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与斯大林
3345800000097

第97章 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毛泽东坚持“三七开”(12)

据朱可夫回忆,关于基辅战役的决策问题,在苏联最高统帅部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7月29日,朱可夫作为苏军总参谋长、最高统帅部副统帅,就当时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和基辅的弃守问题,曾当面向斯大林作过紧急汇报。朱可夫说:“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的德军,看来,最近期间不可能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因为他们损失太大。他们现在缺少大量预备队来补充各集团军和保障中央集团军群的左右两翼。”

“我们认为,在乌克兰,主要战斗可能在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克、克列明楚格地区某地展开,因为敌南方集团军群装甲坦克部队主力已经到达该地区,我军防御最薄弱和最危险的地段是中央方面军。掩护乌涅恰和戈梅利方向的第十三和第二十一集团军人员很少,准备也不足。德军可利用这个薄弱环节,向死守基辅地域的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

斯大林警觉起来,问:“你的建议是什么?”

“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给它增加三个得到炮兵加强的集团军:从西部方向抽调一个集团军,从西南方面军抽调一个集团军,从统帅部预备队抽调一个集团军。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能干的方面军司令员。具体地说,我建议瓦杜丁将军担任。”

“怎么啦?”斯大林厉声责问:“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的兵力吗?”朱可夫解释说:“不!不是这样!我认为莫斯科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前进,而在十二天至十五天以后,我们能从远东抽调至少吧个战斗力很强的精锐师,其中包括一个坦克师到莫斯科。这样,就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莫斯科方向的兵力了!”

“那么,把远东送给日本人吗?”一向与朱可夫不和的梅赫利斯挖苦地说。

“是啊!远东怎么办?”斯大林沉思地来回走着,沉重的皮靴敲击着地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斯大林最担心的是远东的安全。因为远东,驻有日本的百万关东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入侵苏联。如果这个时候,日本再从远东进攻苏联,使苏联腹背受敌,那将是致命的危险!斯大林禁不住低声自问:“远东该怎么办呢?”

这时,马林科夫拿出了一份电报,递给斯大林,说:“这是延安来电。”斯大林看着电报,紧缩的眉头松开了,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光彩。看完了,他又让马林科夫宣读了延安来电。那电报上写道:“最近,日本***内部发生了一次决策性的大争论:陆军主张北进,直捣乌拉尔山脉一带苏联军火工业的大后方,与西线的希特勒德军两面夹击,迫使苏联投降。海军认为西伯利亚地寒人稀,进军困难,北进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力主南下。双方争论激烈,海军的主张占了上风。日本内阁决定:发动大规模的南侵,攻打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国。”

朱可夫听了延安来电,高兴地说:“这样,我们很快可以从远东抽出数十万精锐部队,来到西线,痛歼德军!”

众人立刻高兴地说:“好!好!”“好!”斯大林说:“中国共产党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现在,根据延安来电及其他情报,我们下决心从远东抽出数十万精锐之师,去到西线,打击德军!”马林科夫说:“是啊!延安来电很重要!上次延安来电,我们没有重视,吃了大亏;这一次,一定要重视!”

斯大林紧接着说:“是啊!一份延安来电,胜似十万精兵!”

对于此事,《斯大林年谱》上的记述是:7月29日,斯大林应朱可夫要求接见朱可夫,接见时与朱可夫意见不和的梅赫利斯在座。朱可夫概述了当前形势,提出了总参谋部的几点意见:一,加强中央方面军;二,从远东至少调8个师来加强莫斯科防区;三,把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以东。当天,斯大林签署了国防委员会关于改组和调整工农红军指挥人员的决定。

后来,斯大林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歼敌33万,成了世界反***战争的转折点。

其所能取得这么伟大的胜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通常,斯大林早晨4至5点钟躺下休息。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日子里,他打破了这个规矩,他要求向他汇报情况的次数多了,包括在早晨6点钟也要汇报。他因失眠而双眼发红,头有一点晕,但他用凉水洗一洗脸,又继续工作。他首先考虑的是集中兵力问题。因而他一再催促集中兵力,调集部队,不许拖延。

从1942年7月1日到11月1日,根据斯大林和大本营的决定,从远东,从各地调往斯大林格勒的兵力达72个师、6个坦克军和两个机械化军,20个步兵旅和46个坦克旅。同时大大地加强了第8和第16空军集团军,很快地夺回了制空权。

据报道,1942年11月11日,斯大林令朱可夫给斯大林格勒调集了100多万军队,900多辆坦克,使苏军的力量大增,24小时内,击溃了罗马尼亚兵团等3万余人。在这个胜利的基础上,斯大林很快地把战略反攻导向战略进攻。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决定组织3个方面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反攻。同时抓紧调集兵力,使这次反攻迅速发展成11个方面军的总攻,使苏德战争发生了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了胜利。在此基础上,斯大林又抓紧进攻战略,经过1943年夏季的几次大规模的反攻战役,于当年8月把战略反攻导向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在2000千米的正面上向德军实施了正面的总攻。中间经过一系列的战略性的战役,到1944年底,把德军全部驱逐出苏联国境。

8.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感谢中国的巨大援助

1941年6月30日,延安收到了莫斯科以斯大林的名义致中共中央的电报,电文是:“由于你们提供了及时而准确的情报,使我们提前进行一级战备。”

1995年4月,在世界反***战争胜利50周年时,俄国在中国辽宁省举行的阎宝航诞辰一百周年祭奠上,向这位已于1968年逝世的死者授予一枚奖章。阎宝航的儿子、毛泽东过去的俄文翻译、今天的中国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说:“斯大林发电报感谢毛泽东要他提防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情报,他的电报是苏德战争爆发八天后发来的。”阎明复回忆说:“俄国人只给活着的人受勋,我父亲是唯一的例外。”

同年11月1日,北京俄罗斯大使馆内喜气洋洋,正在举行隆重的纪念世界反***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酒会。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酒词,高度评价了这场拯救世界和人类的正义之战。还郑重宣布受总统叶利钦的委托,授予阎宝航和他在抗战期间领导的地下工作者阎明诗、李正文同志“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奖章,表彰他们为国际反***斗争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阎宝航的子女阎明复、阎大新扶着激动不已的李正文,接受了这份殊荣。

11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叶利钦总统授予阎宝航、李正文等中国同志“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奖章的消息,还说“罗高寿大使认为,这两件大事(提前向苏联通报德军进攻苏联的准确日期;在苏军对日作战前,提供了关东军在东北的详细军事情报)将载入世界人民反***战争的史册。”

曾经把斯大林吹到天上一万丈高的赫鲁晓夫等人,先说斯大林是“天才的英明领袖”、“一贯正确”、是“天才”、是“慈父”;后来又把斯大林打入地下九千丈,说他“没有人性”、“从来不认错”、“不会指挥”、是“白痴”、“暴君”。

上述事实说明: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在苏联卫国战争开始时犯了严重的错误,但他对错误一经认识,也在努力改正,并且也讲情感,当即发电报感谢毛泽东和中共的帮助。赫鲁晓夫等人的诬蔑不实之词,应该扫除。

9.延安精神海外之花——毛泽东与斯大林交往纪实

延安是革命圣地,是抗日胜利的红都,也是新中国的摇篮和苗圃。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同志在陕北生活工作过13年,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伟大业绩。这里选取几件毛泽东与斯大林鲜为人知的史迹。

一、斯大林特别感谢的延安来电

斯大林一生中经受过无数次打击、迫害和折磨,光被逮捕、流放就有七次之多;但他在打击、迫害、折磨中学习、斗争,后发制人、反败为胜,所以被称为“钢铁的人”,成为社会主义苏联人民的领袖,成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三巨头”之一。

在斯大林经受的打击、折磨中,最严重的莫过于1941年6月22日的那一次。那时全世界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突然向他和苏联人民发起偷袭。

的确,在那***横行霸道、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威胁人类文明、正义的年代,西方大国当权派奉行绥靖政策,使希特勒肆无忌惮地侵略扩张,他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以“闪电战”征服了波兰和挪威等国;接着,希特勒就向欧洲强国英法开刀了。曾经远征重洋的数百万英法联军,在**的进攻面前,仅仅11天就垮台了,法国投降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不足一个星期就相继沦陷。***德意日像三个法力无边的恶魔,铁蹄踏上了欧亚大陆,使这两个古老文明的神州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人们普遍担心世界可能要有一个新的、上千年的黑暗的时代。

就在这关系人类命运的危急时刻,德国***的矛头指向苏联,世界人民关注着苏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寄希望于苏联。作为苏联军民最高统帅的斯大林经受着最严峻的考验。

那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半。因为是个星期天,人们都在甜蜜的梦乡。希特勒背信弃义,以190多个师的兵力,430辆坦克,4700余门大炮,4980架飞机,193艘舰艇,总兵力达550万人,向苏联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接着,意大利、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等仆从国追随希特勒德国,也相继发出照会,对苏联宣战。希特勒计划用这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在六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打垮苏联。于是,一场规模空前、意义巨大、关系世界命运的大决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凌晨4时许,联共中央所有的政治局委员都集合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斯大林神态严肃,脸色苍白,手里握着没有点燃的烟斗,站在桌子旁边,半天没有说话。他那双深沉难测的眼里,露出了震惊和愤怒的目光。这是他一生中受刺激最大、精神最痛苦的时刻之一。

斯大林沉思着。突然,他像被什么狠刺了一下,拉开自己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一叠电报,迅速翻阅起来。马林科夫问:“斯大林同志,你在找什么?”

“电报,一份延安拍来的电报!”斯大林焦急地说着,仍在一叠电文中翻阅。“是中共6月16日发来的电报吗?”“是的,是的。我记得放在这里,却怎么找不见了?”斯大林说着,仍在寻找。

那电报上只有一句话:“菲里波夫同志,希特勒德国将于6月21日进攻苏联。希立即采取对策。”

斯大林没有重视中共的情报和建议,迟疑、犹豫,没有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使苏军吃了大亏。在接电报之前,他认为,希特勒德国不会撕毁1939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会突然袭击苏联。他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对希特勒德国失去了警惕。当时,鉴于英国等国的报纸盛传“苏德间行将开战”,1941年6月13日,苏联塔斯社奉命发表声明说:“苏联方面认为此种谓德国愿意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之谣言,全无根据。”德军突袭发生,考虑到战争形势严峻,中共情报的明确和重要,斯大林才宣布苏军进入一级战备。

其实,中共关于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是经过认真核实的。1941年6月中旬,中共地下党员阎宝航从国民党一位高级官员那里得知希特勒德国将于6月21日进攻苏联。阎宝航即将此事报告了在重庆的周恩来。周于6月16日报告了中共中央。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从香港方面和上海方面也得到了类似的情报,认为十分重要,于是,很快将这一情报转告给在延安的苏军情报组,要他们马上向莫斯科汇报。

当时,斯大林没有重视中共的情报和建议,吃了大亏,给苏军和苏联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许多人只知怒斥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而没有注意斯大林的错误。

现在,事实证明中共的情报是准确的。毛泽东关心苏联的命运,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及时的。而斯大林自己由于判断失误,坐失良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斯大林对站在一边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说:“请您以我的名义致电中共毛泽东,表示感谢!”伏罗希洛夫表示照办。1941年6月30日,延安收到了莫斯科以斯大林的名义致中共中央的电报。电文是:“由于你们提供了准确的情报,我们得以在德军进攻前宣布苏军进入一级战备。”

1995年4月,在世界反***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俄国在中国辽宁省举行的阎宝航诞辰一百周年诞辰祭典上,向这位已于1968年逝世的死者授予一枚奖章。阎宝航的儿子、毛泽东过去的俄文翻译、今天的中国慈善总会会长阎明复说:“斯大林发电报感谢毛泽东要他提防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情报,他的电报是苏德战争爆发8天后发来的。”阎明复回忆说:“俄国人只给活着的人授勋,我父亲是唯一的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