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由深渊中跃出;是说已经完成准备,进退有据,即或前进,也不会有过失与灾难。龙飞腾升天,是指唯有具备才德的伟大人物,才能到达这一地位。飞腾到极限的龙,会后悔,因为盈难以持久,满则招损。“用九”亦即阳刚的运用,应当遵循实践天的德行,顺其自然而变通,不可争强好胜,刚柔兼备,才能安全吉祥。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文言传》是将乾、坤二卦的《象传》与《象传》的说明,更进一步的推演解说,已与“卦辞”“爻辞”的原意,多少有出入。明显的,这是专以人事的德行修养来阐扬,用儒家的理论解释《易》。
首先分析四德,亦即天的特性。“元”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一切善行的首要条件。“亨”是天生成万物的意图的流布与扩散,使一切美好的事物集合。“利”是天生成万物的意图的完成,使一切的物,各得其宜,彼此和谐。“贞”是天生成万物的意图,纯正而且执着,为一切事物的骨干。君子应体认实践至善的仁,才足以领导他人;能够使一切美好的事物,集合于一堂,才能够合乎礼仪,亦即道理;能够使万物得到利益,始足以使道义达到和谐的状态;能够执著的固守纯正,才足以使一切事物具有骨干,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君子才能够实践这四项德行,这就是“乾,元亨利贞”的道理。
以上是第一节。在《左传·襄公九年》的记事中,鲁国妇人穆姜,叙述随卦的四德,几乎与这一段完全相同。朱熹认为这是古语,被穆姜引用,孔子也根据这一古语,阐释乾卦。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门;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以下详细说明各“爻辞”的意义。孔子解释“潜龙勿用”说:“这是龙,亦即有作为的人,隐藏看不到的德行。意志不因世俗改变,也不争取虚名;隐退而不闷闷不乐,主张不被接纳,也不忿慨不平;主张能够愉快的实现,则实行;耽忧难以实现,则摆脱;坚定信念,而不动摇,这就是游龙的德行。”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庸”同用,日用、日常的意思。“闲”是门中有木,原意是防止家畜逃出。孔子解释“九二”的“爻辞”说:“这是龙纯正而且中庸的德行。日常说话应守信,日常行为要严谨,防止邪念,心存诚实。对世人有贡献,而不夸耀,以博大的德行感化。《易》所说的‘龙出现在田野,有利于见到伟大的人物。’指的是领导人物的德行。”关于“诚”,在孔子的孙子,子思著的《中庸》中,也有细的解说,与这一《文言传》的思想,脉络一贯。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孔子解释:“九三”的“爻辞”说:“君子进德修业,讲求忠信,是为了增进品德。修饰言辞,应以诚信为本,是为了立业。知道时机到来,全力以赴,才能够掌握先机。知道何时应当终止。断然终止,才能够保持道义上的分寸。所以,居于领导地位时,才不会骄傲;为人部属时,也不会忧愤。因而,能够自强不息,因应时机。知道警惕,虽然在危险的状态中,也不会有过失与灾难了。”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孔子解释“九四”爻辞说:“或在上位,或居下位,并非经常不变,但却不是为了邪恶。或者前进,或者后退,没有一定的规律,但不能脱离群众。君了进德修业。是为了把握时机,所以不会有过失与灾难”
孔子的解释,“下卦”是以品德、学业为主题,“上卦”则以时间、地位为主题。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孔子解释“九五”的“爻辞”说:“声调相同,产生共鸣;气息相同,相互吸引;水往低湿处流,火往乾燥处烧,云跟随龙,风跟随虎。圣人的作为,使万物自然而然的感应,真情得以显露;因而,以天为本,向上发展,以地为本,向下扎根,这就是万物各依其类别,相互聚合的自然法则。”
这一节,是非常有名的文章。以物与物相互感应,引伸到“圣人作,而万物睹”,得到“各从其类”的结论。以解释“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古代帝王,被称作“九五至尊”。以龙象征,比拟成圣人,就是源自“圣人作,而万物睹”。这一解释,司马迁在《史记》的《伯夷列传》中,借用“圣人作,而万物睹”这句话,引申发挥,解释成人生祸福,全凭机遇,伯夷因孔子的赞美,颜渊因追随孔子,得以名声显扬。这虽然是司马迁因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但也可以说是“各从其类”的另一种解释。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孔子解释“上九”的“爻辞”说:“高高在上,虽然高贵,但实质上已经失去地位,由于过于高贵,已经脱离了民众;虽然有贤明的属下,却得不到他们的辅佐;所以,在这种状态下。有所行动,必然会招来懊悔的结果。”
以上,为《文言传》的第二节,完全是以人事的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道理,推演阐释《彖传》的含义。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第三节,再反复以时与位为重点,解说“爻辞”,是以道理说明现象,“游龙勿用”是说地位低,还不能发生作用。“见龙在田”是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仍须等待。“终日乾乾”,是说自强不息,仍在奋发努力,做应做的事。“或跃在渊”是说正在自我试炼的时期。“飞龙在天”是说已经获得地位,正在施展抱负。“亢龙有悔”是说功业已经达到极点,因满而招损。“乾元用九”是说应当客观的运用阳刚的变化原则,刚兼及柔,则天下始能太平。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