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31

第31章 商业社会学:一体化的魅力(4)

用这种方式养出来的猪,就是通威最重要的猪肉品牌“金卡猪”。“金卡猪”必须是没有生过病、没有打过针吃过药的,哪怕喂药治好了都不作为“金卡猪”销售。猪到春源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屠宰之时,先通过“耳标”对几个关键数据进行采集,第一个就是生猪车间,猪走过一个通道时,电脑就显示出了该头猪的生长信息。屠宰的时候也有一个信息转换,挂钩上面也有一个信息转换,分割下来以后再一一对应。

最后消费者将某一块肉的“身份证”号码输入电脑一查询,就可知道这肉是从哪儿来的、养殖时间有多长、吃的是什么饲料、是否用过药、哪个地方生产的、生产人员是谁……对这一块肉的质量就一清二楚,这样的肉,自然可以卖个好价钱。

在环保方面,我们在春源公司实地获知,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最大的问题是排泄物的处理,春源公司完全实现了循环处理,用发酵产生的沼气燃烧发电。除去损耗,一天能够发600度电,如果按现在0.8元一度的电价算,就是480元钱。猪的养殖要保温,这些电就把整个生产用电支撑起来了。沼气发酵之后余下的物质,再处理成有机肥,用于周边农作物基地,形成循环经济的一体化建设。这样的规模化养殖,安全、环保,保证了人类健康和可持续的和谐发展。

至此,可以知道,刘汉元从发明流水网箱养鱼开始就崭露出来的科学精神,没有任何消减。这种异常清晰的科学思维,在他同时代的企业家里,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屈指可数。

至此,整个通威水产畜禽产业链,不光是打通了,而且打通得让人惊叹。

刘汉元的确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商业社会生态”,以一种新的企业组织“蓉崃模式”对企业的业态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延伸,这种杰出的组织本身与社会的利益关联融为一体。他们务实地追求利润,但又追求和谐的商业生态。他们坚持宏伟的目标,也是稳定的保守主义,但又不断地追求创新、演变,甚至冒险……因此笔者认为,通威真是一家“高瞻远瞩公司”,按《基业长青》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一种“伟大公司”的潜质。

四个话题 一个公式

本章需要补充如下内容,对通威的努力和观点作进一步说明。

话题一:黑石村,一个仍然需要说一下的案例。

2005年以前,距邛崃市15公里的固驿镇黑石村387户农民基本上靠养猪糊口,然而传统散养规模小,如果遇到重大疫情和市场行情低迷,养猪户只能认亏。2005年,蓉崃通威落户邛崃,这种模式的集合效应当年就得到体现:2005年市场行情低迷,猪高热病暴发,通威旗下公司启动合同保底价,在市场价格跌至每斤1.8元的时候,仍然以饲养成本即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生猪,并且收购时,宰割猪肉每斤比市场价高0.1元;年底又按照养殖数量每头猪补贴5元;与此同时,还有死亡补贴,在猪病高发的时候,一旦猪只死亡,按照成品猪价值的30%给予补贴——这一系列政策的兑现,让一向靠天吃饭的黑石村村民不亏反赚。

这一下刺激了黑石村养猪户的积极性。当相邻其他村镇养殖存栏量同期下降30%的时候,黑石村养猪户反而开始扩大养殖规模。此时通威农业担保公司提供的低息启动资金,又给养猪户提供了便利和效率。

到2005年12月25日,黑石村全年使用无公害通威饲料的养猪户达290户,占全村实际养猪户357户的81.2%,基本达标,通过项目验收。

因规模养殖、集约养殖和提高效率,每头肥猪增加经济效益53.70元,与项目实施前比较,每年黑石村仅使用通威饲料一项即至少增加收入107.4万元。

话题二:人们认为饲料养出来的猪,始终不如用粮食、打猪草养出来的猪好。

大家认为粮食喂的猪好,饲料喂的猪不好,事实上恰恰相反。为什么?农村的粮食,最好的大米、小麦、玉米往往人自己吃,差一点的拿去卖,最差的喂猪,而差的玉米、小麦已经有很重的霉素毒素了。所以农村养猪,对猪并不一定人道。而包括通威在内的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对原料的要求都很高,要经过多道检测,用最好的玉米等原料养猪,这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之所以饲料猪长得快,那是科学地利用了猪最佳的生长时间,给它最丰富、均衡、充足的营养,从而实现了最快的生长。而农村用粮食和猪草养出来的猪,第一养殖方式不科学,第二营养跟不上,必须长一年两年才长得大。但那并不代表它比饲料猪好。现在的配合饲料里什么营养都有,而且是科学的,也是安全的。行业里面个别小饲料企业或散户可能添加违禁成分,但通威饲料及一些大企业从来不添加违禁成分。

话题三:“蓉崃模式”的未来和产业链的无公害监管。

通过6年时间的发展,“蓉崃模式”形成了包括品种(苗)、养殖、饲料、兽药、投资担保、屠宰加工等畜禽产业集群,总投资约5亿元,年销售收入近15亿元,链接10多家专合组织,包括养殖公司(场)3家、屠宰加工厂2家,以及饲料企业、药业公司、担保公司、控股公司共8家企业。该模式年屠宰加工规模共160万头猪、饲料加工能力30万吨,带动上万户农户参与畜禽养殖和致富增收。

未来3~5年,“蓉崃模式”将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年宰杀加工肉鸭5000万只、年宰杀生猪300万头、养殖种鸭30万只、存栏种猪3万头的大型畜禽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济体,成为成都市、四川省乃至全国的安全食品供应基地。

对于食品安全,刘汉元说:“三聚氰胺等进入食品,就是因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由不同的企业和人在做,他们只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而不对最终产品负责,而通威做全产业链,就可以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就可以实现产品的无公害。”诚哉斯言。

但愿国内更多有志养猪的企业家们,都如刘汉元这般思考问题。

至此,刘汉元已尽其所能,将鱼畜禽的饲料生产、养殖以及整个产业链,做到了极致。“一个人真正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在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至此可以看到,其实刘汉元真是一个保守的人吗?不是,他一直在不断地从自我中解放自己、超越自己,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更好。

而今,大型涉农企业已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农业产业链打造和延伸的经营格局,正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饲料行业,特别是畜禽饲料的竞争已白热化,处于低毛利率状态。“能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就能在任何一个行业生存下来。”唯有通过不断整合,运用通威擅长的“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成本优化方法,才能降低链条上每个环节的消耗成本,获得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可以说,刘汉元在饲料行业,已经将他“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理念做到了极致,甚至已将村镇行政组织动员了起来。这一方面来自他作为企业家追求经济利益的本能,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他作为全国政协常委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他的要求。

也许,他的探索,正在成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标杆与典范。按刘汉元的低调风格,姑且再加一个“之一”吧。

一个公式:利润率提升值=执行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扩大规模÷成本费用的优化降低×100%。

最后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前面开头曾列出的这个公式。

稍稍学过数学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公式中,分母越小,分子越大,最后的利润率提升值就越大。刘汉元“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所有方法,都囊括在这个公式里。

描述的通威所有工作,都是在努力做大分子,比如全国各地业务员从简单的重点向经销商卖饲料转向重点为养殖户提供系统的、贴身的技术服务,提供实实在在的养殖指导与帮助,同时培育“通威村”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效率,打通产业链等;则描述通威如何优化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做小公式的分母。

最后,分子分母相除,利润率自然会变大,“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自然就能达到。

这种做大规模、优化成本以提高利润率的思想,贯穿在了刘汉元未来的所有多元化发展之中,最终让他有惊无险地渡过了难关。

话题四:面向未来的趋势的集约化生产方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通威以此种方式,不仅短期内实现了多赢,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这种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符合未来的大农业发展趋势。刘汉元和他的高管团队显然对此看得很清楚——从全球发达国家现状和中国发展趋势来看,农业的未来是越来越少的农业人口养活越来越多的城镇人口,从目前50%~60%的农业人口养活全中国人,必然降至未来10%的农业人口养活全中国人,此时养殖业唯一正确的发展方向就是规模化、集约化,降低单位成本,大投入、大产出。

而总是着眼未来的通威,正率先以其独创的“蓉崃模式”在尝试。做企业就是做未来,刘汉元相信这条路一定不会错。

另外“蓉崃模式”除了适应了集约化发展趋势,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按照通威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养殖,并进行监管控制,因此食品安全得到最大的保障,而这一条至关重要;另外调动了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优势互补、互惠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改善了农村养殖环境,促进了村容整洁,提升了农村畜禽业竞争力;实现了农业产业升级等。总之过去穷得不得了的村子,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中央还是省里来的领导,对此都有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