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24

第24章 习惯决定你一生(4)

7.无节制地看电视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美国,普遍家庭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7小时以上。虽然看电视是一种人们开心解闷的消遣,但是太耗费我们的时间了。为了避免那些毫无意义的节目,最好的办法是事先看看节目报,挑选那些使你感兴趣的节目,而把省下来的时间更有效地加以利用。

8.不敢打断别人的话题

过分地谦恭有礼也会消耗你的时间。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时刻:淡话的对方明知道你马上就要去赴约,而且就要迟到了,还是没完没了,一刻不停地讲着。你应该会客气地打断对方的话题:“对不起,我实在不得不告辞了。”这虽然使对方扫兴,但比起你心烦意乱、如坐针毡地继续听下去要好得多。

9.时常优柔寡断

悬而未决的事情缠身往往会影响你的工作,使你在能自由支配的宝贵时间里变得心不在焉。关键不在于你是否有问题要解决,而在于它们是不是你一个月或一年前就已经有的老问题。如果是长期以来一直没解决的问题,那么它们消耗了你多少时间和精力啊?你至少应该解决一些这类老大难问题,使自己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

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其实完全可以缩小你的选择面,迅速做出决定。

果断干脆至少可以在生活的某一方面使你受益匪浅。

战胜拖拉

去法国首都巴黎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艾菲尔铁塔一游。不过铁塔周围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铁塔顶就要等上两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一秒钟也不必等!”

认真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富有哲理,不止爬艾菲尔铁塔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出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我们将会在顶峰相会。

那么,该怎样克服拖拉的习惯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向人保证

提出保证,限定时间完成任务,会使人产生一种有益的焦庵和时间紧迫感,这会有效地克服拖拉。

2.每天做结算

“明天即在眼前,学会把每一天当做礼品来对待”。每天起床前要决心过好今天,还准备让明天过得更好。把时间看作财富,你就不会再拖拉了。

3.立即动手

你的庭院该打扫了吗?现在就去找工具。得交报告吗?马上拿出纸列上几个要点。要勒令自己,决不拖延,有事尽早干。

4.利用兴致

你无意写报告,却可能有兴致翻阅有关资料;不想修天线却可能愿意搜集所需元件。在该办的事中先拣有兴致的办,让精神状态为你服务。

5.要有实施的勇气

勇气是克服怯懦,付诸实施的动力。潜力之所以没发挥出来,是因为自己限制了自己,突破胆怯的限制,就能充分发挥潜力。

6.正视不合心意的工作

找一段时间专做不合心意的事务,是磨炼意志、克服拖拉习惯的好办法。

7.把大块任务切割成小块

善于化大为小,难题就好解决了。出成绩的人大都懂得这种方法的价值。你想写一本300页的书稿吗?每天写一页,不到7个月就可完成。

想一下写完,只能被目标本身吓倒。有了艰巨的任务,第一步分解它,化成一系列小任务,再一个接一个地完成。

8.分析利弊

对目标有意识地加以分析,看看尽快实践有什么好处,拖拉有哪些坏处,这对下定决心立即着手很有督促作用。

最后,最好每天早晨问问自己:“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今天打算把它解决到什么程度?该做哪些事?”不要忘记,克服了拖拉的习惯,你就会跑在时间的前面。

不为自己找借口

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形成很多种习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

人的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是某种行为、思想、态度在脑海深处逐步成型的一个漫长过程。因其形成不易,所以一旦某种习惯形成了,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很难根除。它总是在潜意识里告诉你,这个事这样做,那个事那样做。在习惯的作用下,哪怕是做出了不好的事,你也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家中有事”、“手表停了”或者“路途堵塞”等借口;工作没做好,会有“同事没有配合”、“任务过重”或者“身体不适”等等其他借口。只要刻意去找,借口总是有的。久而久之,借口就成为堂而皇之的挡箭牌。

它纵容了我们的懈情思想,使我们变得不思进取,怨天尤人。

特别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习惯的惯性作用就表现得更为突出。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了找借口的刁惯,工作就会拖沓、没有效率。如果在工作中以某种借口为自己的过错和应负的责任的开脱,第一次可能你会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而不自知。但是,这种借口所带来的“好处”会让你第二次、第三次为自己去寻找借口,因为在你的思想里,你已经接受了这种寻找借口的行为。不幸的是,你很可能就会形成一种寻找借口的习惯。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消极的心理习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办法争取成功,而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就会让你变得消极而最终一事无成。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不会喜欢找借口的人。试想,如果你与某人约好时间见面,而他迟到了,见面张口就说:路上车太多了,或者是他在门口迷路了等等,你会怎么想?生活中只有两种行动:

要么努力地表现,要么就是不停地辩解。没有人会喜欢辩解的人,你的老板也不例外。对于员工来说,寻找借口会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这样的人,在企业中不会成为称职的员工;在社会上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所以,经常找借口为自己辩解的人早晚会落得被社会所淘汰的下场。

找借口者一般有这样几种类型:

不愿承担责任型我开始就没答应做这个事情,所以出了问题不是我的责任;

拖延型这几个星期我很忙,我尽量吧;

缺乏创新精神型我们以前从没那么做过,或这不是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不称职、缺少责任感型我从没受过适当的培训来完成好这样的任务;

悲观杰度型我们从没想过赶上竞争对手,在许多方面他们都超出我们一大截。

此外,还有“运气”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际关系”借口等等。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将一位个性分析专家编的借口表列出来,居然有50多个。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全是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

然而,正像任何传染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借口症”这种做事的心态病也是可以想办法克服的。办法之一就是用事实将借口一一驳倒,使它没有脸面没有理由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为我们做成事情打开成功的通道。鉴于找借口的诸多负面作用,我们就必须戒除这种不良的习惯。

抛弃找借口的习惯,就不会为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沮丧,甚至可以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将离你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