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03

第3章 序三

中国企业的升级之路

四川自古号称“天府之国”,却也因富庶自足天然淡化了商业的发展,在当代,川人因文人、艺术家辈出闻名,而不以商业著称,盖因一方土壤基因使然。即便如此,四川却还是诞生了两家行业领先的知名企业,一家是刘永好四兄弟创办的希望集团,另一家就是本书讲到的通威集团,由刘汉元先生创办,它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

刘汉元成名甚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做出了不俗的成绩,随后在全国开疆拓土,二十几年间都走得扎实稳健,在一波波的财富风浪涤荡下,他固守在一个传统行业却能做到“不被雨打风吹去”,本身就是不小的成就,也证明他确有过人的经营管理才能。

翻读书稿,可以看出通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专业化的坚守。刘汉元一直是杰克·韦尔奇“数一数二”的忠实信奉者,并且在十几年间坚守水产饲料主业,未曾分心,在一直提倡“将鸡蛋放到不同篮子里”的中国企业界,他显示出殊为可贵的定力与坚持。

“一个企业应该把自己最擅长的商业机会做精、做专,只有在行业里面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后,才能真正支撑未来公司长治久安的发展。”通威在水产饲料行业的成绩无疑是刘汉元这段话的绝佳注脚。

在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真正成功、长久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专业化的公司,通威无疑就是其中的一员,希望这样的企业案例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可以相信,在过去、现在乃至未来,专业化都是一条值得中国企业坚持的道路。

然而,通威的范本意义远不止于此。

中国企业前30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过程所迸发出的无数机会,众多企业都如此起家,带有明显的“机会驱动”性质。在那样一个“不用瞄准都能猎到一头鹿”的时代,能够把握市场机会、重视管理、懂得控制风险的企业都能跻身于优秀者之列。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特别是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得到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从“机会驱动”到“战略驱动”的转变。

“战略驱动”的目的在于让企业明确自己的目标愿景是什么,从而知道该通过何种方法来形成自己在国际化竞争阶段的核心能力。简而言之,中国企业在经历过二三十年的“野蛮生长”后,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路径,实现面向未来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在以数字化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紧迫且至关重要。

而在本书中,我很欣喜地看到通威在转型升级方面做了诸多颇为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所体现出的价值,远比一些过往成绩更能让一家企业在未来走得长久。那更多的中国企业该如何把握机会实现转型升级呢?至少在本书中,我看到了如下启示:

第一,打造完整产业链。对于在某些领域已做到行业领先地步的企业,纵向打造完整产业链是一条可选之路。通威在水产饲料方面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继续发展下去已多少遭遇瓶颈,而在新的战略构想中,通威要打造“从苗种到餐桌”的完整农业产业链。而这种全产业链的模式将让通威在国际市场上有不俗的竞争力。

第二,大力塑造品牌。长期以来,中国企业饱受品牌缺失带来的痛苦,只能沦为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赚取极为廉价的加工费用。而随着国内消费力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有机会在国内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实现优质优价。通威一直在有意识地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这在赢得高端用户群体及通威水产品进军欧美市场上都显示出不错的效果。

第三,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传统行业。互联网的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于传统企业来讲,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化革命的成果,将是决定企业是否有未来的关键。在这方面,通威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显示出紧跟趋势的决心。

当然,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其他诸多方法,这归根结底有赖于企业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企业在面向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将遭遇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风险,但若可积极应对,则有可能取得昔日不可想象的成功。想来,这也足以让中国企业家们再次充满“激情与热血”吧。

作者是一位优秀的财经作家,诗人出身的他常常把财经故事写得温婉动人,却又不乏理性,本书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他与通威很有缘分,多年前便采访过刘汉元先生,此次写作本书,他奔波于成渝两地,甚是辛苦。但我想他更多感到的是满足感,毕竟,一家优秀的企业本身就是对其写作者的最高奖赏。

是为序。

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