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23

第23章 习惯决定你一生(3)

自律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自律有助于磨砺心志,有助于良好品性的形成,使人走向成功。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途径。梦想自己变成一个自律的人就会变成这样的人吗?靠读几本关于自律的书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只是不停地自我检讨就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吗?答案都是否定的。

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自律首先就得勇敢面对来自各方面对自我的一次次挑战,不要轻易地放纵自己,哪怕它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自律,同时也需要主动,它不是受迫于环境或他人而采取的行为,而是在被迫之前,就采取的行为,前提条件是自觉自愿地去做。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要自律,同时你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律精神。比如,针对你自身性格上的某一缺点或不良习惯,限定一个时间期限,集中纠正,效果比较好。

千万不要纵容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对自己严格一点儿,时间长了,自律便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变得更完美。

“三思之后,立即行动”的好习惯

这个世界上恐怕很少有不愿意成功的人,无论这成功是指赚钱、当官还是做些什么事情。就此而言,每一个人都应该动脑子规划过自己的未来,也为怎样把未来变成现实伤过脑筋。

爱默生曾说:“敢于去做,你就会拥有力量。”当我们为自己确立了一个具体的目标,明确了应付的努力,而且制定了达到目标的期限,一切都经过深思熟虑做好了准备,这时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立刻着手行动”。那些不成功的人,也并不全是没有上进心的人,他们也有痛下决心干一番大事业的勇气,只是犹豫不前,总是停留在思想的阶段而未付诸行动,到后来各种外部条件强迫他去做的时候,又不知从何下手了。

萨特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准备为公司写一本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想借此提升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他的想法得到了公司总裁的赞扬和支持,而且他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文笔也很坐动,熟悉他的人都认为,这个写作计划肯定会为他赢得很大的声誉和成就。

六年后,一位朋友同萨特闲聊时,无意间提到那本书:“萨特,你的那本书是不是已经大功告成了?”不料,萨特竞满脸愧色地说:

“我根本就没写。”

见朋友一脸狐疑,萨特急忙解释说:“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把它写好。但总感到有什么地方还没有考虑周全”。

多么可惜的事情啊!毫无疑问,萨特有能力写出一部比较出色的企管著作,但他把时间都花在了思考、构思上,迟迟不肯下笔,结果六年过去了,那书还是白纸一张。

也许,就学术研究而言,多想想,慎思谨述,没什么不好,这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j但对于一般的事情,却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思考的轮回之中,总是不付诸行动。三思重要,三思而后的行动同样重要。

孔老夫子说:“三思而后行”,重点还是行,三思不过是条件。三思而不行,必然无寸功。

当然,谋划大事情,一定要明辨慎思,思考的功夫要下足。但是,人世间也并非全是大事,有些小事情有时候并不一定要那样伤脑筋,多想也无益。尤其是在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社会,过分的拖延会丧失良机。

很多时候,一些人三思而不行,根源在于他们总觉得自己还有考虑不周之处,多想想总不会有什么坏处,其实不然。

就像《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民间传说,诸葛先生“三步一棋”,司马先生“一步三棋”,前者谋、动相宜,后者谋多动少,结果尽人皆知。表面上看,三套方案总比一套方案强,但实际上,战局瞬息万变,方案也需及时调整,所以诸葛亮“三步一棋”她走着看,就比“一步三棋”地坐着想更有适用性一些。

成功的秘密就是行动,立即行动!一旦确定了要做什么,就要立即行动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凯特林雷曾这样说:“如果你只说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同样的,达到某个境界的机会也越大。”

保险推销员斯维思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进入森林宿营,几天之后再带着一身的疲惫和泥泞心满意足地回来。

他唯一的困扰是,这个嗜好会花去太多的时间。有一天,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宿营的湖边,回到现实的保险业务工作中时,突然有一个想法:荒野之中,也许有人会买保险。如果真是这样,岂不是在外出休闲时,也一样可以工作了吗?果然,加利福利尼亚铁路公司的员工正是如此,散居在铁路沿线的猎人、矿工也都是他的潜在客户。

斯维思立刻做好计划,搭火车前往加利福尼亚。他沿着铁路来回数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不但是唯一和他们接触的保险业务员,更是外面世界的象征。此外,他还免费教他们理发和烹饪,经常受邀成为座上宾,享受佳肴。在短短一年内,他的业绩突破了百万美元,同时享受了登山、打猎和钓鱼的无限乐趣,把工作和生活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假如斯维思在梦想产生时没有立刻行动,就可能因此而失去成功的机会。我们甚至可以说,与此同时,有许多人也想到了这一点,而他们之所以没有成功,只是因为他们比斯维思行动得晚。

斯维思的这个故事,又让我们想起了一个商场上常常议论的话题来:

为什么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成功的几率一点都不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低?原因其实就在思和行的问题上。他们之中,一些人想问题简单一些,想到就做,结果成功了,另一些人则想问题复杂一堂,顾虑重重,左想右想,结果总是拖着不做,当然也就不可能成功。只要我们走出了追求完美、拒绝错误的人生误区,有时候念头刚刚冒出来就起而行动,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思是个好习惯,但三思之后立即付诸行动更加可贵。

养成“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一些人会劝别人说:尽你最大的能力坚持一下,如果实在不行,至少自己没有遗憾。但往往是我们自己遇到事情时缺乏再坚持一下的决心和勇气,尽管有时候心有不甘,但放弃的心理已经占据上风,勇气和决心也随着慢慢消失了。

孑L明六出祁山最终无功而返,诗圣杜甫一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道尽了孔明这位终生力图恢复汉室的伟人心中的无限遗憾。

孔明坚持到了他不能再坚持的地步,可谓无奈。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是主动向困难投降。若能坚持一下,结果就大不一样。

世界上最令人遗憾的事,莫过于功亏一篑。其实,坚持还是放弃,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但是,成功和失败也就在这一念之间得到了体现。

一个人要挖一口井,第一次他挖了一米,没有水;第二次他换一个地方,挖了两米,还是没有水;第三次他又换一个地方,这次他很努力地挖了三米,仍然没有水,于是他说这个地方没有水,走了。后来有人在他的三米坑里,只挖了半米,泉水便喷涌而出。

贝尔发明电话,是在爱迪生等著名科学家在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中,决定放弃,并向世界宣布电话不会产生后,将螺钉拧动1/4周,而使电话起死回生。于是爆发了一个著名的官司,最后以贝尔为电话酌发明人而结束。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可惜他未在电话的研究上再坚持一下,结果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当成功离我们只有一步之遥时,放弃者就是失败者,而坚持下来的人就是成功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克服两种障碍:一是事情本身的难度;一是他人的偏见和异议。很多人半途而废,就是被这两大障碍打败。

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如果你缴械投降,没有人会因此而鄙视你。只要你认为你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去承受这份失败。

一次失败仅代表你失败过一次,仅此而已。但是,如果你选择了坚持,也许就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所以,如果有可能,再坚持一下。这是个好习惯,因为很多成功就是再坚持一下的结果。

我们通常并不缺少坚持下去的能力,而是缺少坚持下去的信心和耐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有艘船被炮弹击中而沉没,全船只有一个人活着漂到孤岛,独自一人在岛上艰苦地生活。他克制住了原先生活中的种种欲望与冲动,终于在荒凉的孤岛上生存了下来。

他天天站在岸边大摇白旗,希望有人来救他,可是一直都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千辛万苦搭盖的茅屋,突然起火燃烧,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把他所有的家当都烧光了。

他伤心之余,埋怨上帝:“我唯一的栖身之处,我仅有的一点生活用品,都化为灰烬,上帝啊,你为何非让我走上绝路?”他万分绝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从孤岛的小山崖上跳入海中。

他死后不久,有人驾着船来到孤岛上。原来,他们看见岛上有火光,所以赶过来看看是否有人落难了。船上的人四处寻找,找到了那个人的一些遗物。他们猜想,他一定是没有坚持下来丽自杀身亡,无不感到遗憾万分。

这个人的悲剧在于,他把上帝拯救他的信号,误解为毁灭他的征兆,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难道我们不是在生活中也经常产生这种错觉吗?

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就会遇到一个又一个需要“不松手”的关口,遇到一个又一个灾难,因而也就需要一次又一次咬紧牙关,而有很多人也是坚持了一次又一次,然而百里路行九十九里,最后往往功亏一篑。但只要不是灭顶之灾,只要不是无法抗拒,你只要不松手,往往就能过去,而过去了就是一片蓝天,就是柳暗花明。

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人,就会在这些不断的坚持中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能够做大事的好材料。

每一个人的成功总是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你所做的一切都正确,你也不一定会成功,你还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所以说,人生还需要战胜挫折、失败,需要坚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第三节摒弃不良习惯

很多时候,什么导致不幸、什么产生幸福往往是我们所不能预料到的。因此,无论处于怎样恶劣的境地,我们一定不能绝望而是要努力拼搏,积极摒弃不良习惯,化坏习惯为好习惯,登上成功之巅。

克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谁掌管着我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通常来说,你的时间根本不是自由的。因为你把自己紧紧束缚在别人的议事日程上,盲目地追随着繁杂的事务,不管它对你是不是有益处。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必须管理好你的生活也就是管理好你的时间。你要向那些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挑战。下面就是不合理利用时间的几种习惯:

1.喜欢盲目购物

许多人买东西都买上了瘾。有时候刚刚买完一批东西,又拎起兜子奔向商店去抢购。应该问问自己:这样买下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买来的东西还要弄净、收藏、保养、送人等等。结果,不仅花了钱还白搭了很多时间。

当然,过日子总免不了要买东西床单呀、花草啊但是把你购物所得到的快乐和你所付出的代价相比较,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呢?

要知道,并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就能使我们快乐,而只有我们喜欢的东西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2.空想明天

我们的生命时常消耗在对明天的期待上。这样,我们就忘记了要好好利用眼前的时光。而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为什么因焦急地盼望下周或明年就不珍惜现在的时间?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现在是联结过去和将来的重要环节,我们就能更生气勃勃地利用眼前的光阴了。我们真应该说:“谢谢你,今天。”

3.让时间在等待中白白消逝

生活中有许多时间都消磨在等待中了。等待的确是白白浪费时间,但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超脱了日常的繁忙而得到的一份额外的时间馈赠。养成随身携带钢笔、明信片和邮票的习惯。当你在医院候诊室等着看病时,就可以利用这一小时的时间给朋友们写信,或带一本书看。

你也可以带着一个笔记本。这样,当别入无聊地一遍遍翻着旧杂志的时候,你的一部著作说不定就在这里诞生了呢。

4.不注意维修和保养

一个电视广告曾建议人们及时更换汽油过滤器,这样就可以不必更换你的汽车发动机了。虽然这要花费点时间和金钱,但不这样做就意味着将来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因此,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精心保养。水龙头漏了就快点找人修,免得到最后还得挖沟刨墙。好好保护你的牙齿,这样就不必日后在牙医候诊室里等得心烦意乱了。

5.东西摆放杂乱无章

让你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把锤子或一个订书机,一直看上半小时,那简直是活受罪。不论你住的是阔气的10个房间的别墅,还是简陋的单间公寓,在找东西上都浪费了很多时间。“物有其位”确实是一个流传至今的有益格言。

杂乱无章就意味着浪费时间。我们应该把东西安放得井井有条,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

6.做事没有计划

攻读一个学位要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作要多少时间?你能照料多大面积的菜园?你有多少个晚上能用来参加社会活动?你还想做更多的事吗?精心地制订你的计划是减轻负担、节省时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