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肃肃:整齐而严密的样子。兔罝(jiē,亦读jū):捕兔的网。兔一说同“榘”,南方称虎为“榘”,榘网即捕虎的网。[2]斮(zhuó):敲打。丁(zhēnɡ)丁:象声词,敲击木桩的声音。[3]赳赳:威武的样子。武夫:武士。[4]公侯:周时统泊者的爵位。周天子下面,有公、侯、伯、子、男四等爵位(子、男同等)。干城:指守卫的武士如干如城,能抵挡敌人的进攻。干:盾牌。
[5]施:设置,布置。中逵:逵中。逵,纵横交叉的路口。《孔疏》:“九达谓之‘逵’。”[6]好仇:好助手。仇,同“逑”,匹配的意思。[7]中林:林中。[8]腹心:心腹,指亲信。
【赏析】
《兔罝》是美词,这是没有争议的。但美谁呢?美后妃?美猎人?还是美公侯的卫士呢?
美后妃一说起于《毛诗》。《毛诗序》说:“《兔罝》,后妃之化也。”儒家说《诗》,凡属“美”的都往文王、后妃、周公名下拉,金粉总是任意往圣君贤臣脸上贴,这就往往是从狭隘的功利主义出发;凡属“刺”的都往幽、厉名下推,脏水总是随意往暴君乱臣头上泼。这里把“武夫”这样的人、狩猎这样的事拉到后妃身上,是其著例。
芣苢
采采芣苢[1],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采之[2]。快些把它采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有之[3]。快些把它采了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掇之[4]。快些把它拾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捋之[5]。快些把它捋下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诫之[6]。快些把它兜起来。采采芣苢,鲜亮亮的车前子,薄言泻之[7]。快些把它兜回来。
【注释】
[1]采采:色彩鲜明的样子。闻一多《风诗类钞·乙》:“采采,犹粲粲。”一说,指反复采之的动作。芣苢(fúyǐ):即车前草。据传其子可治妇女难产症。[2]薄言:发语词。刘淇《助词辨略》:“《诗》凡言‘薄言’,皆是发语之词。”[3]有:采取。[4]掇(duó):拾取。[5]捋(luō):以手握物顺着抹取。[6]诫(jié):用手捏着衣襟以兜物。[7]泻(xié):将衣襟掖在衣带上以纳物。
【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着南国风味、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民歌——一群劳动妇女所唱的明快而优美的劳动歌,就好像现今的采茶歌一样。朱熹说得很对:“化行俗美,宗室和平,妇人无事,相与采此芣苢,而赋其事以相乐也。”(《诗集传》)三家诗所谓“蔡人之妻,宋人之女,伤夫有恶疾,其母将改嫁之,女犹守不忍离去,发愤而作此诗”,是不符合诗的意境的。
这首诗除了运用章句重叠复沓的手法,以明快的节奏,音韵铿锵地写出劳动妇女的欢畅心情外,还以叠音词用复沓的手法写出了车前子的色泽;那满山遍野的鲜亮亮的车前子就给人以一种明快的感觉,这在当时的劳动妇女是这样,远隔三千年后的今天的读者犹有这种感觉,它使诗起到了摹仿、再现的作用。
汉广
南有乔木[1],有棵高树南方生,不可休息[2]。高高树下少凉阴。汉有游女[3],汉江女郎水上游,不可求思。要想追求枉费心。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江之永矣[4],好比江水长又长,不可方思[5]。要想绕过是枉然。翘翘错薪[6],丛丛杂树一棵高,言刈其楚[7]。砍树要砍荆树条。之子于归[8],有朝那人来嫁我,言秣其马[9]。先把马儿喂喂饱。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江之永矣,好比江水长又长,不可方思。要想绕过是枉然。翘翘错薪,杂草丛丛谁高大,言刈其蒌[10]。打柴要把芦柴打。之子于归,有朝那人来嫁我,言秣其驹。喂饱驹儿把车拉。汉之广矣,好比汉水宽又宽,不可泳思。游过难似上青天。江之永矣,好比江水长又长,不可方思。要想绕过是枉然。
【注释】
[1]乔木:高大的树木。[2]息:《韩诗》作“思”。思:语助词。[3]汉:汉水。[4]江:长江。[5]方:古称筏子为方,此指坐木筏渡江。[6]翘翘:高出的样子。错薪:长得杂乱的柴草。[7]刈:割。楚:丛生灌木,即牡荆。[8]于归:古代女子出嫁叫于归。[9]秣(mò):喂马。[10]蒌(lóu):白蒿草。
【赏析】
此诗是一个樵夫所唱。他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得不到她。这支绝妙的诗歌正是他在汉水之滨砍柴的时候,浩淼的水势触动了情怀而唱出的。他明明知道所爱的人不可得到,却依然不能忘记她。不仅如此,还要幻想得到她的时候如何如何。真是痴情一片,情深似海啊!其诚挚敦厚,感人肺腑。
首章八句,四句“不可”。二三章重复首章后四句,又各有两个“不可”。短短的一旨小诗,竟浸于一片连接不断的“不可”声中,唤起了无限的同情,特别是歌者的那种无可奈何之情沛沛然流注于听者的心田。
这首诗的结构形式和《诗经》中其他许多民歌一样也是重章叠句。而这首诗的韵味主要就表现在“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四句的反复咏唱上。长歌浩叹,回环往复,不能自已。这四句构成妙喻,都是就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诗经·卫风》中有一篇《河广》,诗曰:“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诫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江河的宽窄以及是否可渡,人的感觉会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要比喻事之难成,则曰:不可泳、不可方。要比喻事之易成,则曰:谁说河宽?只要以一苇就可以渡过了。谁说河宽?连一只小船都容不下。是不是没有客观的可信的标准呢?也不是。只是抒情诗的创作原不必拘泥于生活的细节。这种灵活的处理方法,正是诗歌艺术巧妙的地方,细细体会是颇为有趣的。
汝坟
遵彼汝坟[1],沿着汝堤往前走,伐其条枚。砍伐木枝做柴烧。未见君子,久久不见丈夫面,擬如调饥[2]。好似肚饿受煎熬。遵彼汝坟,沿着汝堤往前走,伐其条肄。伐取树木新枝条。既见君子,如今已见丈夫面,不我遐弃[3]。从此相聚不远抛。鲂鱼毣尾[4],鲂鱼劳累尾变红,王室如毣[5]。王政暴烈如火焚。虽则如毣,虽然王政暴如火,父母孔迩[6]。幸有父母可慰心。
【注释】
[1]汝坟:汝水河堤。汝水源出河南省,又称汝河。
[2]擬(nǐ):难受。调:通“朝”,早晨。[3]遐:远。
[4]鲂鱼:鱼名,体薄,细鳞。毣(chēnɡ):赤色。[5]毣:焚,酷烈。[6]孔迩:很近。
【赏析】
西周末年,幽王暴虐无道,王室倾危,社会动乱。周南汝水地区一个被朝廷拉去服役的男子,逃难归来,他的妻子满心喜悦地唱出了这首感今追昔、充满深情的歌,正是有感于这久别重逢的难得。《诗序》曾把这首诗附会为南国之人,受到文王的教化,能够勉励在外服役的丈夫,努力为王室效劳。实际上其诗含意正相反,从这首诗中正可以看到人民对家人团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王室动乱的不满。
这首仅仅三章十二句的小诗,前两章用对比手法写出了离合之间的忧喜之情,第三章章法一变,写出了生活在乱世之中人们的些微愿望和欣幸。此诗增强了诗词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就是运用了伐木、调(朝)饥、鲂鱼毣尾等比兴手法,把时间、心情、生活状况形象化了。
麟之趾
麟之趾,仁兽麒麟有脚不踢人,振振公子[1],生子多男一大群,于嗟麟兮[2]!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麟之定[3],仁兽麒麟有额不抵人,振振公姓,多子多孙一大群,于嗟麟兮!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麟之角,仁兽麒麟有角不伤人,振振公族,同宗同族一大群,于嗟麟兮!哎呀呀,个个仁厚像麒麟啊!
【注释】
[1]振振:繁多兴盛的样子。[2]于嗟:赞叹词。[3]定:借为“顶”,额头。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性质和含意,古今人有各种不同解释。
《诗序》和朱熹《诗集传》都说是对文王后妃及其宗族子孙秉性仁厚的赞叹。闻一多先生认为“麟”即指麋(鹿的一种),古代男求女,以麋为贽,故是一首婚礼纳征之诗。高亨先生则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孔子所撰的《获麟歌》,本事见于《左传》鲁哀公十四年传。其诗“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诗经今注》)。而今人一般的注释者,皆斥本诗是对奴隶主贵族的阿谀逢迎之词。我们细译全诗,只是从诗中“公子”、“公姓”、“公族”等名目看,是对贵族家族的歌颂,却是无疑的,它也确是一首颂赞性质的作品,但说它一定是美文王云云,都是无据的。
召南
鹊巢
维鹊有巢[1],喜鹊辛苦筑个窠,维鸠居之[2]。却被布谷住上了。
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百两御之[3]。百辆彩车迎接她。维鹊有巢,喜鹊辛苦筑个窠,维鸠方之[4]。却让布谷占去了。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百两将之[5]。百辆彩车陪送她。维鹊有巢,喜鹊树上筑个巢,维鸠盈之。却让布谷挤满了。之子于归,这位姑娘今出嫁,百两成之[6]。百辆彩车吹吹打打成婚啦!
【注释】
[1]维:语助词。[2]鸠:茑鸠,一说为布谷鸟。[3]两:借为辆。百辆,言车多。[4]方:占有。[5]将:陪送。
[6]成:完成了婚礼。
【赏析】
这是首描叙女子出嫁时热闹的迎送情形的诗。但是,它又不同于《周南》中的《桃夭》,《鹊巢》中的这位新娘是位后娶的新妇,歌者是那位被遗弃的弃妇,《桃夭》中的歌者是那位新娘的亲友,对新娘从内心发出由衷的赞美和“宜室宜家”的祝愿。从诗中描绘的百辆迎送和媵妾盈之等盛大场面来看,男方和后妇家庭大概都很富有。这位歌者正是带着被遗弃的伤感和对如此盛大婚嫁场面的酸苦来唱这支迎新曲的。歌者的遭遇以及情感和《氓》及《谷风》中的女主人公类似,但对诗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却明显地不同。《鹊巢》是通过鹊巢鸠占这个含蓄的比喻来抒发自己被遗弃的不平,通过迎娶盛大场面的描绘来谴责男方的负心。在那两首歌中,歌者是直接谴责对方的负心,“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对新妇的到来,自己的离去也是直接抒发自己的不平,“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鹊巢》婉曲的抒情方式如不细加体察,很容易误认为是一首新婚的赞美诗。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这首歌采用了整一中寓变化的结构方式,而且一复沓一变化,相当有规律。三章之中,“维鹊有巢”、“之子于归”不断重复,“维鸠居之”和“百两御之”又不断在整一中呈变化。这样,使我们的眼前不断浮现鹊巢渐渐被鸠独占的事情发展过程,更使我们的耳边不断响起“维鹊有巢”的酸痛不平之声,这对抒发弃妇的不平,对表现主旨,起了很好的作用。现代汉族民歌“小白菜”、“哭七七”,蒙族民歌“嘎达梅林”,朝鲜民歌“道拉基”都是采用这种手法,通过复沓回环来抒发情怀、加深主题,可以说是《诗经》这种结构方式的余绪。
采蘩
于以采蘩[1]?在哪儿摘白蒿呢?
于沼于茑。在池里,在塘里。于以用之[2]?在哪儿来用它呢?公侯之事[3]。那公侯的祭祀期。于以采蘩?在哪儿摘白蒿呢?于涧之中。在那溪涧的水里。于以用之?在哪儿来用它呢?公侯之宫[4]。那公侯的宗庙里。被之僮僮[5],她梳妆得多么整齐,夙夜在公[6]。早早晚晚在参加祭礼。被之祁祁[7],她梳妆得多么妖丽,薄言还归[8]。匆匆忙忙地回到家里。
【注释】
[1]蘩:白蒿。[2]于以用之:往何处用之。[3]之事:指祭事。[4]宫:庙。[5]被:首饰。僮(tónɡ)僮:盛。
[6]夙:早。在公:参加祭礼。[7]祁祁:盛。[8]薄言:薄,同迫,匆匆忙忙。言:语辞。
【赏析】
诗写女子参加祭礼的活动,对她到水边采白蒿的劳作,一再歌咏。紧接着描述她采蒿是为着祭祀。诗篇两章为重调,反复诵奏,旨在着重描写祭品的需要。诗篇既轻快,又庄重。多用虚字,甚至于是散文句法。交替写来,极富韵味。古人是把祭祀作为国家之大事的,而描写祭祀的诗篇在《诗经》里也较多。这诗写女子参加祭礼,实是最早写祭祀的诗篇之一。诗的第三章则专写她在祭祀中、祭祀后的打扮与行动。写来突出其梳妆打扮,又写出她的辛劳。一再推衍,重复其姿容之美,再写出她祭祀后忙着回家。其忙家务事则尽在不言中。这首诗极富生活气息,又带有劳动意味,虽然它是写祭祀事,的确是一篇富有人情味的诗篇,活泼生动、端庄肃穆。诗篇虽短,诗味颇长。
草虫
茑茑草虫[1],蝈蝈在茑茑地叫,裊裊阜螽[2]。蚂蚱在蹦蹦地跳。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忧心忡忡。心里又忧又烦恼。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亦既觏止[3],若是能遇到他,我心则降。悬着的心啊才能放下。陟彼南山,登上那高高的南山,言采其蕨。去把蕨菜采。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忧心涰涰[4]。心里真烦闷。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亦既觏止,若是能遇到他,我心则悦。悬着的心啊才高兴。
陟彼南山,登上那高高的南山,言采其薇。去把薇菜采。未见君子,未见我那心上人,我心伤悲。心里真悲伤。亦既见止,若是能看到他,亦既觏止,若是能遇到他,我心则夷[5]。悬着的心儿才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