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认识雷军吗?”估计你知道他是小米科技的CEO。如果被问的是一位米粉,他可能会说自己十分崇拜雷军,甚至能随口讲出好几条“雷教主”的语录。可是,你真的认识这个人吗?他不是一个创业或投资的符号,他也不单纯只是小米的领袖,他是一个有着独特个性的互联网传奇精英。
在“2011年度华人经济领袖系列访谈”节目中,雷军被称为“新知领袖”。一句话,雷军不是传统经济领域的代言人,而是一个更新更有发展空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没有雷军,就没有小米,也没有今天被小米狠狠冲击的智能手机市场。雷军带来的不仅是一个领域的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兴起、一种新创业精神的诞生。
小米教父雷布斯
从金山到小米,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雷军带着一股让人捉摸不透的劲头,让很多人惊讶得目瞪口呆。在一部分人还对“雷军”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的时候,《商业周刊》却已经将他称作“中国安德森向中国乔布斯的转身”。
众所周知,安德森是最出名的硅谷天使投资人,而雷军也是一个优秀的同行。然而,他现在转向的是另一个巨人——乔布斯。他做的不是苹果,而是小米,一个在两年间就火爆中国的手机品牌。
雷军是一个有着诗人品位、技术宅风格和互联网骑士精神的狂才,一手缔造了属于他、属于所有手机发烧友的小米帝国。2013年,雷军成为了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之后排名第四的互联网大佬,让人对小米这个带点山寨味的手机品牌,不得不刮目相看。
这就是小米,这就是雷军。小米代表着疯狂,雷军代表着出人意料,它们的完美结合,意味着你永远也看不透。
创业不分早晚
1969年,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自幼好静不爱动,对下棋很有研究。1987年他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当时武大是国内最早一批实施学分制的大学,规定只要修完一定的学分,学生就可以毕业。念大学时,雷军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了两年的工夫,他就修完了全部学分。雷军是一个编程高手,他的作业曾经被老师编成教材发给学弟学妹们学习。虽然是理科生出身,但是雷军却喜欢诗词,尤其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他曾说,自己在编程的时候就像是在写诗。
当时由于编译书的质量普遍不高,内容也相对匮乏,甚至还充斥不少错误,所以雷军决定编写一本内容正确且全面的编程资料书,让所有的程序员只要带一本书就可以上阵操作。1992年,雷军终于如愿以偿地编出了一本在国内比较权威的编译书籍——《深入DOS编程》。
别看是个大学生,可当时的雷军绝不是屌丝,而是正宗的高富帅。早在大三时,雷军就通过和别人合作编写软件,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在这个行业淘到了第一桶金。
在雷军毕业之后的第二年,他加入了金山公司,开始了协助裘伯君管理金山公司的新职业生涯。在22岁到38岁之间,他为金山整整工作了16年。这16年里,雷军承受的压力外人很难了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是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累得呼哧气喘。据说在WPS遭遇波谷时,他一度逼迫自己每天跑5公里来减轻压力。
在金山工作期间,雷军可不是个规矩的人,他将视线伸向了电子商务领域,在1999年投资卓越网并出任董事长,在苦心经营了5年之后,卓越网最终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被卖给了亚马逊。这段经历,让雷军懂得了互联网营销,也为日后创办小米科技积累了经验。
在历经软件业崛起和向互联网过渡的10多年艰辛经营之路后,雷军终于在2007年10月让金山在香港成功上市,持有1.58亿股、占有14.9%的他,已经“卖到了”3.5亿港元的好价钱。然而在12月20日,雷军选择不再登山,因为他实在太累了,如果硬扛下去一定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于是他离开了金山。
对于雷军的离开,一些同事表示十分惋惜,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敬业和勤奋的人为何会在公司最辉煌的时候离开?
雷军就是让你想不透,正如小米的迅速崛起一样。
在辞去金山总裁兼CEO的职务后,雷军选择不在台前表演,而是转入幕后成为了一名天使投资人,在电商、游戏媒体、移动互联网等很多领域频频出手,先后投资了凡客诚品、乐淘、多玩等多家知名公司。2010年4月,以专注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小米科技宣告成立,雷军出任董事长兼CEO,重新回到了台前。
2011年7月,雷军再次回归金山,以持股10.3%的强劲势头,一跃成为金山最大的股东,并接替裘伯君担任董事长,裘伯君则因为身体原因在半年后退休。
在小米科技创立之后,有人问雷军:你这样一个不懂手机的人做手机,是不是疯了?雷军慢悠悠地说,他自己很喜欢一本书,是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乔布斯传记——《硅谷之火》。所以,将乔布斯当做偶像的雷军,也要在这个领域一展身手。不过,在雷军创立小米科技之后,他不再像在金山工作时那样,推着一块石头上山,而是选择先爬上山再踢块石头下去。
对于这次创业,雷军有期待也有担忧,所以他说,小米手机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是输不起的。
尽管存在着压力和茫然,然而雷军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手机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人生也是不断地寻找新的目标和方向。雷军正是一直埋头研究移动互联网,所以他才敏锐地看到,手机将真正替代PC,商机太大了。
在雷军办公桌上,除了资料和文件之外还摆放着一个天秤。这不是雷军做饭用的宝贝,而是拿来称手机和里面元器件的重量。雷军说他用过至少五十多部手机,只需半个小时他就能判断一部手机的好坏。
在雷军看来,智能手机只有苹果和非苹果两种,要想超越苹果,就不能复制它的成功路径,而是要做到颠覆性的创新。事实上,小米的确实现了这个目标:从研发到销售都是互联网模式。为此,雷军还大胆地预言,无线互联网世界肯定是“软件+硬件+服务”铁人三项的竞争。在这个维度的竞争中,小米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现在软硬件没什么问题了,就看如何做好服务。
2011年,小米火了。可雷军却说了一句雷人的话:小米并不是在做手机——而是试着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电子产品,因为这里面潜藏的机会无可估量。
小米,是不是真有好戏给大家看?
另类的小米
很多人都说,小米是一家奇怪的公司。
在小米成立之初,它根本算不上什么知名的企业,然而它的招聘标准却比微软还高。它不仅要求应聘者必须是优秀的工程师、业内的精英,还要求这些人才要有创业的激情和宏远的理想。雷军曾经直言不讳地说,小米不仅要工程师的身体,还要他们的灵魂。
这么霸道的用人标准,也就雷军能想得出、做得到。
从目前来看,小米还真不是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能比的,因为它根本就是个异类。从它创立的那一天起,小米几乎没有一个应届毕业生,成员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都是拖家带口的“中老年团队”。雷军本人更不用说,如果不算他在大学的那段创业经历,小米公司就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可这个时候雷军已经41岁了。
41岁的创业者,带着一大帮奇奇怪怪的追随者。
小米的高层有很多“怪人”,总的来说,他们有着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那种极客精神。其中,洪锋是前谷歌的中国高级产品经理,他有着高强度工作后不睡觉玩机器人的怪癖;黎万强曾是金山词霸的总经理,他创造了43小时连轴转不睡觉的惊人纪录;黄江吉之前担任过微软中国工程院的开发总监,他一边负责搭建工程团队搞研发,一边还负责工程师的招聘,甚至还充当整整一周的“米聊小秘书”。
然而,最奇怪的并不是雷军手下的这些人,而是他们干出的事。小米最开始的创业基因也好,调配资源也好,按理说都应该在软件和互联网这个圈子里诞生,可事实却不是这样,小米的成员出身五花八门,大家带来的经验也各色各样,不过雷军却毫不在乎,因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带领大家生产出世界级的优质智能手机。
雷军从金山到小米的蜕变,是一次变化极大的事业逆转。在金山工作的时候,雷军的领导才能被裘伯君的光环掩盖,也被影响到他的做事风格上,比如为人谨慎、勤勤恳恳、技术为本等等。雷军之所以离开金山,是因为金山并没有帮助他造梦。和他同时代的那批互联网弄潮者,已经有不少人在事业上超过了他,而雷军还是默默无闻地为别人打工。
也正是因为体内的能量难以释放,才让雷军在2010年猛烈地“爆发”了。让他没有失望的是,小米成立之后,他几乎一路顺风顺水,实现了个人价值的体现。
自从小米问世以来,平日里一向做派严谨的雷军,忽然变得像他的偶像乔布斯那样,与媒体开始了明里暗里的较劲——他无法忍受那些平白无故地对小米的指责,对没有确凿证据的负面新闻,相当反感。从小米手机开始发售时,雷军就多次表示:小米的质量是国内一流的,只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让其在使用中会多多少少出现些问题。虽然这是任何厂家都难以避免的现状,但是映射在小米身上之后,这些问题就被人为地放大了。
对那些恶意中伤小米的传言,雷军既火冒三丈却又无可奈何。在小米成功完成了第三轮融资2.16亿美元之后,小米的估值已经攀升到了40亿美元,和黑莓手机的制造商RIM公司不分伯仲,这让雷军再度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仅仅两年的工夫,小米就完成了三级跳,这下,攻击小米的一些人终于闭嘴了。
也许正是因为发展过快、火爆得让人眼红的原因,让雷军一度失去准确的判断。不过随着不同声音的竞相传递,雷军也开始着手解决小米遇到的发展障碍。
一下子把谁烧热了都不容易凉透,雷军也是人,他需要冷静,需要时间,一如小米需要去除山寨味儿,去除偏见和误解。
不得不说的是,由小米所主演的互联网手机模式,正在被一些同行所仿效,比如百度(微博)、360、网易、盛大、阿里巴巴等企业,他们也蓄势待发地向手机市场进军,让小米曾经引以为傲的营销模式,变成了家常便饭。同时,不少传统的手机厂商也不甘心被小米超越,也开始在互联网这块大蛋糕上发力。一时间,小米不得不面对新困难和新压力。
尽管中国人擅长仿制,但是真正做到“完全替代”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正如那句着名的“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所说,小米并非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复制的——因为雷军不可复制,2011年智能机的销售良机不可复制,数量庞大的米粉不可复制……这些就是雷军精心打造的小米防盗水印。
作为一个商业领袖,雷军有着精湛的计算机技术和开拓事业的勇气决心,而且还带着互联网时代崛起的“纹身”,他敏锐的判断和精准的预见,不是什么人随意就能拿来借鉴的。现在,小米正一边摸索一边前进,未来走向何处,还需要看雷军的手腕能有多高明。
“明星”的力量
“明星”的本质是什么?是他们有耀眼的光环,能够利用这种光环让他们的粉丝狂热,对他们的追随者产生一种正面的引导力。所谓“明星”就意味着一种强大的气场和影响力,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达成组织的目标,这就是“明星”效应。
从这个定义来看,雷军也是一个明星,他能够充分地影响别人、让自己的部下服从自己,无论是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预见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他都各有过人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些,才让雷军能够作出科学的决策,赢得让人咋舌的业绩。
如今有不少企业家都想把自己打造成明星,都想顶着个光圈装一回小天使,让自己拥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大的影响力,让给企业发展一路畅通。所以,明星效应是一个永远也不落伍的话题。
在小米,大家都钦佩雷军的才华横溢和卓越能力,不然雷布斯这个名字谁会舍得送给他?正是以雷军为中心的明星光环之下,小米才变得更富有吸引力和号召力。这种明星效应的背后,其实是雷军人格魅力的完美体现。在小米,雷军不依靠权力去压制别人,而是用智慧和魅力去影响别人,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自己走,这就是雷氏的管理策略。
这真是一种高尚的狡猾。
独特成就卓越
管理大师菲尔德曾经说过,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前瞻的想法,能够主动地创造企业的未来,同时还要敢于破坏秩序和现状。
对小米而言,智能手机市场的未来深不可测,无论是软硬件发展还是用户的需求变化,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直觉和洞察力,小米走得肯定会跌跌撞撞到处摔跤。因此,雷军以冷静的思维分析一切可以掌握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寻找并打造一套稳定有效的管理体制。
简单来说,当领导者从事创造性工作而管理者从事维持工作时,这个企业才是在良性中和谐运转。很不幸,小米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一家让同行恨得咬牙切齿的和谐之家。
雷军从1992年担任金山开发部的经理时,他的管理生涯就开始了。他从程序员转型到管理者的过程中,曾经吃过很多苦头,总觉得别人做得没有自己好,所以钟爱那些能干的人,如果不欣赏一个人,雷军是半句话都懒得跟他说。最后的结果是,每一件事都需要雷军自己去干,把他彻底累趴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