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61

第61章 传说中的历史(8)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有关的史料中研究发现,最晚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已有人发现了澳大利亚。史料显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许多地理学家相信在印度洋以南的地方有一块南方大陆存在,他们在一些古地图上,用拉丁文把这块土地标明“未知的南方陆地”。澳大利亚之名后来即由此而得,意为“南方陆地”。由此可见,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能够绘制出这样的地图并非是凭空臆造的,但是究竟是靠什么方法绘制出来的,史学家们并没有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

近来,中国人先于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的说法打破了澳洲和美洲学者的一贯看法。早在14世纪时的元末明初之际,已有中国船队队员在澳大利亚的北海岸登陆,比荷兰人威廉·约翰逊早二百年左右。澳大利亚达尔市出土的一尊中国玉雕——寿星像便可以作为最好的证明。寿星像是一位寿星公骑在一只鹿上,手捧寿桃,慈祥万端,造型栩栩如生。经有关专家断定,这是中国传统性的艺术品,制作于14世纪。

随着考古学以及人类学的进一步发展,对发现澳大利亚并入住于澳大利亚的第一人的研究必将会有更新的结果出现,相信解开澳大利亚第一发现者之谜指日可待。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否杀父篡位

导言:亚历山大一世是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他之所以有名,不仅因为他曾经三次打败野心勃勃的拿破仑,还因为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充满了神秘和离奇。有人称他是“俄国历史上的两面神”、“北方的斯芬克斯”、“王座上的演员”。普希金则认为他是“一位懦弱而狡猾的君主”。那么,亚历山大一世真的是历史上杀父篡位的沙皇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十三位沙皇,他的一生就像个传奇故事。和他同时代的拿破仑曾评价他是“真正的拜占庭人,细心、虚伪、狡猾”,俄国革命家赫尔岑对他的评价是“加冕了的哈姆雷特,一生都受到被弑父阴影的折磨”。那么亚历山大一世真的是像赫尔岑所说的那样杀父篡位的吗?

保罗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父亲,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儿子,是女皇与情夫萨尔蒂柯夫风流后的产物。自保罗出生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就对这个不该出生的儿子极其冷淡,甚至对亲生儿子从未有过亲昵之情。保罗成人后,母子关系更加紧张。保罗怨恨母亲给了他一个“不光彩”的出身,也怨恨母亲久占皇位,使他不能成为显赫的沙皇,因此终日颓废消沉,不事政务,但却热衷于操练军队。母子双方长期“冷战”,相互避免在公开场合见面。

亚历山大1777年12月12日诞生于圣彼得堡,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出生后,叶卡捷琳娜二世身上的母性突然复苏,她认定这个新生儿将取代保罗成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因此她亲自为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希望他将来有俄国古代英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性格和功业。亚历山大出生后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罗的次子康斯坦丁降生,于是亚历山大兄弟二人均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叶卡捷琳娜为兄弟俩请来了当时最好的学者,负责两位皇孙的教育。富有自由化色彩的良好欧式教育以及启蒙主义思潮带来的理想主义,与亚历山大在日后面临俄罗斯具体而又复杂的国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使得亚历山大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极端。这也是俄罗斯几代君主不断重复执政失误的一个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亚历山大逐渐懂得自己是生活在一个虚伪荒谬的环境中,表面豪华阔绰、歌舞升平的宫廷里实际上充满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阴谋争斗。他也逐渐察觉到父亲与祖母间的严重不和,从而被迫在两人之间周旋。尚未成年的亚历山大清楚,头戴皇冠的祖母可以给他一切,而卑下猥琐的父亲则是无足轻重的。少年时代的宫廷生活和特殊的环境已造就成亚历山大多疑敏感、虚伪善变的性格。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末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由于对儿子厌恶和失望,于是,她私下秘密起草了一份诏书,宣布废除保罗的皇位继承权,立亚历山大为未来的新沙皇。并且晓谕天下:只有亚历山大才有即位的权力。然而,亚历山大并不愿意绕过父亲来直接接受祖母的遗愿而坐上沙皇的统治宝座,于是他曾经向自己的父亲保罗写了一封信,信中十分委婉地说明自己不愿当沙皇的想法,并说祖母立自己为皇帝的晓谕是传言。然而,在1796年11月4日,叶卡捷琳娜二世突然中风身亡,亚历山大整日守在祖母的身旁。保罗听到自己母亲的死讯后,急忙赶来目的不是为母亲送终,而是来搜查叶卡捷琳娜二世留下的谕诏,之后谕诏得手后,保罗将其付之一炬,就此,保罗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量官衔:谢苗诺夫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步兵骑兵师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但是保罗一世即位之初,便大反其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政策而行之,削弱军人地位及其作用,加强书报检查,实行恐怖统治,致使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昏庸残忍的统治者必将被推翻,这是历来必然经历的一种变革。1801年3月11日,发生了宫廷政变,早已难以忍受保罗一世统治政策的密谋集团在夜里闯入皇宫将保罗一世杀死。于是,亚历山大一世的时代便开始了。

对于宫廷政变造成的保罗一世的死亡,有关亚历山大一世是否参加了此次政变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亚历山大事先了解反对保罗一世的密谋活动,当初副首相潘宁曾隐晦地将密谋集团的计划向亚历山大透露,虽然遭到亚历山大的拒绝,但并未加以制止,而是置身其外,静观事态发展。

也有人认为亚历山大直接参与密谋策划活动,甚至在宫廷政变之时其弟康斯坦丁还亲自参加暗杀活动。但这些说法都无法证明。

此外,还有人提出了反对观点,他们认为保罗一世之死与亚历山大并无关系。毕竟他是唯一的皇储,似乎没有必要做这样违背天条的事情。

无论保罗一世是不是亚历山大杀死的,也无论亚历山大有没有篡位,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如果最高统治者积怨太深又不愿自行让位,那么取而代之的办法只有密谋政变,况且这在俄国宫廷已成惯例。保罗一世之死也便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