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32

第32章 多元化:从氯碱化工布局多晶硅(1)

做企业就是做未来。

——刘汉元

“用技术的无限性来替代资源的有限性”,这是人类未来的出路。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阳,守其阴”,万物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交融、转换、轮回,形成宇宙世界的基本形态,并得到快慢相生的速度。

这几十年,德国人做了一件坏事、一件好事。

坏事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好事是推动了全球新能源的发展。

在要害处布一颗棋子,不管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会更加游刃有余。这颗棋子布在哪儿?

据说有一年,在上海APEC(亚太经合组织)工商峰会上,刘汉元同搜狐网络的张朝阳聊天,说:“我们在传统行业里,辛辛苦苦干了10年、20年,你不过就干了三四年就超越了我们。”

张朝阳谦虚说:“你别笑话我了。”

刘汉元说:“真不是笑话。”

刘汉元后来坦承,自己和通威人在传统行业干得这么艰苦、这么累,面对一夜成功的新经济领袖们,有时候内心真有一种不平衡的、复杂又微妙的心态。

一个企业管理非常完善,又对所从事的微利行业有那么一点点心理不平衡的老板,他内心里埋得最深的欲望是什么?是多元化。

但要让这个极为稳健且谨慎的人对多元化动心,又非常难。

他并非不愿多元化,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项目,何况他又是一个事事追求完美的人。

尽管如此,他仍在寻找,在研究。

“迄今为止,人一直在对抗自然,从今以后他就将对抗自己的本性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物理学家加博在20世纪中叶作出预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没有完全获得这样的理性,而是以一种对抗的方式,从自然界掠夺资源来获得发展,直到付出环境代价。

思维总是与众不同的刘汉元渐渐发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采取的主要是一种一元模式——建立在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取代了人类依赖了数千年却十分低效的生物质能源,使人类文明获得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冲突和战争也从争夺土地以获得其附属的生物质能源,转变为直接争夺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

渐渐地,刘汉元开始研究,有没有某种与化石能源相匹敌的对人类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能源作为替代或补充?有没有一种新能源,能与化石能源以二元方式共存……如果加以辩证、二元的方法来看待问题,也许事情会变得更加明朗。

这时笔者仔细审视之后发现,中国传统的“二元哲学”,是刘汉元潜意识里比较习惯的思维方式。人要靠两条腿走路,八卦图是一黑一白、一阴一阳,轻与重、缓与急、天与地、生与死,老庄哲学所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阳,守其阴”,万物在两种状态之间交融、转换、轮回,形成宇宙世界的基本形态,并得到快慢相生的速度。

当然,没有大是与大非的绝对,只有相对两方交错交融形成的中庸、平衡与和谐。这是万物内部力量博弈形成的一种存在方式,但它是动态的,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转换的过程。只不过很多情况下人们看到事物的状态,是相对静止的。

不管怎样,通威需要达成一种平衡,因为现在通威的产业板块是相对不平衡的。

作为一家集团公司,通威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上市公司通威股份,刘汉元在上海卫视的访谈中也说过:“上市虽然融得了资金让通威股份发展更快速稳健,但因为各事项必须披露,让我们做很多事都受到了约束。”

现实中,当刘汉元把水产畜禽(主要为鱼、猪、鸭三种)饲料领域的三条产业链全都打通之后,除了水平复制和在科研上取得突破,通威在饲料产销领域,显然已经到了一个平台期,纵深发展的空间已经变小了。

因此刘汉元很想再做一些“不受约束”的事作为集团能跑起来的第二条腿,以便在饲料行业遇到风吹浪打之时能有回旋的产业空间,正如俗语所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时,因为饲料行业的微利,他希望能做一个赢利能力强的项目。所以他一直在寻找新的项目,当然,前提是不损害饲料主业。

多种十来年都在想这个问题,虽然内心里对多元化并不感兴趣。

力量在他内心博弈,让事情变得有点复杂。不过,有一点他非常清楚,要真正多元化就必须学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并看到他所揭示的本质:不管进入哪一个行业,只有做到前三名,你才有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全球很难有人能同时驾驭好三个以上处于全球行业前三的企业。通用2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买进卖出的历史,最后也只是在少数行业领先,才保持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刘汉元说:“如果纯粹因为有一个行业、有一个产品有利润机会,我们就头脑发热去投资,这样的机会太多了,但我们基本不可能去做。有没有足够的市场空间,能不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这个行业的大趋势是否关系到国家社会未来的重大发展,得出肯定回答的同时我们自己在这方面又比较有优势,这时我们才可能下手。”

所以刘汉元每年都会看数十个项目,每年又会放弃数十个项目。

进入PVC,进入氯碱化工

通威的历史终于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7年12月1日,一大早,四川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镇。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多晶硅”)的工地上,人声鼎沸,早晨的雾气和众人忙碌得热腾腾的汗气交融在一起。在这里,通威集团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股份”)投资8000万元,年产200吨的多晶硅项目开始装机。这个项目的设计者,是一位来自北京的70岁的多晶硅专家戴自忠教授。江湖人称“戴骗子”。

这一天,经受着种种“骗子”非议的戴自忠戴着安全帽,抑制不住兴奋,在不太平整的工地上跑来跑去地指挥装机。这条生产线,是他为自己正名并实现梦想的最后机会。

这边戴自忠一直忙上忙下地指挥,不远处的另一边,通威投资5.5亿元年产8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这个项目的技术核心,则是以易正义为代表的四五名来自著名的739厂的专家,他们是刘汉元在2007年1月请到的另外一批人才,采用的技术正是与前者截然不同的改良西门子法。

而这群专家与戴自忠却相互轻视,互不服气;夹在两者之间的刘汉元左右为难,时间却不等人,刘汉元着急得不得了。

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

上马多晶硅是怎么回事?戴自忠是谁?易正义又是谁?

这一切,都需要从头说起……四川自贡一带自古以来就以生产井盐著称,这在刘汉元儿时的记忆中就是大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件事。井盐产地一直延伸到四川的乐山五通桥等地。这一地区地下盐矿储量丰富,将水注入地下的岩层,然后成百上千光着上身、肌肉强健的男人们在井下一起劳作,将水抽上来,已经融解了多种无机盐的水呈现出一种黑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卤水,一种天然的生产食盐的化工原料。这成就了自贡“盐都”的美誉。

将这种卤水稍加处理就可产生氯和碱,进而成为一种氯碱化工原料。

氯碱化工是与石油化工、煤炭化工等并列的化工领域几大板块之一,可以延伸出很多化工产业链,而盐仅仅是这种化工原料一系列延伸产品中的一种。

比如用卤水很容易就可以生产出氯化钠(盐),也可以电解分离出氯气和氢气,剩下的就是氢氧化钠,浓缩到90%蒸发掉水分就成为固体烧碱;分离出来的氯气和氢气跑掉了很可惜,有的还污染环境,收集起来就可以生产盐酸;可以生产一种除草剂草甘磷,也可以用电石法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生产乙炔;再往后可产生出氯乙烯单体,形成聚氯乙烯粉,事实上就是PVC,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材料;氯碱和硅发生反应可以产生三氯氢硅,然后可以生产出硅橡胶、树脂、二氧化硅等重要化工产品;还可以生产水泥……整个氯碱化工系列产业链非常庞大,而且都是社会生产中应用广泛、需求量大的原材料。

比如其中的PVC是人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化工原料,建筑用的落水管、塑钢门窗、家用水管全是PVC材料做的,还包括工业品、杯盘、玩具、凉鞋、农用薄膜、塑料袋、地下管道等数十上百种生产生活用品,应用惊人的广泛,市场价值巨大无比。

2002年前后,刘汉元就饶有兴趣地对家乡的氯碱化工开始关注和研究。

他越研究越有兴趣,慢慢地他发现可以通过布局做出多种产业链。而且他还惊奇地发现,在自贡、乐山一带发展氯碱化工,还有一个天然的竞争优势:

这东西很特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氯气有毒,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生产出来的三氯氢硅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也有毒,二者运输都非常严格,只能用专门的罐车,每一车都要到公安部门审批,很危险。因此这种原料不能天南海北地采购,危险性和运输成本都大,所以其他地方要发展氯碱化工还不行,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就近发展。因而形成了自贡、乐山地区的氯碱化工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全国最有利的竞争优势。

刘汉元一看,乐了。“这不就是可以就近转移到企业上来的、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优势吗?”

但是受他内心专业化的理念和谨慎稳健作风的影响,他没有立即大举进入,毕竟隔行如隔山。与其自己投资建厂,一步一个脚印地像做水产饲料那样艰难地往前走,远不如看准机会并购上马来得简便。而该行业已上马且经营不善的企业不少,他决定等待机会。

机会果真就来了!

2004年9月,通威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半年之后,同样生产饲料的巨星集团董事长唐光跃找上门来,希望刘汉元投资他在乐山五通桥做了一半的一个氯碱化工项目。

原来,刘汉元研究这一领域的同时,2002年在乐山做饲料的唐光跃上马了一个10万吨产能的聚氯乙烯(PVC)项目永祥树脂有限公司,分两期实施,第一期项目是在他收购的一个1万吨国有烧碱厂基础上,建设一个4万吨PVC的项目,但是2004年工程建到60%多的时候,唐光跃的资金跟不上了。在需要快速上马的紧要关头,他决定寻求合作伙伴,同时与国内六七家上市公司洽谈投融资合作,也包括刚上市半年的通威。

刘汉元一看机会来了,立即组织团队,收集所有市场信息研究。

他发现,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生产塑钢门窗、落水管、室内水管等建材及其他装饰材料的最佳材料PVC,价格已涨到了每吨9000~10000元的高位,而且还在快速上涨,市场行情已十分火暴。

而且这时候全国只有200万~300万吨的产能,市场缺口明显很大。对比国外,在2000年前后,美国和欧洲对PVC的消费量分别是2000万吨和3000万吨,以中国12亿人口的消费量,在2000年前后只有美国的1/10!可以想象这个行业的增长空间有多么巨大,何况中国房地产行业又是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到2011年,全国产能已从两三百万吨提升到了约1700万吨。)同时PVC作为一种合成高分子材料,对人体很安全,资源又很丰富,在四川又有非常好的基础条件。刘汉元一看非常动心,产业价值巨大,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上游,完全可作为自己梦想中的让通威跑起来的另一条腿。

好项目终于找到了!

唐光跃方面,一边是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他必须快速推进项目,一边又因为巨星集团是乐山本地企业,缺少大企业运营管理的基础和经验,即使不缺资金,将来经营管理也会有困难。因此唐光跃也很看好通威出色的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加上他和通威在经营思路方面的共识,一直心仪于通威。加之唐光跃对刘汉元个人的认同,于是他最终在数家上市公司中,选择了通威。两人一拍即合,以50%对50%的股权进行了合作。(后来刘汉元实现了控股。)进入永祥化工项目的第一天,通威便开始全面介入,以自己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对永祥进行梳理和再造,并实施日常管理。唐光跃只作为股东参与。

这是刘汉元自1995年从多元化热情转为冷静的专业化之后,近10年都没有跨出去的情况下,真正迈出的多元化的第一步。但这一步快得让人吃惊,完全不是刘汉元的风格!而且他只到五通桥永祥实地去看了一次,前后20来天就定了下来,不到40天就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与他坚持了10多年的谨慎稳健形成了惊人的对比。

从此,通威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此通威再也不是彼通威。

这一变化让许多同事有些转不过弯来。这是否有头脑发热之嫌?表面上看,是PVC巨大的市场前景的原因使然,但事实上,事情远非这么简单,刘汉元有他自己的构想。

这一无人知晓的构想,看似与PVC无关,却与多晶硅有关。

全球多晶硅光伏市场启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于国家安全的战略考虑,曾经大搞三线建设,在川西乐山地区峨眉有一个集半导体、多晶硅研究和生产于一体的科研机构739厂,是当时中国研究生产多晶硅的权威机构。当时这样的机构有两个,739厂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后来739厂成了中国多晶硅技术人员最著名的输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