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37

第37章 刘汉元的新能源“理想国”(3)

报告的最前面还有一页刘汉元专门写给总书记的函,刘汉元清楚地记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站在我们国内资源、环境的内在要求,还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气候变化的担心与压力的任何一个角度来看,我国都应该下决心、花大力气,以高度紧迫感真正着手解决永续清洁能源的生产与供应问题。”他觉得,努力推动光伏发展,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虽然如果政策大力扶持,肯定对自己的企业有利,但他完全是站在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途命运着想的出发点上,来力所能及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刘汉元忧国忧民的情怀,于此可见一斑。

他要如此倡导,他也必如此身体力行,他会去践行自己的理想。

其实,刘汉元非常清楚自己肩负着多种责任。一方面,于公,作为全国政协常委,他要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特别是推动新能源的全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于私,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又必须抓住一切机会使自己的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和持续发展。

此时,作为企业家,刘汉元已把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多晶硅生产进行了转移。

一是转向了整个产业链,二是转向了国内。其实,多晶硅暴跌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做他已经想得非常清楚。他认为“任何事情,凡是想清楚了再去做的,没有不成功的”,他对国内产业链的微观状况进行了分析判断——第一,如今市场上每吨30万元左右甚至更低的价格,其实是多晶硅正常的价值回归,之前的疯狂高价本就不正常。因此面对现在这一价格,你必须心态平和。多年来多次经历大风大浪的刘汉元,此时再次显露出他清醒理智的一面。

第二,当多晶硅价格下降之后,下游电池板生产和光伏发电才能降低成本,才能在全球在中国大规模发展。下游市场需求重新增大之后,上游多晶硅生产才可能重新上涨到一个合理的价格,多晶硅和整个光伏产业才能真正成熟、稳定地发展下去。

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因此刘汉元知道自己必须坚持。价格降了,利润低了,整个市场重新洗牌,未来利润分布反而清晰了。这就是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第三,刘汉元又发现,产业链的利润重心也在转移。多晶硅暴跌之前,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大头在多晶硅生产,下跌之后,产业链下游电池板的生产销售比过去变得更赚钱了。利润大头转移到了下游,国内全行业都呈现出这样的趋势,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这时刘汉元转变了思路:“何不做下游?”抛开种种政治身份不谈,刘汉元本质上仍然是一个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家。

此时他的逻辑很直白:“上游暴利就做上游,上游降价了,使下游成本降低变得更赚钱,那么我就去做下游。如果把整个产业链打通,我的最终成本将比所有竞争对手都更有优势的话,那我就把产业链打通了做!”何况,光伏发电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通威没有理由不介入。

多方考虑之后,刘汉元决定将整个产业链打通,涉足电池组件生产和建站发电。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刘汉元——刘汉元的氯碱及多晶硅企业都集中在乐山,但是乐山不具备多晶硅生产最需要的电价优势。乐山的综合电价,每度将近0.6元,而生产一公斤多晶硅将耗电200~400度,占到了整个生产成本的30%~40%,电价偏高,直接对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谁能找到极低的电价生产出多晶硅,谁就能在这个低迷的市场中具备最大的竞争优势。

做企业,事实上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谁是完全一帆风顺走过来的,特别是在一个没有前人经验可循的新兴产业里。

刘汉元一边在寻找更低的电价,也一边开始了他的产业链延伸实验。

2011年4月12日,伴随着一阵欢呼声,刘汉元以通威集团的名义,在川西理塘这个太阳能资源丰富,但电力供给紧张的藏族自治县投资870万元建设的300kWp太阳能光伏电站,正式运行。干净而强烈的阳光洒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表面看似平静无奇的电池板,把阳光神奇地变成为了当地居民的照明、煮饭用电。

“这是一个公益项目,也是我们在光伏发电领域的试验田。电站的产权我们捐给了当地,但是我们要里面的实验数据,用以研究终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路径,以便技术突破。”刘汉元对这个项目钟爱有加。项目每年可以为理塘县县城及附近8个乡镇提供约44万度的发电量,每一度电都通过电力公司配送到住户家里。

至此,通威在河北丰宁、四川理塘已经修建了5个公益性质的光伏发电站,一粒粒沙子通过提炼与阳光融合,生动地映照出刘汉元的阳光胸襟和民生情怀。

大新疆,大手笔

古语云,“变则通,通则久”。一个个电站实验成功之后,接下来刘汉元将有更大的手笔。

对于时下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戏谑的说法:“所谓‘衰退’,就是别人停产的时候;所谓‘萧条’,就是自己停产的时候。”好在对于刘汉元而言,他面临的只是严重“衰退”。2011年、2012年间,在许多同行纷纷停产之时,他仍然因其低成本成功地坚持生产供应市场。刘汉元不懈追求的“成本优化”和“超越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经营理念,至此成功经受了一次最大的考验。

刘汉元相信,中国最终会走向光伏发电,但是中国也需要对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中国必须走这条路,也只有这条路可走。2009年3月,多晶硅价格暴跌即下游成本猛降之后,以甘肃敦煌10MW(1万千瓦)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为标志,中国终于大规模启动了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建设,以此作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举措之一。

随后,甘肃、青海、宁夏(实践证明,在宁夏银川安装1千瓦组件,每年可发电1700度,这样如果装机1万千瓦,宁夏每年可发电1700万度)、云南等日照资源丰富的省区,纷纷开始制订规模庞大的光伏电站建设计划……很有意思的是,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后的2009年,中国本土的光伏装机容量,反而从2008年的40MW(4万千瓦)猛升到了600MW(60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1400%!

大势所趋。2011年8月,国家发改委终于正式公布了上网电价每度补贴1.15元和1元两种价格,虽然补贴电价仍然远低于安装发电的成本价,但是,我们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至此,刘汉元知道,基于自己的技术自信和成本优势,一个更大的机会他可以去抓住了——整个行业衰退之际,正是强者愈强之时。

2011年9月,通威集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435亿元布局新疆太阳能光伏一体化,由永祥投资建设5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3GW(30亿瓦)太阳能硅片及电池项目和5座各35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布局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