惯和大小便都有一定的节律,喜欢探究新事物,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二种是“难对付”的婴儿,约占10%。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吃和睡不定时,对新生活很难适应,遇到新奇的人和事物反应强烈,容易退缩,容易表现不寻常的紧张反应,如大哭、大叫,发脾气会使脸变色。

第三种是“慢慢活跃起来”的婴儿,约占15%。相对来说,他们不够活泼,生活节律多变,对新奇的东西和人倾向于退缩或反应消极,但随着经验的增加,反应渐趋积极。

婴儿表现出如此不同的气质差异是与生理特点直接相关的,因此这些气质特点在整个儿童期是相对稳定的。但是那些蠕动不安、扭来扭去的婴儿长大后,是否就是在院子里到处乱跑的小家伙,而那些整天睁大眼睛躺在小床里的婴儿就会成为专心坐在书桌前的“读书郎”呢。

托马斯的跟踪研究发现,气质的特点受到环境的影响可以弱化或被掩盖,到六七岁时甚至可能会面目全非。即使是双胞胎,也可能因为先天素质的差异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特征。孩子出生时存在的气质差异往往会影响到父母或照顾孩子的人对婴儿的态度和行为。比如有的婴儿爱哭闹,父母可能会为阻止他的哭闹而对孩子冷淡,不常去安抚他或与他一起玩耍,甚至对他发脾气,只有在孩子哭闹得越来越厉害时才去安慰他。这样反而强化了他爱哭闹的倾向。而那些喜欢别人抱的孩子,脾气好的孩子自然会讨父母的喜欢,促使母亲对他表示更多的亲热的行为,父母与孩子交流多,孩子就更倾向于安静,易适应环境。对那些慢慢活跃起来的婴儿,父母若坚持和他积极接触,他们会逐渐产生良好反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对新的刺激会慢慢发生兴趣,慢慢地活跃起来。

心灵智慧点滴

由生理特点决定的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气质本身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因此,它既是个体比较稳定的一种心理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影响着儿童的个性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成人需要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气质特性,采取适应于不同气质孩子的教养方式,例如对于正在向电源插座里塞东西的婴儿,如果是适应能力强的,则向他讲清楚道理就可以了。而对于一个固执的孩子,那就得想办法转移其注意力才能使他摆脱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