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3471400000026

第26章 法律文本及条文释义(23)

根据当前我国精神卫生的实际情况,做好精神障碍的康复工作,应当从实际出发,以社区康复为基础、以康复机构为骨干、以家庭为依托;应当坚持发展全面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健全完善社区康复机构;应当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障碍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应当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类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应当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2008年卫生部等17个部门印发了《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纲要指出,要在基层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利用社区内资源,做好精神障碍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在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医疗康复服务;各类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功能训练、技能培训等康复服务。纲要提出的工作目标是:开展精神障碍康复的县(市、区)到2015年达到85%,在开展精神障碍康复的县(市、区)中,精神障碍患者接受康复服务的比例,到2015年达到80%。这些都是多年来我国在精神障碍康复领域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应当继续坚持、着重发展。

精神障碍康复的形式主要是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除在专业医疗机构外,目前机构康复主要有工疗站、农疗站、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站、长期托养机构等几种形式。工疗站主要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大多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立(也有县市区政府主办的或附属于大型国有企业的),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采取多种形式,接收、安排精神障碍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开展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和文体娱乐活动,同时进行医疗看护和心理康复,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管理、就业服务的公益性福利事业。目前,工疗站以简易型产品生产为主。农疗站主要是一些地区利用本地资源,经不断探索,采取农疗基地的形式对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目前,农疗基地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社区精神康复日间照料站是一些地区不断探索的新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将精神康复机构纳入社区建设之中,由街道(乡镇)、社区提供场所,利用社区服务机构接收精神障碍患者,为他们提供日间照料,组织患者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体育、手工制作、精神卫生知识讲座等活动,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参与社会活动康复,促使其进一步融入社会,最终实现康复。长期托养机构是一些地区依托社会资源建立的,以家庭无看护能力且病情稳定的精神障碍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精神障碍患者托养机构。长期托养机构对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以养护为主,兼顾医疗、康复、职业培训等综合性的服务。

二、关于精神障碍的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作为一种具体方式和制度,与过去实行的“医院康复”有很大区别。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表了一份关于社区康复的意见书,对社区康复作了以下的解释:社区康复是属于社区发展范畴内的一项战略性计划,它的目的是促进所有残疾人得到康复,享受均等的机会,成为社会的平等一员。社区康复的实施,要依靠残疾人自己和他们的家属、所在社区以及相应的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劳动就业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等的共同努力。可见,社区康复是社区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这一计划关系到用较新和较好的方法来解决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问题,所以是一项社区发展的战略性计划,应该纳入社区本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范畴之内。

社会精神卫生服务在我国已有50余年的历史。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精神障碍的防治和康复工作。在1958年的第一次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城乡基层卫生组织的建设,各地先后建立了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不少地区建立起了精神障碍三级防治网,有的还开办了街道精神卫生工作站、居委会精神卫生家访小组或群众性看护网,有些工厂还开办了精神卫生工疗车间。有些地区,在农村设立了家庭病床,使农村精神障碍患者在基层卫生人员的照顾下接受药物治疗。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地的精神障碍康复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大大降低了精神障碍的复发率及社会肇事率,提高了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和劳动适应能力,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实践中,看护小组是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主要承担者。看护小组由社区康复协调员、居(村)民委员会干部、基层医生志愿者和患者法定监护人组成。看护小组根据被看护的精神障碍康复者的具体情况,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根据康复训练,对康复者进行有效的看护;督促按时服药;进行心理疏导以及体能训练、家庭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定期随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如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街道或乡镇医生报告或直接协助家属送病人入院接受治疗;根据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病情稳定情况,提供适当的就业机会。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目标包括三项:一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身心得到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和给予辅助用具用品使其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在周围活动(包括步行或用轮椅代步),能够与人互相沟通和交流;二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主要是指平等地享受入学和就业的机会,学龄儿童患者能够上学,青壮年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够就业;三是使精神障碍患者能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融入社会,不受歧视,不受孤立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患者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康复计划的拟定和实施,要依靠社区的领导和组织,要依靠包括卫生、教育、劳动人事、民政在内的有关部门,还要依靠精神障碍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几方力量联合起来,通力合作,才能使社区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为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并为社区康复机构提供有关精神障碍康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应当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档案,对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并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上述工作给予指导和培训。

【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工作中的具体义务的规定。

【本条释义】

一、医疗机构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义务精神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治疗过程长,易复发,并且发作时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及后果。对精神障碍的医治,遵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医嘱,让患者按时按量服用一定的药物十分关键。即使是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基本药物治疗也应当继续坚持。一般来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病情稳定后坚持服药不应少于两年。实践中,一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一段时间就自行停药,也有一些患者家属由于对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知,盲目迁就患者停药,还有家属因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反对患者继续服药。这些都是严重精神障碍康复过程中关于坚持基本药物维持治疗的认识误区。由于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用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专业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应当担负起相应的责任。故本法规定,为了保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保证患者能够科学合理地坚持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医疗机构应当为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精神科基本药物维持治疗,并为社区康复机构提供有关精神障碍康复的技术指导和支持。

二、基层卫生机构对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义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我国基层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基层卫生服务职责。精神障碍的康复工作,应当注重发挥这三类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根据本条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康档案;二是对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三是指导患者服药和开展康复训练;四是对患者的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的培训。当然,上述四点是本法规定的基本义务,除此之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还应当依照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有关精神障碍康复的其他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主体,其主要功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和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应当根据相关规范,着重做好下列工作: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向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参与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乡镇卫生院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预防、保健、医疗技术指导中心,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以及乡村医生培训等;协助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区域范围内一般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等工作。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乡镇卫生院应当着重做好下列工作: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村医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培训,并对有关工作进行绩效考核;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与报告工作,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线索调查并登记、上报县级精防机构;登记已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建立健康档案;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指导下,定期随访患者,指导患者服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社区患者危险行为评估,实施个案管理计划,向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转诊疾病复发患者。

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村卫生室应当着重做好下列工作: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线索调查、登记、报告和患者家庭成员护理指导工作;协助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急医疗处置;定期随访患者,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督促患者按时复诊;参与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