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11

第11章 转型与第一桶金(3)

意料外的赞许

“饵料系数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当年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问题,现在偶尔还会有人好奇地问。

答案在刘汉元看来非常简单。“主要是维生素的应用。无论是维生素E还是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饲料用的维生素那些年买不到,复合维生素也很难买到,所以当时我们用的维生素全部是以人的药典作参考,一片一片的5毫克、10毫克捣碎了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饲料里。

刘汉元发明的网箱养鱼技术吸引了诸多外国人前来学习这样养出来的鱼,我们经常送样到西南唯一能检测氨基酸等成分的成都沙河堡某研究所进行检测,然后和他们一起讨论怎样提高,然后回来又养……”

刘汉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技术已经在全球领先,是源于一个小故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了国内常常来人考察刘汉元的养殖技术,日本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乃至许多南美国家也会慕名前来。有一年,刘汉元在乐山水电局水产科的老同学王尚文,接待了一批日本访客,陪了半个月,之后马上向领导写了一份报告,称“我们的技术已经超过日本人,建议将来拒绝接待日本的访问团到眉山参观”。

原来这一次,王尚文陪了日本人半个月,他一直想向日本人学点东西。前面接待过几批日本人,结果非但没学到东西,反而被日本人把通威的东西一点不留地学走了。这次他非要向日本人请教。其中有一个日本老人每次总是很谦逊,打马虎眼说:“你们很好,你们很好……”王尚文老是觉得他没说实话。但是,就在他和老人经历了一次生死患难之后,他觉得,老人说的是实话。

当时,他陪这位日本人到峨眉山旅游,下山时,汽车前面不到100米处,突然泥石流“轰隆隆”地冲下来,整条公路瞬间消失了,当时车开快几秒钟就被掩埋了。一车人吓得不轻,赶快倒车调头,在山上找个宾馆住了下来。晚上,因为共此生死患难之后,彼此一下拉近了距离,这位在日本养鱼多年的老专家,握着王尚文的手,推心置腹地说:“小伙子,我说的真是实话,你们真的已经比我们养得好了。”这下王尚文才相信。回到乐山就写了报告,拒绝再接待日本人,即使接待,眉山、乐山这一带养得好的地方不能去,那是中国人的血汗成果,每一步都很艰难,不能让他们轻易学走。

那时候,包括集约化养鱼技术、饲料生产、饵料系数、鱼病防治,刘汉元确实已经领先了。这一来,他开始相信自己方方面面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他说:“知识只是经验的总结,而智慧来自于运用知识时对未知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无心插柳柳成行”。那几年里,刘汉元还渐渐形成了一个指导思想:“农民会做的事,让农民去做;农民不会做的事情,我们来做。”他经常以此告诫员工。现在看来,从他投身饲料研究、生产的那一天起,他就无意中选择了一条农民不会走,但又和千千万万农民发家致富息息相关的一条道路。农民不能做的事,还有太多太多,他的事业,就沿着这条道路开始做深、做大了。

几乎与科研成功的同时,1990年7月,刘汉元获知自己用了4年的“科力”商标早已被其他企业注册,自己使用“科力”变得非法。集思广益之后,他决定采用“通威”商标,取“通力合作,威力无穷”之意。

1991年1月,通威商标正式注册。

5月,他将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更名为眉山通威饲料厂,厂长仍是父亲刘定全。

这一年,刘汉元运用自己的先进技术,推出了全新的“通威牌”饲料,几十个新品种、新规格相继上市。其中通威牌鲤鱼111号配合颗粒料和鲤鱼成鱼101号配合颗粒料等,成了养殖户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此两种饲料很快被四川省评定为1991年度“四川省饲料行业优秀产品”和推荐申报省优质产品。

这一年,刘汉元的产量达到5600吨。但是此时,他再次发现,自己的发展还是太慢了,原有产能已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太小的市场基数和太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形成的巨大空间,还在不断扩大。对刘汉元而言,这样的市场几乎是无限的!

他决定,择址重新大规模建厂,全力扩充产能。

这一年,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是风云激荡,刘汉元身在潮流之中,“春江水暖鸭先知”,他敏锐地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变已经不可阻遏,革新的力量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蓄势待发,他最终决定顺时应势,下海去!刘汉元最终辞去了眉山水电局水产股副股长的公职,再也不端铁饭碗了,自己干事业。

多年之后,许多人还记得,1991年的岁末,中国迎来了这一二十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人们的生活一切如常。到12月27日,四川盆地忽然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大地银装素裹。

四野静寂,仿佛有什么将要发生……

脱胎换骨仅仅只是开始

翻过年,尚在春寒料峭之时,这个国家的许许多多公民,突然意识到,他们应该深深地感谢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邓小平。1992年初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用他生命最后的力量,把中国的发展带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东方风来满眼春”,伴随着邓小平第二次“南方谈话”“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多年争论一夜间平息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障碍被彻底破除,邓小平彻底推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随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被确定下来,无数国人心情激荡,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各行各业风起云涌,十万政府官员下海,甚至当年毕业的无数大学生都深受感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滚滚南下的洪流,选择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伟大的历史时刻会光顾每一个民族。”属于中国的历史时刻来了,它像一列隆隆奔驰的巨型火车,喷着蒸汽、煤烟、灰尘,不顾一切又势不可当地呼啸而来,穿透了历史的铁幕。

也是这一年,川西一隅刘汉元的事业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他刚刚下了决心辞去公职,从眉山国营良种场圈了17.37亩土地,正准备合作建厂大干一番之际,突然传来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这下,他多年来一直紧绷的神经彻底放松了,他知道他可以真正放手一搏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对他姓“资”姓“社”的种种非议。

刘汉元坚定了加快发展的决心,三步并作两步走,将才改名不久的眉山通威饲料厂重新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注册更名为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设立董事会,刘汉元出任董事长,其父亲刘定全任副董事长。

接着,紧锣密鼓地建新厂。建厂要贷款,刘汉元把自己的所有资产交到银行,评估下来价值达170万元。一评完,眉山银行圈和企业圈内就小小地热闹了一下,人们争相传说“眉山最富有的人是刘汉元”!然后刘汉元用这一笔身家,经朋友周金华担保,从银行贷到了300万元资金,然后投入240万元,开始进场施工建设厂房。

这边开始施工,那边又赶快到工商局去注册新公司。刘汉元一直记得,这时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个花絮,明显地具有时代的印记。

刘汉元一行到县工商局去注册有限公司的时候,工作人员看着他们的申请,显得很是诧异又无所适从,喃喃地自言自语:“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好大哦。”

刘汉元一听笑了。

在当时工商局某些人员的眼光里,西方资本主义概念下的那些巨大无比的公司才叫有限公司嘛,你一个永寿镇出来的小厂,也想叫有限公司?

殊不知,有限公司,责任有限,其实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