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论你是白领、灰领,还是蓝领,最重要的是本领。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文凭,也没有永恒的地位,只有永恒的价值。”
寒冬来了,金饭碗也有不保的一天
裁员并不可怕,如果自己有完善合理的职业规划,并且时刻为未来的远期发展目标做好准备,具备了市场青睐的技能和才干,你就能保住自己的工作,甚至获得提升。
今天,你被裁了吗
工作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努力、努力、再努力,否则,昨天看别人抱着纸箱走出总部大楼,明天可能就轮到你清理个人物品打车回家。
Maria所在的外贸公司专门从事五金进出口贸易。今年夏天,公司业务量明显不如往年同期,办公室里气氛压抑,大家都忙着在网上寻找新客户,可是依然创下了一个月出2个柜的“历史新低”。9月份时,有传言说老板在斟酌是裁员还是削减工资,同事们自发商议,想倒班,每人上半天,减轻公司压力。
经济不景气,裁员风威胁职场。有人会怀疑,经济状况真的那么糟吗?还有人会说,我们公司一向稳定,不会牵扯到裁员问题。那么好,我们就选择一家标本企业着眼,来看看你丢掉饭碗的可能性。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8年,由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创办的爱迪生电灯公司。1892年,老摩根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几家公司合并组成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其辉煌的发展之路。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产值占美国电工行业全部产值的1/4左右。自道·琼斯工业指数1896年设立以来,通用是唯一一家在指数榜上屹立了112年不倒的公司。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可在2008年这股强势“金融风暴”面前,劲草也折腰。
《华尔街日报》用两个中心词完全一致的偏正短语来描述当前形势:“全是裁员,大量裁员。”
美国总统大选没能刹住裁员风,过去长达一年的经济危机为裁员潮爆发攒足了力道,而不久前信贷市场陷入停顿,毫不客气地给这21世纪头一场失业潮踢了临门一脚。
此次信贷危机一度被认为是华尔街大鳄们又一次玩弄公众感情的花招,可是当公众把视线集中在商界的标杆、在企业界享有很高地位的通用电气公司时,无数颗心开始做自由落体:通用电气商业票据现在的利率比几个月前高出04个百分点。这区区04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通用电气的收益会直接减少36亿美元,因为这涉及通用电气大约900亿美元的商业票据余额!30年来,通用首次不再提高派息,同时还将本年度收益预期下调了约1/5。
通用公司拥有极佳的稳定性,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借贷,然后以较高的利率将借来的钱贷给其他公司。这类短期低成本贷款期限通常为一个月,主要用来帮助销售商弥补收、付之间的资金缺口。可以说,这种商业票据就是公司财务的润滑油,润滑着金融体系的各个环节,维持着经济体的顺畅运转。
现在市场急剧收缩,贷款机构不愿意在此时把钱投入市场,平添风险,甚至连摩根斯坦利之流的知名公司都在试图回避商业票据市场。我们看到,以通用电气的巨大影响力,即使借到钱,也要为其付出额外的代价!要知道,通用可是少数跻身AAA级公司的大公司,是美国工业的基石。
通用尚且如此,小公司更何以堪?
如今,金融风暴有愈演愈烈之势。2008年以来,美国企业接连倒闭,仅银行就倒闭了十几家,密苏里州休姆银行、明尼苏达州第一诚信银行、堪萨斯州哥伦比亚银行信托公司……甚至连老牌金融巨头雷曼兄弟都血溅华尔街。除非整个市场一夜回暖,否则普通公司很难拿到周转资金,就算非常幸运能得到现金,也要付出高额利息。
这种高压力借贷成本,不是任何人都能承受的,有多少公司能拥有通用电气这样的财务缓冲实力?要想抵消借贷成本增加,公司就得削减固定成本。企业最大的可压缩成本是哪一部分呢?人力!也许昨天雷曼的员工抱着纸箱走出总部大楼,明天就该轮到你清理个人物品打车回家。
饭碗年年有人丢,但是今年丢饭碗的会特别多。奉劝各位职场精英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努力、努力、再努力,毕竟在失业潮里逆流而上找工作,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七招助你领先半步,洞察裁员先机
突然知道自己被裁了,的确是件令人感到沮丧的事情。24小时走人,补偿一个月工资,失业半年,这几乎是绝大部分被裁员工的真实生活写照。但是如果你能早人一步洞察裁员先机,就可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避免被裁。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信贷危机阴云不散,疲弱的消费需求令企业难以维持雇员数量,无论是亚洲、欧洲还是美洲,员工们在不同的地域同时感受到了裁员的威胁。
经济状况好的时候,裁员基本上属于有眼的子弹,管理层指哪儿打哪儿,换言之,其针对性、目的性都很强,可当经济危机使公司面临生存威胁时,裁员一事成了擦枪走火,不时蹦出几颗跳弹,你的老板都不知道这颗子弹下一分钟跳向哪儿。在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前,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即使前一分钟你被老板叫进屋里单独面谈说你和前脚卷铺盖走人的家伙们不同,你也不要掉以轻心,搞不好下一个被炒的就是你——不是老板说话不算数,老板也不是中世纪的巫婆,守着水晶球就能知道天下动态,也许仅仅是一条迟到的信息,就能将他之前的决定全盘推翻。
下一个被炒的是谁?会不会是我?公司弥漫着裁员的恐怖阴云,最可怕的不是一定被炒,而是你究竟会不会被炒——心理恐惧更能杀伤神经,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藏头露尾的小制作恐怖片永远比好莱坞漫天飞肠子的大片更恐怖。
与其闭上眼睛痛苦等待那把不知何时落下的裁员之刀,不如勇敢睁开眼睛看看公司状况,分析当前形势。以下七招可以帮你在裁员的血雨腥风中洞察先机,独步职场,自行安排进退。
1菜鸟是第一牺牲品。公司裁员时,在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无疑会选择前者。前者经验少,资历尚浅,裁去新员工不会对公司结构产生影响;而后者经验丰富,人事关系结构相对复杂,若要裁减,必先三思。
2吊车尾者风险大。不是说老员工就可以抱着安然的心态坐观裁员风波,裁员的目的是减少公司支出,用最少数量的员工创造最大的收益,所以员工创造的劳动价值必然成为很重要的参考指标。那些总是完不成工作的人要注意了,尽快展现你的能力吧,否则在这场人员结构优化的风暴里,你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出局者。
3如果你本来有能力增加人手,但突然间你的老板让你延缓招人,而你们公司网站上的招聘信息也由十几条缩减到了几条,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你所在的公司有裁员的先兆。
4看一看你手头的工作是比过去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你的同事们每天是在忙着工作还是悠闲地喝茶,是否有人被要求或接到通知离职。毫无疑问,工作量也是衡量裁员风暴是否到来的风向标。
5留心是否有项目支出开始减少。一个机构一旦开始借减少活动来缩减开支,下一步必然会从项目相关人员身上做文章。你可以从那些裁减开支的细节加以思考,并估算一下这股“缩减风”什么时候会吹到自己身上。
6听听“小喇叭广播”。公司里的小道消息总是传得特别快,四面八方的消息之风都能透过各个办公室间厚厚的墙壁吹到你耳边。此类传言固然不能全信,然而可以斟酌参考,权当开拓思路。
7终极裁员警示灯是业绩。你可以通过查对预算来判断公司的状况。一家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会动手裁员的一个重要信号是业绩不好。如果你的公司非但没有实现预算,还到了动用资金储备的地步,说明公司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了。这就好比家里为了渡过难关拿出了定期存折,艰难程度不言而喻。
身在经济危机年,你心中必须要有一个底线:每个人都有被裁掉的可能。
你可以回避现实、自我催眠说倒霉的不会是你,但事实是非常残酷的,在华尔街生存了158年的老牌投资银行、美国第四大证券公司雷曼兄弟都会跑去申请破产保护,你还能奢望有什么公司能强大到绝对在金融风暴中屹立不倒、保证不裁员吗?
同时你也要坚信,公司会裁员,但不是所有员工都要被裁掉,金融风暴早晚会过去,老板一定会保留骨干准备经济回暖后打翻身仗。只要你踏实地好好干,体现出你的价值,没有哪个老板会傻到先把一员得力干将毙掉。经济危机下的裁员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让公司人员自动优化,让公司结构自动瘦身。
说到底,在金融危机这场裁员风波中,真正能决定你去留的还是你自己。
苦劳不值钱,功劳才被认可
有些人常常误以为工作努力的人,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应该得到嘉奖或加薪的鼓励。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正是你不被老板认可,也极有可能被裁掉的重要因素。
在职场工作与在部队打仗一样,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著名管理学家和培训师吴甘霖说:“在现在的工作中,你是否发现有这样的现象——领导安排同样性质的一件事情给两位员工去做,其中的一位每天提早上班、推迟下班,连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休息,弄得身心憔悴,愁眉苦脸。但是,由于他没有达到要求,领导对他总是很不满意,甚至还严加批评。另外一位员工,从不加班加点,只是每天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每天报告给领导的都是好的消息,领导对他总是笑脸相迎,经常表扬,最后将他提拔。”
其原因是什么呢?读完下面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瑞秋与佩林在同一部门——销售部做销售助理。两个刚来到新的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工作都很积极卖力。但以后的事情则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
一天,瑞秋预约的一个客户按时来到公司,找到正在忙碌的瑞秋。此时的瑞秋正低头埋在一大堆客户资料中,焦头烂额地分类,看到已经到来的客户,才想起这宗早已预约好的签单业务。
瑞秋满怀歉意地请客户来到洽谈室,这才发现应该复印的文件和资料以及产品说明书都还没有准备好,不禁大惊失色,连声道歉,匆忙跑去复印。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瑞秋发现客户已经十分不耐烦了。
当瑞秋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性能时,才发现在慌乱中,他把产品说明书复印错了。这次客户没有再等待,而是直接转身离去了。
佩林第二天也有一个签单业务,她按照预约的时间,笑容可掬地站在洽谈室门前等待客户的到来。客户没有迟到,但还是对佩林的等待多少有些意外。可以看得出来,这种被重视的感觉让客户心里很满意。
接下来佩林不慌不忙地打开文件夹,里面的产品资料、使用说明、文本合同一应俱全。佩林有条不紊地一项一项地向客户介绍产品的情况,并把近期公司举行的优惠活动详细地告诉了客户,并站在客户的角度提出了一些非常有益的建议。
最后,佩林对客户说:“听说贵公司最近又要在西雅图开设一个分公司,我想,贵公司一定在短期内还要引进我们公司的设备。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在这次订货中一起购置所需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因数量多而有更多的优惠,而且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装运费用,你看怎么样?”客户显然是动心了,马上给总公司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当得到肯定的答案后,将最初要订100万美元的货物增加到了200万美元。
佩林因为一贯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很圆满,而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并得到了公司的嘉奖。
其实瑞秋工作并没有偷懒,他和佩林一样卖力,但他因为糟糕的结果而受到了批评,而佩林因为拿出了让公司惊喜的结果受到了公司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