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3516200000052

第52章 克服自卑,树立信心(7)

但是,“成功”先生的反应跟他们不同。他被打倒时,会立即反弹起来,同时会汲取这个宝贵的经验,立即往前冲刺。

拿破仑·希尔深知,成功就是一连串的奋斗。对此他特意讲了一个故事:

“我最要好的朋友是个非常有名的管理顾问。一走进他的办公室,马上就会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似的。办公室内各种豪华的摆饰、考究的地毯、忙进忙出的人潮以及知名的顾客名单都在告诉你,他的公司的确成就非凡。

但是,就在这家鼎鼎有名的公司背后,藏着无数的辛酸血泪。

他创业之初的头6个月就把10年的积蓄用得一干二净,一连几个月都以办公室为家,因为他付不起房租。他也婉拒过无数的好工作,因为他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也被顾客拒绝过上百次,拒绝他的和欢迎他的客户几乎一样多。

就在整整7年的艰苦挣扎中,我没有听他说过一句怨言,他反而说:‘我还在学习啊。这是一种无形的、捉摸不定的生意,竞争很激烈,实在不好做。但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继续学下去。’他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轰轰烈烈。

我有一次问他:‘把你折磨得疲惫不堪了吧?’他却说:‘没有啊!我并不觉得那很辛苦,反而觉得是受用无穷的经验。看看“美国名人榜”的生平就知道,这些功业彪炳千秋的伟人,都受过一连串的无情打击。只是因为他们都坚持到底,才终于获得辉煌成果。’”

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事?如果能利用种种挫折与失败,来驱使你更上一层楼,那么一定可以实现你的理想。教授们都知道,从学生对于成绩不及格的反应可以推测他将来的成就。拿破仑·希尔在大学授课时,曾把毕业班的一个学生的成绩打了个不及格,这个打击实在很大。因为那个学生早已做好毕业后的各种计划。现在不得不取消,真的很难堪。他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是重修,下年度毕业时才拿到学位。第二是不要学位,一走了之。

在知道自己不及格时,他一定很失望,甚至对拿破仑·希尔不满。拿破仑·希尔猜得不错,他真的论理来了。拿破仑·希尔说他的成绩太差以后,他自己也承认对这一科下的工夫不够。

“但是,”他继续说,“我过去的成绩都在中等水平以上,你能不能通融一下,重新考虑呢?”

拿破仑·希尔明确表示办不到,因为这个成绩是经过多次评估才决定出来的。拿破仑·希尔又提醒他,学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经递交教务处的成绩单,除非这个错误确实是由教授造成的。

知道真的不能改以后,他显然很生气。“教授,”他说,“我可以随便举出本市50个没有修过这门课照样成功的人。你这科有什么了不起!干吗让我因为这一科就拿不到学位。”

他发泄完了以后,拿破仑·希尔静默了大约45秒钟。

他知道避免吵架的好方法就是暂停一下。然后拿破仑·希尔对他说:“你说的大部分都很对,确实有许多知名人物几乎不知道这一科的内容。你将来很可能不用这门课知识就获得成功,你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这门课的知识,但是你对这门课的态度却对你大有影响。”

“你是什么意思?”他反问道。拿破仑·希尔回答他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个建议呢?我知道你相当失望,我了解你的感觉,我也不会怪你。但是请你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这件事吧。这一课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由衷培养积极的心态,根本做不成任何事。

请你记住这个教训,5年以后就会知道,它是使你收获最大的一个教训。”

几天以后,拿破仑·希尔知道他又去重修时,真的非常高兴。这一次他的成绩非常优异。过了不久,他特地向希尔致谢,让希尔知道他非常感激以前那场争论。“那次不及格真的使我受益无穷。”他说:“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我甚至庆幸那次没有通过。”我们都可以化失败为胜利。请你从挫折中汲取教训,好好利用,就可以对这个失败泰然处之了。拿破仑·希尔说过:“千万不要把失败的责任推给你的命运,要仔细研究失败的实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继续学习吧。可能是你的修养或火候还不够的缘故。你要知道,世界上有无数人,一辈子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他们对自己一直平庸的解释不外是‘运气不好’、‘命运坎坷’‘好运未到’。

这些人仍然像小孩那样幼稚与不成熟。他们只想得到别人的同情,简直没有一点主见。由于他们一直想不通这一点,才一直找不到使他们变得更伟大,更坚强的机会。”

马上停止诅咒命运吧,因为诅咒命运的人永远得不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毅力要与行动结合

拿破仑·希尔有一个集顾问、作家、评论家于一身的朋友,他曾经谈到“成为名作家,需要哪些条件”的看法。

“有很多爱好写作的人,对于想要写作不太热衷。”他说,“他们都尝试过一段时间,但在发现写作本身所牵涉的东西又多又杂以后,就退出了写作的行列。我个人不太同情他们,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寻找捷径而已,可是现实世界里,哪有这种事。”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请你坚持你的目标吧,不要犹豫不前。但是也不能太生硬,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住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拿破仑·希尔指出,下面几个建议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营运。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

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你如果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决方法。

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有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被人问道:“为什么你的周末度假那么长呢?”总统的回答对于每一个爱动脑筋的人都很宝贵。总统说:

“我不相信,一个人无论是经营通用汽车公司或管理美国政府,坐在办公室埋头批阅公文就是认真负责。任何机构的最高领导人都应该避免琐事的干扰,应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基本决策上,只有这样才会作出更好的判断。”

拿破仑·希尔以前的一个同事,每个月都跟太太到郊外度假3天。他发现,暂时放下手边的工作换一下气氛,然后再重新开始,可以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因而在客户心目中显得更能干。

当你遇到重大的难题时,不要马上放弃,先放下手边的工作换换气氛,当你回来重新面对原有的难题时,答案便会不请自来了。

观察好的一面,在重大的场合也很管用。有个年轻人告诉拿破仑·希尔,当他失业而走投无路时,如何把注意力放在好的一面。他说:“我当时在一家信息报道公司工作。待遇虽然不怎么好,但以我的资历,还是可以的。那时经济不景气,公司不得不裁员。因此,对公司可有可无的员工就成为遣散的对象了。一天,我忽然接到解雇通知。接下来的几小时我真是万念俱灰。

后来,我决定把它看成是外表不幸,其实万幸的事。我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工作,要是一直留在那里,我的前途就不可能有进展了。所以,解雇正是找一个真正喜欢的工作的好机会。果然不久我便找到一个更称心的工作,而且待遇也比以前好。我因此发现被辞退这件事,确实是件好事。”

不论什么情况,你所见的正是你一直期望见到的事物。请你处处往“好”的一面想,这样就能顺利克服失败的打击。如果真能培养出观察入微的眼光,就会看到所有的事物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拿破仑·希尔总结,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一个行动。

(3)学会专注

见过攀岩吗?攀登峭壁的人从不左顾右盼,更不会向脚下——万丈深渊看上一眼,他们只是聚精会神地观察着眼前向上延伸的石壁,寻找下一个最牢固的支撑点,摸索通向巅峰的最佳路线。同一办法对你也能有所帮助。每逢做事情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面前的整个任务上。最好先拟定第一个步骤——它必须是你确信自己能完成的,尔后再拟定第二个、第三个,如此各个击破,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4)有必胜的信心

碰上新情况时,人们往往花过多的时间去设想最糟糕的结局——这等于在预演失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表明,头脑里的想象会按事情进行的实际情况,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就是当一个高尔夫球运动员嘱咐自己“不要把球击入水中”时。他脑子里将出现球掉进水中的映象,试想,这种心理状态打出的球会往哪儿飞呢?

一位著名的击剑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输给了一个与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对手。第二次相遇,由于上次失利阴影的影响,这名运动员又输掉了。尽管他并非技不如人。第三次比赛前,这名运动员做了充分的准备,他特意录制了一盘磁带,反复强调自己有实力战胜对手,每天他都要将这盘录音听上几遍,心理障碍消除了,他在第三次比赛中轻松击败对手。

我们总能听到在体育比赛中,弱队战胜强队,大爆冷门,或是在商战中,实力弱的公司战胜实力强的公司。在诸多因素之外,充满必胜的信心去迎接挑战,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5)屡败屡战

无论你做了多少准备,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当你进行新的尝试时,你可能犯错误,不管作家、运动员或是企业家,只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都难免失败。但失败并非罪过,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

因此,那些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再上场一拼的人,才会在生意场中获得成功。美国百货大王梅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于1882年生于波士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了一家小杂货铺,卖些针线。铺子很快就倒闭了。一年后他另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仍以失败告终。

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膳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什么也买不起,这样一来,小铺又倒了台。

回到马萨诸塞州之后,梅西满怀信心地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可是这一回他不只是倒闭,而简直是彻底破产,赔了个精光。

不死心的梅西又跑到新英格兰做布匹服装生意。这一回他时来运转了,他买卖做得很灵活,甚至把生意做到了街面商店。头一天开张时账面上才收入11.08美元,而现在位于哈顿中心地区的梅西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商店之一了。

另一个饱尝失败滋味的零售商是詹姆士·卡什·彭尼。

彭尼在密苏里州长大。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布匹服装店当了11个月的小伙计,共得薪水25美元。彭尼的身体不好,医生劝他到户外活动活动。于是彭尼辞职前往科罗拉多州。干起了零售商的行当,他把历年所得全投进了一家小肉铺。肉铺的最大主顾是当地一家旅馆。这家旅馆的厨头兼采购是个嗜酒如命的人。有一天他跟年轻的彭尼说,以后只要彭尼每星期白送他一瓶威士忌,他就把整个旅馆的生意包给彭尼做。彭尼不干,认为这是贿赂。于是他们之间的生意从此断绝,彭尼的小店也开不下去了。

不得已,彭尼只好再去当地一家布匹服装店当店员。他以行动和言辞说通了这家商店的两名店主,让他当第三名合伙人,即由他出一笔钱。加上原店的部分资金和存货,由他单独去经营一家新店。这个主意就是联营的最初思路。

过了几年,彭尼开始了他自家的联营商店生意。他允许雇员享有自己从前曾经享有的机会。

当彭尼的联营商店发展到34家时,彭尼公司诞生了。如今,这家公司已拥有2400家分店。此外,它还涉足银行、信贷和电子业。

当你似乎已经走到山穷水尽的绝境的时候,离成功也许仅一步之遥了。

保罗·高尔文是个身强力壮的爱尔兰农家子弟,充满进取精神。13岁时,他见别的孩子在火车站月台上卖爆米花,他不由得被这个行当吸引了,也一头闯了进去。

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盘的孩子们并不欢迎有人来竞争。为了帮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抢走了他的爆米花,把它们全部倒在街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高尔文从部队复员回家。他在威斯康星办起了一家电池公司。可是无论他怎么卖劲折腾,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高尔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只见大门上了锁,公司被查封了,高尔文甚至不能再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

1926年他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生意来。当时。

全美国估计有3000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倍。

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作能源的。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

此时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了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尔文依然破了产。

这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