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职场中,脑子里千万不能有这种思想,你安排我做这件事,我就做这件事,我只对事情的过程负责,我不对结果负责。但公司真正想要的绝不是做事的过程,公司要的是做这件事的结果!从事同样的一份工作,结果才是考核优劣的重要标准。工作不仅要去做,更要做成、做好。人们不仅看苦劳,更要看功劳。联想集团有个很有名的理念:“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经常反省“我究竟做到了什么”才是对工作负责的态度。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只有具备“结果思维”、能不断创造功劳的人,才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才不会在危机重重的今天被裁掉。
快鱼吃慢鱼,你选择哪条鱼
“大鱼吃小鱼”不时髦了,“快鱼吃慢鱼”成了职场的流行语!
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军队出征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到达今河北易县后,谋士郭嘉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轻装上阵,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时发起进攻,就能大获全胜。”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乌丸人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结果一败涂地。
林彪也很注重战争中时间的作用:“时间是一种力量。有时作战增加一个营、一个团都不能解决问题,而提早一个钟头就可能解决问题。如果你进攻,就把敌人抓住了;如果你退却,就能摆脱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争取一个钟头抵得上一个团、一个师的力量。”速度对执行的成败很可能起到关键作用,硅谷流行一句话,“速度是神,时间是鬼”。
“快鱼吃慢鱼”是思科CEO钱伯斯的名言,他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中国人对这句话一向甚为痴迷,也许是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系。中国人对“快”字情有独钟,美好的东西往往跟“快”联系在一起:快活,快意,快人快语,乘龙快婿,快刀,快马,眼疾手快,多快好省……甚至“痛”碰上“快”都不痛了。
在铁路要提速、咖啡要速溶、邮政要快递、吃药要速效的“快餐社会”,更快一步成为竞争准则。总之,快,就是好事;“快鱼吃慢鱼”就是四海皆准的真理。
1992年金秋,上海街头梧桐叶黄了,诱人的糖炒栗子满城飘香。某晚,酒足饭饱后,长住上海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逛街去了,他把这种消闲称为“跑信息”,或者说“捡钞票”。拐出延安东路就是热闹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朱厂长的条件反射。这些年来,朱厂长悟出了一条发财真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
朱厂长开始仔细地观察,他发现急于尝鲜的上海人买了糖炒栗子后,都咬着、剥着吃,而常常又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一副狼狈相。“能不能搞个剥栗器?”他迅速画出了剥栗器的草图,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10分钟后,朱厂长推开了商店主管室的大门,向主管推出了自己的创意。主管认为:这是一项发明,顾客肯定欢迎,不过,上市要越早越好,希望朱厂长在两个月之内保证上市。朱厂长笑了:“两个月?我一个星期后就送上门。”主管不相信:这审批、核价什么的,没两个月怎么行呢?当晚,传真将剥栗器草图传回了朱厂长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涌进了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都成了朱厂长的经销商。
朱厂长在商场的成功得益于其聪明的头脑,以及他抓住机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来执行的能力。曾任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林说:“温州人看到有钱可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运转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厂房大了才请管理人员。要是在其他地方,半年也论证不下来。”正因为温州人的“快鱼”精神,才创造了温州的辉煌。
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说:“我们慢,不是因为我们不快,而是因为对手更快。如果你每天落后别人半步,一年后就落后了一百八十三步,十年后就是十万八千里。”
有时间紧迫感应成为员工的基本习惯,执行力强的员工,会像朱厂长一样把时间进度当做核心指标来看待,一旦晚于预定时间,就会感到有压力、有紧张感,于是开始加班加点,投入更多的资源,或者是采用创新的方法。总之,无论如何也要想尽办法来追赶进度。相反,执行力弱的员工,缺乏时间进度的强烈意识,即使晚于预定时间也无所谓。
职场如战场,战机稍纵即逝,时间也是生产力。你的反应速度将决定你在公司中的地位。因此,对作为员工的你来说,“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期是昨天”。对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处理,争取让工作早点完成,让老板放心。否则,下一个被裁掉的可能就是你。
职场菜鸟充电升级全攻略
职场如战场,真正懂得方圆之道的人,在职场上方能游刃有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审时度势;在形势不如意时,可以全身而退;在上司与下属之间,可以左右逢源。
勇敢对职场“冷暴力”说“不”
面对职场“冷暴力”,难道我们只能乖乖就范、憋屈致死吗?不一定!我们可以以刚克柔、以阳克阴。
人的个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鼓励,特立独行的人越来越多。当个性鲜明的员工们聚集在一起,融合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多数情况下,正如一个日本传播学家所言,我们就像一个个封闭的容器互相碰撞,缺乏内心的交流。当面对利益冲突时,伤害往往是第一选择。
小晴来医药公司的时间不长,发现公司里派别林立。小晴生性腼腆,不善言谈,没多久就落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同事们都在聊天,看她过来,欢笑声戛然而止;找她的业务电话,前台不愿给转接;去后勤打印文件,文秘都爱答不理。小晴不能犯错,别人出了问题,都会有同事帮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晴工作上出点儿小失误,立即小事化大,尽人皆知。小晴感到孤立无援,仿佛成了多余的人。
小晴是个典型的职场“冷暴力”受害者。
职场“冷暴力”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随着社会发展,人际关系复杂化,几十年前职场同仁之间拍桌子、对骂之类的短兵相接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职场“冷暴力”。职场“冷暴力”一词指上司或群体用非暴力的方式刺激对方,致使一方或多方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它主要体现在让人长期饱受漠视、讥讽,甚至被停止日常工作。职场“冷暴力”在实际使用时花样百出,边缘化、打入冷宫、故意放假、架空、调换岗位等,让你“冰冰凉,透心凉”,却苦于抓不到对方整你的实际把柄——人家毕竟没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吧?如果你忍无可忍、愤而辞职,那“施暴者”们可要击掌庆贺,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职场“冷暴力”会使人产生职业倦怠,从心灰意冷到无奈离职。正因为其伤人于无形,所以成为职场倾轧中最受欢迎的武器,使用率颇高。2008年整个经济形势很不乐观,企业为了减轻巨大的生存压力,多采用裁员、减薪的方式。但是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若是主动裁员,公司需支付高额赔偿金,减薪则更是触犯众怒的,如果产生劳资纠纷,企业非常被动。于是,一些企业用职场“冷暴力”的方式变相辞退员工。
珠海某企业的王云虎等5位职工,因工厂效益不好被通知放假4个月,全部从厂内的宿舍搬出去住。当他们放完假回来后,工作内容竟然变成了割杂草。他们很不满,提出请假,公司以他们“工作时间私自离开岗位”为由,按旷工处理,使他们不得不黯然辞职。
某房地产公司的销售部经理小黄,几个月前为了一个工作方案和上司争吵起来,上司当场冲他大吼:“咱俩谁是领导?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会议结束后,郑勇找到上司赔礼道歉,上司口头上原谅了他,但是从那以后,本该他做的事,上司安排给其他人做;以前应该由他参加的会议,也没他的份。最近,他竟然被“提升”为“销售部顾问”,不与业绩挂钩,拿死工资。小黄这才明白,自己被“高高挂起”,失去了实权。
面对职场“冷暴力”,难道我们只能乖乖就范、憋屈致死吗?不一定!我们可以以刚克柔、以阳克阴。《劳动合同法》就是职场上的专门对付“冷暴力”的法宝。
对于职场“冷暴力”中的转移工作岗位、边缘化的情况,要看是否构成《劳动合同法》规定下的违约行为,因为员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是应该享有劳动权的,单位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不得随意变更合同内容。如果构成了违约,员工可以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获得补偿或者恢复岗位。
如果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恶劣,存在安全隐患或漏洞,有可能给劳动者的安全带来威胁;或者劳动者的工作环境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符,劳动者都可以以此为理由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像王云虎等人遭遇到的情况,用人单位随意强行给员工“放假”或“停工”,属于剥夺了劳动者的工作权利,让劳动者失去赖以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可视为未提供劳动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一)项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合同中,一般都会有约定工资构成,例如规定是作为销售岗位,一般收入为固定工资加提成,员工有通过劳动获得提成的权利。如果劳动者曾经工作有成效,而公司在有业务的情况下却不给安排事务或很少安排事务,在一定条件下属于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在法律上,要看有没有构成违约,安排能力范围内的工作,还要看双方的信任关系是否存在,通过仲裁,如果能够恢复岗位最好,如果不能恢复岗位,则应给出更高的补偿。
职场“冷暴力”会使人产生各种心理不适,出现压抑、郁闷等不良情绪,最终反映在工作中就是职业倦怠,甚至离职,给受害人带来的是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尝试与人沟通,打破同事对你的屏蔽,如果不成功,也不要软弱承受,以法律为武器为自己讨回公道。无原则地忍,只能让职场“冷暴力”越来越张狂,让自己越来越受伤。
是小鸟,但不是出头鸟
不遭人妒是庸才,但你锋芒太露,就会成为一只挨打的小鸟。记住了:枪打出头鸟,你不可以和那些心存嫉妒的上司相拼。
有成语曰“锋芒毕露”,锋芒本是刀剑的尖端,它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
古人认为,一个人若无锋芒,那就是庸人,所以有锋芒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适当的场合显露一下既有必要,也是应当的。然而,锋芒会刺伤别人,也会刺伤自己。想想看,当你将所有的目光和风光都抢尽了,却将挫败和压力留给别人,那么别人在你的光芒的压迫之下,还能够过得自在、舒坦吗?也因此,有才却不善于隐匿的人,往往招来更多的嫉恨和磨难。曹植锋芒毕露,终招祸殃,文名满天下,却给他带来了灾祸,这难道是他的初衷吗?他只是不知道收敛罢了。因此,在职场中,要防止盛极而衰的灾祸,必须牢记“持盈履满,君子竞竞”的训诫。
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功高震主时,往往也是失宠之日。不在乎被比下去、重视人才、超凡脱俗的上司毕竟是凤毛麟角。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藏着嫉妒的鬼火,一旦你的光芒太过耀眼,你的功劳太过卓著,上司在你身边,会觉得自己暗淡无光,更会有地位被你动摇的联想,就很自然地会将你视为竞争对手、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