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同理心
3344700000006

第6章 主动执行,做事到位(1)

通过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通过换位思考,来了解老板的心。当我们用同理心真正读懂老板后,我们就达到了同理心的第一重境界。

本章要介绍的是职业同理心的第二重境界:主动执行,做事到位。如果我们能站在老板的角度,就会发现,我们希望员工们在读懂我们后,接着就是希望员工们能够主动做事,做事到位,保证完成任务,甚至不需要我们交代就能去做应该做的事,最好能总是超越我们的期待,经常给我们惊喜。

当我们能做到下面这几点后,我们就能达到同理心的第二重境界:

主动执行,不必凡事都要老板交代;

主动承担,为老板排忧解难;

主动适应,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做好工作;

主动补位,做“多管闲事”者;

做事到位,绝不当“差不多先生”;

踏实肯干,拒绝牢骚满腹;

物超所值,给老板多一点惊喜。

主动执行,不必凡事都要老板交代

想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职场空间,就要凡事都积极主动一些,在责任面前不置身事外,有些分外的事也自动自发去做,不要所有工作都等着老板交代。

工作中,有些人就像木偶一样,不拨不转,拨一拨才动一动。在职场里,有些人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不是主动去做,而是非要等到老板交代了才动手去做。做事的时候,也总是能少做就少做,能说得过去就绝不多付出一点。

抱持这种工作态度的人大致会是这样的心理状态:担心自己做不好,多做了反而会被老板批评,于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企业的兴衰成败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正其是好是坏,自己都只拿那一份薪水。于是,这些人就秉持起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

如果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待这种员工,这种员工的这些想法和做法,显然都是缺乏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表现,也是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不负责任的表现。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用同理心考虑问题,站在老板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当我们站在了公司里,就等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而我们能否在这个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姿,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己。

如果如前所述,凡事都被动地等待老板的吩咐,而从不主动去做的话,那么自己所站立的这方舞台就会渐渐地被他人占据,自己的地盘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会成为一个无关紧要的看客,并最终失去自己的位置。

两年前,王栋从上一家广告公司离职后,来到现在这家文化公司,继续做之前的文案工作。按理说,王栋从事这项工作的年头不短,也有一定的创造力,但是从毕业到现在都6年了,他还只是个普通的文案。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原因就在于他的工作态度不积极,老板不交代的事他从不去做,只做安排到自己头上的工作。虽说他也做得勤勤恳恳,但是这种“只扫自己门前雪”的做法,一直无法引起老板的关注,更别说重视了。

王栋也不是不想升职加薪,但由于他没有特别积极的工作态度,行动力也不够,所以升职加薪只能限于空想和幻想。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够通过跳槽来实现升职的愿望,但没想到,来到现在这家公司已经两年了,他依然是个普通的“小兵”。

从王栋的工作态度不难看出,他就像本节内容开头时所说的“木偶式”员工,不拨不转,按部就班。这样的人怎么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呢?又怎么能得到老板的欣赏和器重呢?

老板对员工的期待是,任何员工要想让自己拥有更大的职场空间,就要凡事都积极主动一些,在责任面前不置身事外,有些分外的事也自动自发去做,不要所有工作都等着老板交代。

汤姆是某电器公司的一名员工,入职以来,他一直在研发部负责设计和改进设备的工作。每天他都按部就班地做着工作,机械地完成领导安排给他的任务。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之后,汤姆觉得这样下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很不利。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这样无异于浪费着大好的青春,是对自己人生极不负责任的做法。于是,他想着要在本职工作做好后的一些闲暇时间里,给自己另外找一些工作来做。

汤姆把自己的想法和一位关系较近的同事说了。同事听了之后,劝他道:“你要知道,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是业界很知名的品牌了,不管是技术性能,还是外观形象,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要想有所突破将是非常困难的事。再说了,公司又没安排给你这样的任务,你何必给自己找麻烦呢?”

汤姆听了同事的话,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总觉得自己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有那么多闲暇时间,浪费掉实在太可惜,所以还是毅然决定主动去做一些额外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考察,汤姆发现人们在使用他们公司产品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工具操作起来有点不太方便。他觉得自己可以在这里寻求一下突破口。

于是,工作之余他开始反复钻研,满脑子考虑的都是如何创造出一个新的设计,来避免现存的这个问题。这对公司的这款产品来讲,绝对是质的飞跃。

不久之后,在汤姆的反复钻研下,新的方案出来了,并且很快投入生产。当该产品投入市场后,立马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公司的业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这个设计,汤姆也得到了公司给予的丰厚回报。

和前面案例中的王栋相比,汤姆可谓是积极主动,勇于负责。而他也正是因为这种工作态度和随之而来的行动力,不仅收获了精神上的成就感,也获得了公司给予的物质回报。这是一个真正聪明的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也是老板最期待员工应该去做的。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就能发现,公司的兴衰其实关系到公司里每个人的发展,任何一名员工,如果把公司和自己割裂开来,认为公司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老板没安排的工作就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己就没必要插手去做,吃亏的最终还是员工自己。

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而不能凡事都等着老板吩咐。那种被动地接受指令的做法,和一部呆板的机器等待按钮的操控又有什么分别呢?

再者,现在竞争非常激烈,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多深的资历,只要你落后了,就没有好日子过,而只有主动积极,正确执行,才能在职场中占据优势地位。

因此,我们要多想想自己还能为老板做什么吧!把额外的工作看作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不仅能让自己的个人能力和价值得到提升,也会让老板感觉这样的员工是物超所值的。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老板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的员工。

同理心思考题

1.王栋为什么一直得不到关注和重用?

2.汤姆的成功,给了你什么启示?

3.你是凡事都等着老板吩咐的员工吗?如果是,怎么改变?

主动承担,为老板排忧解难

如果你总能替老板解决难题,老板即使表面上不说,内心也会领你的情,而且会欣赏你,有机会就会提拔、重用你。

在职场中,你是否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这是老板需要考虑的,咱一个打工的操的哪门子心呀!”

“听说公司经营不善,效益缩水严重,你怎么还这么死心塌地地为老板卖命,赶紧找个新东家吧!”

“这个客户很难搞,但对我来说没问题,不过老板已经交给小张负责了,能不能拿下就不关我的事了,我只等着到时候看他们干瞪眼了。”

这种对老板的忧难袖手旁观甚至幸灾乐祸的员工,在职场里大有人在。

这种员工,总觉得老板的困难与自己无关,自己该怎么干活儿还是怎么干活儿,该拿多少工资就拿多少工资,对老板头疼的问题一点儿都不操心。

其实,这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他们没有把老板当作团队的一分子。老板虽然是员工的上司和雇主,但也是团队的一员,也是与员工休戚与共的同事。老板的困难不能解决,往往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损失,对每一个员工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其实,在这方面,老板最希望员工们做到的是,勇于承担更大的责任,为其分忧解难,促进整个企业更好地发展。

秦浩是某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最近他发现自己的老板状态不佳。

老板的业务能力很强,平时工作效率很高,处理事情井井有条、速度很快。但是这些日子,每次到了下班时间,老板还剩下很多事情处理不完,一连好几天都是这样,而且一向谈笑风生的老板最近总是一副愁眉不展、无精打采的样子。

秦浩对老板的状态感到有些无法理解。更重要的是,老板意志消沉导致一部分工作计划都没能按时完成。客户对公司的表现已经流露出明显的不满,有的已经对延误交货时间提出索赔要求了。秦浩看到公司因此而受到损失,看到很有才华的老板因此而消沉下去,非常着急。

一天早上,秦浩在汇报完工作后,用聊天的口气跟老板说:“王总,家里都还好吧?”老板说:“唉,我正头疼呢!我太太生病住院了,这几天搞得我筋疲力尽的。”

“哦,严重吗?难怪我看您脸色不太好。”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现在孩子没有人接了,我晚上还要去医院陪太太,休息时间少,有点累。”

“我看您精神不太好。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吩咐。这样您可以多点时间陪陪家人。”

老板听到这番话,很是欣慰。他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了秦浩,并对秦浩说了一番信任和感激的话。

接手工作后,秦浩一丝不苟,力求将每一项工作都做好,遇到不明白或不熟悉的问题,他就主动向老板或同事们请教,非常负责。在他的努力下,公司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起色,赶上了原来的进度,秦浩本人也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

后来,谈起这段经历,老板总是很感激地对秦浩说:“那时多亏你主动承担起责任,不然我还真的很难办。”通过这件事,秦浩得到了公司上下的尊敬和赞誉,更成了老板的好“战友”。

像秦浩这样勇于承担责任,能在关键时刻主动替老板分忧、顾全大局的员工,有哪个老板会不喜欢呢?

站在老板的角度,我们就能发现,公司的经营和运转跟个人的职场生涯一样,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会出现许多意外的事件,老板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棘手难题。

这时候,作为员工的我们尽量不要这样想:反正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就算老板自己解决不了,不是还有别人嘛!我干嘛要做出头鸟,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呢?

然而,老板最期待的其实是,员工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职位不高而逃避责任;在老板遇到难题的时候,员工们都能挺身而出,主动负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老板排忧解难。

在不少企业里,有些员工不仅不能主动帮助老板解决问题,甚至还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直接丢给老板,把本该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上司。他们会貌似恭敬地说:“您看怎么办?”事实上,在老板看来,这种做法就是在推卸责任。

员工可以向老板请教、寻求帮助,但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责任也推给老板。因为员工一旦这样做,就会使老板在具体事务上不得不亲力亲为,去做下属做不好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别说员工能主动为老板分忧解难了,老板甚至还要反过来给员工收拾烂摊子。这,无疑是一家企业最大的不幸。

在职场中,也许有些工作老板没有安排给我们,但问题的存在却阻碍了整个公司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总能替老板解决难题,老板即使表面上不说,内心里也会领你的情,而且会欣赏你,有机会就会提拔、重用你。因为在老板眼里,你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一个能给他提供很大帮助的人。

相反,那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逃避责任的员工,很难进入老板的视野,很难成为公司的核心员工与公司发展的核心力量,因为他们不能替老板分担工作中的困难。

同理心思考题

1.老板的忧难,你通常会怎样对待?

2.秦浩的做法,能给你什么启示?

主动适应,更容易成就自己

想让自己置身于理想的工作环境,就要先优化自己的“主观环境”,战胜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当面对环境的种种不如意时,不要埋怨环境,而要主动适应环,创造条件,赢得大家的支持。

在职场里,有些人仗着自己有高学历,有较深的资历,或者有点拿手的本领,就不可一世,总觉得自己“老子天下第一”,要工作任务去适应他,而他总是拒绝去适应工作。

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只能用狂妄自大来形容。全天下的老板,恐怕也难有一两个喜欢这等员工的。在老板们的心里,哪个不是最看重那些有能力、有本领而又积极工作的人呢?那些唯我独尊、不主动适应工作的人,就算有再高的学历,再深的资历,也难受老板们的待见。

如果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能发现,和环境比起来,一个人的力量其实微乎其微。通常,人是很难改变环境的,所以在不能改变环境时,就要学着适应环境。只有学会适应环境的人,才能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才能发挥更多的才能,才能更容易在职场中心想事成。

袁莉就职于某文化传媒公司,担任该公司承办的某杂志的编辑职务。28岁的袁莉是一位很优秀的职业女性,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形象气质,都首屈一指。袁莉所承担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空闲下来的时候。对此,袁莉却感到很充实,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公司还承揽了一部分广告业务,这一部分也是公司盈利的重点。老板在观察了袁莉一段时间之后,便想把她从编辑部调到广告部做广告。老板认为她有这方面的潜质,于是就找她谈话,告诉了她这个想法。

尽管袁莉对广告并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太喜欢和太多的人打交道,但是在老板一再坚持下,她也只好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