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3516200000051

第51章 克服自卑,树立信心(6)

让我们记住: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如果它今天带给我们的是悲哀,明天它将为我们带来喜悦。

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

失败的方式多种多样,失败再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未能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备尝艰辛、异常顽强的人们!

芸芸众生在对成功者头上的光环顶礼膜拜的同时,不禁悄悄地哀叹,成功者如同凤毛麟角,何年何时,成功之神才能对自己格外关照几分呢?在自怨自艾的消极心态中,他们早已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当我们纵观历史、横览世界。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合情合理的论断如同闪电一样照亮了漆黑的脑海——成功者无一不是战胜失败而来!成功无一不是血汗与机会的结晶!

在失败面前,至少有三种人:一种人,遭受了失败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成为让失败一次性打垮的懦夫,此为无勇亦无智者。

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不知反省自己,总结经验,仅凭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这种人,往往事倍功半,即便成功,也常如昙花一现。此为有勇而无智者。

一种人,遭受失败的打击,能够极快地审时度势,调整自身,在时机与实力兼备的情况下再度出击,卷土重来。这一种人堪称智勇双全,成功常常莅临在他们头上。

按犹太人的二八黄金律,无勇无智者占人类总数的80%,有勇无谋者与智勇双全者占20%。而在这20%的人中,再次运用二八黄金律,有勇无谋者占80%,智勇双全者只占20%。如果在智勇双全者中按二八黄金律再次分类,那么,所谓真正的成功者占不到1%,至于那些获取终身大成就者,更是少之又少,诚如消极人士所叹,犹如凤毛麟角。

但是,我们做这样的分析,目的绝非哀叹成功之不易,唱人生的挽歌,而是希望从中发现克服失败的秘诀。毫无疑问,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的智与勇,而尤在其智。

拿破仑·希尔认为,智者,善于总结经验也!如此简单定律,却让人类绕上偌大的一个圈子,付出了无法想象的代价。在一定的意义上,研究成功要从研究失败开始。超越失败则必然通向成功的彼岸。

正视失败,洞彻失败,最终必定超越失败。同其他人一样,你肯定也曾经做过这样的梦:在梦中,你是一个包围在鲜花和掌声中的成功者。你为自己的成功而欢呼雀跃……但是,你却没有把这梦中的鲜花和掌声变成现实。尽管你是一个屡败屡战的坚强者、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有志者、一个善于算计的精明者、一个被众人普遍赞赏看好的优秀者。

一切怎么会是这么一个样子?你的失败令自己困惑。

你到底怎么了?你的失败令他人感到不解。其实,原因或许很简单,因为你自己没有去想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一些心理误区。“失败是成功之母”,很可能在很小的时候。你的父母或幼儿园的阿姨就这样告诉你。并且还列举了大量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政治家历经挫折才获成功的例子作为证明。于是在你当时那幼小的心田里“失败只是有点儿让人伤心,但并不可怕”的种子扎下了根,并且随着岁月的沉淀和滋养发了芽。到了中学,老师又告诉你:“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嫩芽破土而出,享受着阳光兀自茁壮生长起来——你无形中有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失败是成功的先兆,只有挫折才能带你走向成功。因而失败非但不该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反倒应是可喜可贺了。甚至你还可爱地对自己浪漫地说:“只有风雨才能冲洗去掩于我表面的尘埃,显露出我英雄的本色。”

于是你不畏失败,跌倒后爬起来再勇敢地奋进。而结果却是悲壮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又屡战屡败……这是为什么呢?是上天对你太不公平呢?还是你命中注定不能成功呢?

其实不是,你的屡战屡败只是你潜移默化地在失败和成功的问题上形成了一个心理误区,存在着一个心理症结。你扭曲了失败与成功在“失败乃成功之母”中的母子关系,认为由“失败”必然推得“成功”,而没有去深入想一想“失败”在这句话中的潜在意义。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并非失败必是成功之母,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母子关系。如果你在失败后,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很潇洒的一点也不在意。

“摇摇头,忘了过去,一切从头重新再来”,那么,等待你的很可能还是失败。

为什么失败一个接一个,胜利却从未到来过呢?有的人已经脱口而出:

“因为他没有反省自己,没有认真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从而没能从以往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对,非常正确。“但这又和我的创业屡战屡败有什么关系呢?”你可能会这样问。

其实,你只要回过头去仔细想一想就知道了。诸多失败者的失败原因只是具体情况和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是一样的。拿破仑·希尔认为,诸多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认真地去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没能从中吸取宝贵的教训。

之所以有很多人屡战屡败不得成功,除了他们没有认真反省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那就是失败和挫折通常是以一种“哑语”的形式来向人们说话的,如果你不去认真地对待它,琢磨它,你是不会理解的。

同样“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以这种“哑语”的形式来告诉人们它的含义的。

所有历经失败和挫折而终获成功的人们,都是用他们的心认真地从失败中读懂了这哑语的意思,他们的失败才引导着他们走向了成功。

美国明尼苏达州柴油公司的赛德里亚分厂,在创办初期经营很不景气,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机器的利用率低,工人的缺勤现象严重且工伤事故经常发生,各种内忧外患使其几近破产。工厂的处境使厂长史密斯焦急万分,但是面临着挫折和来自上下的压力,他没有一味地蛮干下去,更没有退缩。而是找来各方面的专家人士研究分析工厂经营不佳的原因。经分析发现,其症结在于实行的多层次领导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领导与职工之间及各领导之间缺乏沟通。他们各自为政,致使整个工厂没有通盘的计划,处于一种得过且过的混乱状态。

于是史密斯对症下药,实行了一套新型的管理法,重新设计工作,改善劳动环境。全厂从经理到操作工全部编成以20人为一个单位、有一定自治权的制造小组。每个小组都要学会“料理家务”,从事一系列的所谓垂直性工作。如清点存货、采购原料、记录生产费用、检验进货、登记考勤和工作表现、编制预算、监督安全措施等。他给予每个组以较大的自主权,使它们有权自行雇用新工人,辞退不称职的组员。

由于柴油机的很多部件需要几个小组合作制造,这样无形中给速度慢的小组造成了一种压力,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史密斯给每个小组指派了一个顾问,取代了从前凌驾于工人之上令人讨厌的监工。顾问的任务是培训工人,帮助小组提高自治能力。新管理体系实行两层领导制,最高一层是由厂长和董事组成的工厂作业组。其负责与公司总部共同制定生产任务,拟订全厂的生产计划及作出政策决定。第二领导层是工人代表会,由各部门推选产生。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厂里的各种问题。工人的意见由工人代表带给工厂作业组。此外,史密斯本人还每星期都邀请一部分工人促膝谈心。由于他注意保密谈话的内容,因而很快取得了工人的信任。

总方案实施后,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不仅令赛德里亚厂获得了新生,而且很快成为总公司的明星分厂,而史密斯本人也因其在赛德坦克亚的成绩被调往总部担任了副总经理的职务。试想,假如史密斯当时在挫折面前,不认真分析原因,不改变原来的管理体系而一味蛮干下去,无论他如何兢兢业业,我想,等待他的只能是又一次失败。

因而,屡战屡败者的处方就是:认真地对待你的每一次失败。要痛定思痛,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在下一次奋进中引以为戒。万不可好了伤疤忘了痛,甚至自虐般地流着鲜血还不知痛,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会因伤痕累累或失血过多而变得无力拼杀,只有扼腕叹息,悔恨终身。

不要以为优秀者总能成功

你是一个优秀者,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都是班里的尖子生,连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甚至还在各种各样的竞赛中获得过无数的奖项。你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被他们寄托了无限的希望。你自己也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有所作为。但是,你却一再地失败。你开始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拿破仑·希尔认为,成功者总是优秀者,但优秀者却并不一定总能成功。

如果你是一个公认的优秀者,但至今未能成功,可能是由于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你现在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你只需咬紧牙坚持下去,曙光就在你眼前。

成功者不惧怕失败,但他们重视失败,他们能够从中得到其他方式无法给予的宝贵教训和启示。这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和所面对的形势,及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一步步逼向成功。要相信,只要是金子,只要你用心去磨炼,它总是会发光的。

2.你没有根据自己的特长选定有效的正确的目标,或者没有为这些目标付出应有的汗水和努力。

世界上从来都不存在各个领域都能出类拔萃的全才。每个人的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所谓优秀者只能是某一方面的优秀者:所谓天才,也只能是某个领域内的天才。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选择从事自己相对最有特长的最有望成功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先他人而获得成功。假如你被公认是一位出众的优秀者,但是却没有成功,你有必要静下来反省一下你所制定的奋斗目标是否对于你的特长来说是合适的。如果不是,你就应立即给以转变。

如果反省后,你发现你的特长与你的目标是相符的,你还要看看自己是否为自己的目标付出了必要的努力和汗水,这一点是经常被一些失败的优秀者所忽视的。因为优秀者往往会因为自己优秀而无意识地认为自己无需花费与他人同样的气力就能获得比他人更多的成果。这对于学生时期的学习成绩来说可能是对的。但是对于你一生奋斗的事业来说却是不成立的,除非你是这个领域的奇才。但是既然你现在仍未成功,那么你肯定就不是这领域的奇才了。因而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

3.你孤芳自赏,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与合作者的人际关系。

拿破仑·希尔指出,合作产生力量,分裂就会退步。单个人的能力和才智是有限的,在生产、生活高度社会化的今天,个人的成功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的,它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和协助。而许多的“优秀者”往往因为自己的优秀而很容易养成一种居高临下、目中无人的习惯,这种习惯是很容易让人觉得讨厌而被孤立的。一旦你因自己的无能而伤害了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协助是不可能的,如果他们不伺机进行报复为你设置各种障碍就很不错了。

如果你是一个恃才傲物的失败者,你必须要改变,收起你那令人讨厌的嘴脸。你要时刻提醒自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除非你不想成功。

4.你的触觉还不够敏锐,你不善于主动地去创造并及时地抓住机会。拿破仑·希尔认为,只要善于把握,任何时候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是一个能力、奋斗和机会的综合体,三者缺一不可。许许多多天赋比你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终日辛勤工作,却最终一生穷困潦倒。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够主动地创造机遇,不善于及时抓住机会。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机会是自己努力造成的,任何人都有机会,只是有些人善于创造机会罢了!”要幸运,你必须主动,你不能等待事情的发生,你必须使它们发生。努力工作,你要事先有所计划,努力去做,全力控制你可控制的变数,这样你将改变局面而使不可控制的变数也偏向于你。你必须用心创造、努力寻求种种机会,并挖掘出这一机会的可能价值。当你看到某一机会,并已经准备好了去接受这一挑战,你其实是已经创造了自己的幸运。

总之,假如你确信自己是一个能够成功的优秀者,并且希望获得成功,那么你不要为你眼前的失败而气馁,你只需坚持下去,看一看自己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为这一目标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自己是否是个受合作者喜欢的人,自己是否能创造并抓住机遇,这些方面中有哪些你存在不足,尽快给以转变和改进。相信,只要你这样做了,你就一定能成功。

如何反败为胜

从挫折中汲取教训,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真正的失败是犯了大错,却未能及时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

当我们观察成功人士的环境时,会发现他们的背景各不相同。那些大公司的经理、著名的传教士、政府高级官员以及各行业的知名人士都可能来自贫寒、破碎家庭、偏僻的乡村甚至贫民窟。这些人现在都是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们都经历过艰难困苦的阶段。

把每一个“失败”先生拿来跟“平凡”先生以及“成功”先生相比,你会发现,他们各方面(包括年龄、能力、社会背景、国籍、以及任何一方面)都很可能相同,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对遭遇挫折的反应大小不同。

当“失败”先生跌倒时,就无法爬起来了,他只会躺在地上骂个没完。

“平凡”先生会跪地上,准备伺机逃跑,以免再次受到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