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46

第46章 政治军事(3)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轮流执政至今已有170多年。两党制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的一项不成文的宪政制度。共和和民主两党,谁能成为执政党取决于谁能在大选举中获胜。至于能否控制议会中的多数席位并不重要。两党的竞选纲领均是公开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两党均奉行宪法民主的原则和自由企业的根本经济制度,在根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上意见几乎完全一致。

两党均没有固定的党员,在大选中投哪个党的票,就算哪个党的成员。党籍无足轻重,美国两党党员随时可以改变身份,这在美国政治中叫“跳槽”。

1847年美国著名画家汤姆斯·纳斯特绘制的一幅寓意深刻的“驴”“象”之争的漫画,描绘的是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现象。共和党和民主党人对这幅画大加赞赏。从此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党徽便分别为象和驴。每逢大选之年,两党的支持者也常常举着“象”、“驴”的标牌来进行竞选宣传,“象驴之争”由此得名。

三权分立

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权结构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形式。按照这一理论原则,资产阶级将国家权力划分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的三个部分:立法、行政、司法。并建立相应的国家机关,分别行使这三个方面的权力。立法权,即国家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由议会行使。行政权,即治理整个国家内政外交的权力。这一实际主宰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的机构,就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中央政府。司法权,即监督法律的执行和审判的权力,由法院行使。三权:之间,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职权范围,又相互制约,任何一方的权力都受到另一方的限制。

这就是资产阶级国家所谓分权和制衡原则。“三权分立”制度在美国最为典型。

三权分立,作为一种学说,由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洛克首创的,18世纪法圈著名的启蒙学家孟德斯鸠则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说,已经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依据,成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上议院

资本主义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源于英国的贵族院,后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但名称各有不同,如美国、法国、日本称“参议院”,荷兰称“第一院”等。与下议院比较,上议院一般具有较大的保守性,议员的当选资格也有较多的限制。通常为国家元首按特定条件(贵族等)所指定,任期较长;有的国家由选举产生,定期轮番改选其中的一部分;也有的国家是终身制或世袭制。一般情况下上议院有权否决下议院所通过的法案。

下议院

资本主义国家两院制议会的组成部分。源于英国的平民院,后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但名称各有不同,如美国、日本称“众议院”,法国称“国民议会”,荷兰称“第二院”等。议员通常按人门比例由选民分选区选举产生,定期改选,有一定的年龄、居住年限、教育程度、财产等限制。根据法律规定,下议院一般享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监督财政等权力。

尤其在议会制度国家,下议院通常被赋予较多的权力,居于比上议院优越的地位,但实际上往往受内阁的操纵和上议院的牵制。

君主制

以君主(皇帝、国王、大公、苏丹和沙皇等)为国家元首的政体组织形式。在君主制下,国家最高权在实际上或名义上掌握在君主个人手中,君主一般是世袭产生且终身任职。

按君主的权力是否受到宪法性法律的制约可分为立宪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又可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

现在世界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君主制国家,如亚洲的日本、不丹、文莱、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非洲的摩洛哥;欧洲的英国和瑞典等国。

政教合一制度

政权和神权合而为一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通常由一人兼任,国家法律以宗教典籍为基础,宗教教义是处理社会事务的准则。

政教合一制度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为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妥协方式。宗教首领为了争夺势力,也需要与封建统治者的联合。政权与神权的两大集团相互依赖和利用以达到维护其利益的最大化。政教合一制度是宗教和政治结合最密切的形式。当代社会仍有极少数国家实行这一制度。

共和制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均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限制的国家政体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国家称为共和国。共和制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有奴隶制民主共和国和奴隶制贵族共和国两种形式。

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法国的马赛、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等口岸城市和商业中心都先后建立过城市共和国。近现代以来,采用共和制的国家更为普遍,共和制政体可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半总统共和制、委员会共和制。

二、组织联盟

联合国的成立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宪章》。随后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联合国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是由中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_r首次会晤,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6国元首在圣彼得堡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标志着该组织从国际法意义上得以真正建立。2003年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莫斯科举行第三次峰会,这次会议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时任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被任命为该组织首任秘书长。2004年1月,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在北京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围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呈圆形,主体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的版图、左右环抱的橄榄枝和两条飘带,象征成员国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所起的积极推动作用,并寓意上海合作组织广‘阔的合作领域和巨大的发展前景。会徽上部和下部分别用中文、俄文标注“上海合作组织”字样。会徽选用绿色和蓝色,象征该组织和平、友谊、进步、发展的宗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称“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简称“北约”,是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决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同年8月24日各国完成批准手续,该组织正式成立。希腊、土耳其于1952年2月18日、联邦德国于1955年5月6日、西班牙于1982年正式加人该组织。

“北约”在“冷战”时代是一个地区性军事同盟,主要使命是和以东欧为主的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北约的职能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1955年5月14日,苏联、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总部设在莫斯科。华约是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集团。

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体。

世界贸易组织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之外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临时机构。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之前的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涉及内容更为广泛,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

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于2001年11月正式加入该组织。

世贸组织成员分四类:发达成员、发展中成员、转轨经济体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2007年1月,越南成为世贸组织第150个正式成员。

八国集团

所谓八国集团,指的是西方七大工业国美、英、法、德、意、加、日(即通常说的C7)加上俄罗斯。严格地讲,八国集团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俗称为“富国俱乐部”。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

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Ieague of Arab States——LAS),是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为广泛的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组织之一。1944年9月,由埃及首倡,阿拉伯各国外长在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订了《亚历山大议定书》,并决定成立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5年3月22日,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门和约旦7个阿拉伯国家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阿盟首脑会议)是阿盟的最高权力机构,也是阿盟和阿拉伯国家的最高级别会议,主要负责商讨地区性重大问题。阿盟的领导机构是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每年3月或10月各举行一次例会,也可应两个以上成员国的要求随时召开特别首脑会议。理事会由成员国轮流主持。理事会形成的决议对所有成员国均有约束力。它下设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社会、法律、阿拉伯石油专家、新闻、卫生、人权、行政和财政事务等机构。阿盟其他组织机构还有: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等。

截至2007年3月,阿盟成员国由当初的7个增至22个阿拉伯国家,其中包括巴勒斯坦。目前阿盟总部设在开罗。

非洲联盟

非洲联盟(African IJnion——Au,简称“非盟”)是继欧盟之后世界上第二个重要的国家间联盟,是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全洲性政治实体。非盟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促进非洲大陆的和平、稳定,推行改革与减贫战略,实现发展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