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同理心
3344700000003

第3章 换位思考,读懂老板(2)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失败了老板就要赔钱,甚至倾家荡产,他不能像其他员工那样,成功了就邀功请赏,失败了就拍屁股走人,成败的结果对员工没有太大影响。从这一点来讲,作为员工,一定要用同理心想问题,相信自己的老板,相信他所做的决策,执行他所发出的命令。

在西点军校著名的《二十二条军规》中,第一条就是,你的老板永远是对的;第二条是:当你怀疑你的老板时,请参照第一条。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是否正确,要等到实践以后才能知晓。但商场如战场,时间是宝贵和有限的,很多情况下必须立刻作出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一旦作出决定,员工都应该全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是言语上的,更是思想和行动上的支持。

作为一名员工,从我们走进这个企业的第一步起,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老板,做他的追随者。所以,先不要考虑老板的想法正确与否,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服从,然后再全力以赴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折不扣地把事情做到最圆满的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个人,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益!

在企业的经营中,没有一条未经实践而放之四海皆成功的道路,谁也不知道还有多远才能到达目的地,甚至谁也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肯定我们正在走的就一定是对的那一条路,任何人都有可能走弯路,会迷失方向,但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做错事,让自己亏钱;没有哪个老板会故意犯错误,让自己失职。

所以,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去想问题,大胆地信任和追随我们的老板吧!相信通过全体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探索出更好的路,取得更好的成就。

同理心思考题

1.你认为需要相信你的老板吗?为什么?

2.刘丽的做法能给你什么启示?

3.请谈谈你对西点军校“第一条军规”的理解。

学习和欣赏你的老板

懂得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老板,能够融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懂得向老板学习,也是一个员工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我们都渴望进入一家好公司,也都渴望遇到一个好老板。其实,相对于一个好公司,一个好老板似乎更重要。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好的老板,无异于选择了一个好老师,选择了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要知道,老板的能力、魄力及做人做事的方式和风格,会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前途。对于员工来说,老板能看多远,自己便能走多远。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总是看到老板让自己不满意、不欣赏的地方。说老板苛刻、小气,甚至认为老板素质差、文化低,等等。

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确的,更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不利的。与其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用同理心看待老板,怀着一颗感恩和欣赏的心来对待老板,这样我们就能发现老板身上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有两个优秀的毕业生,教授把他们介绍给自己的一位老朋友。这位老朋友开了一家公司,正好托教授帮他找一个助理。教授让老朋友从这两个毕业生中选一位。

于是,两个学生前去应聘。第一个学生很快就回来了,很不高兴地对教授说:“你朋友的公司太小了,而且他只是个本科毕业生,每个月只给我2000元的工资,这个人也太小气了,我又找了一份工作,每个月能挣4000元呢!”于是,这个学生去了另一家公司上班。

另一个学生也去教授的朋友那里应聘,回来之后他很高兴地对教授说:“教授,真的很感谢您给我介绍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学习您朋友的创业经历。而且通过跟他的交谈,我觉得他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虽然每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比我应聘的其他公司的工资要少,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跟着他干。”

教授问:“你不觉得这么低的工资对你而言有些吃亏吗?”

学生说:“不会,因为我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发展前途,跟着这样的老板,我觉得有信心。”

转眼5年过去了,教授朋友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很快就要上市了。当年嫌工资低的那个学生现在在一家大公司担任策划经理,月薪已经两万多元了。但是,第二个学生已经得到了年薪百万的待遇!

同样是优秀的毕业生,5年后却有了如此大的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正是是否懂得欣赏老板,是否看到老板所具备的巨大能量,是否能够和他同舟共济,共谋大业。

其实,当我们选择了一份职业时,我们更是选择了一个老板。无论你的老板如何,你都应该试着去欣赏和赞美他。或许他并不比你高明,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肯定有比你更加优秀的地方,所以你应该尊敬、欣赏他,并且向他学习。而这种态度,也是每个老板非常看重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人格特质,就像玛格丽特·亨格佛说的:“美存在于观看者的眼中。”为此,我们不妨多给别人谈得意之事的机会,尤其是老板,我们只要负责倾听,然后在他炫耀之后,说几句得体的“颂词”,就会让他“龙颜”大悦,视我们为心腹。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乾隆皇帝对茶颇有研究,并以此为荣。一天,宰相张廷玉身体欠佳,刚想卧床休息一下,乾隆忽然来到府中。张廷玉赶紧起身接驾,说道:“臣在先帝手下当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乾隆笑着说:“张宰相是朝中老臣,辅佐先皇十余载,朕理应来看看你!”

张廷玉知道乾隆喜欢喝茶,就命下人将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用来泡茶。乾隆兴致非常好,他让随从坐下,说道:“现在不在皇宫,也不是上朝时间,所以,我们不要拘君臣之礼,随意畅谈即可。朕坐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

水开时,乾隆亲自给大家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立刻赞美道:“老臣哪里知道这些,只知道喝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却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

另一位大臣李卫也顺势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心服口服,喝一杯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乾隆听后,龙颜大悦,谈兴大发,他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滔滔不绝,大家洗耳恭听,不敢打断。

乾隆的话告一段落后,张廷玉又赞道:“老臣在上书房办差几十年,只要身体不抱恙,就与圣祖、先帝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世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天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纲,虽然只是3个字‘趋中庸’,却振聋发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他人也都趁机称赞,乾隆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当即赐赏,听者有份。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得不为张廷玉的“会说话”深感佩服。他深知,乾隆以自己对茶经和“宽猛之道”的独到见解为傲。因此,他和李卫也是真心佩服,便对乾隆的两件得意之事大加称赞,使乾隆心花怒放。

由此可以看出,懂得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老板,能够融洽自己和老板的关系;懂得向老板学习,也是一个员工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作为员工,我们就应该具备这样的优点,因为这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我们要时刻记得,老板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能当上老板的人大多都经历过我们无法想象的挣扎、苦难和徘徊。他们曾经付出过我们无法想象的努力,所以一定要珍惜和成功者相处的机会,体会他们的金玉良言;一定要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尊敬他们,向他们学习。

同理心思考题

1.你认为好公司和好老板哪个重要?为什么?

2.教授推荐给老朋友的两个学生,你更认可哪一个?为什么?

3.张廷玉和李卫对乾隆的赞美,对你有什么启发?

善于和老板交流,让沟通事半功倍

在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沟通的时间、地点、沟通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一番研究,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一番,这样才会让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离不开良好的沟通。员工和老板也不例外。如果不和老板沟通,老板便无法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和工作的具体情况,就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相反,如果员工能够和老板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老板就会知道员工的所思所想,同样员工也会更深刻地了解老板的想法,这样工作开展起来就会顺利许多。

身在职场,我们要铭记,交流是最厉害的武器,只有善于且勤于和老板交流,才能扫除彼此间沟通的障碍,使工作顺利开展。

当然,要掌握沟通这门厉害的武器,还需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措辞才行。在和老板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沟通的时间、地点、沟通方式等各方面进行一番研究,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一番,这样才会让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静是个非常善于和老板沟通的人,每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举个例子,有一次,老板去新加坡出差刚回到公司,就有几个人抱着一大堆材料前去请老板批示。刚把这一拨打发走,那一拨又来了,于是,老板不得不在马不停蹄的忙碌中度过了两天的时间。

这两天时间里,李静作为财务总监都无法和老板接触,但手头上又确有事情需要请示,不能再拖下去了。中午下班后,李静悄悄问老板的秘书:“明天老板来单位吗?”秘书告诉她说,老板上午来过公司,但下午要在上海召开一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去准备行李了,一会就要来公司,由自己送他去机场。

李静听了秘书的话,顿时有了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早早吃过午饭,随后赶紧去单位停车场等待老板的出现。果然,不一会就看到老板和秘书向停车场走来了。李静赶紧迎了上去。老板看到她问道:“李总监你怎么在这里?”

李静说:“老板,我的车坏了,可是我有个客人下午两点钟下飞机,我要去机场接他。”

老板说:“我正好也去机场,上我的车,一起去吧!待会让秘书开车拉你们回来就行了。”

李静连忙道谢,心里更是乐开了花。

在去机场的路上,李静打开手提电脑,对老板说:“王总,到达机场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可以向您请示几件事吗?”老板表示同意。

接着,李静便开始和老板沟通起来:“上周开中高层会议的时候,您说的那个加薪的方案原则上您是同意了,但是一直没有确定百分比,您看5%怎么样?”

老板考虑了一下,说多了点。

“那4%呢?”

“好吧,那就4%吧。”老板表示同意。

接着,李静又请示另外的事:“还有一件事,我们公司刚刚筹划了东北地区的分厂,现在正考虑引进设备的问题,您看我们购买德国的、日本的还是美国的呢?”

老板回答:“为了品质更有保障,还是购买德国的吧!不过价钱方面要适当压缩。”

李静立即回答:“好的,我明白了。”

一路上,李静一连请示了老板5件事,都得到了老板的批示和指导意见。一个小时后,他们到达了机场,李静把老板送上了飞机,然后就跟着秘书的车返回。此时,聪慧的秘书已经知道了李静这位公司财政大臣的“计谋”,不由得微微一笑,并向李静竖起了大拇指。

看得出,李静真是一个善于找机会和老板沟通的人。由此我们也不难认识到,与老板沟通一定要掌握时机,抓住机会,没有机会也要给自己创造机会。可以想象,在这种良好的沟通习惯带动下,李静的工作开展起来将会顺利很多。

和李静相反,有些人却觉得没必要和老板沟通,只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老板自然会看到员工的劳动成果,也会作出公正的判断。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些人没有注意到,职场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却得不到老板的提携,总是与加薪和晋升失之交臂。

在很大程度上,这正是因为这些人不善于和老板沟通所致,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几乎不与自己的老板交流,有的人是害怕和老板交流,有的人是自认为没必要交流,有的人是虽然交流了,但是不注意和老板交流的时机、方式、措辞。

这样一来,造成的结果便是:要么老板对你的工作没有深刻印象;要么交流达不到预期效果,给老板留下迟钝、工作不到位的印象;更严重的结果是,事情的进展和结果与老板的意图产生了偏差,甚至造成了严重的失误。面对这样的状况,老板又怎么会给你升职加薪呢?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忽略了和老板交流的重要性。交流当然不限于请示工作,有些时候,自己的要求也可以通过和老板的交流提出来。只是需要把握好时机和场合哦!这儿有一个恰当的实例。

乔志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后,到另外一家公司的设计部门工作,试用期是3个月。一次,公司接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而且客户非常着急,乔志就和其他同事加班加点地设计,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务,这让客户非常满意。

老板知道这个创意是乔志想出来的,就亲自对他表示祝贺,他还拍着乔志的肩膀说:“这个项目能成功,你功不可没,你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我一定答应你。”

乔志觉得机会来了,就私下里对老板说:“齐总,您能不能提前结束我的实习期,顺便给我涨点工资。”

“你觉得涨多少合适?”老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