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能力培训手册
3461900000022

第22章 凝聚能力(2)

(2)宣传自己的下属

下属在工作上的成功,虽然是在领导的率领下取得的,但在对外宣传这件事时,把功劳有意让给其部门的领导和部门员工,就会赢得下属的尊敬和人心。长期下去,这种感情投资会使领导者获益匪浅。

长远看,这种做法比自我吹嘘效果好得多。

(3)树立共同的形象

把自己成功的硕果同别人共享,并不是那种他得多了,你就得少了的加减法。相反你会得到更多。下属对领导者心生敬佩便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公司做事。反过来,一位只会把功劳占为己有的领导,会遭到旁人或下属对他的厌烦,时间长了,领导者就脱离下属成了孤家寡人。

第三节培养领导者的凝聚力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中心,这个团队的向心力有时来自于团队的整体目标,有时来自于领导者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是一种吸引力、黏合力和影响力,几乎所有卓越的领导者都具有非同凡响的凝聚力。

1.深厚涵养

成功领导有三件事:(1)百分之二十五的职业技术;(2)百分之二十五的想像力;(3)其余的百分之五十,就是本身的涵养。

涵养是自己用来与社会配合发展的能力,一般说来,涵养包括三种基本元素,即知识、行动与反省,具备了这三个元素,你就会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就会成为一个善于把握平衡的人,一个能够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人。

在此,知识并不单指博学广闻,而是要能知、能行,且要能随机应变。

因此,你若只是满腹经纶,还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也不能算是有涵养的人。从前那种故作博学、故作忙碌状的人,在今天不但无法获得人气,反而会被周围的人看成是没有涵养的人。

太过于自信,会破坏自己与社会的配合。这种人在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固然还可以,但是一旦到了停滞期,就会因没有涵养而被排斥了。

此外,有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喜欢拖着别人走,自己则高高在上,这种牵引机式的领导者,也是没有涵养的表现。

涵养一词在其他方面而言,还包括价值观的多元化。不过,价值观的多元化会造成副作用,也就是说自己为了尊重别人的价值观而不喜欢介入别人的事情,然后反过来也就不愿意别人干涉自己,从而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愿意别人干涉他,因此在领导别人的时候便容易变成牵引机式的人,因而被下属厌恶。工薪阶层的人所看到的涵养,通常只是副作用的这一部分,所以对所谓涵养不屑一顾。

但是真正有深厚涵养的人,是有同情心并且能洞察别人的心思的。看到别人发怒时,他会设法去了解别人心里的寂寞与烦恼,并予以安慰。所以真有涵养的人,一定能给别人良好的影响。他们的心灵成熟稳定,具有诚意,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领导者必须努力使自己具备这种修养。而这种修养并不只是由书本中得到,它必须由工作中磨炼出来。

要想具备涵养,其条件是:利用闲暇尽量多读书。但是不能漫无目的地读,要有计划地加以选择。

选择的标准是:

(1)可以供工作参考,马上可以应用。

(2)能使自己的心灵成熟。

(3)能启发自己的创意。

(4)有趣的。

尤其要多加阅读的是前人的言行,把前人的经验与自己的经验加以比较,从而获取别人的经验,了解别人的思想与价值观,这有助于自己分析事物,作出决策。

涵养深厚的领导者多半都是汲取别人的人生经验与学问,加以培养增长,从而成为自己的涵养。接近这种领导者,会觉得如沐春风。

今后的时代是变化多端的时代,不论单位或组织,都不能只靠几个精英策划营运。有志做领导者的人,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涵养,避免它所带来的副作用,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凝聚人心。

2.以诚取信

在战争中,兵不厌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出奇制胜。在商战中,与某些竞争对手交往,运用此谋略,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虽然“兵不厌诈”之术运用很普遍,但任何人做事要想取得好结果都离不开同事、下属的信任和支持,这和经商一样,要想获得成功也离不开顾客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一个单位的领导者与同事、下属之间,决不能运用诡诈之术,弄虚作假,而应该“一诺千金”,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

在当今,作为一个领导者,更应以诚信为本,那种开空头支票、轻易许愿的做法,最终只能失去信任。

打出“诚信”的品牌古已有之,例如,楚汉相争时,楚人季布行侠仗义,在楚很有名气。有个名叫曹邱的人,常借重权力获取钱财,季布很看不起他。曹邱拜访季布,季布不理他。曹邱便说:“楚人常言‘得黄金百两,不如季布一诺’。你在梁、楚一带名声如此之大,这都是我替你到处宣扬的结果啊!而你为何却要拒绝我呢?”季布听了,非常高兴,便把他当做上宾来招待。临走时,季布还送了一份厚礼。后来曹邱继续替季布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一诺千金”就是由此而来的。

古今中外的杰出领导者,无不强调信誉第一,忠诚为上,把“信”作为立身之本。只要答应过的事情,就要“言必信,行必果”。

赢得信任对施展各种谋略具有奠基的作用。由此可见,领导者的信誉靠的是长期言而有信的好名声,而毁坏它只是轻而易举的事。

3.行得正,立得直

尽管领导者的工作方法各不相同,但必须树立“行得正,立得直”的形象,才能大大有利于自己凝聚力的加强。

这是因为,明智的领导者最在意的是名声,有好名声才有凝聚力,才能做到众望所归。因此,作为领导者,不能不领会“行得正,立得直”的内涵。只有顾及下属对自己品质的评价,只有在下属面前树立一个“行得正,立得直”的形象,才能更好地立权树威,做到取信于“民”。中国人历来讲究以法服人,下属也希望他们的领导者会是一个行得正,立得直的人。

公正评价下属是优秀领导者的一个共同点。为了评价下属,他们善于及时观察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下属的表现只有通过长期的工作才能体现出来。只有长期注意记录他们的行为,才能对他们真正有所了解。在掌握这些资料之后,当你通过手头的记录去表扬某些工作干得好,但又不被人注意的下属时,他会备感欣慰,从而促使他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是批评某些下属干得不好,虽然他会在短时期内情绪低落,但很快就会了解你公正待人的做法,同时会重新认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变后进为先进。只有这样,下属才会逐渐消除对你的不满,对你的管理工作更加表示欢迎。

领导者在管理中要做到公正无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在分配工作时,不分难易地要求不同的工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种做法是很不公平的。同时,如果领导者管理两项以上的工作时,总是对自己较有经验或较感兴趣的工作表现得更为关心,那么此时从事另一项工作的下属就会感到领导对他冷落,不看重他,由此而心生怨恨,工作缺乏动力。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下属欢迎的领导者,就应妥善地处理好公正对待下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