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3340600000008

第8章 别让自卑害了你(1)

的自卑情结,是指一种根植于潜意识,也时常被认识到的过低的自我评价。它使当事人漠视自己的潜能,消蚀自己的意志,淡漠自己的情感,妨碍自己的认知,令自身的心理机能全面退缩乃至退化。伴随着这种认识的是“我不行”的意识与潜意识,阻止着他向这个世界开放,降低了面对问题、参与学习的能力,令其精神一再退缩,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一节自卑是人生的敌人

长时间被自卑情绪笼罩的人,一方面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一方面又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逐渐形成了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胆小孤僻等不良的个性特征。自卑使他们不敢主动同他人交往,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言,消极地应付工作和学习,不思进取。因为自认是弱者,所以无意争取成功,只是被动服从并尽力逃避责任。这种自卑情绪导致的最终结果便是让人一世白头,碌碌无为。自卑是我们人生中的敌人,只有消灭这个敌人,你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自卑的形成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一句话是:“宜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这里说得妄自菲薄,就是一种自卑的心理表现。自卑者做事,无论大事小事、公事私事,一遇到大一点的麻烦,心里就六神无主,思来想去,如果不去征求别人意见,恐怕就会在较长的时间里于进退两难之中遭受煎熬。若非情况特殊,十万火急,自卑者是绝不会单独拿出主张和做出决断来的,因此自卑者很难成功,他的人生也会黯淡无光。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即个体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自卑感就是个体把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卑感的人总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惭形秽,丧失倍心,进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控制,其精神生活将会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而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所以,自卑是束缚创造力的一条绳索,是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英国人弗兰克林在1951年从自己拍得极好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X射线衍射照片上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之后,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然而,由于弗兰克林生性自卑,缺乏自信,于是就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从而放弃了这个假说。1953年,在弗兰克林之后,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从而标志着生物时代的到来,二人因此而获得了1962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可以想象,如果弗兰克林不是自卑,而坚信自己的假说,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这个伟大的发现肯定会以他的名字载入史册。

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情绪的俘虏,是很难有所作为的。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自卑感呢?其实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都发现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

当然,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自卑的形成则是有条件的。从环境角度看,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财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

例如某人的书法很不错,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都一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性的评价,那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的怀疑,从而产生自卑。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阿德勒有过这样的体会:他上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在老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下,强化了他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老师的题目j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数学低能的认识。可见,环境对人的自卑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扶持宽容的氛围中,也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提时,总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依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就会产生自卑。

自卑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卑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自卑者因丧失信心,害怕表现出自己的无能为力,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自己的见解和信念,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总是竭尽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唯恐有与众不同之处,始终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

(2)放声大笑,幽默滑稽。表现得滑稽幽默,并放声大笑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这是常见的一种自卑的表现形式。如有些人因相貌丑陋而羞怯、孤独、自卑,于是会运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以掩饰内心的自卑。

(3)怯懦怕争,胆小孤僻。由于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成了这类人的座右铭。他们像蜗牛一样潜藏在“贝壳”里,不参写任何竞争,不肯冒一点风险。即便是遭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随遇而安,逆来顺受,或在绝望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4)消解回避,否认现实。这种表现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不能进取,也不愿意思考其中的原因,而采取否认现实的行为来摆脱自卑。如放纵享乐、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的暂时解脱等方法。

(5)言辞激烈,咄咄逼人。如果一个人自卑感异常强烈,当退避屈从不能减轻其自卑之苦时,则转为争斗,如脾气暴躁,言辞激烈,动辄发怒,即便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小题大做,挑衅闹事。

以上几种表现是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对自卑的消极适应方法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都会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出优势,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劣势,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环境的消极反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自卑。

良好的个人因素对自卑的克服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建立自信的基础。面面俱到的优秀者、强者肯定与自卑无缘,问题是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乃至生活的各方面都是一个强者、优秀者,即所谓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天下无人不自卑,自卑的情形在任何人身上都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自卑感,只是表现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但成功者能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善于运用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心理上阻断消极因素的相互作用。

自卑的危害人的自卑感一旦产生,就会逐渐蔓延、扩散,以而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引发出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活动的正常进行。自卑感的产生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引发出入际关系的障碍

自卑的人变得敏感多疑,总是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嘲笑自己,因此往往以一种消极或错误的防御形式来保护自己,独来独往,不敢与别人正常相处。另外,不善于自我表现和孤独的自我封闭,会给人造成不佳的印象,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另一方面,有自卑心理的人易产生“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以点概面,人们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这样就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表面上,他们常贬低别人,排挤别人以减缓自己的内心压力,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名著组楼梦》中,林黛玉可以说是一个自卑感很强的女人。自从踏进贾府以后,她就有一种寄人篱下的自卑感,虽有贾母疼爱,但终因家道衰落,来自他乡,内心深处总感到自己低其他人一等。这位苏州才女自尊心非常强,加上生性内向,于是每当遇到各种聚会场合,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便独处一隅,郁郁寡欢,不愿多与他人主动交往。正是林黛玉的这种极度自卑感,妨碍了她与众姐妹的和谐相处。她在贾府的感觉,的确像她在《葬花词》中所说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2.产生错误的思维定势

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用,从而打击了人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其变得胆小怯懦、不敢表现自己,停止了自己的发展。不仅如此,还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心理定势。所谓心理定势又叫心同,它是人们在感知评价客观事物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势对人的心理活动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一旦形成了不良的心理定势,就会造成一种障碍,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有的人说,由于自己牙齿长得难看,当他讲话时,好像每一个人都在用蔑视的眼光来看他。自卑还会埋没和扼杀人才。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成功。

3.心理与行为上的困扰

自卑感强烈的人,心理脆弱,经受不起挫折,适应能力差,性格抑郁沉闷,遇事往往自愧无能,总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经验和才干,办事或者胆怯畏惧、踟蹰不前,或者稍遇困难挫折就打退堂鼓、缺少毅力,甚至对那些本来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往往认为无法办到而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人若被自卑感所笼罩和统治,他的精神活动就会遭到严重的束缚,从而使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受到严重的压抑,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心理学中,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它表现为对自我的能力评价偏低,因而使人忧郁、悲观、孤僻,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总感到别人瞧不起自己。他们事事回避,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害怕当众出丑。

由此可见,自卑心理是压抑自我的精神枷锁,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它消磨人的意志,淡化人的追求,软化人的信念,使人锐气钝化、畏缩不前、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自我埋没、自我消沉,到最后,要么无所事事,要么碌碌无为。

第二节怎样克服自卑

人的自卑心理,就是由于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瞧不起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总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干什么事情总是自暴自弃,什么都要依赖别人,结果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都做不成。

因此,要超越自卑,就要经常在潜意识里跟自己说“我一定能行”,经过几件成功的事之后,你慢慢就会发现“天生我材必有用”。原来自己一直就是最棒的,一直都是最出色的,你的人生也将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挣脱自卑的羁绊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自卑感,其实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浸在自卑当中而丧失了追求前进的勇气。世界上许多成功人物之所以能成就大事,就是因为能超越自卑。

有一个美国人,相貌丑陋,街上行人都要回头对他多看一眼。

他从不修饰,到死都不在乎仪表。宽宽的灰裤子,伞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顶窄边的大礼帽,走路姿势难看,双手晃来荡去。

他的家在一个小山村,直到临死,虽然已经职位很高,举止仍是随意任为的,仍然不穿外衣就开门,带手套去电影院,总是讲不得体的笑话,往往在公共场合忽然忧郁起来,不言不语。无论在什么地方在法院、讲坛、农庄,甚至于自己家里他处处都显得格格不入。

这个人不但出身贫贱,而且身世蒙羞,母亲是私生女,他一生都对这些缺憾十分敏感。

没有人出身比他更低,但也没有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后来任美国大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一个人有这么大的弱点而不去补偿,难道也能得到林肯那样的成就吗?林肯并不是用每一个长处去抵消每一个短处来寻求补偿,而是凭着伟大的睿智与情操,使自己的长处凌驾于一切短处之上,他不断地努力学习,用知识和智慧来补偿自己的不足。他用拼命自修来克服早期的孤陋寡闻,在二十岁以前听牧师布道,他们都说地球是扁的。他在烛光、灯光和火光前看书,读得眼珠子在眼眶里越陷越深;眼看知识无涯,而自己所知有限,总是感觉沮丧。他填写国会议员履历。在教育一栏中填的是:“有缺点。”

林肯的一生不是沉浸在自卑中,而是对一切他所缺乏方面的全面补偿。他不求名利和地位,不求爱情与婚姻美满,集中全力以求达到更高的目标。他渴望把他的独特思想与崇高人格里的一切优点贡献出来,造福人类。

罗斯福也说:“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古希腊谚语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侮辱我们。”这显然是一种心灵“谚语”。

人的自卑特点是感觉己不如别人,低人一等。轻视怀疑自己的能为,而这正是成大事者最蔑视的!那么如何在成大事的过程中,拒绝自卑的纠缠呢?

自卑心理较重的人,大致有三条出路:

(1)发奋图强,超越自卑。承认自卑的感觉,决不让这种感觉成为控制自己的事实。与其为自卑而悲观失望,庸碌一生,不如变自卑的弱点为奋斗的力量,拼搏一生,争取成功。一旦有几个小成功的记录,自卑就被逐渐超越,自信就会建立起来。持这种态度的人,不管原来多么自卑,必将赢得成功,赢得一个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