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19

第19章 文学艺术(13)

2300多年前,春秋时齐国君王齐桓公在山东稷下办起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创立适应了当时齐国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上的需要,富于生命力,先后经过6个朝代,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久,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交流、百家争鸣的学术园地。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创办的学院至少要比稷下学宫晚20年。

书院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由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场所。书院源于唐,是在私人讲学的基础上,由官方提倡、赞助发展而成。唐玄宗曾经在长安设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书院”一词即源于此。在民间,也存在不少私人创建书院,作为读书人自己读书治学的地方,如四川的张九宗书院,湖南的石鼓书院。

有的书院有讲学、教授生徒的活动,但尚不普遍。到宋代逐步发展形成制度。

幼儿园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系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所办。1816年,他在苏格兰创立了一个实验自己社会改革理想的大纺织厂,他为工厂1—6岁的孩子开办了“性格形成新学园”,主要由现代的托儿所、幼儿园和游戏场组成。

但是在幼儿园发展史上起到最关键作用的教育家要算比欧文小11岁的德国人福禄培尔。1837年,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创立了一所幼儿园。当时尚且没有“幼儿园”这个名称。福禄培尔冥思苦想,才为幼儿护理组织第一次起了“幼儿园”这个名字。

从此,“幼儿园”的概念便作为儿童教育机构的专有名词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在他的努力下,幼儿园网在德国迅速发展起来。福禄培尔逝世后,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一句话:“来吧,为我们的儿童生活!”

科学院

科学院问世,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世界上第一个科学院诞生于公元前3世纪文化发达的古埃及。

这个最早的科学院,建在亚历山大城,因此名字是“亚历山大科学院”。该科学院规模相当宏大,藏有70万卷手抄稿,并设有专门的建筑场所供不同学科的学者研究。不幸的是,这个最早的科学院在公元391年被焚毁。原因是科学院的许多活动是与宗教教规格格不入的,受到了宗教势力的仇视和破坏。

图书馆

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

最早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我国的藏书之举,历史悠久,大约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朝设“史”这一官吏,专门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汉代设立国家图书藏书馆,其中有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汉朝的关台、石室、麒麟阁都是藏书的地方。明清时代,国家藏书更是规模宏大。藏书日益增扩,对图书的整理、分类、汇编、辑佚等便应运而生。在我国开始有现代意义的图书馆,约在清光绪年间,正式公文上出现图书馆这一名词则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

密封试卷

试卷密封即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等个人信息密封起来,使阅卷人在不知应试者的情况下评卷,以防作弊。

试卷密封制度源于我国唐代。《隋唐嘉话》载:“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不过武则天所创糊名之法,只是用于吏部升迁官吏的考试,还没有成为科举考试的一项保密制度。

到了宋代,“糊名”才正式用于科举,称封弥,元朝以后称弥封,明清一直沿袭使用。封建时代,科举作弊时有发生。为了加以防范,在封卷之外,还有许多相应措施,如在阅卷之前,有关部门还将组织人力进行统一的誊卷工作,然后才送交考官评判。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状元

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

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

授翰林院编修。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

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遇游名园,探花名花,探花之名始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才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

进士

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

原指被推举之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

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期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来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任以知府等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习惯上俗称为“相公”。

学分制

高等学校的一种较普遍的管理制度。它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单位,学生只有读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能合格毕业。

学分制是在选课制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18世纪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传统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科技和生产的需要。学校必须增设新科学技术课程。因课程体系变得越来越大,学生只能就一定的专业或学科范围内修习其中部分的必修课,因此产生了选课制。最早实行选课制的是德国,普及和改进则是在美国。

学位、学衔

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是高等院校教师职务的名称;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实习研究员是科研机关从事科研工作人员职务名称。

以上总称为“学衔”。而博士、硕士、学士则是学位的名称。

学位制度,最初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130年,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首次授予一位研究古罗马法的学者以博士学位,随后又出现了硕士的称号。约13世纪初,法国巴黎大学首创学士制,作为学位的最低一级。法国最初的学士称号,是大学“录取学生”的同义词。但英国的学士学位则是作为大学毕业成绩良好的一个凭证。英国授予学士学位的方法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一直沿用至今。

留学生

唐朝时期,我国农业、商业、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曾多次派遣使节来中国。但是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为此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同时派遣一些长时间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叫“还学生”,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长时间留下学习的叫“留学生”。从此以后,“留学生”一词就沿用至今。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人员。

九、体育赛事

体育王国

篮球王国——美国

乒乓球王国——中国

足球王国——巴西

羽毛球王国——印度尼西亚

网球王国——美国

手球王国——德国

马球王国——巴基斯坦

曲棍球王国——巴基斯坦

高尔夫球王国——日本

柔道王国——日本

水球王国——匈牙利

冰球王国——加拿大

棒球王国——美国

举重王国——保加利亚

钓鱼王国——日本

游泳王国——澳大利亚

滑雪王国——奥地利

长跑王国——芬兰

斗牛王国——西班牙体育比赛的分类

锦标赛:又称“单项锦标赛”或“冠军赛”。一般只进行一个运动项目的比赛,并确定个人或团体冠军。

杯赛:以某种奖杯命名的运动竞赛,亦属于锦标赛性质。

邀请赛:由一个或几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的比赛。

对抗赛:由两个或几个运动技术水平相当的国家或单位联合组织的比赛。

循环赛:按一定的组合,使参与者轮流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

淘汰赛:按预定的比赛程序进行淘汰制比赛。胜者进入下一轮比赛,负者被淘汰。

选拔赛:为了发现和挑选运动技术水平较高运动员、组织或补充运动队而专门组织的比赛。

中国体坛的女子世界第一

第一个羽毛球世界冠军:张爱玲。

第一个体操世界冠军:马艳红。

第—个扣破田径纪录的人:郑风荣。

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邱钟惠。

第一个跳水世界冠军:史美琴、陈肖霞。

第一个奥运冠军:吴小旋。

第一个乒乓球奥运冠军:陈静。

第一支“三大球”世界冠军队:中国女排。

第一个乒乓球“三冠王”:邓亚萍。

第一个荣获“欧文斯”奖的人:王军霞。

奥运会

奥林匹克运动会始源于古希腊的竞技会。第一次古代奥运会是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亚举行的,以后每隔4年一次。公元394年被罗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国库蒂乌斯等人在奥林匹亚遗址找到了大量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浓厚兴趣。为此,法国的顾拜旦认为,恢复古希腊奥运会的传统,对促进国际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他的倡导与积极争取下,1894年6月,在巴黎举行首次国际体育大会,正式成立了国际奥委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以后每4年召开一次。

其中三届因世界大战被迫中断,但届数仍按顺序计算。

奥运会会旗

奥运会会旗是根据顾拜旦男爵的建议和构思制作成的。奥运会会旗是一个有五个圆环的白色无边旗,五环相套,自左至右为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

1914年7月,会旗首次出现在巴黎庆祝奥运会成立20周年的大会上。

1920年,比利时奥委会把一面绣有五环的绸缎会旗赠送给国际奥运会,并在安特卫普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升起来。

第23届奥运会之前,在每届奥运会开幕时,上届奥运会城市代表将这面旗移交给该届奥运会城市市长,但之后会旗是在闭幕式上交给下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

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的主要标志是五个相套的、不同颜色的圆环。

对奥运会五个圆环的含义,曾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即每一个环的颜色代表一个大洲。1979年6月国际奥委会出版的《奥林匹克杂志》第140期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每届奥运会都有不同的会徽,但所有会徽都带有五环标志,然后再衬之以反映东道国特点或民族风俗的图案。如第17届奥运会于1960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时,就以罗马的城徽作为会徽,即一只母狼哺育两个婴儿的图案。

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一个小巧篆书“京”字图案,形似一个奔跑冲刺的运动员,又如一个载舞之人欢迎奥运会的召开;既代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同时又极富中国东方的神韵。

奥运会期间火炬不灭

1920年,第7届奥运会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行。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协约国将士,经组委会讨论通过,在会场中点燃焰火,以象征和平表示怀念。当绚丽的焰火燃起时,场面颇为壮观庄严。为了发扬奥林匹克的精神,传播友谊与和平,1928年奥委会通过决议,正式规定在开幕式上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点燃圣火台上的火炬,以火炬燃烧与熄灭象征开幕与闭幕。

同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上即执行了这一决议。当时按照古代奥运会的传统在希腊奥林匹克山上通过凸透镜点燃圣火炬,途经希腊、南斯拉夫、奥地利、德国而进入荷兰,最后在开幕式上按规定的时间进入阿姆斯特丹的会场,点燃了圣火塔上的火焰。在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时,正式用人进行接力传递的方式来迎送火炬,人们认为运动员用接力跑的方式来迎送火炬,有利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后的奥运会一直沿用这一方式。

特殊奥运会

特殊奥运会即世界弱智人运动会,发起人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和妹夫。他们同是波士顿财团的主要成员。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最显赫、最幸福的夫妇,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孩子是弱智的低能儿。

可能是出于爱屋及乌的原因,肯尼迪和丈夫依靠波士顿财团的坚强实力,发起了举办世界弱智儿童运动会的倡议。这个倡议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热烈响应。他们决定在美国举办第一届运动会,并把比赛扩大到全部弱智人的范围。国际奥委会对此十分赞赏并给予大力支持,称第一届世界弱智人运动会为特殊奥运会。

奥运史上中国的十个“第一”

中国第一个接到奥运会邀请书的:清朝光绪皇帝(1896年)。

第一个支持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政界人物:张学良。

国际奥委会第一个中国委员:王正延。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间:1932年(第10届)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刘长春。

新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的奥运会:第23届。

在奥运会上获得第一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许海峰。

新中国第一个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

我国第一个登上奥运会冠军领奖台的球队:中国女排。

中国第一次提出申办奥运会的时间:1991年2月。

亚运会

亚洲运动会,简称“亚运会”,是亚洲地区的综合性运动竞赛会,也是亚洲体坛最大的盛会,由亚洲运动联合会的成员国轮流主办,每四年举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