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3501700000015

第15章 有风格的文章更耐读(3)

隽永,就是不直截了当地把思想感情说出来,而是藏而不露、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修辞风格隽永,就会使篇章深沉含蓄,弦外有音,余味无穷,得到一种如啖倒蔗的艺术享受。我国古代的诗文家,非常注重篇章的隽永含蓄,具有隽永风格的篇章,可以说比比皆是。在现代作家中,这样的篇章也为数不少。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结尾: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轻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作者处在反动派的压迫之下,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只能委婉曲折地把自己的感情抒发出来。第一段说明自己虽然写了许多话,却不能畅所欲言,恰如当年向子期写《思旧赋》一般,从而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反动政府压制言论自由的抗议与揭露。第二段说明柔石等五位青年,仅仅是三十年来千千万万牺牲者中的几个,三十年来,革命者为了正义流了大量鲜血,而反动派却依旧猖狂肆虐;“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作者告诉人们,革命是艰巨的,战斗还在后头,现在需要的是化悲痛为力量;“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这一简洁有力的结尾,表达出作者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心,给人以有力的鼓舞。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纯真无邪、忧国忧民的青年被杀的无比悲痛,对反动派暴行的无比愤恨。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极为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感情,饱含着发人深思、催人奋起的哲理。

作为两种相对的篇章修辞风格,明快与隽永都必须适度。过分明快,一味追求篇章的通俗易懂,往往流于肤浅裸露,平淡无味;过分隽永含蓄,就会使篇章晦涩难懂,让人扑朔迷离,不知所云。肤浅与晦涩,都是篇章修辞的大忌。

4.庄重与诙谐

庄重的风格,多用于表现庄严的事件,阐述严肃的道理,歌颂崇高的人物等正式严肃的篇章中。具有庄重风格的篇章,在词语句式的选择上,大量运用典雅凝练的古语词、成语等书面词语和严谨规范的书面语句式,同时还常常借助一些修辞方式来表现庄严的气氛或深沉严肃的感情。例如穆旦的《赞美》:

走不尽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

接连在原是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在野草的茫茫中呼啸着干燥的风,

在低压的暗云下唱着单调的东流的水,

在忧郁的森林里有无数埋藏的年代。

它们静静地和我拥抱:

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

是爱情,是在天空飞翔的鹰群,

是干枯的眼睛期等着泉涌的热泪,

当不移的灰色的行列在遥远的天际爬行;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

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

我要以槽子船,漫山的野花,阴雨的天气,

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

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呵,

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佝偻的人民,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这首诗以庄重凝练的词语倾诉对人民和民族的赞美、热爱的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沉痛、热切的爱国忧民的情怀。

诙谐的风格,就是巧妙地通过语音、词语、句式等语言手段的变异组合,故意违背一般的逻辑常规,从而造成一种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刘勰说:“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皆悦笑”是诙谐风格的最大特点。而“悦笑”,不仅仅是一般的滑稽可笑,在“悦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丑恶的深恶痛绝,在笑过之后使人得到启迪。例如鲁迅《阿Q 正传》中的一段描写:

谁知道阿Q 采用怒目主义之后,未庄的闲人们便愈喜欢玩笑他。一见面,他们便假作吃惊地说:

“哙,亮起来了。”

阿Q 照例的发了怒,他怒目而视了。

“原来有保险灯在这里!”他们并不怕。

阿Q 没有法,只得另外想出报复的话来:

“你还不配……”这时候,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头疮,并非平常的癞头疮了;但上文说过,阿Q 是有见识的,他立刻知道和“犯忌”有点抵触,便不再往底下说。

上面这一段作者用“亮”、“怒目而视”、“保险灯”

等词句,以诙谐风趣的语调,惟妙惟肖地刻画出阿Q 的性格特征,当村人提到“亮”、“保险灯”时,阿Q“怒目而视”而又无力抵抗,于是竭力庇护自身的缺点,用“你还不配……”来报复。小说通过诙谐的描绘,一个尚未觉悟的愚昧无知的农民形象跃然眼前,一个用幽默处理自己面临的困境的独特人物形象树立了起来。但是,这种幽默,却是蕴涵了深沉的悲哀,鲁迅先生正是用这种方式来反省国民性的。

值得注意的是,庄重和诙谐的风格必须适宜于篇章所表达的内容。庄重过度,就显得呆板、单调;诙谐的分寸把握不当,就会显得油腔滑调。这都是篇章修辞所应避免的。

5.豪放与婉约

豪放的风格,笔力遒劲,境界雄奇,气势豪迈,感情奔放,具有一种雄壮之美。

篇章的豪放,首先在于气势,即具有雄壮豪迈的精神气魄。韩愈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皆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韩愈用“水”和“物”来比喻“气”与“言”,气势如同是水,语言如同是水上的浮物,作家只有积极进取,精神崇高,胸襟豁达,才能形成豪放宏大的气势和风格。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豪放风格的作品是很多的,像李白、苏轼、辛弃疾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从滚滚东流的大江起笔,以豪迈的气魄,激越的情绪,气势磅礴的语言,描绘出赤壁风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首句“乱”形容其交错纷杂,“穿空”形容其挺拔险峻;后两句写水,“惊”

形容其声音訇然,“拍岸”形容其流势猛烈,“卷起千堆雪”

形容水流的狂澜起伏。“穿”、“拍”、“卷”三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赤壁群山起伏、龙腾虎跃的豪壮之势,真可谓“大笔如椽”。下阕即景抒怀,由古感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周瑜的丰功伟绩,不挥金戈而持羽扇,不穿戎装而佩纶巾,不是怒目疾呼,而是谈笑风生,这短短的几句,就把周瑜从容闲雅、指挥若定、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形象完美丰满地刻画出来,笔力实在惊人。这首词无论写景写人,语言都遒劲雄浑,一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宋人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说:

“东坡在玉堂日,在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段记载很好地说明了这首词的修辞风格特色。

婉约的风格,语辞委婉柔和,轻盈优雅,柔美细腻。

它如小桥流水,莺歌燕语,花影婆娑,显示出一种动人的纤秀美。例如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描写作者与一位恋人惜别时的情景。开头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时间和地点。时当深秋,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滂沱大雨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这临别之景中酿造出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凄凉氛围。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两句初步写出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别的情况:作者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送别,而作者的思绪因专注于恋人,面对佳肴美酒,竟毫无兴致,而此时正“兰舟催发”。这依依不舍、黯然魂销的别离之情跃然纸上。“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出两人难舍难分的情形:泪眼相看,已是极度痛苦,再加上“无语凝噎”,这就使人有倍加悲凉之感。

接着又用一“念”字,把思路引向遥远的千里之外,离愁更进一层。“去去”是越走越远,“烟波”是指水面像轻烟笼罩着,“暮霭”是傍晚的云气,“沉沉”是重重下压的样子,在这种黯淡的景色里,作者的情绪变得越发黯淡了,更何况那茫无边际的前途?下阕宕开一笔,先提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然后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进一步说明在凄凉冷清的深秋,离情更甚于常人。接着设想出“酒醒”后的凄凉境况:一舟临岸,作者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这一清幽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绵邈的离愁。最后作者更深一层推想离开了相爱的人,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只能徒增愁绪而已。这首词写景抒情,愁苦哀怨、凄切低沉,字里行间透出一种缠绵悱恻的柔婉韵味。

豪放和婉约各有自己的特点,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豪放的风格具有雄奇的精神气魄,洋溢着一股高昂、激烈的英风豪气,能造成“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般的宏大气势,所以适宜于描写波澜壮阔的事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以及抒发慷慨激昂的感情等。

但也应注意,豪放一定要适度,豪放走向极端,只能导致虚张声势,从而严重削弱篇章的修辞效果。婉约的风格曲折绵远,细腻婉转,语言秀美,情深意长,适宜于表现离愁别恨、儿女私情、田园之美等内容。但婉约不是柔弱委靡、无病呻吟、遮遮掩掩,用委靡的字面掩饰空洞的内容和空虚脆弱的感情,这种不良文风,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以上我们简要地介绍了五对十种风格类型。应当看到,篇章的修辞风格是丰富多样的。众多的作家,在他们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修辞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上面所介绍的十种风格类型,仅仅是选其较为主要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