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38

第38章 把话说的滴水不漏(2)

“如何”是一个疑问代词。“果然”是一个语气副词。它们用在这里构成了一问一答的两个非主谓句。这两个句子,对表达此时的游客面对此地风景的心情,真是绝妙传神。这两个非主谓句的词语很少,表意却胜过了千言万语,真像刘禹锡懂氏武陵集序》所说的那样,“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果然”,言简意赅,能给游客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使之产生一些审美情绪,能使游客对眼前美景的赞叹,变得十分简洁而准确。

抓住关键,一语中的

那些善于操纵说服技巧的人,在说服别人时木是与对方不停地周旋,而是抓住关键,一语中的。这一点如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可以成大事。

汉代著名丞相萧何有一次向汉高祖刘邦请求将上林苑中的大片空地让给老百姓耕种。上林苑是一处为皇帝游玩嬉戏打猎消遣的大片园林。刘邦一听萧丞相居然要缩减自己的园林,不禁勃然大怒,认为萧何一定是接受了老百姓的大量钱财,才这样为他们说话办事的。于是萧何被捕入狱,同时被审查治罪。当时的法官廷尉为讨好皇上,只要皇上认定某人有罪,廷尉不惜用大刑使犯人服罪。就在这紧要关头,旁边的一位姓王的侍卫官上前劝告刘邦说:“陛下是否还记得原来与项羽抗争以及后来铲除叛军的时候?那几年,皇上在外亲自带兵讨伐,只有丞相一个人驻守关中,关中的百姓非常拥戴丞相。假如丞相稍有利己之心,关中之地就不是陛下的了。您认为,丞相会在一个可谋大利而不谋的情况下,去贪百姓和商人的一点儿小利吗?”

简单几句话,句句击中要害。刘邦深有感触,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鲁莽,对不起丞相的一片诚心,感到非常惭愧。于是当天便下令赦免萧何。

汉代的另一位开国元勋周勃,曾经帮助汉室铲除吕后爪牙,迎立汉文帝,有定国安邦的大功。可后来当他罢相回到自己的封地后,一些素来忌恨周勃的奸佞小人便趁机向汉文帝诬告周勃图谋造反。

汉文帝竟然也相信了,急忙下令廷尉将周勃逮捕下狱,追查治罪。

按汉代当时的法律,凡是图谋造反者,不但本人要处死,而且要灭家诛族。就在周勃大祸临头的时候,薄太后出来劝文帝说:“皇上,周勃谋反的最佳时机是您未即位时而先皇留给你的皇帝玉奎在他手上,并且统帅主力部队北军的时候,但是他一心忠于汉室,帮助汉室消灭了企图篡权的吕氏势力,把玉玺交给陛下。现在罢相回到自己的小封国里居住,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想起谋反呢?”

听了这话,汉文帝所有的疑虑都没了,并立即下令赫免了周勃。

可以想象,倘若没有入在此二人大难临头的时候站出来为他们辩白,讲明事实真相,分析得入情入理,准确无误,他们二人能免去大难吗?关键言语的威力是何其大呀!

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常常有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又不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因此缺乏说服力。这种词不达意的言语,不但使对方听着吃力,而且会阻碍双方交往的进程并严重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相信连自己也会因此感到烦恼。若想纠正这个毛病,应努力做到:

(1)多学习。除了阅读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书籍外,报刊杂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学习之列。多看多读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语言的控制力。另外,平时应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敏感度、清晰度,也增强语言材料的丰富性、逻辑性。

(2)有准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情或者阐述某个观点,或者驳斥某种论调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打一篇“草稿”,先思考,后表达,分层次,讲条理,就会使语言的逻辑性大大提高。而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要力求短,对可有可无的话,则尽量不说,言简意赅,反而能发人深省。

(3)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缜密的思考。这就需要把握问题的前因后果,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并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意见,使人心悦诚服。

(4)克服紧张、焦虑、恐惧惰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谈话时态度沉着、仪表从容、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就会使语言自然亲切、流利清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要增强自己口头表达的能力,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锻炼,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漏洞,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如果说话前能先掌握并运用了如下几条基本原则,相信将使你说的话更具说服力。

1.先弄清楚你要表达的问题

你在将问题或者想法向别人表达之前,请先确认一下你本身对问题或想法是否彻底弄清楚了。除非你将问题完全整理清楚,否则不要轻易开口。常见到很多人在没有进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开始讲话,结果往往导致失败,所谓充分准备,是要让听话的对象能够充分理解你的想法。

2.确定你要达到的目的

在你讲话之前,应该清楚地知道你希望你的讲话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比如,你的目的是想收集情况,还是想提供情报?是想改变对方的态度,还是想开展一项什么工作?

你首先要弄清楚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你说话的基调如能与你的目的相吻合的话,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大。很显然,目的越清楚、明确,你的语言越能抓住重点,也越能被人所理解。

3.注意你的语言是否与环境相符

语言交流在于表达意思,然而除了语言,其他条件也很重要。

(1)合乎时机你的话是否说在恰当的时机,如果正好相反就麻烦了。

(2)自然环境你说的话当时对对方是否合适。

(3)社会环境在以个人身份进行谈话的时候,是否在进行工作上和职务上的声明。如果这样就不合适了。

(4)习惯一一为了使你的话更容易为人理解,一般来说,应该按照大家习惯的方式进行。

4.留心你的语言是否祓对方理解

语言只是一种记号。像所有的记号一样,如果人们不能完全理解你所说的话,那语言的使用价值也就失去了。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个人看一幅画,然后让他用语言把画的内容告诉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告诉第三个人一直轮到第七个人,让他把听来的“画”再画出来,人们发现在整个语言“通读”网中,讯息失真、变形、扭曲,面目全非。

主要原因是讯息传递当中有漏失,再者是传递者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见解掺入了“讯息”当中,最后的结果当然是面目全非了。

所以,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应记住以下要领:

(1)先确实将说话要点记下。

(2)要按照先后顺序,具体地加以传递。

(3)每一件传达的事项,都要让听者口头复述一遍。

(4)遇有疑问,要马上提出,最忌似懂非懂。

(5)听者在传达时力求镇静,要慢慢地一项一项说清楚。

(6)情况许可时,可用视觉影像,如素描、相片等来表现。

(7)可在传递情报(讯息)上做记号(如画红线),帮助记住必说的内容。

(8)尽可能直接传递给对方,减少中间人。

(9)传递时要有技巧,配合多种方法,如连说带比划、连写带画图等。

在与人交流时,准确地表达思想,还包括不说不该说的话。如:

(1)在谈话中避免把对方的话作为批评的材料。不管你是善意还是恶意,批评对方的话也都会阻碍对方进一步发表言论。

(2)避免直接给对方忠告,所谓“忠言逆耳”,提出忠告,会引起对方的抗拒心理。

(3)既不擅加批评,也不随意赞美,以免使对方感到拘束。

(4)能随机应变。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第二节把话说到心窝里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语道破了会说话的重要性。会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合乎人心,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自然、柔和、亲近。懂得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说恰当的话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你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能力,一种生存资本,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它能够使你心想事成,事事如意;也能够使你迅速地说服他人,从而赢得与他人宝贵的合作机遇;还能让你得到上司的重视,得到同事的尊重与合作,赢得下级的拥戴与配合,从而让你的生活、事业锦上添花,一帆风顺。

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轻说、急话缓说;

长话短说、虚话实说、废话少说;把话说到心窝里!

真诚地赞美他人

生活中,赞美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情感世界。赞美的过程,是一个沟通的过程。通过赞美,得到了对方的欣赏和尊重,自己享受了自尊、成功和愉快,精神面貌犹如芝麻开花,节节向上,充满着盎然的生机。

曾有一种说法一度颇为流行,那就是“赞扬能使瘦弱的躯体变得强壮,能让恐惧的内心得以平静和信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实验心理学对酬谢和惩罚所做的研究也表明,受到赞扬后的行为,要比换了训斥后的行为更为合理,更为有效。关于赞扬为何能促使动物和人类获得提高,这在科学上尚未完全弄清楚。不过,赞扬确实能释放出动物和人类的某种能量来。

你如果通过真诚的赞扬来激励对方,来给对方打气,那么对方无论是孩子、妻子、丈夫,还是下属、上司、职工等都会自然地显示出友好和合作的态度来。赞扬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扬。这是出于人的自尊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感到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赞美他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不合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所以,开口前我们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1.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总希望别人不忘记他“想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同其交谈时,可多称赞他引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干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干部,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可称赞他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2.情真意切

虽然人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根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例如,当你见到一位其貌不扬的小姐,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会认定你所说的是虚伪之至的违心之言。但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

真诚的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还可以使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

3.详实具体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非常显著成绩的时候并不多见。因此,交往中应从具体的事件人手,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赞美用语愈详实具体,说明你对对方愈了解,对他的长处和成绩愈看重。让对方感到你的真挚、亲切和可信,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如果你只是含糊其辞地赞美对方,说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领导”等空泛飘浮的话语,不仅容易引起对方的猜疑,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信任危机。

4.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激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益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指出进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达到“赞美一个,激励一批”的效果。

5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设而产生自卑感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一声赞美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图。因此,最有实效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6.独辟蹊径

恰到好处的赞美其中奥妙无穷,“懂行”是一个重要法则。“懂行”的实质是抓住赞美的事和物的实质,不说外行话,让别人听起来在行、老练。许多人常犯外行的错误,见了什么都说好,见了谁都说高,有的是不懂装懂,有的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语言不到位,说不到点子上,切不中要害,缺乏力度。

做一个内行的赞美者,要懂专业知识。常言道:“隔行如隔山。”现代社会中,专业分工很细,各专业相对独立,自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如果知识面狭窄,无疑就成了“门外汉”,找不到赞美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