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
3455700000042

第42章 后记

我们都在经营一种时间函数为了写这本书,笔者数次往返于重庆与成都之间,去和通威的人包括刘汉元面谈。两小时清爽的动车旅行是一段美好的时光。而多年前往返重庆、成都之间须乘坐的K96、K98次列车,朝发夕至,要在四川盆地里摇晃整整一个白天才能到达,那是有节奏的“咣当”声与身心疲惫交织的一种辛苦记忆。1995年成渝高速公路通车之后,四五个小时耗费在旅途上的过程,也已经超过了人对时间的忍耐力。心情烦躁了好一阵,你才会感觉到,哦,快到成都了!

而两小时刚刚好。你可以保持好心情,准备好状态,神清气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也许这就是时代进步对人的影响,具体来说是科技的进步,不光影响到效率,它还影响到心情,影响到生活。

企业的经营也一样,一个完全处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现在它可以运用现代技术、现代理念,进行管理提升,重新认识和梳理自己的价值。这样它才能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不被怀疑和迷茫困扰。

所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好企业经营的是一种时间函数,它会随时间而改变,但不会随时间而崩溃。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也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但最终没有使自己崩溃。

那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写作。工作从夜晚9点10点开始,到窗外传来早行人的声音、汽车声和出现鸟鸣时结束。然后睡两三个小时之后起床吃完早餐,开车送小孩上学,再一直开到办公楼下停车上班。周而复始,三月有余。虽然算得上高效,但这样的透支显然是很糟糕的。

可以这样说,我也是在经营一个时间函数,看似高效,但不可持续。

它不是常态,却很有价值。但是,将个体的短期行为变成企业也搞这种运动式的经营,相信很快就会分崩离析。所以看一家企业是否优秀,重要的是观察它的常态,是否平静而高效,而不是看它是否轰轰烈烈。轰轰烈烈永远不可能是企业的常态,国家亦如此。人不是机器,何况由人组成的企业还增加了组织的成本和惰性。好企业的经营,其实就是用好的制度(机制)把常态调整到优秀并保持住就可以了。

对我这种昼夜不分的状况给予了最大的包容和支持,使这本书得以正常完成的,是我的家人,我首先要感谢他们。我几乎放下了应承担的一切家庭事务,家人默默地把它们都承担了起来,包括孩子的外婆,一个70多岁的老人,她默默地尽了她最大的努力来支持我。

当然也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孩子知道不来打扰我。这期间正值妻子复习考博,她和我一样辛苦熬夜,为了防止相互影响,她把书房让给我,自己窝在空荡荡的客厅沙发里看书。而我写下这一段后记之际,她已在西南大学完成了她最后一科的考试,正走在去面试的路上。愿上帝给她好运。

写这本书,我忘了爸爸的生日。原本打算在他生日那天回去,突然出现在爸妈面前给他们惊喜。结果我想起此事之时,爸爸的生日已过了好几天。

感谢通威众多接受了我采访的领导们,这本书应该说首先得益于他们积极的响应,他们对我的访谈毫不含糊地给予了全力支持;感谢黄其刚,作为集团副总裁他直接管理此事,他的宽怀和信任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和信心,让我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这近百个深夜和凌晨。

感谢王辉、孙远、崔维顺,蓝狮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吴晓波董事长及其出版团队,这本书的完成也来自你们的支持。要特别致谢的是通威的李岩,你在短期内完成的录音整理是这本书字数的好几倍。你开心的笑脸让人印象深刻。

这时才发现,一件像样的事要把它完成、做好,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总是需要一个团队,团队之间除了相互帮助、支持,往往还能在重要时刻进行推动,甚至是某种约束。

做了十几年的财经记者,受到圈内人士和读者认可,便一直想写书,写财经人物传记、企业案例和商业现象的深度研究之类的书籍,却因工作繁忙无从做起。没想到,第一本书来了,却是刘汉元和通威,一个10年前我采访过,至今仍然是我采访过的所有企业家里最难写的人和最难写的企业。现在,终于完成了。

冯骥才说:“世界上有两种生命,前一种用时间计算,后一种用行程计算。不同的是,后一种有生命的目的。”说得真好。我觉得,我写这本书和刘汉元经营通威这个企业一样,我们都是向着某个目的去的。

其实我最想达到的目的,是还原这个企业经营的精彩,不唯好看,更求价值。但是“时光老人手里有一个筛子,那些重要的绝大部分都会漏过网眼,坠入遗忘的深渊,而所剩下的也往往是一些次要的东西”。虽然我自信写出了刘汉元和通威最精髓的东西,但无疑还是无法还原其本真。所有的行程都因时间而不能重复。时间留给这个世界的除了精彩,还有巨大的遗憾。

周唱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