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36

第36章 刘汉元的新能源“理想国”(2)

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无论你把企业管理得多好,效率做得多高,你永远敌不过经济大势。怎么办?左思右想,他确定这个行业会一直存在,自己能做的,仍然只是尽最大努力降本增效,减少损失。

于是刘汉元在2009年全年开足马力生产,最终在多晶硅价格最低降到了36万元的情况下,实现多晶硅营业收入11.97亿元,净利润219万元——在大量的同行最终没有跑赢全球经济大势纷纷倒闭的2009年,永祥股份好歹与全球经济跑了个平手。

2009年的下半年多晶硅价格回升,又上涨到了每吨70万~8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有一次小小的资本运作。以饲料为主业的通威股份,在2008年2月多晶硅行情最为火暴之时,斥资1.91亿元收购了永祥股份50%股份。通威股份试图通过收购永祥股份正式涉足光伏行业。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2010年2月11日,通威股份又将其持有的永祥股份50%的股份以2.48亿的价格重新又卖回给了通威集团。显然,通威股份当初计划以多晶硅的畅销拉动股价,但事与愿违,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之时,永祥股份赢利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公司当初收购永祥股份以“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目标难以实现。

永祥多晶硅二期项目奠基多晶硅项目正式从上市公司剥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刘汉元放弃了这部分资产,相反,他不遗余力地推进着。2010年7月7日,多金晶价格稳定在每吨70万~80万元时,永祥第二期3000吨项目又悄然启动了,总投资达到20亿元,经历了一年多的建设之后到2011年9月份正式试产。这是多晶硅项目从上市公司剥离后的首个大手笔动作。

整个产业链利润空间下降的同时,刘汉元的成本也在下降,第二期3000吨投产之后,成本已经可以控制在每吨10万~15万元。

然而,市场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多晶硅价格一路反弹,2010年每吨70万元左右的价格持续了一年,按预期永祥二期可实现每吨50多万元的赢利,然而2011年5月,国内下游生产电池组件的企业受到欧美终端市场施压,要求降价20%,结果又导致价格一路下降到每吨30万元左右。

但在刘汉元看来,每吨25万~30万元应该是理性的正常价格,跌到每吨25万以下则是非理性的,最终会逼迫一部分生产线停产,以重新取得新的平衡。不过在这样的价格区间内,永祥赢利是不成问题的。

刘汉元相信未来前景一定是美好的,他能做的,就是坚持。

中国应该如何利用光伏发电

三四年来,刘汉元一有空就会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多晶硅对人类究竟有什么意义?欧美等西方人为什么如此热衷这玩意儿?德国、日本、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特别是德国,为什么要鼓励家家户户在自家楼顶、无用的空地上建多晶硅光伏发电装置,实行上网电价补贴?德国的这一做法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意义?

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

地球上除了原子核能、地热能外,其他能量如风能、生物质能、水的势能以及传统的化石能源都来自太阳能,亿万年前的太阳能转化成动植物然后又转化成石油、煤、天然气。但是这些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推动了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化石能源,以现在的消耗速度,石油和天然气再过五六十年将用完,煤100多年也会用完。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已经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并可能带来全球性经济衰退,所以寻找新型替代能源迫在眉睫,各个国家都在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开发新能源。

这里有一段刘汉元的讲话,可以完全表明他的思想:

“未来人类可以永久性赖以生存的能源是什么?德国人已经替我们做出了选择:太阳能。这是地球上唯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且所有化石能源皆来源于太阳能。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直接利用太阳能呢?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燃烧500万吨标煤释放的能量,如此丰富的太阳能可以直接利用,而且清洁无污染,可以永续使用。”

“全球发达国家都在大规模地用光伏发电的方式来利用太阳能。中国该怎么办?中国更应该考虑能源安全的问题,我们的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需要源源不断地进口石油才能满足发展,而进口石油的海上陆上通道全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这样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就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安危的大问题。”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效仿德国,眼光向内,看看我们自己有什么?”

中国西部60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部分地区承接了巨大的太阳能量。这时你可以发现,巨大的能量时时刻刻都在中国西部那片土地表面存在。把国家发展战略和这块土地上的资源匹配起来,可以发现太阳能是上天赐给中国的最丰富的资源。

“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这些省份,在西部大开发中怎么开发才是科学的?学东部,没有条件,不可能。那么做什么最好?”

600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国土上只需要用1%的面积铺上多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每年所产生的能源,就可以替代中国目前需要的所有能源。只要产业政策一明了,东部发展经济,西部发展太阳能,西部就可以达到比东部还富的效果。也就是说,中国人可以基于自己的天空完全解决自己的能源问题,而不再依赖石油。

“我们来算财富,西部一亩土地无论种玉米还是其他粮食作物,亩产有500公斤已经不得了了,对应的财富最多也就两三千元人民币;一亩地如果生长出300公斤产油作物,制作生物柴油,可以转化的电力是1000多度,中间还要付出施肥、维护、生产等成本,消耗的财富折算出来至少有1000~2000度电。之后才能把它做成生物柴油,之后使用、消耗,又只有30%~50%的能源转化成机械动力,达到人使用的目的。”

“这里,我提出了一个‘单位国土面积的财富输出价值’观点,对单位国土面积的不同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效益。如果在西部一亩地(沙漠、荒山、戈壁等)上铺设多晶硅光伏装置来进行太阳能发电,一年可以输出10万~20万度电,这和种粮食作物的1000度相比是什么概念?比都不用去比。”

“10万~20万度电,对应成财富,以现在的电价来计算,那就是10万~20万元人民币,就算打5折也是5万~10万元人民币。这些发电装置装好后可以用20~25年,零排放无污染,可以天天为人类发电。”

“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从此中国将不再负有迅速发展的同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危害人类生存的道义上的责任,国际上对我们会更友好,争抢石油、煤气等化石能源的军事争端也会没有了,全中国人都会富裕。地球上的能源只有太阳能是永远取之不尽的,而且全人类谁都可以公平利用。这样一来,只要这一技术推广普及,整个人类的发展模式都会改变,除了种一点粮食,我们可以把所有耕地都还原为森林,人类从此可以永续生活在地球上。”

就光伏发电的现实操作,笔者进一步问了刘汉元两个问题:

问:光伏发电站在中国西部大规模建设布局,怎么解决资金和进一步的运作管理问题?

刘汉元:我们一直在思考、策划这一阶段的运作方案,最后认为用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比较合适。由基金作为资金来源,预计基金在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保护下能够稳定地从中拿到5%~8%的年收益,这是很好的了,接近零风险的前提下,银行都愿意投资。

这种情况下,全中国和全世界都可以用基金的方式解决资金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规划中的100万千瓦,分段打包成若干个金融产品去融资。只要工程队伍在一定的面积里安装成一个打包产品,把它建成,交钥匙、完成验收,再把发多少电,然后金融资金投入多少、衍生品投资多少计算清楚,这就成为了一个金融产品。因为要使用20~30年,30年以后这个场地还在,还可以继续更换新设备。在这二三十年的过程中,能源价格有涨有跌,就可以在金融市场里进行买卖。

这种打包产品,该哪一个环节赚的钱由哪个环节赚走,业主投资5%,基金投95%。这个产品包未来20年收入多少,比如初始价值可能是1000万元,可以溢价挂牌1200万元、1500万元。至于维护,在当地有若干个维护团队,成立维护基金,就可以支撑无数光伏电站的建设及运营。

然后,我们可以在智能电网上管理所有发电系统,在大屏幕上可以实时查看,这样可以形成一个能源网络。通威力争从沙子到电站全产业链打通,这取决于政策环境和公司比较竞争优势,最终形成一种实际操作。

问:请您介绍一下光伏发电上网的相关应用技术。

刘汉元: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在能够见到阳光的地方都能安装。

城市里高楼大厦再多,楼顶总可以见到太阳吧,高速公路上面搭上面板也可以发电吧。美国把现有的高速公路和停车场面积一核算,发现他们用电的70%可以靠在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上面铺多晶硅面板发电来满足,这样高速公路的寿命可以延长,老化可以减缓,停车场可以让汽车的寿命延长,汽车开在高速路上也不至于晒得发烫。

由于还要解决电网上的智能调节、智能控制和一定的储能问题,另外支撑新能源汽车、电容电池等技术的应用,还会带动整个电网系统的改造跟进。

整个电网系统上,有若干分散的子系统会在网络上进行电能的交互。

每辆汽车的车顶都是光伏组件,只要你在车库状态,就可以用感应的方式将车里的电能和智能电网进行交换和交易。届时,每一辆车随时都是电网的一部分,除非你在使用,停下来插上电就是电网的一部分,插上电连通之后数据可以在里面运行。比如现在用电处于高峰期,而电网缺电,现在电是1元钱一度,汽车就可以自动把发出的电上网卖钱,而且可以自动计费;过一会儿信息显示电价降到0.5元一度了,再往上输电就得亏了,自动售电系统就会停下来。冰箱现在的目标温度是-20℃,必要的时候可以到-24℃,不需要的时候到-18℃就可以了,那么根据电网信息,程序可以自动把握。这是真正的智能电器,配合电网协调工作,根据电网信息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不工作。

再比如屋顶也是这样,当夏天阳光强烈时,会有大量富余的电自动售给电网,其他的电可供家里自己照明,这样不光赚钱,还节省了电费。

当天气不好时,就自动从电网购电照明。高速公路上也是这样,谁投资谁受益……——罗素有句名言:“知道得最多的人,也就是最忧心忡忡的人。”当了解清楚这一切时,刘汉元几乎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从此一想到、一提到多晶硅光伏发电,这个以冷静著称的人就会忧心忡忡,然后他会激动,会热血沸腾,会滔滔不绝地为太阳能鼓与呼。2008年3月召开的“两会”上,刘汉元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就是从本次“两会”开始,他每年都会递交以发展光伏产业为主题的提案。

之后,经过深思熟虑,刘汉元决定在光伏领域进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延伸。他要涉足终端。他要像德国人那样去发电!而且这也是一个空前巨大的商机。

现在,卤水、氯气、氢气到三氯氢硅、硅料,永祥股份都能自己生产,而且还有PVC、水泥、烧碱等配套项目,此后3~5年,他的雄心将继续延伸,进入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直至太阳能发电站。他要让永祥成为国内多晶硅产业链条最长、最系统的公司,也将成为一条全球最完整的多晶硅光伏产业链。

光伏理想和产业链垂直一体化

能源问题已迫在眉睫。

不仅能源面临枯竭,全球气候变暖就已经让人类喘不过气来。无论是丹麦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还是墨西哥坎昆气候会议,国际社会已一致地将一次性能源消耗带来的一系列危机同中国联系起来。

2011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将“增长面临资源限制”列为全球三大风险之一。“在传统能源有限的情况下,新的争夺只能转向新的领域。‘新能源竞赛’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间,都将展开并逐步升级。”

事情已非常紧迫。中国也承诺大幅度减排。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与能源相关的表述达20处。“能源资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都对能源问题多处着墨。显然,“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已经给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政策就是最大的商机。巨大的机会已摆在这里,多晶硅光伏发电,显然是机会之一。

然而,光伏发电这个对政府力量依赖性极强的产业,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对此,刘汉元以他全国政协常委的特殊政治身份,感觉自己承担着重大的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责任。他不光在每年“两会”上提交推动光伏发展的提案,还与人合写了一本34万字的大书《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并在2010年3月份的“两会”上,将其呈给了胡锦涛总书记。

这本书,是他以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的年度研究报告的形式交给总书记审阅的。当时两人握手时,刘汉元说:“能源问题您很关心,我们去年作了一些思考和研究,报告以书的形式已经交上去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胡锦涛总书记说:“我一定好好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