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斯大林
3345800000088

第88章 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毛泽东坚持“三七开”(3)

赫鲁晓夫指出: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斯大林利用谢尔盖·基洛夫被人暗杀的事件,搞了一次“大清洗”,狠狠地打击了一大批实际上或者臆想中可能与他形成敌对势力的人,打击了一大批曾经加入过党内派别而早已改正了错误的共产党员,特别是一些曾经与列宁接近的人,他总把这些人作为潜在的对手、“敌对分子”。斯大林觉得他消灭的“敌对分子”越多,跳出来挡他道的人就越多,而这些人都是有胆有识、能说会写、具有独立判断是非能力的人;不除掉这些人,他个人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就受威胁,因此,他便运用权力机构大批地清洗、处决这种人,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牺牲者,又逼出了千千万万的对他歌功颂德的个人崇拜者,造成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根据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通过了关于克服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后果的决议,宣布为成千上万的无辜的牺牲者昭雪,为大批幸存者平反正名。

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却直摇头。他自己太激动了,放下报告,站起身来,在古老的颐年堂里,踱了踱步,想让心情平静下来。可是,他在屋里转了许久,回到桌前,赫鲁晓夫的报告,又映入他的眼帘。

“我这个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斯大林的生涯及其活动,就斯大林的功绩而论,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写过无数这方面的书籍、小册子、研究性文件……我们现在关心的是一个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对党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即对于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到底是怎样慢慢滋长起来的。而这种个人崇拜又怎样在特定的阶段成了给予党的各项原则、党内民主以及革命的法制秩序的极其严重的极其深刻的危害的一切事情的根源的。”毛泽东又站了起来,看不下去了!是啊!他一贯地反对主观,片面,而这些人却在故意地搞片面性,不知为什么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主流方面,而是强调那些非本质方面、非主流方面的东西,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全盘否定,这怎么行?毛泽东想着,喃喃地说:“哼!斯大林不是一般的人物,重要的会议,重大的问题,重要的人物,怎么能不搞全面的评价?你说‘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可事实上就成了全盘否定。”天快亮了,毛泽东已经有二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了,眼球上隐现红丝,可他仍心情激动,毫无睡意。卫士进来,劝他休息,并帮他服了安眠药,扶他躺在那张里边堆了许多书籍的硬木板床上。

毛泽东躺在床上,取来一些文件翻阅,想把思想的注意力引开,慢慢入睡。按常规这样经过半小时到一个小时,药力发挥作用,便能入睡了。但是今夜不同,一个小时过了,他的思想还老在赫鲁晓夫的报告上思考,肆意驰骋,无论怎么收拢也收不住。

斯大林无视列宁的思想教育的方法,他抛弃了思想斗争的方法而选择行政压力、大规模镇压和恐怖行动。斯大林利用惩罚机构日益大规模地、日益顽强地采取行动,在这同时,他也就逐步违反一切现行的理论和苏维埃法律。

“无疑,用行政的、镇压的甚至恐怖的手段代替思想教育,斯大林犯了严重的错误。”毛泽东想着,又反思地问,可是恐怖全错了吗?叫敌人恐怖、害怕也错了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一个社会主义的苏联,帝国主义都在千方百计地对它进行颠覆、包围、渗透,周围都是白色恐怖,一时人妖颠倒,鱼龙混杂,敌我难分!斗争复杂嘛!当年,我党也有过类似的教训。有人在中央苏区抓AB 团,搞扩大化,冤枉了不少好同志!好在我们发现得早,纠正得快。要不,人人自危,革命岂不完蛋!让自己人恐怖是错误的,可是,苏联的人民都恐怖吗?如果按赫鲁晓夫说的都那样恐怖不安,社会主义的苏联怎么能建成?那么凶恶的***德国怎么能打败?毛泽东想着,又不由自主地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桌前,拿来了赫鲁晓夫的报告翻看:“斯大林随心所欲的做法不仅在决定有关国内生活的问题时是这样,还表现在苏联的国际关系上……有一次,我从基辅到莫斯科去见斯大林,斯大林指着最近送给铁托的信件抄本问我:‘你读过吗?’然而不等我回答,他就自问自答地说:‘我只要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他就会倒台’。我们可为这个‘动一动小指头’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看到这里,无数往事,无数痛苦的回忆镜头和画面,像潮水般地涌向毛泽东的眼前,使他无法摆脱。是的,斯大林确实这样干过,他派的李德、王明就不止一次地剥夺了我毛泽东的发言权。他的“小指头”确实厉害,有人想要我的命,就看斯大林是不是“动小指头”。但是,斯大林的小指头毕竟没动,我还是夺回了发言权。如今,斯大林死了,不能说话了,过去称斯大林为“父亲”、“天才”、“无比英明”、“永远正确”的赫鲁晓夫,现在说他是“暴君”、“凶手”、“混蛋”、“白痴”和“罪犯”,我毛泽东不能落井下石,不能忘记他说过的正确的话,不能忘记他办过的正确的事,更不能忘记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毛泽东心似平原跑马,驰骋难收。

卫士进来了,帮他第二次服了安眠药。但是,他躺了好久,还是一点睡意也没有。眼看阳光已经照到窗上,他干脆起床,接着工作。

不久,米高扬来到北京,毛泽东明确地告诉米高扬:斯大林功大于过。你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好,缺乏全面分析,缺乏自我批评,事前没有和兄弟党商量。不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简单地说成是一个人的罪行,这不对,不好。

毛泽东考虑的不仅是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因为斯大林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对他的褒贬,不仅关系着苏共和苏联国家的威信,而且直接关系着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衰,关系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因此,在赫鲁晓夫的报告之后,他不得不进一步考虑今后世界共运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如何发展的问题。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题目是《论十大关系》。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中国的重要经验,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特别讲到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讲到了苏共对待斯大林的问题。他说:“苏联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的人,现在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丈。我们国内也有人跟着转。中央认为斯大林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按照这个分寸,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三七开的评价比较合适。斯大林对中国做了一些错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解放战争时期,先是不准革命,说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仗打起来,对我们半信半疑;仗打胜了,又怀疑我们是铁托式的胜利,一九四九、一九五〇两年对我们的压力很大。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还强调向外国学习。他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照搬。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这样。对于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方面,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

时间过了四个月,到1956年8月30日,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发表了《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号召总结中共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在讲话中,毛泽东认真总结了斯大林错误的教训,提出了中共要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

毛泽东自问自答地说:斯大林为什么犯错误呢?就是在一部分问题上,他的主观跟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现在我们的工作中还经常有许多这样的事情。主观主义就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从现实可能性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受主观主义的害时间很长,受了很大的惩罚,根据地差不多丧失干净,革命力量丧失百分之九十以上,一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觉悟。经过延安整风,着重调查研究,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

在这里,毛泽东批评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的批评斯大林显然不同。首先是立场不同。毛泽东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对斯大林采取同志式的客观分析的态度,甚至把自己也摆进去,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多次讲到“我们的工作中还经常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我们这几年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但是主观主义的毛病到处都有。不仅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主观主义永远都会有,一万年,一万万年,只要人类不毁灭,总是有的,有主观主义,总要犯错误。”他不像赫鲁晓夫那样,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企图把斯大林一棍子打死。

其次,观点不同。毛泽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从认识论的高度上,用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斯大林的错误,指出斯大林之所以犯错误,“就是在一部分问题上他的主观跟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同时,又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说明主观主义危害大、面积宽、范围广、时间长,要全党认真克服。而不像赫鲁晓夫那样用修正主义的观点,把斯大林的错误完全说成是个人品质的问题。离开当时苏联处在世界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缺乏经验等客观条件,将个人错误无限夸大,从而起到否定马列主义、丑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作用。

最后,方法不同。毛泽东采用实事求是、科学分析、总结经验的方法,具体地分析斯大林犯错误的国际环境、国内条件、主观因素、社会效果等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从中引出规律、经验来,指导党和人民的革命、建设事业;而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对斯大林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限夸大,否定全盘。

就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特别强调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宗派主义的问题。他说,首先是要团结几十个共产党,团结苏联。因为苏联发生了一些错误,这方面讲得多了,吹得多了,似乎那种错误不得了,这种观点是不妥的。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错误,进行了认真的、客观的、具体的分析。他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又那么长久;帝国主义又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包围、封锁、颠覆、渗透;斗争十分复杂激烈,不发生错误是不可能的。同时,毛泽东又特别指出:苏联发生的错误,像斯大林的错误,它的位置是什么呢?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虽然听说有些什么东西有二十年了,但是暂时的,部分的,是可以纠正的。苏联那个主流,那个主要方面,那个大多数,是正确的。接着,毛泽东列举了三件大事,说明了斯大林和苏联的主流和主要方面。三件大事是:第一,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经过十月革命,变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第二,斯大林坚持列宁主义,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使它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第三,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为世界人民的革命和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毛泽东说:要加以分析。我们说过,对斯大林要三七开。他的主要的、大量的东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东西是错误的。

第一章毛泽东总结斯大林的经验教训,研究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像一枚超级政治原子弹,在苏联的心脏——克里姆林宫爆炸了!它的冲击波将冲击苏联,冲击世界。”西方人士的这种评论,不无道理。的确,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一传出,在世界各地,很快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西方政界人士认为这颗“超级政治原子弹”在共产主义“铁幕”后面炸开了裂缝。于是,他们接过赫鲁晓夫“反斯大林主义”的旗号,积极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企图使社会主义阵营解体,而不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此又缺乏应有的警惕。由于当时的苏共和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具有很高的威信,而赫鲁晓夫又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具有很大的煽动性和号召力,所以许多人都盲目地、简单地跟着他批判“斯大林主义”,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

高瞻远瞩的毛泽东,面对此情,心情沉重,认为这种思想混乱若不及时扭转,澄清是非,势必影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些基本问题,影响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在这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于是,在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后不到40天,毛泽东就提议并主持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是:《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