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领导能力培训手册
3461900000046

第46章 通过业务工作水平增强领导能力(3)

(4)征求下属的意见

领导者下达指令、布置任务之前,自然要有充分准备,把问题想得周密些。但在向下属交代的时候,还应当抱着商量的态度。对于自己感到不大有把握的意见,要虚心向下属征询。如果下属的意见有道理,就要及时采纳;即使自己感到很有把握,也要善于启发下属动脑筋,提看法,以便于使指令更完善、更切合实际;如果执行者没有什么意见可提供,则可通过适当的问话,来检验一下他对指令是否充分理解了,是否变成了他自己的思想;对于那些执行者有权随机处理的细枝末节,也不必过多纠缠,议论不休,以免束缚下属的手脚。因此,通常情况下,不要形成领导者居高临下,一二三四布置一大套,执行者俯首听命、机械服从、不赞一词的僵硬气氛。事实证明,在布置任务时只有对下属抱着信任、尊重、平等、虚心的态度,下属才容易理解,乐于接受,也才会更好地执行,更认真地负责。

5.怎样开好各种会议

单位召开各种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领导者要明确必开之会和可开可不开会两种类型的会。这看似小事,实则是衡量领导者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可以掌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1)开有准备的会

领导者避免不了开会,因为开会是单位解决和沟通问题的一种方法。领导者的开会能力关系到会议的实效,即到底能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因此,领导者不能忽略自己的开会能力。

有的领导者认为,开会很简单,通知一下,会就可以开起来了。

持这种看法的同志,把会议的准备工作看得无关紧要,这是不可能开好会的。实际上,开会容易,开好会难。只有精心组织,认真准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般来讲,会议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会议预案、文件准备、思想和意见准备、后勤方面的准备、会议通知及会前检查等五个方面。

①制定会议预案

所谓会议预案,就是会议的筹备方案。它是开好会议的前提。比较重要的、大型的、正规的会议,都要事先制定会议预案。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会名。会名要名实相符,妥帖恰当。会议性质、规模不同,会议名称也就不同。名称定得不准确,涉及到很多问题不好处理。因此,首先要给会议“正名”。

b.会期。会期长短要取决于会议内容,选择在什么时候开,要根据会议内容的缓急程度、工作安排情况和会议的准备情况。不应该事先毫无估计,开到何时算何时。

c.出席人员。出席、列席会议的人数应有比较精确的计算,会议开到哪一级,哪些单位派什么人出席,需什么人列席,都应事先有个打算,一定不要无关的人参加。大型会议要专门成立“组织”,负责考虑参加者范围、人数及名单分配。

d.会议筹备人员的职责分工。担负大会宣传、组织、秘书、资料、后勤、保卫等各类人员,应人有专职,事有专人,既要分工明确,又要互相协作。

e.会议议程及日程。议程是对会议所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的大体安排,一般需经大会通过,比较概括。而日程是对议程的具体分解,何时进行何项内容,比较详细。大型会议的议程和日程必须划分得很清楚,小型会议则将二者合而为一,统称议程,由主持人掌握。

以上是会议预案的主要内容。有些会议还有选举、发奖、摄影等活动,也应列入预案之中。预案要由领导者提出主要意见,指定办公室起草,经领导讨论或审批,然后照此筹备。小型会议则不一定非搞议案不可,但也要做认真和必要的准备。

②文件准备

会议审议的文件材料,应在会前数日分送与会人员,请他们准备意见。特别是讨论重要方案、计划的会议,这一环尤为必要。为此,领导者要指定专人,经过调查研究,拿出方案;有时还要把方案的初稿分送下去征求意见,然后修改定稿。需要在报到时和会议期间发的材料也要事先准备好。会议文件一般不宜过多、过长。有些重要文件的形成,需要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领导班子反复讨论。

③思想和意见准备

对于研究工作、拍板决策的会议,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会前要有“安民告示”,即把会议要讨论的主要议题通知大家,让大家充分酝酿,准备好意见,必要时还要给与会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各方面反映的时间。这样,会议能够开得紧凑,问题讨论得彻底。反之,思想上毫无准备,到了会议上你想东,他说西,意见分散,议而难决,会议就容易“流产”。

④后勤方面的准备

对于大中型会议,首先要作出会议预算,经上级领导审定,财务部门批准,解决会议经费。住宿、车辆、膳食等,都要一一妥善落实,有的问题领导者要拿出意见,并亲自过问。

⑤会议通知及会前检查

通知有书面通知,电话、电报通知和口头通知,采用哪种形式,要视会议类型和当时情况而定。通知要将会议名称、内容、开会时间、会期、参加人员、报到地点、携带材料等交待清楚。书面通知发出后,有时还要责成秘书人员跟踪落实,检查会议参加人员是否收到了通知,能否出席,对会议的关键人物更应落到实处。对于重要会议,会前要反复检查落实。形式有领导人听取筹备情况汇报和现场检查两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就一般会议而言。会议类型不同,其准备工作的内容就不同,复杂程度也有繁简之分。这些事情虽然并不要求领导者一件一件亲自去做,但却需要领导者去组织,去过问,去指导落实。领导者对这些工作不筹划,不了解,不检查,想开好会议就只能是一种空想。

(2)开有成效的会

领导者一定要注意,有些会不是一定要开,而是可开可不开的。

有些会则是一定要开,但要讲求会议效率,提高会议质量。办法有八条。

①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许多会议由于会前没有充分准备,会上扯来扯去,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不开没有准备的会”应该成为一条准则。除了事务性的准备以外,最重要的是做好思想上和意见上的准备。凡传达文件的会,事先要研究好贯彻执行的意见;汇报性的会议,要事先把材料、数据和本部门意见准备好;讨论方案、规划、法令、政策、制度的会,会前应将讨论稿或提纲发给有关单位和同事,使与会者能预先研究。决定问题的会议,也要事先打招呼,出个“安民告示”,让与会者事先酝酿。

②准时开会

列宁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凡是他主持的会议,不论出席人数多少,总是按原定时间准时开会。他厌恶那种拖拖沓沓的作风,不允许随意拖延会议时间,更不允许无故迟到。即使是十个人的会议,由于一个人迟到六分钟而延迟开会,加起来就浪费了一个小时。鲁迅说: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在高效率快节奏的今天,时间就是金钱,能否准时开会,主要取决于这个单位的领导者能否使他的下属养成准时到会的好习惯。

③议题明确

开会的目的和会议的议题一定要十分清楚,没有明确议题的会一定不要开。一般来说,一次会议如果有许多议题,效果就不好。但纯属布置任务一类的会议,可以把几个内容合并到一个会上去讲,然后分别去贯彻落实,这样可以少开一些会。

④安排紧凑

会议的日程一定要十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与会者集中精力讨论问题。每个环节该用多少时间,不能拉长,拉长就是浪费。一小时的会就要一小时开完,一天的会就不能开两天。

⑤精心选人

什么样的会,要什么样的人参加,一定要认真斟酌。该来的一个也不能少,无关的一个也不要。可以由少数同志参加的会,就不必把许多人都请来“陪会”;一般干部就能“当家”的,就不必让单位负责人参加;能由分管领导参加的会,就不要请主要领导参加;有的领导成员虽与会议讨论的问题有联系,但不是主要人员,可以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将其意见带到会上,本人则不必到会;一个议题讨论完了,与这个议题有关的人就可以退席,不必一陪到底;对某些同类性质的问题,会前可以分组讨论,派出代表来即可,不必都参加会;有些需要获知会议结果而不必参加讨论的人,可以在会后通知他们。这样,既能提高会议质量,又避免使更多的人泡入会海之中。以为参加会的人越多,作用越大;领导人来得越多,就越能引起重视,这是一种误解。

⑥抓住中心

会议要解决几个什么问题,一定要牢牢抓住不放,会议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不能插入与议题无关的活动。会议主持者要严格掌握讨论范围,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有价值的问题上,防止漫无边际地东拉西扯。任何人都不能作离题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