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人类历史未解之谜全集
3379200000066

第66章 迷雾重重的宝藏(4)

但是,现在问题不在于同意不同意外国人来挖宝,而在于这个“宝”究竟存在与否或有多少。战后40多年来,有关这笔财宝的传说扑朔迷离。时而甚嚣尘上,活灵活现;时而又销声匿迹,若无其事。关于财宝的数量,有人说价值1000亿美元,有人说还要翻一番。一位美籍日本人于上世纪50年代曾为此事调查过300多名有关的日本人,到菲律宾进行过现场调查。他认为,即使有财宝,其价值充其量也只有1亿多美元,还有人干脆宣布“山下奉文将军财宝”纯属子虚乌有。

多拉克宝藏真相

导言:古老的国家总会有很多传说,财宝自然是少不了。因为历史太漫长,所有的财宝都成了梦。1958年的一天,考古学家詹姆斯·梅拉特坐在从伊斯坦布尔开出的一列火车上。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位黑头发的姑娘。他无意间瞥了她戴的手镯一眼,立即认出那是几千年前的赤金制品。这一瞥把他引向了一批无价之宝,梅拉特认为自己碰上了意想不到的好运气。

没有哪个考古学家会对这样的手镯无动于衷。梅拉特向姑娘作了自我介绍。姑娘告诉他,手镯是她家中的收藏品之一,还答应带他去家里验看其他的收藏品。

傍晚,列车开进土耳其爱琴海岸的港口城市伊兹密尔。姑娘带他换乘交通工具去自己家中。梅拉特心中充满对那批珍宝的渴望,没有去留意换乘的渡船和出租车的路线。

姑娘从家中的一张五斗橱里把她的收藏品一件一件取了出来,梅拉特大吃一惊,面前摆的东西,可与图坦卡蒙(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墓的发现相提并论。他询问是否能对它们进行拍照,姑娘拒绝了,但同意让他呆在屋里,把珍宝的图样临摹下来。

梅拉特欣然接受了这一提议。他夜以继日地研究这批令人难以置信的珍宝,临摹它们的复杂结构,拓下上面的象形文字,记下每一个细节。姑娘说她是希腊人。她告诉梅拉特,这些收藏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占领土耳其期间发现的。它们来自湖边小村多拉克的一处秘密洞穴。

梅拉特感到眼前的事意义重大。这批珍宝是4500年前青铜时代的遗物。他知道,他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城的重要线索。

这是一座由武士阶层统治的以航海为业的大城市,其繁荣程度接近荷马时代的特洛伊城,其财富和影响也堪与特洛伊城相匹敌。这是一个考古学家们梦寐以求的东西。所有的理论将不得不因此被重新考察。

一天晚上,梅拉特终于干完了手头的工作,离开了姑娘的家。此后,他再也没见过那位姑娘和那批珍宝。梅拉特事后才认识到,对于掌握着通向发现之门的钥匙的那位姑娘,他知道的确实太少了。他只记得她说的英语中带有美国口音,她说她名叫安娜·帕帕斯特,住在卡津·德雷克大街217号。

梅拉特犯的第一个致命的错误,是未经核实地相信了姑娘的话。后来,对此持怀疑态度的土耳其调查人员说,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名叫帕帕斯特的人,卡津·德雷克大街也根本不存在。接着,梅拉特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在安卡拉,他向他的上司英国考古学院的西顿·劳埃德教授汇报说,早在6年前,他就发现了那批珍宝,只是到了现在,他才获准公布这一发现。他撒这个谎,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考虑:他结婚才4年,他不想因说出曾在一个女人家呆了好几天而引起会使妻子困恼的流言蜚语。

1959年11月,梅拉特的发现发表在《伦敦图片新闻》上。谴责的浪潮随之而来。梅拉特不得不旷日持久地竭力为自己辩白,同时懊恼自己所犯的两个错误。他曾写信给土耳其文物部门,通知文章即将发表的事,但信丢失了。

当配有珍宝插图的文章发表之后,土耳其官方大为光火。他们要求知道那批宝贝的下落:是在哪儿发现的?为什么没有告诉他们?一想到国家的一批珍贵宝藏已被人拐走,他们就责备梅拉特,梅拉特尽其所能地帮助土耳其当局,但安娜和珍宝都不落痕迹地消失了。

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梅拉特与财宝的失踪有关联。然而,两年半以后,在土耳其《米利耶特报》的怂恿下,一场诽谤运动展开了。该报声称,梅拉特所说的挖掘日期是不真实的,多拉克宝藏的挖掘就是50年代的事;当时,在掘宝地点附近,有人看见梅拉特和一位神秘的女子在一起。

后来,上述说法被证实是虚假的,警方的调查也已停止。但是,对梅拉特诋毁和轻蔑的运动仍在继续;梅拉特仍被禁止在土耳其的一个古遗址上从事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他在那里有过几个重要的发现。

有影响的敌人忙于暗中活动。他们说,梅拉特编造所谓的发现,只是出于对自己今后生涯的考虑。他们何必要以此来使梅拉特声誉扫地呢?其实,梅拉特并不需要用哗众取宠的文章来提高他作为考古学家的国际声誉。

然而,安娜是谁?她与梅拉特在火车上相遇纯粹是巧合吗?也许有人知道,那个手镯肯定会引起考古学家的注意,因此特地安排了这场闹剧?有的人认为,梅拉特是走私团伙设下的诱饵;是他们偷走了多拉克珍宝,并准备把它们卖掉。他们知道,他们手头的赃物一旦被梅拉特这样享有声誉的专家证实是真品,在国际黑市上的价格就会猛涨。《伦敦图片新闻》刊登的权威性文章为走私团伙提供了可靠性证明。接下来,这批珍宝被装运上船,悄悄地驶向世界各地的秘密买主。

如果这个判断不错,那么关于安娜和珍宝的真相可能永远不会大白。

东陵慈禧棺内珍宝去向

导言:这个让人民气愤的女人是真的带了举国珍宝进了她的坟墓,但最终她的灵魂没能为她守住这些宝藏。据说,慈禧棺内最珍贵的陪葬品要属用白玉雕成,号称可以“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了。传说慈禧棺内还有四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据悉,慈禧陵中被盗的珍宝或被孙殿英等人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遭毁坏,甚至被走私到国外,绝大多数至今下落不明。据传,为了逃脱罪责,孙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1928年,驻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附近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打上了东陵的主意,并派师长谭温江去查明情况。通过一名曾侍奉过慈禧的太监之口,谭温江得知东陵的慈禧墓中随葬有大量稀世珍宝,并从这名太监手上抄录了《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和《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等。

在摸清情况后,谭温江向孙殿英提出了盗掘慈禧陵的建议。1928年7月1日,孙殿英命令谭温江严守东陵的所有要道,谨防他人入内。在把两个旅的兵力开进东陵四周后,他就开始探查地宫的入口,并计划在盗墓完成后以换防为由撤离东陵,把事情嫁祸到土匪身上。

经过一番周折,盗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宫的入口。从明楼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是一道浇铸了钢筋的墙壁,地宫入口就在这道“金刚墙”下。从7月4日至7月10日,炮声不断从东陵传出,当地百姓以为是在打仗,谁也不敢出门。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两座陵墓已经被炸开。

进入慈禧地宫中的盗墓士兵没有想到,走进主墓室竟非常顺利,没费什么事就见到了棺椁与陪葬珍宝。慈禧的主墓室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在石台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两侧的两座石墩上,则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棺盖揭开霞光满棺,慈禧太后面貌如生。盗墓者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一个谜。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曾参与盗陵的连长的回忆,这个谜才被解开。

据这名连长叙述,为撬开慈禧的内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七零八落。匪兵们把砍碎的木头搬开后,就现出了一具红漆内棺。由于怕刀斧损伤棺内的宝物,当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当时,将棺盖揭开,只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慈禧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珍宝价值高达亿两白银。李莲英是慈禧太后最信任的太监,慈禧死后往棺内葬宝时,他也是参与者之一。李莲英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

在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经被上还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者拆走珍珠后,就将这条价值连城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经被之上还覆有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无价之宝。

入殓时的慈禧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1000多万两,凤冠价值则可想而知;口内含夜明珠一粒,据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为红宝石的;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在其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光这些“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其中大部分珍宝被变卖、毁坏或被走私到国外,被盗珍宝流落各处。

罗亚尔港宝藏

导言:16世纪,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殖民强盗搜刮了大量金银财宝,一船船运回欧洲。在入侵西半球方面,英国落后西班牙一步,除了控制北美洲北部地区以外,很难染指西班牙的势力范围。心理不平衡的英国嫉妒西班牙抢到的巨额财富,就怂恿海盗专门袭击西班牙的船只,并为之提供庇护所。与此同时,欧洲一些亡命之徒沦为海盗,在美洲沿海抢劫过往商船,特别对抢劫西班牙皇家的运金船更感兴趣。英国政府当时专门辟出英属殖民地牙买加岛东南岸的罗亚尔港作为海盗的基地,罗亚尔港于是成为历史上海盗船队的最大集中地。罗亚尔港公开身份是牙买加首府,非正式身份是海盗首都,海盗抢夺来的金银珠宝在这里堆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时候都轮不到卸船,只有停放在港口里等候。

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城市,也是最堕落的城市,虽然只有几万人生活在这里(其中大约6500人是海盗),但城市的奢侈程度远远超越当时的伦敦和巴黎。整个城市没有任何工业,却可以享受最豪华的物质生活,中国的丝绸、印尼的香料、英国的工业品一应俱全,当然最多的还是金条、银条和珠宝。

1692年6月7日,罗亚尔港仍像往常一样热闹,酒馆人声嘈杂,销赃的市场顾客如云,各式船只频繁进出港口,满载着工业品的英国船在码头卸货,美洲大陆的过境船在修帆加水。海盗船混迹其间,一般人难以辨别出来。但是这个罪恶之城注定要受到上帝的惩罚。中午时分,忽然大地颤动了一下,接着是一阵紧过一阵的摇晃。地面出现巨大裂缝,建筑物纷纷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样在起伏,地面同时出现几百条裂缝,忽开忽合。海水像开了锅,激浪将港内船只悉数打碎。穿金戴银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啸的交逼下疯狂奔走,企图找一个庇身之所。

11时47分,一阵最猛烈的震动后,全城2/3没于海水底下,残存陆地上的建筑物也被海浪冲得无影无踪。罗亚尔港从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人们仍能清楚地看见海底城市的痕迹——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

当时测量,沉城处于海平面之下7到11米。再以后泥沙和垃圾层层覆盖,罗亚尔港在人们的记忆中湮灭了。牙买加独立以后,政府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这个海葬城市。

1959年,牙买加政府和海下考古学家罗伯特·马克思签订挖掘条约。条约规定马克思只负责挖掘,而挖出的所有财宝都归牙买加政府所有。在之后的时间里,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遗址,并挖出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珠宝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是一只怀表,表针指向11时47分,由此确认了古城沉没的时间。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没有头的雕像,专家研究证实这是中国人信奉的观音。

4年以后,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财宝”为由离开牙买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罗亚尔港只有这一点财宝,但谁也猜不出马克思离去的真实原因。1990年,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接到牙买加政府的邀请,再次开始罗亚尔港的挖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