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说正能量
3388000000007

第7章 相信因果,友好就是最上缘(2)

2

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找到荣西禅师,向他哭诉:“我家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了,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了,师父慈悲,救救我们吧,我们一家人将感激不尽,永远记着师父的恩德。”

荣西禅师面露难色,如今连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是想救这家可怜的穷苦人,可是让他如何救呢?荣西禅师一时束手无策。

突然,他看到身边佛像的身体是镀金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攀到了佛像上,用刀将佛像上的金子刮了下来,用布包好,然后交给穷汉:“这些金子,你拿去卖掉,换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延参法师开示

善良,诠释着人间所有的高贵;德行,才是人间的通行证。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论是哪个季节,寒冷或是炎热,飘雪或是飞雨,人间都有它美丽的一面。而世间真正美好的不仅仅是这自然界的风花雪月,人性中的善良带来的理解、关爱、包容、呵护、祝福等等美好的品质,在千年的岁月里,在风雨的沧桑中,始终不变地给这个世界送来了,如阳光一般的温暖和光芒。

正如中国有句俗话说“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无论是否信仰佛教,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深深地流传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之上,尤其是观世音菩萨,更是在百姓之间广为赞美传颂。而他能够如此经久不息甚至远播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正是因为观音菩萨循声救苦的慈悲之心。

谁也不能否认,善良是一种美好,就如人们只要想起观音菩萨,脑海就会浮现菩萨宁静美丽的脸庞,内心就会充满宁静安详,这就是美好的善良带来的力量。只要是善良的人,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艳美的衣裳,不需要显赫的权位,善良所散发的光芒足以让世间的一切显得暗淡无光。善良,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淳朴、最原始、最纯洁的美好品质。

但是,善良不是菩萨专有的品质,善良是每个人不能推卸的责任。它与财富无关,与容貌无关,与地位无关,与身份无关,与老少无关。赡养老人,抚育幼小,帮助弱势,关心他人,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善良也是一种义务。一个老年的乞讨者,尚且能够第一时间扔掉自己的乞讨饭碗,去扶起摔倒的老太太,那些既年轻又健康的人,面对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更应该是义不容辞,该出手时就出手,不需要害怕会给自己带来任何麻烦。只要自己问心无愧,一腔真诚,我们就坦然地面对践行善良之后会遇到的一切,无论是祸还是福,对善良永不言弃。

善良还是一种尊敬。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善良并坚守善良,是对自己生命乃至一切生命的一种尊重和敬畏。如果你伤害了他人,你也一定会同时伤害到自己,而爱护帮助其他生命,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真正的维护。

善良是一种修养。不要把善良推给别人,也不要以别人的冷漠作为自己放弃善良的理由,善良是一种自我的修养。也许,为了践行善良,我们需要放弃某些自身的利益,需要自己在物质或精神上的某些付出,需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奉献,而这些都正是一种自我精神上的升华。

善良是一种信念。《浮士德》中说,善良的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以善良为信念,以善良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坚持善良的底线,坚持做一个善良的人,那么,相信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偏离人生的坐标,都不会给他人带去伤害,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遗憾。

善良是一种快乐。因为善良,所以不曾伤害过他人,那么也就从未伤害过自己;因为善良,所以远离了仇恨,远离了纷争,远离了痛苦,因而生活中感受更多的是快乐;因为善良,我们懂得奉献,乐于助人,而我们也在奉献中收获了心灵的充实和纯净。善良,是生命的方向,也是心灵的归宿。

善良是一种希望。世界需要的不是冷漠,更不是伤害,世界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善良。善良,是人心的坐标,是社会的脊梁,是世界的希望。

善良是人生的正能量,是一种能够面对人生一切困苦的力量,是能够化解一切矛盾和摩擦的力量,是能够带来和平与幸福的力量,是能够让世界越来越美好的力量。

广结善缘,光明在前

1

有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一直想成为富翁,却苦苦不得法。后来,他想起了寺庙里的观音菩萨。

于是,流浪汉就经常跑到庙里祈愿:“无所不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请你教我成为富翁的方法吧!”

观音菩萨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对他说:“要成为富翁很简单,你从这座寺庙出去以后,要珍惜你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并且为你遇见的人着想,布施给他。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

流浪汉听了,心想方法真简单,高兴得不得了,就告辞了菩萨,手舞足蹈地走出庙门,一不小心竟踢到石头绊倒在地上。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手里粘了一枝稻草,正想随手把稻草扔掉,猛然想起了观音菩萨的话,便小心翼翼地拿着稻草向前走。

路上迎面飞来一只蜜蜂,他想起菩萨的话,就把蜜蜂绑在稻草上,继续往前走。突然,他听见了小孩号啕大哭的声音,走上前去,看见一位衣着华丽的妇人抱着一个正大哭大闹的小孩,怎么哄也不能使孩子停止哭泣。

当小孩看见流浪汉手上绑着蜜蜂的稻草时,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流浪汉想起菩萨的话,就把稻草送给了小孩,小孩这时高兴地笑了起来。妇人非常感激,送给他三个橘子。

流浪汉拿着橘子继续上路。走了不久,他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喘气。他想起菩萨的话,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蹲在这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

布商说:“我口渴呀!渴得连一步路都走不动了。”“那么,这些橘子送给你解渴吧!”流浪汉把三个橘子全部送给布商。

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为了答谢流浪汉,布商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

流浪汉拿着绸缎往前走,看到一匹马病倒在地上,骑马的人正在那里一筹莫展。他就征求马主人的同意,用上好的绸缎换了那匹病马,马主人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他跑到小河边提了一桶水来给那匹马喝,细心地照顾它,没想到才一会儿工夫马就好起来了。原来马是因为口渴才倒在路上。

流浪汉骑着马继续前行,在经过一家大宅院时,突然从里面跑出来一个老人拦住了他,向他请求:“你这匹马,可不可以借给我呢?”

他想起观音菩萨的话,就从马上跳下来:“好,就借给你吧!”老人说:“我是这大屋子的主人,现在我有紧急的事要出远门。这样好了,等我回来还马时,再重重地答谢你;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你暂时住在这里,等我回来吧!”说完,就匆匆忙忙地骑马走了。

流浪汉在那座大宅院里住了下来,等老人回来。没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从此成为了宅院的主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时他领悟到:“我找了许多年成为富翁的方法,原来这样简单!”

2

一个苦行僧四处云游,一心要找到自己心中的佛,可是历经艰辛,依然未能找到。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走到了一个荒僻的村落。漆黑的街道上,村民们默默地你来我往。苦行僧转过一条巷子时,看见有一团晕黄的灯光正从巷子深处缓缓地移动而来。

僧人听到有个村民说:“瞎子过来了。”这让他感到吃惊,就问那个村民:“那挑着灯笼的真是一位盲人吗?”

“是的,他的确是一位盲人。”僧人听后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本应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提着灯他自己又看不见道路,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做什么呢?

晕黄的灯光渐渐游移到了僧人的跟前。僧人忍不住上前问道:“很抱歉地问一声,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吗?”

那挑灯笼的盲人回答道:“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感到眼前混沌一片。”

僧人问:“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和我一样,什么都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那盲人却说:“不,我是为自己!”僧人听后不禁一愣:“为你自己?”盲者缓缓向僧人问道:“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或东西碰撞过?”

僧人说:“是啊,这是经常会遇到的事情。就在刚才,还被两个人不小心撞到。”

盲人听了,微笑着说:“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为别人照亮了路,这样他们也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到我了。”

延参法师开示

有网友问,人生怎么才算活得好?佛门里有句老话,叫做广结善缘。一颗喜悦心,一颗积极心,不是命运把孤独送给了谁,人活一大把年纪,快乐本来就是一种对命运的尊重。我的师父给我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满心欢喜,广结善缘。谁都有谁的不容易,多担待。行善不一定花钱,好话劝人,随喜别人,赞叹他人,在坦然中处世,在欢喜中自在。

人生啊,只要能够在善良里去快乐,还有什么不值得感恩的呢?若要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惜情感恩,多为他人着想。有一句俗语,辛苦是小,节操为大。活一回天然自然,对命运不必阿谀奉承,多少成见终归水清月现。活一回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明确地告诉自己,活一回清贫一族,活一回吉祥一族。因为感谢,所以温暖;因为感恩,所以幸福。活出一份生活的质量,那就首先原谅命运里客观的不完美。

行善不必抱怨

1

有一个青年待人很热情,平时喜欢帮助朋友,但却苦恼于自己遇到困难时,这些朋友却无视自己的求助,对自己置之不理。青年心里对此感到愤愤不平:“这些家伙真是忘恩负义,我以后再也不要跟他们做朋友。”他越想越气,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就去找禅师倾诉。

禅师微笑着对他说:“行善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青年一时困惑:“为什么这样说呢?”禅师说道:“第一,对于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你不应该盲目地付出自己的精力,要首先看清对方的本质。第二,是你让别人感到你帮助他们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他们自然就会理所当然地接受你的帮助,所以是你的行动不能影响到他们,使他们具有感恩之心。最后,看你现在的情绪,很明显,你是带着功利心去帮助他人,总是期待回报,而没有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你应该这样来看待这件事,告诉自己,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相比你而言,有人可能比你更富有爱心。”青年人听后茅塞顿开,心情顿时开朗起来。

2

月船禅师远近闻名,尤以绘画着称。他的画气势磅礴,价格不菲,不少人慕名上门求画。

一天,一位女子请月船禅师作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回答:“你要多少就付多少,条件是你要在我家当众作画。”月船禅师跟着女子来到家中,发现女子家里正在宴请宾客。月船禅师当众作画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女子却对客人说道:“这位禅师画虽画得好,但却只认得钱,这画透着金钱的污秽,是不值得挂在客厅里的,它只能用来装饰我的裙子。”说着便将自己的一条裙子拿过来,要月船禅师当众在上面作画。

月船禅师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能付多少酬劳?”女子答道:“随便你要。”月船禅师又要了一个高价,然后平心静气地在女子的裙上作起画来,作完之后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别人听说此事后非常纳闷,月船禅师衣食无忧,为什么如此看重金钱?

只要给钱,好像受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真是不可思议。

原来,月船禅师禅居之地常发生灾荒,而富人不肯出钱赈灾,因此他准备建造一座粮仓,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月船禅师也想筹款早日完成师父的遗愿——建造一座寺院。此愿望完成之后,他便退隐了山林,不再作画。

延参法师开示

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这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各种诋毁、打击、敌对,但是请永远不要放弃对世界的善意,不要让荆棘把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不要让挫折拿走生活的勇气。不论周围的人如何刺伤身体,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这样,自己不痛,与人无伤。

从现在起,尽心去做我们该做的,不在乎得到多少,成败如何;尽力去做我们能做的,不再抱怨什么,计较什么;尽情去做我们想做的,不管做不做得到,只要坚持努力就好;带着微笑,去做我们所做的,并从中获得快乐,得到真实。

布施为你积德

1

有一个人非常吝啬,从不肯把自己的东西布施给需要的人。佛祖为了教化他,就开示他道: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我也很想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财富去救济穷人,但是每一次这样做时,我都会感到割肉一般的疼痛。对我来说,布施实在太困难了。”这个人虽然听了佛祖的开示深受触动,但对于布施本身仍然有着很大的困惑。

佛祖听后,从地上抓起一把草,对他说:“请你把这把草从你的左手交到你的右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